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金麗華教授等《AM》:通過光熱效應實現對液晶彈性體的3D形狀控制

2021-01-10 騰訊網

由於其迅速的熱機械響應、大變形和高做功/體積比,液晶彈性體(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 LCEs)在人工肌肉、可變形驅動器和傳感器以及觸覺顯示器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而對其3D形狀的控制是實現其功能的關鍵。LCEs由輕度交聯的主鏈液晶單元或側鏈液晶單元組成。其受熱後會經歷從液晶相到各向同性狀態的轉換,產生較大的各向異性變形。研究者一般通過設計指向矢在空間中的排布,實現控制材料局部的變形性能,進而得到複雜的3D形狀。然而,此種方法在實現上存在很多難題。比如,在製備上實現複雜的指向矢排布是非常困難的。此外,由於對指向矢的高解析度控制只適用於某些種類的液晶單元,故並不具有普適性。因此,關於控制LCEs 3D形狀的普適性方法非常值得探索。

近日,UCLA金麗華教授和UMassAmherst Ryan Hayward教授聯合報導了控制LCEs 3D形狀的新思路通過高空間解析度的光還原反應,實現金納米粒子在LCEs中的分布控制。在均勻可見光下,由於光熱轉化率受金納米粒子含量的影響,使得LCEs的局部熱變形受控於金納米粒子含量的分布。 此思路通過設計各個點的局部熱變形大小,而非指向矢的空間排布,實現在具有均質指向矢的LCEs的3D形狀控制。同時,研究者通過有限元分析和基於高斯幾何的理論模型,實現了對給定局部熱變形分布的3D形狀預測(正問題),以及求解預設3D形狀所對應的局部熱變形分布(反問題)。具體細節如下:

利用光掩模實現對金納米粒子分布的控制(圖1)將含有HAuCl3溶液的單一液晶相LCE與光交聯引發劑混合,並放置在紫外光下透過光掩模進行光還原反應。由於還原所得金納米粒子數量受控於紫外光的劑量,因此可通過設計光掩模上的灰度圖案實現對金納米粒子含量分布的控制。通過將灰度值從0%調節到100%,含金納米粒子的LCEs可實現沿初始指向矢8%到23%的應變量變化。這使得通過合理設計光掩模灰度圖案,控制LCEs局部熱變形大小,進而實現預定的3D形狀成為可能。

圖1. 光控金納米粒子排布的原理以及含金納米粒子LCEs的光熱響應

非連續熱應變分布以及周期振動(圖2) 研究者首先嘗試了各種非連續的熱應變分布,得到了豐富的3D形狀。值得注意的是,當光熱響應區域與非光熱響應區域沿對角線劃分時,LCEs正方形薄膜在斜30度光照下可實現兩種不同屈曲模態間的周期振動(圖2D-G)。通過有限元分析發現,這種周期振動是由於自遮擋效應造成的。

圖2. 多種由非連續熱應變分布引起的3D形狀以及周期振動

正問題:連續的熱應變分布對應的3D形狀(圖3) 作為可行性驗證,研究者嘗試求解了正問題,即給定連續的熱應變分布,預測相應的3D形狀。研究者預設了滿足高斯曲線的熱應變分布,並通過設計光掩模上的灰度圖案製備了相應的LCE薄膜。在光照下,LCE薄膜會屈曲成類似糖果捲紙的形狀。實驗結果與有限元分析以及理論預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圖3. 滿足高斯曲線的連續熱應變分布及相應的3D形狀

反問題:求解給定3D形狀所需的熱應變分布(圖4) 為實現對3D形狀的設計,研究者嘗試求解了反問題,即根據目標3D形狀,求得所需的熱應變分布。這裡目標3D形狀被設定為具有恆定正或負高斯曲率的形狀。通過數值求解關於高斯曲率和熱應變的微分方程,得到給定高斯曲率所對應的熱應變分布。在實驗可獲得的熱應變範圍內,無量綱化的高斯曲率可達 ±0.8。實驗、有限元分析和理論模型均驗證了求得的熱應變分布可以得到具有預定高斯曲率的3D形狀。

圖4. 設計實現給定高斯曲率的3D形狀

綜上,研究者結合實驗、有限元分析和幾何預測,提出了在LCEs上控制3D形狀的新方法,即設計局部熱變形大小的分布,而非依賴指向矢的空間變化,實現對具有均質指向矢的LCE的3D形狀控制。此方法製備簡單,並適用於所有類型的LCEs。研究者首先探索了各種非連續和連續熱應變分布,顯示出此方法可以得到豐富的3D形狀。同時基於高斯幾何提出了一種可以指導3D形狀設計的新理論。該研究為LCEs的3D形狀設計提供了新的途徑。

該成果以「Blueprinting Photothermal Shape‐Morphing of Liquid Crystal Elastomer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其中,博士生Alexa Kuenstler和博士生陳禹臻為共同第一作者,Hayward教授金麗華教授DeSimone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000609

高分子科學前沿建立了「智能高分子」等交流群,添加小編為好友(微信號:polymer-xiang,請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邀請入群。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納米纖維素找北方世紀---

微信加群:

「高分子科學前沿」匯集了20萬高分子領域的專家學者、研究/研發人員。我們組建了80餘個綜合交流群(包括:教師群、企業高管群、碩士博士群、北美、歐洲等),專業交流群(塑料、橡塑彈性體、纖維、塗層黏合劑、油墨、凝膠、生物醫用高分子、高分子合成、膜材料、石墨烯、納米材料、表徵技術、車用高分子、發泡、聚醯亞胺、抗菌、仿生、腫瘤治療)。

添加 小編微信(務必備註:名字-單位-職稱-研究方向)

邀請您入討論群

( 微信二維碼 掃碼添加)

相關焦點

  • AM:投影式光固化列印液晶彈性體耗能結構
    投影式光固化3D列印可創建具有特定微觀和宏觀體系的複雜層級結構,而這些複雜層級結構是目前傳統製造方法無法實現的。
  • 南科大葛錡團隊合作在液晶彈性體3D列印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副教授葛錡研究團隊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教授Christopher M. Yakacki團隊合作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發表研究成果,通過數字光處理技術實現液晶彈性體3D列印,用於超輕三維吸能結構的快速成型。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簡稱SMP)是指具有初始形狀的製品在特定條件下改變為臨時形狀並固定後,通過外界條件刺激(如熱,電,磁,光等)可恢復為初始形狀的智能高分子材料。與冷勁松教授。
  • 工學院楊槐團隊Advanced Materials發文:紅外光碟機動的液晶聚合物...
    靜態光照下的持續振動行為是一種理想的機械能輸出方式,目前液晶聚合物材料的振動行為只能通過偏振光或者紫外光碟機動,紅外光具有能量密度低和生物相容性較好的優點。但目前沒有能夠通過紅外光碟機動液晶聚合物振動行為的報導。
  • 胡偉、陸延青團隊實現軟物質拓撲缺陷的可編程控制
    近日,現代工學院胡偉教授、陸延青教授團隊在實現近晶相液晶拓撲缺陷的可編程控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以&34;為題,於6月8日在線發表於《先進光學材料》上(Adv. Optical Mater. 2020, 2000593 )。拓撲缺陷深刻影響著材料的結構與特性,其在催化、傳感、能量存儲、光電器件等眾多領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基於形狀記憶效應,可自動調節瞳孔大小的人工虹膜問世
    外部光線強時,虹膜會縮小,減少光對眼睛的損害。在光線昏暗的情況下,虹膜會放大,增加光線的入眼量,幫助你看清物體。虹膜一旦受到了損傷,患者最主要的症狀是畏光。數據顯示,先天性無虹膜的病人比較少見,其發病率達到1∶133931,而後天性無虹膜多為外傷所致。為了減少畏光症狀,以往會採用戴有色眼鏡、遮蓋性角膜接觸鏡來減輕角膜受損患者的不適,不過這些治療手段效果有限。
  • 江西光引發劑廠家 有口皆碑「無錫市易準新材料供應」 - 晉城新聞網
    專利申請wo2016/134972描述了一種使用擠出或噴墨3d印表機生產有機矽彈性體製品的方法。該專利申請使用同時通過uv輻照並通過加熱而交聯的有機矽組合物。該輻照導致各層的膠凝化,並且**終的熱硬化導致獲得具有良好穩定性和機械性能的有機矽彈性體。所描述的***光引發劑是651商業i型光引發劑,其對應於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在實施例中使用波長為360nm的uv輻射。
  • 高溫電阻絲通過電流的熱效應發熱的工作原理
    高溫電阻絲通過電流的熱效應發熱的工作原理它主要由電阻絲和絕熱材料兩部分組成,電阻絲是用來將電能轉換成熱能,絕熱材料起保溫作用。使爐膛達到要求的溫度並有合適的溫度分布,此外,爐體還包括爐管、爐架、爐殼、接線柱等。爐管用於放置試料,爐殼內容納絕緣材料,爐架支撐爐體,接線柱用接通電源和電阻絲連接。
  • 通電液晶調光玻璃膜性能說明-特盾特玻
    >液晶調光膜特徵保護:阻擋99%的紫外線和65%的紅外線-使您免受陽光照射投影:通過投影到智能電影上來舉辦會議,做廣告或製作世界上最大的電視。各種不同的控制方法動態設計選項:薄膜有多種顏色可供選擇,以滿足您的裝飾需求。液晶調光膜如何工作開機時會發生什麼在完全運行時,可實現最大的透明度和最小的霧度,同時還允許一系列平滑的逐漸變暗的透明片。
  • 實現液晶顯示器低溫顯示的方法
    ; 是液晶顯示材料的各向異性粘滯係數; 是液晶材料的三種形變彈性常數; 是液晶材料的介電各向異性;d是顯示器中液晶層的厚度;V為外加驅動電壓。或者利用顯示窗口的屏蔽玻璃鍍ITO加熱膜,低溫條件下接通加熱膜電源通過熱輻射對顯示器件進行加熱,這種方法相對來說簡單易行,加熱時間也比較短。 液晶顯示器模塊內部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它是由多個基本部分組成的,是一種非常精密緊湊的結構,其中LCD屏組件、背光源、驅動及控制電路這三部分的集合稱為LCD模塊組件。
  • 北科大重要發現,顛覆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15.2%超高彈性形變
    北京科技大學王沿東教授團隊近期發現「超臨界彈性」現象,並在此基礎上成功製備無滯後的超彈性金屬,在室溫下具有高達15.2%零滯後彈性形變,最高超彈應力達1.5 GPa。這一發現顛覆了制約金屬材料獲得無滯後超高彈性的經典馬氏體相變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科學與工程應用價值。
  • 3D列印驅動的下一代運動防護頭盔,現在進行時
    l 新一代3D列印吸能襯裡獲得獎金的Impressio,Inc.和CU Denver 團隊依靠材料科學研究和增材製造技術,通過3D列印製造運動員定製頭盔襯裡。有別於傳統襯裡材料的是,3D列印襯裡採用超耗散液晶彈性體(LCE)和點陣結構的設計。該項目得到包括EOS,nTopology和Schutt在內的合作夥伴的支持。
  • 新型人造虹膜實現光感自主調節,完全模仿了人類眼睛瞳孔
    圖丨仿生虹膜的十二個瓣膜這個仿生虹膜的重點在於材料的創新——由一種傾斜排列的液晶彈性體(liquid crystal elastomer)組成,並且能根據溫度變化改變形狀。新型仿生虹膜直徑約為 14 毫米,並從中心開始,沿著半徑方向將整個圓形基底均勻地分成了 12 份,就像是將一個蛋糕切成了十二小份。
  • 超小型電機,直徑只有5毫米,只需光碟機動
    圖片:UW Physics, Piotr Wasylczyk華沙大學物理系的研究人員以及來自波蘭和來自中國的同事使用液晶彈性體技術演示了一種光動力的旋轉微電機。由雷射束驅動和控制的直徑為5毫米的環可以旋轉並執行工作,例如通過旋轉安裝在同一軸上的另一個元件。旋轉在人類的文明中無處不在,但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見。
  • 能同時控制開/關和滲透通量的形狀記憶親液泡沫
    多孔材料是這一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其液體浸潤性和孔徑被認為是控制滲透現象的關鍵。目前具有浸潤性可調節特性的多孔材料已被廣泛報導。它們的主要特點是能夠通過pH、光、電場、溫度等環境刺激在親水/疏水或親油/疏油之間來回切換,以實現對不同種類液體的選擇性吸收。
  • ACS Nano: 3D列印超彈性,吸溼性和離子傳導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材
    儘管這種彈性的塊體結構已經使用了石墨烯類材料,但在自然界最豐富的材料——纖維素中尚未實現,部分原因是纖維素內部有很強的氫鍵網絡。有鑑於此,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Feng Jiang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3D列印的纖維素納米纖維塊體材料,該材料在43%的相對溼度下表現出極好的彈性(在500次壓縮測試後應變恢復超過91%),可壓縮性(高達90%的壓縮應變)和壓力敏感性(0.337 kPa-1)。
  • 精準的液體滲透控制!哈工大成中軍《ACS Nano》:能同時控制開/關和滲透通量的形狀記憶親液泡沫
    多孔材料是這一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其液體浸潤性和孔徑被認為是控制滲透現象的關鍵。目前具有浸潤性可調節特性的多孔材料已被廣泛報導。它們的主要特點是能夠通過pH、光、電場、溫度等環境刺激在親水/疏水或親油/疏油之間來回切換,以實現對不同種類液體的選擇性吸收。
  • 四川大學黃光速教授團隊:創新分子設計的粘彈性顆粒驅油劑成就老油田取得新勝利
    為了更靈活地調控部分支化/交聯的分子結構,研究團隊通過自創的方法學,成功研製出官能團數目各異,分子量及分子形狀不同的多個系列的多官能團助引發-交聯劑,為實現PPG結構性能調節提供了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評價其「創新性的合成製備出一種部分交聯並含有大量支鏈的粘彈性顆粒驅油劑,具有突出的新穎性和獨特的創造性。」
  • 傳送門:納米光鑷隔空取物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光鑷3個撰稿 | 鮮輝 (中科院物構所,博士生)一束光同時具有熱效應和輻射效應,當其與物質相互作用時便會產生相應的力學效應。
  • SLA和DLP 光固化3D印表機常用的樹脂材料有哪些?
    然而,當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表面細節時,低成本的光固化(SLA)和數字光處理(DLP)3D印表機顯然佔據主導地位。越來越多的經濟實惠的SLA和DLP 3D印表機已經進入市場,這也導致了光敏樹脂材料技術的發展。今天,我們將帶領大家看看市場上列印質量要求最苛刻的光敏樹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