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了快70年全息影像為何一直不能普及

2020-12-05 中關村在線

總是有人抱有這樣的幻想。在未來,人類可以完全拋棄電視、電腦、手機這些帶有屏幕的顯示產品。就像在各種各樣的科幻、諜戰大片中,用手一揮,巨大的顯示屏上多頁圖表或者照片直接出現在面前,無需觸碰屏幕,用手一揮,屏幕上的內容自然切換。甚至能夠讓不同時空的人面對面進行交談,這些都被統稱為全息影像技術。

全息影像為何一直不能普及

有人可能剛剛看完第一段,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準備到評論區大懟特懟一番筆者,你們也許會說,全息影像技術其實早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目前已經開始被廣泛應用起來,比如說幾年前周杰倫演唱會中與已故傳奇歌星-鄧麗君上演的隔空對唱,當時演唱會中布設了3D全息投影設備,並且經過了精密的調教最後呈現出了仿佛真實存在的鄧麗君。還有那個唱甩蔥歌的虛擬歌手初音未來演唱會。奧運會、春晚等大型舞臺類節目中全息影像技術也頻頻亮相。

全息技術在科幻電影中頻頻出現

當我們在各種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面活生生地出現在眼前時,全世界就開始為這些黑科技瘋狂點讚,筆者也確實被這些夢幻般的虛擬實境所震撼,但是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它們都有一些共通的缺陷:場景固定且在展現時都處於黑暗的環境之中,這就與鋼鐵俠中託尼·斯塔克利用全息技術在大燈照耀的辦公室下操作相差甚遠。

初音未來演唱會虛擬演唱會

筆者認為,文章前面提到的一些已經實現的全息影像技術,其中有些並不能完全稱之為全息技術,甚至說它們都是「假全息」都不為過。那麼,全息影像到底是什麼?為何這項技術出現了70餘年,至今為何久久不能普及?

目前的全息影像技術都是假的!

不要驚訝,全息影像這項技術確實已經出現了七十年之久。1947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英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性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

真正的全息影像大概是這種

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真正的全息影像技術是指通過相干光(雷射就是其中一種)幹涉原理記錄和查看圖像,當合適地將其呈現時,便可以精確地再現被記錄物體的三維外觀。是一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光波中全部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術,而物體反射或者透射的光線可以通過記錄膠片完全重建,仿佛物體就在那裡一樣。通過不同的方位和角度觀察照片,可以看到被拍攝的物體的不同的角度,因此記錄得到的像可以使人產生立體視覺。

周杰倫與鄧麗君隔空對唱並非真正的全息技術

簡單講,真正的全息影像可以說是不同過任何介質,從地平線上的空氣中就能顯示出來影像,而且觀看角度可以隨意變換,體驗者能夠從三維立體的畫面之中穿梭自如。目前我們看到的一些令人震撼的場景,比如說上文中提到的周杰倫演唱會、初音未來虛擬歌手等等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全息技術。

「佩珀爾幻象」原理圖

很可惜,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直接通過空氣不通過其他介質呈現的技術並沒有出現,甚至連相關理論都沒有形成。目前,絕大多數我們看到的舞臺表演中運用的所謂全息技術,都是「佩珀爾幻象」或是投影,不應該被稱為全息。

周杰倫與鄧麗君隔空對唱這種技術,鄧麗君的三維立體圖像是事先使用計算機技術製成的,然後,通過投影將影片在舞臺上的全息投影膜上播放。而巨大全息膜呈45度角放置在舞臺上,通過地面的投影折射上去。這種全息膜具有一半透光,一半反光的特點,呈半透明狀,在保持清晰圖像的同時,產生逼真的空間效果。

這種假全息影像自己在家就能做

其實步驟非常簡單,首先準備直尺、剪刀、圓規、膠水(或透明膠帶)。材料:普通透明塑料薄膜(不能太軟)、一張草稿紙。當然要有一臺能夠播放視頻的設備,比如說手機或者平板。

注意事項: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為70.2度,「底邊等於屏幕的寬度」這個不需要太標準,只要不比播放的視頻寬度小就可以。

圖片來自百度經驗

製作流程: 步驟一:確定屏幕的寬度,用尺子量下。我的手機4.9cm 步驟二:在草稿紙上畫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半徑畫圓,在圓上任意一點為圓心,半徑為等腰三角形的底邊(即屏幕寬度) 步驟三:將塑料薄膜覆蓋在所畫的圓上,在三角形的頂點處扎孔以作標記。用刀切割下四個連在一起的等腰三角形。 步驟四:將邊沿兩邊用膠水或膠帶連在一起,呈金字塔狀。

操作:下載一段3D全息視頻或者圖片,將手機打開後水平放到金字塔上,屏幕中心對應塔尖,儘量挨著。並且周圍的環境最好是暗場燈光不要太亮,水平直視金字塔一面,這樣一段全息影像就被投射出來了。

看多了科幻片都覺得理所應當了

如果我們把科幻電影裡那種打開一個類似手錶的裝置就能憑空產生一個與實物大小相符,不受光線影響,並且在任何角度都能完美呈現的虛擬景象,估計未來數年內都不會出現。因為沒有介質的話光是不會發生折射的,也就意味這這種技術在空氣中中就能夠轉折。目前最接近的技術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Chad Dyne發明的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影像可以在氣流形成的介質中投射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圖像。

Chad Dyne發明的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

讓我們把全息技術的概念擴大一下,上文中講到的「佩珀爾幻象」姑且算作是全息影像技術,在消費級市場普及的難度依然巨大。由於造價昂貴加上環境要求較為嚴苛,繼續拿周杰倫的隔空對唱為例,周杰倫與45名特效師組成的團隊奮戰了2個多月,怒砸一億新臺幣,才成功將鄧麗君「復活」。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還是這種金字塔式全息投影

另外這項技術在環境上也有著相當大的限制。為了保證投射質量,投影設備工作時周圍都不能出現強光源。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全息投影設備只有在大型演唱會或者大型發布會中才會應用,在消費級市場一直無法得到普及的原因。

相信未來全息技術會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完善

寫在最後:

看多了科幻片,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應該存在的東西。在本文中,雖然筆者不止一次地給大家潑冷水,但是我與大家迫切想要體驗如臨虛幻世界的心情是一樣的。目前市場上VR、AR等虛擬實境技術火熱發展,讓我們或多或少體驗到什麼是使人眼產生和實際環境完全感覺一樣的視覺效果。隨著全息投影技術的不斷發展,相信未來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完善,屆時我們也就真正進入了科幻時代。

相關焦點

  • 小編自製3D"初音"全息影像
    1想和「鋼鐵俠」一樣酷必讀本文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全息影像離我們的生活似乎一直都很遙遠。因為在科幻電影當中,利用全息影像技術能夠讓人們無所不能;在演唱會或是春晚的舞臺上能夠讓人們「活見鬼」!
  • 理科男自製3D"初音"全息影像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全息影像離我們的生活似乎一直都很遙遠。因為在科幻電影當中,利用全息影像技術能夠讓人們無所不能;在演唱會或是春晚的舞臺上能夠讓人們「活見鬼」!但是拜託,還是醒醒吧,因為這些畫面要麼是不可能實現的,要麼是「假全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進行詳細了解。
  • 【漲姿勢】全息影像技術的版權挑戰
    採用這種技術人們不需要戴上任何設備,即可全程看到畫面精美的3D影像。這種新技術就是在G20文藝晚會上大出風頭的全息投影。然而全息影像技術在展示強大吸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隱藏的版權隱患。下面,讓我們一起聊聊全息影像技術引發的版權話題吧!
  • 全息影像帶你認識不一樣的地下室 杭州這場「人防70年」展覽值得一看
    這一切,都可以在今天開始的「杭州人防70年」專題展上找到答案。在展覽現場,全息影像設備,將帶領大家在現場感受防空地下室平戰轉換過程及部分人防設施設備展開。新中國人民防空創立70周年這次「杭州人防70年」專題展位於杭州市黨群服務中心,由杭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中共杭州市委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杭州市檔案館聯合舉辦。
  • 馬雲全息影像亮相引發熱議,微美全息AR+AI視覺引領5G全息通訊應用
    同樣通過全息投影形式視頻連線會場的還有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兼CEO馬斯克,談及L5級別自動駕駛,馬斯克表示,特斯拉有信心在今年完成L5級別自動駕駛的基本功能開發。他認為實現自動駕駛L5已不存在底層的根本性挑戰,現在面臨的挑戰就是解決一些細節問題,然後整合系統,持續解決這些長尾問題。以及要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作出足夠快的反應。身在雲南的馬雲如何「亮相」雲端峰會?
  • 別吹了 不是所有舞臺上的虛擬影像都是全息投影
    摘要:從2015年的春晚到最近的G20晚會,近年幾乎每次大型表演晚會都會引發一場對全息技術融入舞臺藝術的吹捧。央視此前也報導過春晚李宇春的表演是如何實現的,也是類似的方法,舞臺上架一個45度角的全息膜,利用地面的影像源,折射上去。
  • 如何將3D全息影像漂浮起來?
    其實要說最搶眼的展示方案,我想應該是英國倫敦新創公司 Kino-mo 推出的3D浮空全息投影。智筆記22:如何將3D全息影像漂浮起來?在本次展會上中,Kino-mo給大家介紹並展示了一個3D浮空全息投影,顧名思義其投影出來的影像可以直接懸浮在空中,相比傳統的全息投影顯然要靈活自由的多。
  • 不一樣的3D——全息影像技術
    全息影像技術的發展史1947年,英國人丹尼斯蓋博(Dennis Gabor)在研究電子顯微鏡的過程中,提出了全息攝影術(Holography)這樣一種全新的成像概念,並獲得了諾貝爾獎。3D影像技術、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360度全息顯示屏技術三種。
  • 這才是真正的全息影像
    視頻截圖,詳細信息還請點擊下面的連結真正的全息影像是什麼樣,各位可以看一段1972年的視頻:Introduction to Holography。視頻裡用膠捲記錄了物體的整個三維圖像信息,並通過雷射重現出來。以上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全息,那麼定義完了我們來談一談現實。
  • 別被忽悠:這才是真正的全息影像
    視頻截圖,詳細信息還請點擊下面的連結真正的全息影像是什麼樣,各位可以看一段1972年的視頻:Introduction to Holography。視頻裡用膠捲記錄了物體的整個三維圖像信息,並通過雷射重現出來。以上就是嚴格意義上的全息,那麼定義完了我們來談一談現實。
  • 關於金·卡戴珊已故父親「復活」全息影像的背後
    幾天後,她透露,她的丈夫Kanye West通過全息影像讓她已故的父親「復活」,並祝她生日快樂。「Kanye給我準備了一生中最貼心的禮物,」她在Twitter上說,「來自天堂的特別驚喜,我爸爸的全息影像。它是如此栩栩如生!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充滿了感動。」
  • 如何製作全息影像_全息影像的製作方法
    打開APP 如何製作全息影像_全息影像的製作方法 發表於 2018-01-10 14:10:38 全息投影技術的最大優點就是真實感強,顯示出來的圖像跟現實中的完全相同,給予觀看者強烈且深刻的視覺心理反應。從這一角度認為,全息投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維圖像,並且也是不久的將來快速發展的趨勢。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新技術實現多角度看三維圖像 逼真全息影像有望「走入」行動裝置
    在《復仇者聯盟》等科幻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三維立體的虛幻人物或物品的出現,每當我們觀看到這一影像時,都會感嘆未來科技的先進和神奇魅力。電影中所展示出的這種神奇影像被稱為全息影像。其實,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這種技術。
  • [昴宿星人訊息] 全息影像的嵌入
    正如地球上有電影業,太空中的某些存有也有全息技術。他們製作全息影像(一種極其逼真的戲劇),通過一些門戶將其嵌入你們的現實。     由於這些太空存有來到這裡已有幾十萬年了,而且人類的頻率又在他們的控制之下,所以他們可以比較容易地欺騙人類。
  • 新技術顛覆全息影像傳輸方式
    光明日報記者 孟歆迪 曹繼軍  假想有這樣一種場景,悠閒的午後,兩個姑娘坐在咖啡館裡收到了同一份加密全息數據,然而利用不同的「光鑰」解碼,一人在看演唱會,另一人眼前呈現的是一場電影的全息影像。  比科幻大片裡的場景還更進了一步!
  • 什麼叫全息影像技術
    全息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其通過將雷射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在感光片上疊加產生幹涉,最後利用數字圖像基本原理再現的全息圖。   1、全息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2、全息攝影採用雷射作為照明光源,並將光源發出的光分為兩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
  • 5G全息展示系統黑科技助力進博會,微美全息引領AR+AI全息通訊直播...
    作為最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近幾年來從技術創新、標準建設、牌照發放、走向商用,一直站在聚光燈下,其大帶寬、高可靠低時延、海量連接等特性逐漸為大眾所認知。對用戶而言,5G目前的優點似乎就是網速夠快,更有網友調侃稱,換5G手機「主要是方便測速發朋友圈」。
  • 想擁有全息影像?雷射電視具備無屏樂趣
    我們在科幻大片中經常能看到演員大手一揮就是一大片憑空出現的虛擬顯示器,不止能夠顯示影像和聲音,甚至還能實時監控、調整現實世界,並且還可以將呈現出沙盤模型,幫助人類了解未知世界。想擁有全息影像?雷射電視具備無屏樂趣科技圈也會稱上述的影像為「全息」,指的就是以空氣為載體的影像呈現方式。現實世界中也有不少全息的消息傳來,例如全息跨年燈光秀、全息演唱會、全息光影藝術展等等。但是這些全息影像真的貨真價實嗎?
  • 雷射全息投影的「前世今生」及新進展
    1947 年,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技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一直到 1960 年雷射的發明後,全息投影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 超逼真的3D立體影像,幾塊塑料片就能玩「全息投影」
    原標題:超逼真的3D立體影像,幾塊塑料片就能玩「全息投影」 各位小朋友及大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科學小實驗欄目,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電影中所展現的影像,也稱為全息影像。儘管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全息影像技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因為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全息影像技術了。 科幻電影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