本文首發於「見聞VIP」APP編輯位宇祥,歡迎下載「見聞VIP」,即時見證歷史。
導讀:分析稱,從可替代性來講,中芯國際與貴州茅臺一樣不可替代、無法複製。800年前就有茅臺了,而我們奮鬥到今天才有中芯國際的14nm先進位程。
7月16日,中芯國際「回A」首日大漲。
中芯國際正式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27.46元/股,開盤價為95元/股,漲幅達245.96% ,總市值達67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創板上市首日,中芯國際股價在A股與港股市場表現冰火兩重天,港股跌幅一度擴大到28%。
作為大陸半導體代工巨頭,中芯國際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實現"A+H"的科創紅籌企業,也成為A股科技股龍頭企業和市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之一。
其在A股上市之路刷新了A股IPO最快紀錄:2020年5月5日,宣布將在科創板IPO;6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其科創板上市申請;3天後發出問詢,僅4天時間便閃電過會,7月7日上網申購,這意味著從獲受理到登陸科創板,一路綠燈,耗時僅37天。
那麼,「半導體第一股」牛在哪兒?與「老大哥」臺積電的差距又有多大?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製造龍頭,如何看待其火速回歸帶來的影響?
01
中芯國際是幹什麼的?
中芯國際是全球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大陸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配套服務最完善、跨國經營的專業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在邏輯工藝領域,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14納米FinFET量產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代表中國大陸自主研發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最先進水平;在特色工藝領域,中芯國際陸續推出中國大陸最先進的24納米NAND、40納米高性能圖像傳感器等特色工藝,與各領域的龍頭公司合作,實現在特殊存儲器、高性能圖像傳感器等細分市場的持續增長。
中芯國際主要為客戶提供基於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並促進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下遊合作,與產業鏈各環節的合作夥伴一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集成電路解決方案。
從過去幾年的業務來看,晶圓銷售對中芯國際營收的貢獻率超過九成。剩下不到一成的收入來自掩膜製造、測試及其他業務。
02
中芯國際賺錢嗎?
中芯國際的營收從2014年至2018年實現了連續四年增長,2019年,受到北美市場銷售下滑的拖累,營收略有下滑。
至少在過去7年中,中芯國際的毛利率一直維持在20%以上,不過在2015年超過30%之後,近年來毛利率連年下滑。
中芯國際的淨利潤率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下滑之後,在2019年重新反彈至7.5%。
長期看中芯國際能賺多少錢?
國信證券分析計算,假設只考慮14nm先進位程,公司計劃未來建設2座12寸的工廠,月產能3.5萬片。晶圓ASP按照4000美元,淨利潤率參考假設能到30%(臺積電2020Q1淨利潤率37%)。那麼僅僅未來新建的2座工廠貢獻淨利潤10億美元=3.5*12*2*4000*30%,約70億元人民幣。
預計2020~2022年收入分別為36.39億美元/41.89億美元/48.13億美元,增速16.8%/15.1%/14.9%,2020~2022年利潤分別為1.92億美元/2.17億美元/2.36億美元,增速-18.1%/13.3%/8.8%。
03
火速回歸帶來什麼影響?
作為大陸最大的晶片製造龍頭,如何看待其火速回歸帶來的影響?
國盛證券認為,中芯國際回歸無疑為國產替代再添新柴,加速國內半導體產業逆勢崛起,A股半導體如虎添翼。
從中芯國際概念指數成分股看,23隻相關產業標的集體收漲,且盡數斬獲超額收益,其中滬矽產業6月以來的累計漲幅已經破百,大唐電信、至純科技、長電科技、安集科技、全志科技和捷捷微電累計漲幅也突破了50%。
中芯國際作為國內晶片製造龍頭,業績與成長潛力俱佳,國盛證券認為,中芯示範效應有望繼續吸引更多優質紅籌回歸A股,吸引更多優質公司加盟科創板。未來伴隨科創指數出爐,指數型基金有望攜手科創板基金形成定向「灌溉」,而且伴隨研究覆蓋的深入,存量資金增配潛力依舊巨大,繼續看好科創板牛市三季度開啟。
04
中芯國際與臺積電還有多大差距?
目前中芯國際與臺積電之間的差距處於什麼程度?
1)從晶片製造工藝水平來說,臺積電今年開始量產5納米產品,這是業界的最高水平。在7納米和10納米工藝領域,還有英特爾和三星電子這兩個頭部企業。中芯國際是大陸唯一量產14納米的晶圓製造商,落後於臺積電4年左右的時間。高盛預計,中芯國際2022年可升級到7nm工藝,2024年下半年升級到5nm工藝。
2)從市佔率來看,按照2019年的全球銷售額計算,臺積電的市場佔有率接近50%,遠超三星(18%),中芯國際處於第二梯隊,市佔率僅為5.1%。
3)在不同工藝產品對整個公司收入上的貢獻上看,臺積電的先進工藝收入貢獻突出,中芯國際的收入結構則相對均衡。
4)在財務指標上,臺積電2019年實現營收357億美元,淨利潤115億美元,淨利率32%,ROE為21%,毛利率長期維持在47-50%之間,經營性淨現金流205億美元。同期,中芯國際收入為31.16億美元,淨利潤2.35億美元,毛利率20.6%,經營性淨現金流10.19億美元。
從以上數據來看,中芯國際與臺積電有著不小的差距。但國信證券分析稱,從可替代性來講,中芯國際與貴州茅臺一樣不可替代、無法複製。800年前就有茅臺了,而我們奮鬥到今天才有中芯國際的14nm先進位程。A股的中芯國際屬於絕對稀有資產,科創板的中芯國際的估值超過龍頭臺積電也是有可能的。
下載「見聞VIP」
即時見證歷史
讀完全文後請三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