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技術的發展,在天空中飛行的飛機總體來說是相對安全的,但由於機械事故、鳥撞或惡劣天氣現象,險情仍然時有發生。而根據俄羅斯媒體2020年5月28日的最新報導,一架最大起飛重量四百噸的巨無霸級別飛機遭遇了意外的險情。
俄羅斯媒體的報導顯示,事故發生在2020年5月26日,涉事飛機為一架安-124-100型運輸機,為伏爾加-第聶伯航空公司所擁有。該飛機執行貨運飛行任務,是從中國前往歐洲地區。當天,這架安-124-100運輸機準備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的一座機場降落,以便中途加注燃料。
但是當安-124-100運輸機抵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時,當地天氣狀況非常糟糕,處於雷雨天氣。兇猛的閃電此起彼伏,似乎要把天空割裂。安-124-100運輸機下降高度,在大約8850英尺的高度飛行時突然遭遇雷擊。
事故發生後,機長謝爾蓋·特霍斯託夫沉著應對,並將安-124-100運輸機平穩地降落到當地的機場跑道上。此次事故的結局非常圓滿,沒有任何人受傷。飛機在跑道上停穩之後,機組人員和地勤發現安-124-100的機頭被閃電打出了很大的一個坑,且周圍有大面積的掉漆現象。
隨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的機場後勤保障人員對飛機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並進行必要的維修。總的來說,該飛機應該沒有大的問題,在完成檢測和修理之後應該能夠重返藍天。但是無論對於飛機本身,還是謝爾蓋·特霍斯託夫率領的團隊,無疑是遭遇了空中驚魂。
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飛機遭遇雷擊的事故,並釀成重大損失。例如在1958年,洛克希德公司的噴氣星飛機在從義大利米蘭前往巴黎的途中,因為遭遇雷擊而油箱爆炸。1963年,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客機在馬裡蘭州因遭遇雷擊爆炸,82人失去生命。1976年,伊朗的波音747飛機在西班牙馬德裡遭遇雷擊,飛機上的17人因此死亡。
而根據權威數據統計,一架飛機平均飛行大約3000小時,就有可能遭遇一次雷擊。在雷暴天氣頻繁的區域,飛機遭受雷擊的機率甚至會更高。遭遇雷擊對於飛機來說是個非常大的考驗。相關權威資料顯示,雷電能瞬間釋放出幾十乃至於數百kW·h的能量,能產生3萬攝氏度的高溫,以及10個以上的大氣壓力。
通常情況下,雷擊對飛機造成的傷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灼燒飛機的金屬表面,致使複合材料被燒灼、穿刺或脫層;導致電子和電氣系統的瞬間電壓發生變化,並導致其失靈;閃電誘發火花,引爆飛機的油箱;電子進入機體內部,給飛機裡的乘員造成傷害。
即便是遭到雷電攻擊的飛機能夠安全地在機場上降落,也有很大的危險。假如聚集飛機機體中的電荷沒有在飛行過程中得到徹底的釋放,在降落之後,這些電荷就會極力尋找宣洩的通路。如果人員和地面保障車輛靠近,電荷則會尋找機會釋放所有電能,從而導致「跳火」現象,從而造成地面人員的傷亡或其他設備的損壞。
綜上所述,雷電對於飛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致命的威脅。而現在的飛機,通常都會採用相關防護措施,比如安裝避雷針放電,或者是使用良性導體來疏導電流,給複合材料構建噴上金屬粒子或用細金屬絲編織到複合材料的纖維蒙皮中。
儘管採取了這些防護措施,但也無法百分之百確保飛機在雷擊中能安全的著陸。所以其實還有個保險,那就是儘量避免在雷雨天氣下飛行。而安-124的這次降落,可能是沒有規劃協調好,或空管和機組認為不影響正常飛行。戰鬥民族的機組,有時候還真是膽子大。
全文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