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知識就是力量》雜誌邀請植物學博士,「玉米實驗室」創始人,科學松鼠會成員史軍老師,來到中國科技館一層報告廳,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五分鐘讓你成為植物學家》的講座。
史軍
植物學博士,「玉米實驗室」創始人,科學松鼠會成員,兒童科普圖書策劃人。中國植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成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教科版小學科學課本核心作者。
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蘭科植物繁殖和保護。著有《植物學家的筷子和銀針》《植物學家的鍋略大於銀河系》《花花草草和大樹,我有問題想問你》。還是《Lonely Planet》旅行叢書的譯者之一。
同時,擔任《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水果傳》、《風味人間》等多個紀錄片科學顧問。
史軍老師在開場做了一個小調查:現場觀眾喜歡動物的更多還是喜歡植物的更多呢?結果顯示,喜歡動物的人遠比喜歡植物的更多。但是,植物並不是那麼無趣和無聊,就連大哲學家盧梭也說過,研究植物學最符合他的天然品味。
紫花地丁在忙著招攬蜜蜂來吸蜜傳粉,雪松則會大手筆地扔出巨量花粉,即便在陰溼的牆腳,苔蘚們也在忙著製造養料繁育後代。不管是在肥沃的園地,還是貧瘠的荒漠,亦或是看似無法駐足樹幹之上都有植物在經營自己的生活。不要嘲笑藍藻數十億年的不變,那是因為它們能牢牢掌控海洋和江河,不需要改變而已。
除了一些有趣的植物知識,史老師在講座中,還為同學們展示了植物學家的工作環境,及作為植物學家的有趣之處。
在講座的最後,史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提問時間,並帶來五本自己的圖書《Great!植物學家的苗圃》送給積極提問的同學。
贈書有限,熱情無限。講座後還有很多家長來詢問如何能購買此書,看來這場講座確實帶動了同學們對植物的喜愛!
《Great!植物學家的苗圃》
植物學家的苗圃在哪裡?籬笆之內?沃土之間?還是溫室之中?其實都不是,植物學家的苗圃遠比大家想像的大得多,路邊的綠化帶,公園裡的花圃,桌上的插花瓶,原野中的山峰、溼地和池塘,處處都是植物學家的苗圃。去植物學家的苗圃中,一起去見證人類被植物改變的歷史。
下期活動預告
講座時間:2020年1月18日
講座主題:精靈鼠小弟,蘊含大秘密
講師簡介:王大偉 博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
講座內容:如此劣跡斑斑的老鼠,為何能位居十二生肖之首?而且,在中華文化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甚至在多部國內外動畫片中也都有以老鼠為模特創造出來的各種古靈精怪的形象。如果老鼠真的一無是處,它為什麼會受到如此廣泛的關注,甚至是喜愛呢?老鼠到底是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呢?
報名渠道:關注公眾號「知識就是力量」,在預告報名文章後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
溫馨提示:由於場地有限每期都是爆滿的情況,煩請各位家長提前在公眾號中預約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