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東岸將築起防潮壩 可抗50年一遇風暴潮

2021-01-15 半島網官網

  半島都市報10月29日訊(記者 王媛) 膠州灣東部將築起一道岸線長度2100米的防潮壩,可抗50年一遇

風暴潮

,抗地震基本烈度達6度。29日,青島市環保局官網發布了

膠州灣東岸

防潮壩項目的環評公示,該項目位於城陽區流亭街道雙埠片區。

  根據青島市環保局公示的信息,防潮壩工程項目位於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雙埠片區,築壩的位置在女姑口大橋南側,膠州灣東岸,東側緊鄰青島星河灣項目,北起女姑口大橋南側約 600米,南至青島電廠雙埠灰壩,蜿蜒弧形布置,岸線總長約2100米。

  防潮壩岸線前沿線均位於「膠州灣保護控制線」以內,根據工程設計,設計高水位為2.05米,設計低水位為-2.00米;極端高水位為3.43米,極端低水位為-3.27m。設計荷載方面包括永久作用荷載自重、景觀自重、土壓力等;荷載波浪力達50年一遇風暴潮;木棧道樁基平臺均布活荷載(人群荷載)為5kPa;直立式防潮壩後方15米範圍內均布活荷載為10kPa;抗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

  在工程具體建設內容中,水工建築物種類包括樁基平臺及直立式防潮壩等,水運工程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設單位是青島市城陽區流亭街道辦事處。目前,青島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承擔該防潮壩的評價工作。

  建設灣內防潮壩,將進行全方位的環境影響評價。據市環保局介紹,評價工作內容不僅要有工程分析,還有自然及社會環境概況、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聲環境影響評價、固廢環境影響評價、汙染防治措施分析、汙染物排放總量核算及控制建議、清潔生產分析、環境經濟損益分析、公眾參與意見調查、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等。   

相關新聞   深圳路整治完工全線通車

  半島都市報10月29日訊(記者 王媛 通訊員 高光宇) 深圳路是嶗山區的重要道路,也是青島市接通流亭機場、外地客人進出青島的重要通道。道路修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近年來交通增長過快,致使路面出現縱、橫裂縫、網裂、坑槽、沉陷等狀況,部分伴隨有網裂沉陷,路段整體情況差,平整度低,影響行車平穩性。嶗山區投資2800萬元對深圳路進行了環境綜合整治,整治路段為香港東路至遼陽路段,全長2988米。該項目作為青島市重點工程,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連續搶工,於日前全幅通車。

  該路段道路環境整治工程不僅解決了原道路路況差的難題,還可加快汙水的排放,避免路面積水現象的發生,減少路面揚塵,並可以吸收交通噪聲,促進經濟及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為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相關焦點

  • 膠州灣特大橋節段梁拼裝機亮相 變形金剛先伸腿
    2017年4月8日,15:30許,陣陣鞭炮聲中,由中鐵十四局青連鐵路項目部負責施工的青連鐵路跨膠州灣特大橋節段梁拼裝機4#支腿隨著160T汽車吊起吊鋼絲繩的收緊和大臂的轉動而緩緩上升
  • 青島海平面年均漲0.64毫米 未來30年海岸線後退50公裡
    「颱風『布拉萬』襲青導致海面上漲其實是四部分構成:一是季節性的高海面,二是天文大潮高潮,三是颱風帶來的風暴潮,四是大風帶來的大浪。」李磊告訴記者,這四部分導致了海水入侵內陸。  未來30年還將上升  海洋專家分析指出,未來30年山東沿海海平面還將上升80毫米至150毫米。
  • 國務院批覆珠江流域防洪規劃 2025年廣州可防200年一遇洪水
    本報訊(記者莊楊傑 田霜月 通訊員蔡尚途 張虹)昨日記者獲悉,《珠江流域防洪規劃》近日通過國務院正式批覆,該規劃是我國七大流域中第一個通過國務院批覆的流域防洪規劃,是防禦珠江流域洪澇災害和風暴潮災害的總體部署。若《規劃》得以實施,到2025年,廣州市將具備防禦西江、北江1915年型洪水(200年一遇)的能力。
  • 膠州灣海域最新規劃、將新增4條快速路……官方回應來了!
    由於疫情,原計劃工期可能會受到影響,正在積極組織調度將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後續進度情況可諮詢城陽區交通運輸局。滕軍紅表示,為構築科學合理、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路網體系,做好規劃控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編制完成了《青島市中心城區道路網規劃(含專項規劃和部分重要道路詳細規劃)》,已經市政府批覆。根據規劃,東岸城區規劃了杭鞍高架-遼陽路、跨海大橋連接線、汾陽路-唐山路-世園大道、仙山路四條東西向快速通道。
  • 「杜鵑」登陸恰遇天文大潮 浙江沿海將出現風暴潮
    颱風與天文大潮的高潮位相疊加,沿海地區將出現風暴潮,可能出現「強風、暴雨、巨浪、高潮」四碰頭的局面。  昨日,省防指將防颱風應急響應等級提升為Ⅲ級。溫州市也已啟動Ⅲ級應急響應,杭州、寧波、台州、舟山、紹興市啟動Ⅳ級應急響應。截至昨日16時,溫州、台州、舟山、寧波等4市共轉移65637人(陸上轉移4782人,船上人員回港及上岸60855人)。
  • 廣州遇襲500年一遇風暴潮 潮水位50年歷史最高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黎存根,通訊員盧紹琨、朱楠潔報導:根據廣州市氣象、水文、海洋等部門的會商分析,22日起,廣州市將有一次大雨局部暴雨的強降水過程,南部將有5-6級陣風8級的大風,如「鯰魚」在珠江口登陸颱風風力將更大,由於颱風影響期間適逢天文高潮期,廣州市沿海地區可能遭受嚴重的風暴潮影響。
  • 煙臺遭受38年來最大風暴潮襲擊[組圖]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寒潮增水與天文大潮極易高潮疊加,昨日午夜今日凌晨為抵禦風暴潮的重點時段,龍口、萊州水域更是重中之重。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的監測顯示:黃渤海最高潮位達到610釐米,已超出正常潮位50釐米到70釐米,為50年來罕見。萊州灣為我市影響最嚴重海域。
  • 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 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海底隧道
    2020年10月29日上午,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修建。記者現場獲悉,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海底隧道,建設規模居世界海底隧道項目之最,是世界最長海底公路隧道。該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
  • 膠州灣面積縮小1/3 海岸線每天都在變(圖)
    面積縮三分之一膠州灣邊的老漁民說,幾十年前,他們將竹棍按一定的距離排插在海中,即可"夾住"大小不等的魚類;站在礁石上,即可撈取前來產卵、孵卵的烏賊。2008年5月初,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監測顯示山東膠州灣面積縮小三分之一",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美麗海灣的關注。隨著面積的不斷縮小和汙染的加劇,膠州灣在某些方面正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
  • 科學家警告:海景房將變海中房海底房,50年一遇洪水天天見!
    根據昨天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如果我們不花大力氣控制碳排放,5年之後的2025年開始,全球的洪澇災害就會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長;到2050年,全球一半的海灘都將被淹沒;到2100年,50年一遇的洪災,可能天天都會在美國發生,整個美國的海岸線也將被重新定義。
  • 山東青島第二條海底隧道東岸路網規劃出爐
    10月29日,山東青島第二條膠州灣海底隧道開工建設。根據設計方案,第二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在11月12日的《行風在線》節目中,有市民建議,東岸城區的隧道端路網規劃應該具備前瞻性,加快研究交通快速疏散方案。
  • 青島東岸城區規劃4條快速路已做建設預留 後海將改造成海岸線風景
    將後海改造成與前海相媲美的海岸線風景談到後海的遠景規劃,滕軍紅介紹,2014年9月1日島城發布實施了《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是島城第一次制定的專項膠州灣保護的地方性法規,對膠州灣保護的部門職責、規劃建設、生態保護、汙染防治、生態修復、監督檢查以及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等做了明確規定。
  • 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
    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從2012年就啟動前期研究工作。膠州灣第二隧道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在青島開工
    該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膠州灣第二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
  • [視頻]山東沿海地區遭受罕見風暴潮襲擊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4日 20:26 來源:CCTV.com 進入[360度]>>
  • 6年建成,總投資157.65億!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特許經營...
    根據《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項目特許經營實施方案》,該項目採用特許經營模式由企業投資建設和運營,招標方式為公開招標。具體走向公布,設計使用年限100年 膠州灣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主線起點位於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千山南路路口以東,終點位於市北區杭州支路新冠高架路口以東,全長約17.9公裡,其中隧道長約15.9公裡(海域段11.2公裡+陸域段4.7公裡)。
  • 青島膠州灣第二隧道正式開工 為世界最長公路海底隧道
    今日(10月2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開工儀式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據了解,該項目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膠州灣第二隧道採用雙向六車道主線隧道加中間服務隧道布置方式,主線隧道長15.89公裡,將超過挪威已建成的Ryfylke隧道(14.3公裡)成為世界第一長公路海底隧道。
  • 膠州灣縮水嚴重 1986年到2005年面積縮小37.2%
    在 10月30日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副市長王建祥對這一規劃方案的編制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據介紹,該規劃方案將於會議期間進行審議。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是青島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環膠州灣地區也是青島未來海灣型都市區的核心區域。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關注膠州灣的保護。」
  • 膠州灣第二隧道開工…效果圖曝光!
    、隧道領域施工複雜程度最高的超級工程,將突破超特長隧道通風防災,大斷面隧道穿越大規模斷裂,超大直徑盾構與鑽爆法隧道海中對接,超大直徑盾構承受超高水壓等世界級難題,將引領世界超長跨海通道建設發展的未來,也必將成為我國新時代交通強國戰略的標杆工程和工程建設領域的重要裡程碑。
  • 青島第二海底隧道東岸路網規劃出爐
    根據設計方案,第二隧道西起青島西海岸新區淮河東路,向東沿劉公島路下方敷設,穿越膠州灣,至青島港附近登陸,在海泊河口銜接青島東岸城區。有市民建議,東岸城區的隧道端路網規劃應該具備前瞻性,加快研究交通快速疏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