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2020-12-04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記者 姜婷 通訊員 王諾 劉旭東) 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開展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

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的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於今年8月份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了一次系統性監測。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

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裝備手段再升級 持續監測海洋環境

據了解,在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礎上,監測中心按照全國海洋生態環境年度監測工作要求,定期開展海洋環境質量監測,及時掌握膠州灣區域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

監測人員進行膠州灣底棲樣品分揀

開展以膠州灣海水水質監測為主體的例行監測,對海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葉綠素a等19項指標進行分析,摸清膠州灣海域水質中主要理化參數、營養鹽類及汙染因子。同時,開展以膠州灣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為基礎的調查性監測。監測項目為硫化物、有機碳、粒度等11項指標。選取膠州灣海域的蛤蜊等3種經濟貝類開展汙染物殘留狀況監測,監測項目重金屬、石油烴等9項指標。結合海水水質及水文參數指標,科學評估膠州灣水質變化對相關海域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的影響。

根據膠州灣海域特點和棲息地監測內容需要,實施膠州灣區域棲息地狀況立體化監測。選取通過衛星遙感數據,密切監測膠州灣區域生物棲息地面積變化情況,科學劃分膠州灣岸線類型,對海岸線長度變化、自然岸線保有率等信息進行遙感解析,系統分析膠州灣海岸線及生物棲息地位置變化、類型變遷情況,並對變化趨勢進行預測,為打好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陸海統籌汙染治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新聞連結】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監測種類及結果分析

浮遊植物是指包括所有在水中營浮遊生活方式的微小植物,大多數是單細胞藻類。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態系統中各生物類群的物質和能量來源,浮遊植物是最重要的初級生產者,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平均密度為1.04×106個/立方米,以旋鏈角毛藻、高盒形藻、梭角藻、三角角藻、大洋角管藻、波狀石絲藻、窄隙角毛藻、菱形藻屬為主要優勢種類,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86,與2019年相比,本年度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有所改善。

顯微鏡下的膠州灣浮遊動植物  

浮遊動物是在水中營浮遊性生活的異養型動物類群,隨水流而動,漂浮或遊泳能力很弱。浮遊動物是海洋食物鏈中承上啟下的一環,以消費者,生產者,被捕食者等角色在海洋食物網的各個水平中發揮著作用,是連接浮遊植物和魚類的中間環節。浮遊動物可分為大型浮遊動物和中小型浮遊動物,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大型浮遊動物52種,平均密度為533個/立方米,以浮遊幼蟲類的短尾類蚤狀幼蟲、毛顎類的強壯箭蟲、橈足類的真刺唇角水蚤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3.11,顯示大型浮遊動物生境質量水平優良,群落結構穩定。中小型浮遊動物共監測到43種,平均密度為7.6×104個/立方米,以橈足類的小擬哲水蚤、擬長腹劍水蚤、短角長腹劍水蚤、太平洋紡錘水蚤,被囊類的異體住囊蟲和長尾住囊蟲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2.37,顯示中小型浮遊動物生境質量水平一般,群落結構較為穩定。

底棲生物同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許多底棲生物可供食用,還是經濟魚類、蝦類的天然餌料,它們在海洋食物鏈中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同時多數底棲動物長期生活在底泥中,具有區域性強,遷移能力弱等特點,對於環境汙染及變化通常少有迴避能力,利用底棲動物的種群結構、優勢種類、數量等參數可以確切反映水體的質量狀況。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大型底棲生物95種,平均密度為1468個/平方米,底棲生物以菲律賓蛤仔、異蚓蟲、寡鰓齒吻沙蠶、塞切爾泥鉤蝦、雙唇索沙蠶和不倒翁蟲為主要優勢種類,較歷史監測結果基本一致,生物多樣性指數為3.37,顯示底棲生物環境質量水平良好,群落結構穩定。

相關焦點

  • 海洋生物「體檢」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青島新聞網11月19日訊(記者 李倍 通訊員 王諾 劉旭東)今天,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 2020年青島市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半島網11月19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 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物種分布更均勻
    原標題:膠州灣裡,更多海洋生物安逸「棲居」原標題:本報11月19日訊 19日下午,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最新出爐。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適中的水平。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隨著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我國近海生態系統也發生了明顯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種質退化。由於過度捕撈、海洋汙染和氣候變化等原因,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珊瑚礁面積減少約80%,處於非健康狀態的佔50%。據不完全統計,青島膠州灣潮間帶底棲生物由20世紀60年代的120種減少至目前的20種左右。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按照1988年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2006年評估結果中有400多種瀕危動物,如今數量已有明顯增加。除了一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外,大多數生物都臨近滅絕,如大黃魚、小黃魚等,情況不容樂觀。」從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及管理研究的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告訴記者。
  •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她的出現是生物多樣性...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她的出現是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 2020-07-24 1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48:39 美國華盛頓大學Curtis Deutsch及其研究組發現代謝性狀多樣性塑造海洋生物地理學。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膠州灣水汙染防治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前9月,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同比升高近4個百分點。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完成(組圖)
    在南極發現的新海洋物種  張田勘  「海洋生物普查」這個巨大的科學工程從2001年開始,耗資近6億美元。目前,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已經繪製完成,全部研究報告將在10月4日公布。從陸續披露的結果看,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而生物多樣性的逐漸減少又令人擔心。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繪製完成
    該項目共歷時10年,覆蓋了從浮遊生物到鯨魚等13組共11000多種海洋生物。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種類海洋生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溫度同所有種類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這些地區的生物數量和生物種類都很多)高度重疊;未來海洋溫度的變化可能會大大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 轉發對人大代表加強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保護和利用的建議的答覆
    建設一處適度開發,基本保持風景原貌的休閒和科普基地或海洋生態文明展示中心,使之成為海洋公園宣傳和保護的窗口。二、工作措施及下步工作打算(一)在海洋公園宣傳和管理方面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以下簡稱海洋公園)的管理機構設在青島市海洋發展局,海洋公園的相關信息發布放在青島市海洋發展局網站的公開信息欄中,目前,沒有單獨建立海洋公園網站。
  • 【中國科學報】新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中國科學院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於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相關成果1月1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生命起源與演化是世界十大科學之謎,也是《科學》雜誌列出的125個重大科學問題之一。
  • 膠州灣面積縮小1/3 海岸線每天都在變(圖)
    面積縮三分之一膠州灣邊的老漁民說,幾十年前,他們將竹棍按一定的距離排插在海中,即可"夾住"大小不等的魚類;站在礁石上,即可撈取前來產卵、孵卵的烏賊。2008年5月初,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監測顯示山東膠州灣面積縮小三分之一",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美麗海灣的關注。隨著面積的不斷縮小和汙染的加劇,膠州灣在某些方面正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
  • 新研究揭示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團隊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支持下,以化石記錄重現生物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約5.4億年—2.4億年,相當於寒武紀至三疊紀早期)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相關成果1月17日在線發表於《科學》。
  • 2020年版中國海洋生物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其中,海洋漁業平穩較快增長,**年實現增加值4293億元,比上年增長6.4%;海洋生物醫藥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增加值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1%。  作為海洋大國的中國,「十三五」期間將全面啟動海洋國土的戰略開發,培育壯大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工程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海洋新興產業。
  • 氣候變暖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在2040年左右趨於穩定,那麼由此帶來的溫和的氣候變暖可能在本世紀末到來時造成大片海洋區域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發生重大重組。
  • 中國科學家牽頭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中新網南京1月20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日消息,在該所與南京大學等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中,通過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級計算、模擬退火算法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本項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刊發。
  • 我科學家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日前,南京大學教授樊雋軒,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等在《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寒武紀至早三疊世高解析度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論文。該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算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