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烏欖,可能有人認識。有人不認識,烏欖,是青橄欖的「表兄弟」。形狀一致,顏色不一。當然,在味道上也有所差異。青橄欖,主要是生吃為主,醃製為輔。烏欖則不一樣,烏欖沒有人拿來生吃,都是拿來洗乾淨。晾乾,醃製。醃製配粥下飯的鹹烏欖。
那烏欖在什麼情況下最易爛?烏欖,在下地被人們用鹽醃製前。是高高的掛在魁梧高大的烏欖樹上的。烏欖樹,高的有幾層樓那麼高,最矮的也有一到兩層樓那麼高。所以,廣東農村的烏欖,從來都不是用採摘的。都是在樹下,或綁好安全繩上樹,用長竹子打到地面上的。
然後再撿到籃子或者裝進蛇皮袋裡去的。最後才運輸回家,再通過到集市上擺賣。或者,送貨到訂購者家中。
所以,烏欖在被竹子打到地上時,是不能過久的暴露在太陽下的,拿到集市上擺賣也是一樣。如果打下的烏欖,在太陽底下暴曬的時間長了,表皮很容易破。緊接著,就是爛果肉。所以,破皮、爛果肉的烏欖。在廣東農村,是賣不出去的。原因是,在醃製鹹烏欖時,破皮、爛果肉的烏欖。很容易在醃製罐裡發生變質或發黴。
所以,廣東農村很多人都知道。烏欖在被打下樹時,如果長時間暴曬,很容易爛。
這就是烏欖在什麼情況下最易爛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