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超四成 大型浮遊生物增多

2021-01-09 青島新聞網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膠州灣水汙染防治研討會上獲悉,今年前9月,膠州灣一類水質面積同比升高近4個百分點。根據市環保局首次開展的膠州灣生物多樣性監測,今年5月份膠州灣內大型浮遊生物達到27種,表明水質進一步得到改善。

    發布 今年一類水質面積又擴大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崔文蓮表示,監測結果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一類、二類、三類、四類和劣四類海域面積佔膠州灣面積百分比分別為41.8%、24.3%、12.8%、12.8%和8.3%。一類水質面積比例同比升高3.4個百分點,二類、三類同比分別降低1.5和5.7個百分點。根據《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範》,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整體水質與去年同期持平。 2015年前三季度,膠州灣14個點位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64.3%,同比持平。前三季度,膠州灣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活性磷酸鹽平均濃度為0.014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4mg/L,達到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今年前三季度膠州灣無機氮平均濃度為0.279mg/L,較去年同期升高0.002mg/L,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劣四類海域主要分布在灣東北部墨水河和樓山河入海口附近海域。

    調查 膠州灣水質連續四年好轉

    為掌握膠州灣海域水質狀況,自2009年10月份起,市環境保護局開始對膠州灣內39個海水監測點位開展監測。監測頻次為每年四次,分別在3、5、8、10月份進行。截至2014年底,該項工作已連續進行了五個年頭。去年,灣內一類水質面積所佔比例為35.3%,主要分布在灣口到灣中心、黃島和薛家島附近海域;二類、三類水質比例為28.1%、19.2%,主要分布在灣中心以及大沽河、海泊河、李村河入海口附近海域;四類水質比例為9.9%,呈帶狀分布,李村河入海口以北、紅島南岸及灣西北角海域水質為四類;灣東北角水質為劣四類,面積比例為7.5%。根據《近岸海域環境監測規範》,按優、良好、一般、差、極差5個級別對水質狀況進行定性評價,2014年膠州灣整體水質狀況為一般,2010-2013年膠州灣水質狀況均為差,膠州灣水質呈好轉趨勢。2014年膠州灣無機氮平均濃度為0.286mg/L,達到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無機氮年均濃度超過四類海水水質標準的區域主要分布在灣東北部墨水河、樓山河河口附近海域。 2010-2014年無機氮年均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無機氮汙染程度有所好轉。

    分析 水質變好浮遊生物增多

    今年,市環保局在膠州灣實施了海洋浮遊植物、海洋浮遊生物等生物多樣性監測。設置了14個監測點位,分別分布在東岸、北岸、西岸、灣中心及灣口處,監測時間定為5月、8月和10月,監測頻次每月一次。

    實施浮遊生物監測,可以反映膠州灣的環境質量情況,為分析膠州灣水環境提供參考。目前,5月份樣品已經分析完畢,當月膠州灣海域共出現3門19屬32種浮遊生物,硅藻種類最多。多樣性指數表示,膠州灣生境質量整體處於一般水平,和膠州灣的環境質量匹配。浮遊生物數量存在區域差別。浮遊生物少的區域,其水環境質量狀況也要差一些。此外,5月膠州灣海域出現大型浮遊生物27種,屬一般水質條件下的情況,西部則處於優良水平。 5月膠州灣海域共獲74種底棲生物。工作人員表示,雖然是首次監測,但膠州灣的浮遊生物情況已屬一般水質要求,這和膠州灣的水質改善不無關係。下一步,我市仍將加強膠州灣浮遊生物的監測調查。

    目標 八成水域6年內水質優良

    市環保局局長宋春康表示,由於膠州灣水體交換能力不足,容納的汙染物總量較大,仍有部分汙水直接或間接排入膠州灣,目前來看,膠州灣水體富營養化的問題仍然較重,無機氮對膠州灣水質改善的影響仍較突出,膠州灣保護和水質改善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下一步,市環保局將採取讓膠州灣休養生息和汙染治理多措並舉的綜合性措施,進一步加大膠州灣生態環境和水質改善力度,全力打造風景秀麗、環境優良的生態灣區。為此,我市將加快構建「總量控制、排汙許可、排汙權交易」三位一體膠州灣汙染控制管理體系,逐年削減入灣汙染物總量。進一步優化調整膠州灣水質監測體系,開展膠州灣環境要素綜合性調查評估,研究推廣示範水汙染防治適用新技術,加快改善膠州灣水質,力爭「十三五」膠州灣優良水域所佔比例達到80%以上,整體達到良好以上水平。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徐美中

相關焦點

  • 顯微鏡下的「海底世界」:膠州灣浮遊植物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紅梅記者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持續保持良好。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2020年青島市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從青島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根據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較好的水平。浮遊植物群落結構穩定性較往年相比明顯提升,浮遊動物及大型底棲生物群落結構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依舊持續保持良好。
  • 海洋生物「體檢」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通過全面分析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變化特徵,可以及時掌握膠州灣海洋環境質量及變化趨勢。」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保持良好
    從監測結果來看:2020年,膠州灣內共監測到浮遊植物69種、大型浮遊動物52種、中小型浮遊動物43種、大型底棲生物95種,與2019年相比,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物種分布更為均勻,群落結構均有所改善。
  • 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水平明顯提升 物種分布更均勻
    原標題:膠州灣裡,更多海洋生物安逸「棲居」原標題:本報11月19日訊 19日下午,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膠州灣海洋生物多樣性監測結果最新出爐。結果顯示,2020年膠州灣區域生物多樣性、物種豐富度、均勻度處於適中的水平。
  • 水質指示生物——浮遊藻類,認識養殖水體的質量狀況和成分結構
    「11.魚病施治難度與魚病的四個特殊性:暴發性、群體性與複雜性、反覆性12.養殖超深水體的魚病防治施藥方法13.(微囊藻和微囊藻水華)本文下面僅以四類藻類作為水質指示生物的介紹:2.硅藻門(1)硅藻結構
  • 揭秘中科院科學家膠州灣日常工作(圖)
    nbsp&nbsp&nbsp&nbsp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 10月23日上午,記者跟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創新」號近岸科考船前往膠州灣,現場體驗了科學家們如何在膠州灣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工作。
  • 組圖:揭秘中科院科學家膠州灣日常工作 水下5.5米深取樣
    23日上午,記者跟隨中科院海洋所的「創新」號近岸科考船前往膠州灣現場體驗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工作。圖為科學家們使用拖網收集水中的浮遊生物。(記者 鄭文斌)我們的工作就是以季度航次、月航次、旬航次相結合的嵌套高頻率調查方式,對海洋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動物、葉綠素、水文要素、海水化學要素、海洋底質調查、懸浮物等
  • 你知道「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的關聯嗎
    2.分類(按個體大小):(1)巨型浮遊生物,大於1釐米,如海蜇;(2)大型浮遊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橈足類、磷蝦類;(3)中型浮遊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橈足類;(4)小型浮遊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藍藻;(5)微型浮遊生物,5~50
  • 膠州灣縮水嚴重 1986年到2005年面積縮小37.2%
    據王建祥介紹,為有效保護膠州灣水域面積,規劃在編制內容上深化、落實環灣保護相關專項規劃和專題研究成果;在成果深度上增加保護控制線規劃圖則,明確控制線坐標定位。從而來滿足環灣相關規劃編制、建設項目審批以及監督管理的需要。同時,重點突出自然岸線、水域面積的保護與恢復以及生態的保育。
  • 浮遊動物的定向培養
    前面已經說到浮遊動物在池塘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的地位,那麼浮遊動物本身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在自然水體中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浮遊動物的名詞釋義是指一類經常在水中浮遊,本身不能製造有機物的異養型無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幼體的總稱,在水中營浮遊性生活的動物類群。
  • 水產養殖育苗對浮遊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浮遊動物必須有但不能多!
    ,而是浮遊在水中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遊生物,主要分為浮遊動物及浮遊植物。三、浮遊動物浮遊動物是一類經常在水中浮遊,本身不能製造有機物的異養型無脊椎動物和脊索動物幼體的總稱,浮遊動物主要以浮遊植物和有機碎屑為食,是水域中的消費者
  • 浮遊動物與水產養殖:不能多也不能少,才能保障水生態系統的生物平衡!
    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此處注意的是"浮遊"兩字的含義,它是指水中自身很微小、浮遊力很弱的一類微型生物,浮遊生物主要有兩大類: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但在食用成品魚池中,魚類的攝食一般只改變浮遊生物的組成,成魚大了常因選食大型種類而使小型種類易於殘存而佔優勢。浮遊動物同浮遊植物一樣都是魚類不可缺少的天然活餌料。
  • 膠州灣面積縮小1/3 海岸線每天都在變(圖)
    面積縮三分之一膠州灣邊的老漁民說,幾十年前,他們將竹棍按一定的距離排插在海中,即可"夾住"大小不等的魚類;站在礁石上,即可撈取前來產卵、孵卵的烏賊。2008年5月初,新華社的一篇稿件"監測顯示山東膠州灣面積縮小三分之一",引起了人們對這一美麗海灣的關注。隨著面積的不斷縮小和汙染的加劇,膠州灣在某些方面正發生著不可逆轉的變化。
  • 劉光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
    三、研究方向與興趣  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  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1)浮遊動物生物多樣性,主要研究我國近海浮遊動物的多樣性及其變化規律;(2)浮遊動物分子生態學,主要通過獲取浮遊動物種群動態、遺傳變異、種群補充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學證據,研究浮遊動物的多樣性、進化歷史及浮遊動物對環境波動的響應等;(3)海洋橈足類生物學與實驗生態學,主要研究海洋橈足類的生殖生物學及其培養技術,橈足類對赤潮生物的攝食及其與浮遊植物的相互關係
  • 看捕蟹高手青島膠州灣趕海垂釣捉螃蟹!
    6月28日,市民在青島膠州灣釣到的石甲紅螃蟹,這塊頭的回家可以下酒吃了,純野生海捕螃蟹味美無比。青島膠州灣歡樂濱海城段,很多市民趁退大潮時前來趕海垂釣。
  • 什邡八角水庫驚現白色浮遊生物 疑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桃花水母」
    日前,記者來到八角水庫,該水庫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周佑翔向記者展示了他手中玻璃瓶裡裝著的幾隻身薄如蟬翼且透明的浮遊生物。作為水庫的管理人員,周佑翔和同事需要每天巡查水庫湖面環境,而這些浮遊生物就是他們在水庫的冰川湖中發現的。周佑翔告訴記者,7月9日,他準備用皮划艇對庫尾的垃圾進行清理時,發現湖裡有許多浮遊生物。
  • 課外地理 | 什麼是浮遊生物?
    浮遊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遊植物及浮遊動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這類生物總稱為浮遊生物。北溫帶浮遊植物的數量高峰一般在春季出現,因那時光度增強,營養鹽(氮、磷等無機鹽類)增多,有利於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到夏季,營養鹽消耗殆盡,草食性浮遊動物又大量攝食,導致浮遊植物的數量驟減。
  • 水源地人工溼地水質淨化效果及其對浮遊植物的影響
    浮遊植物是水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其群落結構對水體環境變化響應非常靈敏,能夠用來反映水體的水質特徵。通常認為,浮遊植物生長主要受到營養鹽、水溫、光照和水動力的影響,其群落結構更是會受到水體中各種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甚至是人工措施的影響。人工溼地作為飲用水源地的淨化措施已有許多應用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