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物種分布更均勻

2020-12-04 湘湘帶你看社會

原標題:膠州灣裡,更多海洋生物安逸「棲居」原標題:

本報11月19日訊 19日下午,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最新出爐。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適中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與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為了更全面地分析,我們在膠州灣區域設置14處海洋生物監測點位,於8月份集中對膠州灣生態環境健康狀況開展系統性監測。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承擔監測任務的山東省青島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據了解,在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基礎上,監測中心按照全國海洋生態環境年度監測工作要求,定期開展海洋環境質量監測,及時掌握膠州灣區域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海洋環境質量監測既有以膠州灣海水水質監測為主體的例行監測,也有以膠州灣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為基礎的調查性監測,此外還選取膠州灣海域的蛤蜊等3種經濟貝類開展汙染物殘留狀況監測,結合海水水質及水文參數指標,科學評估膠州灣水質變化對相關海域海洋沉積物及生物質量的影響。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吳 帥 通訊員 王 諾 劉旭東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光影]

【來源:信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 海洋生物「體檢」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青島新聞網11月19日訊(記者 李倍 通訊員 王諾 劉旭東)今天,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記者 姜婷 通訊員 王諾 劉旭東) 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 2020年青島市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半島網11月19日訊  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布設14處點位為海洋生物「體檢」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反映海洋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它既體現了海洋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複雜關係,又體現了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 如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我國是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海洋物種數居全球前三位。我國具有豐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在濱海溼地、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種典型的海洋生境中,有數百上千種浮遊生物、底棲生物、海草、紅樹植物、珊瑚等海洋生物生存繁衍。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我國許多海洋生物處於瀕危狀態,甚至帶魚都有可能變成瀕危物種。按照1988年的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名錄,2006年評估結果中有400多種瀕危動物,如今數量已有明顯增加。除了一些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以外,大多數生物都臨近滅絕,如大黃魚、小黃魚等,情況不容樂觀。」從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瀕危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及管理研究的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副教授王亞民告訴記者。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繪製完成
    該項目共歷時10年,覆蓋了從浮遊生物到鯨魚等13組共11000多種海洋生物。 研究人員發現,不同種類海洋生物的分布模式非常相似,溫度同所有種類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人類活動密集的地區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地區」(這些地區的生物數量和生物種類都很多)高度重疊;未來海洋溫度的變化可能會大大影響海洋生物的分布。
  • 「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和分布圖集編制」階段...
    近日,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簡稱海洋三所)承擔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海及鄰近西北太平洋海洋生物物種編目和分布圖集編制」項目階段性成果匯報研討會在廈門召開。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將於10月4日揭曉(圖)
    目前,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已經繪製完成,全部研究報告將在10月4日公布。從陸續披露的結果看,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而生物多樣性的逐漸減少又令人擔心。  最新公布的物種多樣性數據中,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和地中海海域擁有的物種數量分別排在前4位,緊隨其後的是墨西哥灣。澳大利亞和日本兩個海域各自有約3.3萬種已知物種,而墨西哥灣海域生活著1.5萬多種海洋生物,平均每平方千米就有10種不同種類的生物。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區域還包括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阿拉伯海地區海域。
  • 科普: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珠峰」——印太珊瑚礁大三角
    新華社「科學」號5月22日電(記者張旭東 吳飛座)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一場關於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研討在正駛往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號科考船上舉行,科研人員介紹了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珠峰」——印太珊瑚礁大三角。
  • 綠會研究室參加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研討會
    #生態文明建設#11月20日,由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辦的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與保護研討會使用騰訊會議召開,首先是來自天津科技大學教授孫軍為大家帶來報告,報告主題是「全球變化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孫嬌搜提到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價值在大部分的眼中還停留在經濟層面,卻忽視了文化、倫理與美學、科學與教育、生態價值。事實上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的價值都是無價的,平等的。我國幅員遼闊,具有豐富的海洋和海岸生態資源,所擁有的海洋物種數量居全世界前三。目前全球的快速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是全球變暖改變了海洋生物的生理、物候學和地理分布。
  •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代謝性狀多樣性影響海洋生物地理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48:39 美國華盛頓大學Curtis Deutsch及其研究組發現代謝性狀多樣性塑造海洋生物地理學。
  • 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完成(組圖)
    目前,海洋生物多樣性分布圖已經繪製完成,全部研究報告將在10月4日公布。從陸續披露的結果看,海洋中的生物多樣性令人驚嘆,而生物多樣性的逐漸減少又令人擔心。  最新公布的物種多樣性數據中,澳大利亞、日本、中國和地中海海域擁有的物種數量分別排在前4位,緊隨其後的是墨西哥灣。澳大利亞和日本兩個海域各自有約3.3萬種已知物種,而墨西哥灣海域生活著1.5萬多種海洋生物,平均每平方千米就有10種不同種類的生物。生物多樣性較高的區域還包括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阿拉伯海地區海域。
  • 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膠州灣水汙染防治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前9月,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同比升高近4個百分點。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
  •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她的出現是生物多樣性...
    北海獅「小偉」7月20日疑現青島膠州灣海域!2020年夏季,這個物種像謎一樣的,再度現身中國海岸帶。中國綠髮會野生動物救助組首席專家Sara Platto博士經過詳細分析今年夏季以來的多次目擊記錄,通過對廣泛收集的一線目擊者提供的影音資料進行仔細分析,比對了這頭母海獅的行為學、身體特徵等線索,發現始終是同一頭北海獅。它被綠會工作組命名為「小偉」。
  • 我科學家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日前,南京大學教授樊雋軒,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等在《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寒武紀至早三疊世高解析度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論文。該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算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 中國科學家牽頭揭秘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
    中新網南京1月20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日消息,在該所與南京大學等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中,通過利用古生物大數據、超級計算、模擬退火算法和遺傳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於化石記錄重現了生命演化歷史,改變了當前對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的認知。  本項研究成果於近日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刊發。
  • 中國近海發現40餘個海洋生物新物種
    中國近海發現40餘個海洋生物新物種 40 plus new species found in China's coastal waters
  • 《中國海洋物種和圖集》發布
    該圖冊基本摸清了中國海洋生物的「家底」,共收錄我國海域海洋生物59門類28000餘種。研究表明,我國是全球海洋生物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海洋物種數約佔全球已知海洋物種數的13%。國家海洋局25日發布了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908專項)的重要成果:《中國區域海洋學》和《中國海洋物種和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