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新聞網2009年10月29日11:35
「大洋一號」科學考察船第21航次自今年7月18日從廣州起航,至今已在海上航行了100多天。就在開始不久的第三航段考察中,「大洋一號」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海龍2號」在東太平洋海隆「鳥巢」黑煙囪區觀察到罕見的巨大黑煙囪,並用機械手準確抓獲約7千克黑煙囪噴口的硫化物樣品。這一發現標誌著我國成為國際上少數能使用水下機器人開展洋中脊熱液調查和取樣研究的國家之一。
「鳥巢」黑煙囪區位於東太平洋赤道附近洋中脊擴張中心,水深約2700米,是2008年「大洋一號」第20航次第三航段在該區新發現的5個熱液噴口區之一,因其地貌形態似國家體育場「鳥巢」而得名。
據第三航段首席科學家陶春輝介紹,依靠「大洋一號」船的精確動力定位,我國自主研製的水下機器人「海龍2號」準確降落抵達「鳥巢」黑煙囪區海底,並展開了攝像觀察、熱液環境參數測量。發現的巨大黑煙囪高達26米,直徑約4.5米,頂部噴冒滾滾黑煙,煙囪外壁從底到頂有蝦和管狀蠕蟲群落等熱液生物,其周邊分布著大小形態不一的黑煙囪群落,形成一個好似雲南石林的海底地貌。
「大洋一號」已經圓滿結束的一、二航段考察也取得了大量成果和資料,創造了聲學深拖首次成功應用於大洋調查、首次取得高精度海底地形和淺地層資料、首次發現兩類海山淺埋藏型成礦結殼、首次實現光纜淺鑽成功取樣等多項第一,為後續航段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並且,首次成功實施深海聲學深拖調查,實現了我國自主研製的聲學深拖設備應用的新突破,填補了我國大洋精細地形調查方面的空白。第一、二航段首席科學家馬維林表示,所獲取的高解析度、高精度微地形地貌及淺剖數據為開展海底資源的小尺度分布規律、微地形地貌特徵及其控礦機理研究等工作提供了基礎性和關鍵性的資料。深拖調查的順利實施體現了我國在深海高精度地形探測方面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也展示了我國在高解析度測深側掃系統研製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陸琦) (來源:科學時報)
上網從搜狗開始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