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食物主要為:鼠類,蛙類,小鳥,昆蟲,小型蜥蜴等,其進食受溫度影響較大,氣溫在20-25攝氏度時為捕獵進食高峰,低於10攝氏度時幾乎不捕食,5攝氏度時開始冬眠,高溫在3o度以上一般會進洞休息,夜間才會活動,蝮蛇洞穴大多是利用蛙,鼠的洞穴。
蝮蛇是卵胎生(即卵在母體內發育成小蛇),所以小蛇一出生就能獨立生活,也正是這種生殖方式使得卵得到更好的保護,成活率非常高。
每年的5月到9月份是蝮蛇的繁殖期,每條母蛇約生2至8條小蛇,剛出生的小蛇只有十多釐米長,小蛇經過1至2次脫皮成長進入冬眠期。蝮蛇雖小,但毒性不小。 因數量及種群緣故,蝮蛇是蛇傷的主要蛇種,但它也不主動攻擊人類,不過在受攻擊或感到威脅時會連續撲咬。
所以從這麼看來,蛇傷人實在也是偶爾為之或只是無意間的防衛過當。因為老師告訴我們說:蝮蛇喜歡棲息於平原,丘陵,低山區,多見于田野,溪溝邊,亂石下,草叢,水溝邊,墳堆,灌木叢。不喜遊走,多盤成盤狀或波浪狀,見到人也不逃跑,依然靜趴原地不動。於是當人們不小心踩到它的時候,它可能就會給人一口毒液。
蝮蛇是混合性毒素,被咬傷能造成呼吸衰竭,精神麻痺,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時危威脅生命,如果不幸被咬應分兩級綑紮傷口後方,清洗傷口,並盡最大可能擠出毒血,防止流入心臟。並及時就醫,注射抗蝮蛇毒血清。
記得當年我爸是馬上送醫院注射血清的,第二天腳背腫的來跟饅頭似的,於是又在腳背上扎了十來刀放毒血,住院住了一個星期。可見其毒!
最後老師教我們一招萬一被咬傷,以及咬傷在哪個部位該如何及時阻止毒液上行的方法,大家都應學一下,這也是野外生存的必要知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