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輻射冷卻技術可不消耗電力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舊金山9月5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近在英國《自然·能源》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輻射冷卻技術讓流動水降溫,而這個過程不消耗電力。這一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建築物的空調冷卻系統,有助提高製冷效率和省電。

  輻射冷卻是指各種物體通過輻射散發自身熱能的自然現象。但如果有陽光,陽光使物體升溫的程度通常會超過物體輻射冷卻的程度。

  史丹福大學教授範汕洄領導的團隊多年來致力於輻射冷卻技術的研究,曾在2014年研發出一種由7層不同材料組成的薄膜。把這種薄膜置於建築物屋頂,能讓建築物內部的熱輻射紅外光散發出去,同時還能反射外部太陽光,可在不用電情況下使屋頂溫度低於周圍環境5攝氏度。

  範汕洄對新華社記者說,最新研究將這一技術與空調製冷系統結合起來。研究人員用一種能同時反射太陽光和輻射紅外光的多層結構聚合物製成平板。這種平板邊長約2英尺(約合61釐米),在實驗中一次用4塊。研究人員將平板放置在建築物頂部的自來水管上,測試管道中水流的溫度變化,發現在水流速度較快情況下,僅用輻射冷卻板就使水溫連續三天低於周圍氣溫3至5攝氏度。

  範汕洄說,如果把經過這種技術冷卻的循環水接入水冷空調系統,可大大提升空調系統的節能效率。

  研究人員將輻射冷卻板置於拉斯維加斯一棟二層辦公樓的樓頂進行模擬實驗,結合當地乾燥、炎熱的氣象數據,測算輻射冷卻板對辦公樓空調製冷系統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夏季這種技術可讓辦公樓空調系統節電21%。模擬實驗期間每天節電在18%至50%之間。

  研究人員說,他們將繼續探索如何把輻射冷卻技術整合到傳統的空調和製冷系統中,提高建築物空調系統的效率。這對於數據中心等耗電大戶的節能特別有意義。

相關焦點

  • 不耗電輻射冷卻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美國研究人員最近在英國《自然·能源》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利用輻射冷卻技術,讓流動水被動降溫,而全程不消耗電力。這一技術未來可應用於建築物的空調冷卻系統,提高空調冷卻效率。  據悉,輻射冷卻是指各種物體散發自身熱能的自然現象。這在無雲的夜間尤其明顯,畢竟熱量更容易散發到寒冷的太空。
  • 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2017-09-07 中國科學報 晉楠 【字體:大 中 小】 他們的系統用特別設計的控制板,通過天空輻射冷卻機制直接向大氣層和外太空發射紅外線輻射。利用這種機制,作者通過控制板抽取液體——在這個實驗中是水,結果表明該系統使一幢建築樓頂的溫度下降了3℃~5℃。接著,他們將這個控制板與常用空調系統結合,並為該控制板的運行建模。
  • 新紀錄:輻射冷卻可讓物體降溫42℃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期刊13日發表的一篇能源論文,報告了一種採用輻射冷卻技術的裝置,其冷卻效果創下世界紀錄。該技術可以將熱量驅散至太空,而論文所述裝置最高可以將小型物體的溫度降低42℃,展示了利用輻射冷卻實現大幅度降溫的巨大潛力。
  • 輻射冷卻器,即使在陽光下也能冷卻
    這是由於地球表面輻射冷卻引起的逆溫。白天來自太陽的熱量使其溫度上升,當太陽在夜間落下時,其溫度下降。最近,香港郵政和高麗大學的聯合研究小組證實了一種白天輻射冷卻效應,即使在白天,它的溫度也低於周圍環境。
  • 不使用電力的冷卻系統
    輻射冷卻只是大多數熱物體用於冷卻的主要過程。它們發射中距離的紅外輻射,該輻射將來自物體的熱能直接帶入太空,因為空氣對紅外光高度透明。這種新設備基於Wang和其他人一年前展示的概念,該概念也使用輻射冷卻,但採用了物理屏障(窄金屬條)來遮擋陽光直射的設備,以防止其發熱。該設備可以工作,但是由於其高效的絕緣層,它提供的冷卻功率不到新系統的一半。
  • 新型冷卻系統可將熱氣「發射」至外太空,最佳狀態下省70%的電能
    圖丨新型輻射冷卻裝置的早期原型板該技術名為「輻射天空冷卻」(radiative sky cooling)這種現象指的是,我們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會放出熱輻射,其中一部分被大氣層反射和吸收,另一部分處於特定波長範圍的輻射能逃逸到更冷的外太空。物體本身就可以通過放出熱輻射的方式使自己的溫度低於周邊氣溫。這一技術有望改善目前主流製冷系統在節能減排上的差勁表現。要知道,製冷系統每年消耗全球發電量的 15%,碳排放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0%。
  • 科學網—科學家打造新型被動冷卻系統
    本報訊 一項新研究報導了一個冷卻系統能夠被動冷卻水至低於環境溫度5℃,它或許可以減少為商用建築降溫所需的電力,削減幅度可達
  • 技術|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微能網,每天為您分享光伏、電力、儲能、生物質等能源行業新聞資訊、最新政策。
  • 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  (原標題:史丹福大學新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次連電費都省了) ­  熱量傳遞是一種複雜的現象,我們身邊所有的物體都會放出熱輻射。從宏觀的角度看,這些輻射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和吸收,另外一部分會變成特定波長逃逸到更冷的外太空。
  • 哪種氣候最適合採用被動冷卻技術?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開始著手更好地了解發電廠和表面的熱平衡,比如日光反射鏡或太陽能電池板,當它們同時受到太陽(短波)和大氣(長波)輻射時。他們很快意識到,他們首先需要確定,在地球上常見的溫度下,雲層覆蓋和相對溼度在大氣對輻射的透明度中扮演什麼角色。
  • NightSolar夜間輻射冷卻系統,夏季可節省50%空調費
    遠離大氣層的太空溫度約為4K,即使考慮到大氣層的保溫作用,夜間天空溫度也會比空氣溫度低很多,可以用作輻射製冷的冷源。地球上溫度較高的表面就會通過長波輻射將熱量散向溫度較低的天空,從而使該表面被冷卻,這就是夜間天空輻射製冷的基本原理。
  • 圖解蒸發冷卻技術
    在氣候乾燥的地區,可以採用蒸發冷卻技術,進一步延長自然冷卻運行的時間,從而實現最大限度的降低數據中心空調系統的能源消耗,按照水和空氣是否直接接觸,蒸發冷卻技術分為直接蒸發冷卻和間接蒸發冷卻兩種方式。
  • 23歲中國博士生創造「輻射冷卻」發電新紀錄,性能提升120倍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地球 「輻射冷卻」 效應的高效發電系統,該系統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將熱量投射到寒冷的宇宙中,再與熱電技術相結合,在無法獲得太陽能的夜間發出電來。想必很多人都比較好奇,這種利用 「輻射冷卻」 來發電的技術原理是怎樣的?範鈴羚對 DeepTech 解釋說:「通俗來講,這套系統利用的是一種熱量的『定向流動』,把溫差轉化成電能。」這裡有一個概念叫輻射製冷,是指物件透過輻射散去熱能的過程。
  • 英媒:美國大學發明不用電的冷卻系統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 英國物理科學新聞網站9月5日刊登題為《一個無需電力就能運行的冷卻系統》的文章稱,它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屋頂,但是史丹福大學帕卡德電子工程大樓的屋頂可以說是創新冷卻技術發展史上多個裡程碑的創造地,這一技術將來可能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23歲中國博士生創造「輻射冷卻」發電新紀錄,性能提升120倍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地球 「輻射冷卻」 效應的高效發電系統,該系統利用輻射製冷的原理,將熱量投射到寒冷的宇宙中,再與熱電技術相結合,在無法獲得太陽能的夜間發出電來。熱電轉化部件具有體積小、無噪聲、可靠性高等特點,被業界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的發電方式,而現在與輻射冷卻技術的結合碰撞,激發了更多的科研思路,讓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正在發生。完全沒有其他的能源消耗,就能夠利用溫差可持續產生電,是不是有點兒不可思議?範鈴羚介紹,這項研究的基礎其實是在導師此前的研究成果上的一種延展。
  • 英媒:新型熱電發電機可將溫差轉化為電力
    參考消息網9月16日報導英媒稱,一種夜間利用地面輻射熱量發電的裝置可被用來為偏遠地區的燈和手機供電。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9月12日報導,全球有超過10億人——大多生活在貧困的偏遠地區——仍然用不上電。
  • 不用電的冷卻系統來了!或許你的特斯拉全景天窗再也不怕曬咯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加利福尼亞州大學一位材料科學家Aaswath Raman,開發了一種不需要電力或燃料就能直接冷卻物體的新方法。Aaswath Raman和他的同事們做了一種特殊薄膜,可以通過分子水平的輻射冷卻來降低物體表面溫度,其依賴於向太空發射熱量。
  • 太好了,首次實現:電子自旋「普遍」超極化的輻射冷卻技術!
    這可能有許多有趣的應用,因為在磁共振中,可檢測到的信號量最終受到系綜熱極化的限制。因此,超極化可以提高給定自旋數量的檢測信噪比。在實驗中,使用了一種植入了施主自旋的矽晶體,並在其上面放置了一個微諧振器。諧振器既用來檢測自旋信號,又用來演示自旋冷卻效應。
  • 科學家打造來自天空的被動冷卻系統—新聞—科學網
    一項新研究報導了一個冷卻系統能夠被動冷卻水至低於環境空氣溫度5℃,它或許可以減少為商用建築降溫所需的電力,削減幅度可達20%左右。
  • 「環保之窗」高科技冷卻木材
    美國馬裡蘭大學的材料科學家團隊用過氧化氫從天然木材中去除了「木質素」,創造了一種向空中輻射熱量的新型木材。如果在建築物的外部使用,該材料可以使建築物的溫度降低10℃,並降低高達35%的製冷成本。(網絡配圖)新型冷卻木材能將大部分的陽光反射出去,因此,用這種材料製成的建築在室內幾乎不會傳導任何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