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縮水嚴重 1986年到2005年面積縮小37.2%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10月30日召開的青島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將審議《環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劃定與岸線整理規劃方案(草案)》。作為青島的母親灣,除了此次制定的保護方案,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已多次提出膠州灣保護。對於如何保護青島的母親灣,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佩芳闡述了膠州灣的重要性以及面臨的問題。

  ■動態

  膠州灣將劃永久保護線

  擬通過退池還海等增加岸線15公裡、水域 4.8平方公裡

  10月27日本報報導了島城擬出臺「母親灣」保護方案的消息,《環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劃定與岸線整理規劃方案(草案)》引起了很多市民的關注,那麼這份方案是如何編制的?在 10月30日舉行的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上,副市長王建祥對這一規劃方案的編制情況進行了詳細說明。據介紹,該規劃方案將於會議期間進行審議。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是青島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環膠州灣地區也是青島未來海灣型都市區的核心區域。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關注膠州灣的保護。」王建祥表示,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又將膠州灣的保護置於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進一步切實加強和實施膠州灣岸線終極性、永久性保護和建設的要求,以解決多年來膠州灣不斷填海和水域面積不斷縮小的問題,同時又提出了加快制定環灣保護工程規劃。該方案由市規劃局、市海洋與漁業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和區市,在近年來編制的環灣保護系列規劃成果和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利用3個月的時間,於今年7月編制完成。

  該規劃方案實施後,膠州灣變成什麼樣才算達到理想狀態呢?對此,王建祥表示,規劃的目標是保持膠州灣生態平衡和可持續利用;嚴格劃定環膠州灣保護控制線,嚴禁填海,實現水域面積不減小;編制岸線規劃,實現永久性保護;確保膠州灣生態安全,構建生態灣區,建設膠州灣優質生活圈。規劃原則是嚴禁填海、保護自然岸線、「退池還海」和保護生態溼地。

  據王建祥介紹,為有效保護膠州灣水域面積,規劃在編制內容上深化、落實環灣保護相關專項規劃和專題研究成果;在成果深度上增加保護控制線規劃圖則,明確控制線坐標定位。從而來滿足環灣相關規劃編制、建設項目審批以及監督管理的需要。同時,重點突出自然岸線、水域面積的保護與恢復以及生態的保育。根據計劃,此次規劃將通過「退池還海」,增加自然礁石和基巖岸線約15公裡,增加水域面積4.8平方公裡,從而提升膠州灣的生態功能。

  ■談意義 自然資源不可再生

  「首先要說明一下海岸線的價值。」在郭佩芳看來,海岸線自然價值主要有7種,它是海陸相互作用的自然記錄;是陸地的自然皮膚;是海洋的自然性格;是人海相互影響的自然結局;是地球饋贈給人類的不可複製的自然遺產;是三圈相交的獨特的自然生態;是海洋陸地大氣生物平衡的自然公園。除此之外,海岸線還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它是人類走向海洋的橋頭堡;是保護人類陸地家園的保命線;是研究海陸氣生相互作用的天然實驗室;是國家海洋主權和權益的基礎點;是人類認識、感悟、親近海洋的感情線。

  「正是基於這樣的重要性,我們才應該保護海岸線。」郭佩芳表示,膠州灣海岸線類型有基巖岸線、砂礫岸線 、淤泥岸線 、人工岸線、堤壩港口等,相關材料顯示,膠州灣海岸線形成於5億年前 ,可以說是不可再生,膠州灣是半封閉型海灣,灣內寬闊開敞,自然條件有相對的獨立性,灣內雜色蛤、文昌魚等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國家珍稀候鳥和亞太地區水鳥遷徙的集中棲息地、停歇地之一。灣內有野生水鳥156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1種,每年春、秋季節遷經膠州灣溼地的水鳥有數百萬隻,越冬水鳥7萬餘只;灣內現有魚類50種、甲殼類10幾種,「通過這些能明顯地看到膠州灣對於我們的自然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保護膠州灣勢在必行。」

  ■談變化 原始岸線所剩無幾

  膠州灣被稱為青島的母親灣,給青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港口、生物、溼地等天然資源。然而,青島在依託膠州灣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取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它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良影響,膠州灣出現海域面積縮小、水動力減弱、溼地面積下降、生物物種減少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之前海大做過一份關於膠州灣的報告,報告顯示,膠州灣的面積從1986年的567.95平方米,到2005年減少到了356.60平方米,面積減少了37.2%。」郭佩芳表示,根據海大的報告,衡量一個海灣自淨能力大小的納潮量也明顯減少,從1863年的1.357減少到了2005年的1.1,140多年減少了19%;而海岸線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工岸線不斷加長,自然岸線不斷縮小,1863年人工岸線和自然岸線分別為0、203.824千米,到了2005年這兩項數據變成了158.807千米、19.254千米。

  除此之外,海岸線的長度則在不斷縮小,根據另外的一組研究數據顯示,1952年膠州灣海岸線長度為285千米,1985年約為233千米,2005年則為199千米,比起1952年減少了30%。到2005年,原始基巖海岸線所剩無幾,僅有9千米,佔4.8%,分布在灣口和紅島南部岸段 ;港口碼頭成為岸線的主要使用者,約有63.4千米,佔全部岸線的1/3;人工堤壩數量最多,約93.4千米,佔全部岸線的1/2;河口岸線僅有3.2千米,質量堪憂;灘涂只有7千米,生態平衡岌岌可危。

  ■談問題

  無序索取多保護意識少

  《青島市海岸帶規劃管理規定》、市人大通過的《關於切實加強加州灣水域及近海岸線保護的議案(第9號)》、《青島市城鄉規劃條例》、《青島市海洋環境保護規定》、《膠州灣圍海填海控制線 、溼地保護線 、入灣河道控制藍線及近岸地帶禁建與限建區域控制線規劃》、《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概念規劃研究》、《發展中的環膠州灣地區保護研究總報告》……雖然近幾年,青島市陸續出臺了很多專門針對或涉及到膠州灣保護的一些政策規劃,但在郭佩芳看來,目前在膠州灣的開發及保護方面,還是存在法律建設薄弱的問題,「八個規劃、九個規定也抵不過一個法律 ,只有法律才能具有更好的約束性。」

  同時,郭佩芳認為,除了法律建設薄弱外,人們對於母親灣的意識薄弱,發展理念落後,「膠州灣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它也是有承載力的,不能過度開發利用。」郭佩芳還表示,綜合管理不足、執行力不夠、連續性較差等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對於膠州灣的管理缺少一個足夠級別的機構去統籌管理、開發,同時大家對於膠州灣更多的是索取,主動保護的意識少。」

  ■談對策

  設配套法律劃利用底線

  既然膠州灣對於我們如此重要,那麼對於目前在膠州灣保護和開發利用上存在的問題應該如何去做呢?

  對此,郭佩芳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首先是研究建設《膠州灣法》等配套法律法規,強化母親灣思想意識,要明白「自然母親」是不可再生的,是不可或缺的,是不可過載的,是不可侮辱和不可獨享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尊敬、保護膠州灣這個『自然母親』,遇到對膠州灣破壞的人和現象要敢於與其『戰鬥』」郭佩芳表示,「我們還要改進發展理念,要用可持續發展觀,用科學的規劃和生態理念,去協調岸線海域陸地,統籌過去現在將來。在管理上也要重視,要建立一個高級別、高統一、高權威的膠州灣管理執行體制。」

  此外,郭佩芳給出了在膠州灣保護和利用上的底線,就是「兩不少、三不降、兩不動和上效益、上水平」,也就是海域面積、自然岸線不減少;納潮能力 、水質質量、生境質量不降低;基巖岸線、海底礦產不能動;人工產業岸線上效益,人工公益岸線上水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曹海霞]  

相關焦點

  • 膠州灣海底淤積嚴重 海面積不斷縮小致年年冰封(圖)
    不淤不凍的膠州灣為何從2009年起年年結冰?是氣溫原因,還是海洋面積縮小減弱了海水動力?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專家李國民一直關注膠州灣的變化情況。他告訴記者,根據他們的研究資料發現,膠州灣底部淤積情況已比較嚴重,類似調查早就應該進行。聽說有關部門可能會對膠州灣清淤,李國民稱非常有必要。研究資料表明,膠州灣面積縮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980年以前主要是入海河流帶來的泥沙導致灣頂岸線淤進,現在則主要是沿灣圍墾導致海灣面積不斷縮小。
  • 膠州灣面積縮小1/3 海岸線每天都在變(圖)
    2008年5月初,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監測顯示山東膠州灣面積縮小三分之一",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美麗海灣的關注。隨著面積的不斷縮小和汙染的加劇,膠州灣在某些方面正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青島大了膠州灣小了膠州灣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為一半封閉型淺海灣,見證了青島由一個小漁村成長為現代化大都市的變化歷程。然而,隨著青島城市的不斷發展,膠州灣的面積卻在不斷縮小。2008年5月初,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監測顯示山東膠州灣面積縮小三分之一」被各大媒體轉載,再一次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美麗海灣的關注。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2020年青島市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海洋生物「體檢」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半島網11月19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面積大幅「縮水」,被預言10年之內會消失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神木縣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交界處的沙漠邊緣地帶,曾經有一個水域遼闊,魚兒嘻戲,景色壯觀的地方,由於水位線連年減退,湖面面積大幅萎縮,大片土地變成了鹽鹼地,湖水的PH值也在逐年升高。監測數據顯示,在所有檢測點中,這個湖的水質指數均為地表水劣五類水質標準。
  • 膠州灣70年海水結冰大數據分析
    北海艦隊氣象區臺曾對膠州灣1915-1982年近70年的結冰情況進行了記錄和分析,雖然數據較老,但是這份歷史氣象資料非常珍貴,對膠州灣歷史冰期做出了總結,對我們有著極大的指示作用,算是「知史而明志,資古以鑑今」。(具體資料,請參考文末)根據這份記錄和分析,膠州灣每年冬季和初春,12月到3月,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結冰現象,似乎與「膠州灣不淤不凍」的老話有點相悖。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膠州灣水汙染防治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前9月,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同比升高近4個百分點。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
  • 《錢學森著作系年》(1985—1986年)
    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第14屆學術年會上的講話》為題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36頁。1月23日,在我國第一次國防經濟學討論會上作了《我國國防經濟學所面臨的任務》的專題報告。刊載於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版《國防經濟學論文集》一書;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7—47頁。
  • 美國太空總署公布100年來人類改變地球的驚人對比照
    自從2009年開始,美國太空總署(NASA)就一直在策劃公布一些人類影響地球的對比圖,讓我們清楚地看見,這10年、50年、100年來人類對地球造成了什麼影響。直接上圖吧。1.美國阿拉斯加的謬爾冰川(冰川的融化改變了當地的地貌)19世紀90年代VS2005年2.哥倫比亞冰川(冰量明顯減少)
  • 5500年來最低水平!白令海冰層面積明顯縮小
    參考消息網9月3日報導 據法新社華盛頓報導,根據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位於阿拉斯加與俄羅斯之間的北太平洋白令海的冬季冰層面積目前處於5500年來的最低水平。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5000多年在無人居住的聖馬修島上累積的植被。
  • 青海湖水體面積再增28平方公裡!達2005年以來最大值
    記者從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了解到,根據衛星遙感資料監測顯示,4月下旬,青海湖水體面積達到4543平方公裡,較上年同期增大28平方公裡,青海湖水體面積和平均水位達2005年以來最大值。2019年青海湖降水偏多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專家石明明介紹,自2004年以來,青海湖4月枯水期面積呈波動增大趨勢,具體表現為:2004年至2008年緩慢增大,2009年至2012年快速擴張,2013年至2016年面積略有回落,2016年以後快速擴張。
  • 5500年來最低水平!白令海冰層面積明顯縮小
    據法新社華盛頓報導,根據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位於阿拉斯加與俄羅斯之間的北太平洋白令海的冬季冰層面積目前處於5500年來的最低水平。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5000多年在無人居住的聖馬修島上累積的植被。科學家研究了2012年取自聖馬修島的一根長1.45米的泥炭柱,它代表了5500年來的地質累計。參與這項分析的阿拉斯加穩定同位素實驗室的負責人馬修·伍勒寫道:「我們最近看到的情況是5500年來前所未有的。」北極和白令海的冰層在夏季融化,在冬季再次凍結,但衛星觀測記錄只能追溯到1979年。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監測人員分揀膠州灣底棲樣品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平均密度為1.04×106個/立方米,以旋鏈角毛藻、高盒形藻、梭角藻、三角角藻、大洋角管藻、波狀石絲藻、窄隙角毛藻、菱形藻屬為主要優勢種類,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86。與2019年相比,本年度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有所改善。
  • 烏克蘭1986年核反應堆爆炸
    1986年4月26日,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130公裡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逾8噸強輻射物質洩漏,6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遭到直接汙染,320多萬人不同程度受核輻射侵害。根據烏克蘭衛生部的統計,有2397863人因車諾比核事故患病,其中,453391人是兒童。這些兒童罹患各種各樣的疾病,沒有一個出生在核事故發生期間,當時,他們的父母都還是孩子。
  • 青島膠州灣溼地成鳥類天堂,5種極危鳥類都能在這裡看到
    記者從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獲悉,截至目前,在膠州灣溼地觀測到的野生鳥類極危物種已經達到5種,包括青頭潛鴨、黃胸鵐、中華鳳頭燕鷗、白鶴、勺嘴鷸等。據了解,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鳥類紅色名錄上被列為極危物種,是極端接近絕種危險的最嚴重等級。而在同一區域同時觀測到5種鳥類極危物種,極為罕見。青島市觀鳥協會會長薛琳表示,這說明膠州灣的生態保護非常好,適合各種鳥類棲息生活。
  • 膠州灣部分河口淺灘現海冰 專家:不會出現大面積冰情
    根據最新的監測信息,遼東灣浮冰外緣線已發展至18海裡,海冰面積1316平方公裡。那麼,與往年冬季相比,今年海冰是不是來的更早一些呢?初冬是不是更冷一些呢?今年冬天海冰會不會更嚴重一些呢?渤黃海沿岸地區的氣溫11月下旬時還較常年同期偏高2~4度,12月上旬就斷崖式下降至較常年同期偏低1度左右。很多海洋站,12月8日,海水錶層溫度在24小時內下降了2℃,這樣的降溫幅度,一般在初冬需要1周半左右的時間。」
  • [年報]上海醫藥2005年年度報告(五)
    詳見附註十一(二) (2)經公司二屆四十一次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轉讓陝西北路房地產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公司與關聯方上海英達方物業有限公司籤訂的動遷置換補償協議書:以282萬元向上海英達方物業有限公司轉讓靜安區陝西北路470弄26-27號房地產,建築面積257平方米,土地面積102平方米。款項已全部收妥,過戶手續在2005年12月9日辦妥。
  • 2005年中國赤潮直接經濟損失逾6900萬元
    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李建敏)中國國家海洋局9日在此間發布的《2005年中國海洋環境質量公報》表明,2005年,全海域共發現赤潮82次,較2004年減少約15%,但有毒藻類引發的赤潮次數和面積大幅增加。去年中國因赤潮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逾69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