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30年來,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對膠州灣進行了連續、綜合觀測與研究。23日上午,記者跟隨中科院海洋所的「創新」號近岸科考船前往膠州灣現場體驗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監測工作。圖為科學家們使用拖網收集水中的浮遊生物。(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鄭文斌)
早上9點,記者搭乘「創新」號近岸科考船前往位於膠州灣東部的膠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我們每月至少一次觀測膠州灣,完成全部14個站位的觀測需要2到3天。」海洋所工程師萬艾勇說。圖為科學家們在後甲板使用溫鹽深儀進行取樣工作。(記者 鄭文斌)
我們的工作就是以季度航次、月航次、旬航次相結合的嵌套高頻率調查方式,對海洋浮遊植物、浮遊動物、底棲動物、葉綠素、水文要素、海水化學要素、海洋底質調查、懸浮物等50餘個觀測要素,進行長期連續觀測。」萬艾勇說。此行,他和幾位同事為記者現場示範了對該站位的水質取樣和浮遊生物觀測等工作。圖為科學家們展示溫鹽深儀,一般可用於測水溫,鹽度和水深。(記者 鄭文斌)
據了解,該站點水深6米,科學家們會將儀器用纜繩固定,放至水下5.5深左右取樣,隨後樣品將在船艙內通過實驗器皿過濾,取得需要的研究樣本後送回海洋所研究。圖為科學家們在船艙內對取得的樣品進行實驗操作。(記者 鄭文斌)
據了解,近年來隨著我市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膠州灣水質正逐步改善,但周邊汙染因素依舊存在,保護青島的「母親灣」任重道遠。圖為成群反嘴鷸、紅腳鷸、紅嘴鷗在青島膠州灣溼地棲息覓食。(資料圖「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
通過對膠州灣的觀測和系統研究,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成功構建了海灣生態系統長期觀測與系統研究平臺,為海灣生態系統、近海生態系統的演變規律以及變化趨勢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數據基礎,可為我市後續開展保護膠州灣海域工作提供支撐。圖為膠州灣溼地每年吸引各類候鳥在此覓食越冬或補充體能後繼續南下。(資料圖「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
記者了解到,通過近海生態系統長期變化數據共享,膠州灣生態站與國際一流海洋研究機構開展重點合作,使膠州灣成為國際上開展海灣長期變化研究的重要海灣之一。同時,該研究也將成為即將在青島建成的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重點研究工作之一。圖為青島膠州灣沿岸溼地上,成群鷗鳥在落日餘暉中起舞。(資料圖「青島觀」攝影師 王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