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個問題不解決,人類想登陸火星只是妄想,你認為呢?

2020-08-29 歆琳科普

人類探索宇宙方式的最終極理想就是:想去哪就去哪,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指著任何一顆星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今天去火星上逛一圈,明天去土星、木星以及它們的衛星上度假,感受下其他星球上帶來的別樣風光。

到時我們可以殖民太陽系,甚至是銀河系,河外星系,利用整個宇宙的生存空間和資源,人類所擁有的財富總量十分巨大,每個人都享受著愜意的人生。

這樣的幻想在未來並非不能實現,但是在今天看來確實很遙遠,因為我們除了登上過月球以外,還從來沒有涉足過其他星球。

為了實現以上的理想,距離地球比較近的鄰居行星火星就是人類的第一個試驗場,也是人類在計劃中近幾十年想要登陸的星球。

只有征服了火星,才能談論下一個目的地。那麼人類什麼時候能登陸火星呢?有人說2024年就能實現,有人說2035年,或者是本世紀中葉,持消極態度的人認為本世紀末都很難實現。

確實去往火星,有很多未知的風險和問題,以下這7個問題,不論啥時候去往火星都是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太空人身體的影響

人類發射探測器或者是未來發射載人宇宙飛船想要到達火星至少的9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間在地球上看起來不長也不短,聽起來無所謂。

但是目前我們還無法在太空飛行器上模擬地球的重力環境,所以太空人要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待非常長的時間。

雖然在微重力環境下看起來很爽,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漂浮在空中,想要拿任何東西都不用力氣,但是這樣的環境會給太空人造成嚴重的健康後果。

最直接的就是肌肉萎縮、心肺能力變弱、骨骼系統結構崩潰,整個身體就會迅速的衰老。因此在國際空間站上輪值的太空人最多只能待6個月,就要返回地球。

所以說去往火星時間非常漫長,整個任務下來至少在3到4年的時間,沒有人在漫長的時間中能夠承受這樣的環境。

去往火星的太空人如果在火星上發生意外,地球無法及時援助

去火星跟去月球不同,月球就在地球附近,隨時都可以發射探測器去往月球,如果登月出現問題,我們在10小時內就可以前往救援。

但是去往火星有一個窗口期,每兩年零兩個月一次,也就是說我們假如在2024年去火星,那麼在2026年之前太空人只能和地球保持無線電通訊。

發生任何意外地球都無法給其幫助或者前往救援。這會給太空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壓力。

因此去往火星的任務不確定、不可控因素非常大,中間出現任何問題,要想彌補根本來不及。

火星有著很強的輻射

阿波羅任務期間每次登陸月球的時間也就兩個多小時,雖然我們穿著太空衣可以抵抗太空的低壓和寒冷,但是無法阻擋宇宙的輻射。

因此太空人暴露在太空的時間不宜過長。

而火星是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且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根本無法阻擋太陽風粒子和宇宙射線的影響。

身處在火星上的太空人比在地球上接受到的輻射強度要高50倍以上,長此以往這樣的輻射劑量會給身體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所以說要想在火星上長時間執行任務,隔離輻射是要解決的問題。

火星大氣不支持生命呼吸

火星大氣壓力非常低,且大部分為二氧化碳,這樣的空氣無法供人類呼吸,由於火星任務十分漫長,因此太空人在火星上首先要建立一個適宜生存的基地,供太空人生活以及實驗使用。

平時在裡面的時候可以脫下厚重的太空衣,出去執行任務的時候再穿上太空衣。

要建立基地就需要去往火星的時候攜帶大量的物資和材料。增加了火箭發射的難度。

建立基地,獲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

在火星上生活的時間最少為兩年,在這兩年期間我們不可能攜帶足夠的食物,因此自給自足十分必要。

國際空間站上常常會進行一些生物實驗,種植食物,但是依然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他們生活的物質還需要從地球上往上運。

所以說在火星上執行任務期間,建立基地不僅為了生活和實驗,還要自己種植食物。除了建造基地本身十分困難以外,種植食物也不一定能成功,因為火星的土壤是鹼性的,無法直接用來種植。

因此在火星上的生活補給,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火星上可以使用的能量非常低

火星距離太陽要比地球遠,因此太陽能的發電效率只有地球的40%。如果再遇見漫天的沙塵暴太陽能幾乎是無法使用。

由於空氣密度的原因,風力發電也無法做到持續穩定的能量供應。因此去往火星以後是否能夠做到所需的能量供給,也是需要解決和驗證的問題。

深空旅行對太空人心理素質的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太空人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NASA討論的問題,我們無數次在地球上模擬火星的生活,還徵集志願者進行為期半年、甚至是一年的封閉生活。

結果是志願者可以在一起生活,忍受孤獨和寂寞。但是模擬畢竟在地球上進行,心理壓力會小的多。

因此進行深空旅行以後,去往距離地球5500萬-4億公裡以外的火星會發生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想像的是,這將是對人類有史以來心理素質最大的考驗。

除了以上的問題之外,我們現在去往火星的載人宇宙飛船以及火箭還在研製、測試當中,因此登陸火星應該一直會是我們這一代人最偉大的夢想。不會這麼輕易的實現。

相關焦點

  • 登陸火星:火星載人登陸困難重重!科學家認為火星是人類的希望!
    「火星!」是人類一直嚮往探索的一個未知而又充滿神秘的星球,而如今,我們人類擁有了先進科學技術為何不能從容得去探索這個充滿神秘面紗的星球呢?接下來和大家一起暢談這個話題「火星為何難以接受我們人類去發掘它的另一面?」大家一起討論個人看法以及個人觀點。
  • 如果蘇聯當年成功登月,那種環境下,人類是否已經登陸火星了呢?
    如果有時光機器,讓你回到上世紀70年代,你隨便在 美國的大街上問一個美國人,人類會在本世紀末登陸火星嗎?答案是肯定的,「會,一定會!」然後會像看白痴一樣看著你,覺得你問一個理所當然、很傻的問題。那麼當時美國人是哪裡來的自信,認為登月30年內,就一定有把握登陸火星呢?
  • 天問:7月火星探測器三連發,人類為何如此痴迷火星?
    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間段像2020年7月這樣瘋狂,因為在2020年的7月份,阿聯、中國和美國將分別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人類為什麼在現階段如此針對火星?這些火星探測器們到底代表著人類怎樣的心聲?人類有必要登陸火星嗎?人類有朝一日真的能夠登陸火星嗎?
  • 為何人類始終沒有登陸火星?技術已不成問題,背後原因很無奈
    眾所周知,火星一直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至於其中的原因,相信大家心中也是非常清楚,無非就是其可能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最可能存在生命,也最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事實上,自從發現這顆星球之後,人類便如火如荼的開展了各項探索工程,各項探測工程的開展,也讓人類愈發了解這顆星球。
  • 為什麼人類現在還無法登陸火星?科學家給出的答案,讓人不可思議
    ,或者是火星上面曾經有生命,只不過後來滅絕了,人類一直都在探索火星,但是為什麼人類現在還沒有辦法登陸火星呢?人類探索火星已經很多年了,人類一直都沒有探索到火星的生命,可能是因為人類沒有辦法登陸火星的原因吧,畢竟探測器和人類親自上去探索是有差別的,人類探索火星已經有半個世紀了,探測器也是越來越先進,按理來說現在應該能夠將太空人派往火星進行探測,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實現,事實上,很多人將這件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人類還沒有辦法將太空人送到火星是有原因的,第一就是因為宇宙中有各種各樣的輻射
  • 人類能登上火星嗎?法媒:技術問題已基本解決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據法新社7月14日報導,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機器人登陸器和火星車一直在登陸火星,但人類何時才能登陸這一紅色星球呢?專家認為,技術挑戰已基本解決,但政治原因導致人類登上火星仍遙遙無期。
  • NASA公布火星水冰地圖,可開採水,人類何時才能登陸火星
    大家好,我是璀璨的猩猩很多人認為,與我們最近距離大約為5500萬公裡的火星可能適宜孕育生命,甚至可能會成為我們人類的第二家園。如果,我們人類真的想登陸到火星,就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其中一個就是水的問題。根據這些數據以及所繪製的地圖,NASA目前已經初步確定了至少一個著陸點,位於火星北半球的Arcadia Planitia,未來可作為太空人登陸火星的降落點。由於這一個區域存在較多的水冰物質,也很方便就可以提取出來,所以,我們人類登陸在這些地區,是很理想的。因為我們獲得這些水冰,不僅僅可以解決飲用水等問題,還能分解這些水以獲得氫氣、氧氣,可以用於飛行器的燃料。
  • 日本「希望」登陸火星的衛星,真的只是刷存在感嗎?
    這不,在2019年2月,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成功地在小行星「龍宮」表面投放機器人,並且在著陸取樣之後離開小行星。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探測器將攜帶小行星表面的樣本於2020年底回到地球。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創下了人類航天歷史的多項第一,也一舉奠定了日本航天強國的地位,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NASA至今為止也只是計劃登陸小行星,日本人卻已經完成了採樣返回。
  • 機遇號探測器最後一張火星照片曝光,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登陸火星
    雖然我們人類還沒登陸火星,這些探測器還是發回了大量的數據,將火星的一些細節曝光在我們人類面前。其中,機遇號探測器或許是這麼多個火星探測器中,比較經典的一個,因為它在火星上面運行的時間很長。從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經過數月的長途跋涉,機遇號探測器終於在2004年1月25日登陸到火星表面。
  • 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
    文/行走天涯你以為的火星只是你以為的!真正的火星生態極為活躍,不輸給地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認知範圍內,火星應該都是一顆紅褐色的,比較冷酷的一顆星球。相比較我們所生活的地球而言,火星肯定是不值得一提的,哪怕有很多科學家認為人類未來有可能會移居到火星上生存。但是更多的人會認為這是人類無可奈何之下才能做出的決定。因為科學家也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到了很多顆和地球環境非常相似的星球,特別是克卜勒三大行星。但是這些類地行星大多距離地球比較遠的原因。人類才沒有辦法到達。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火星之旅,如何去是個問題阿聯土豪有的是錢,NASA則有各種高大上航天技術加持,SpaceX又是商業航天的佼佼者,有這些大戶們在,移民火星這事兒聽起來很美是不是?但是,重點來了,目前為止,人類連登陸火星這件事都還沒完成呢。「移民火星這件事情不靠譜。」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衛星平臺總師陳昌亞研究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首先是移民怎麼去的問題。
  • 太空醫療專家:長期失重是人類登陸火星一大障礙
    年登陸火星。但太空醫療專家吉姆·洛根(Jim Logan)最近表示,長時間沒有地球引力對人體的影響,還是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洛根在「新世界」( New Worlds)會議上向CNBC表示,「我們需要一個很大的樣本,但目前我們只有1個樣本,可能很快會有2個。」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為了拯救人類,讓人類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下去,科學家提出了移民太空的計劃。在這茫茫的太空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人類要想尋找「第二家園」實在是難上加難,這種難度就好比大海撈針,畢竟人類當前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又該如何實現太空移民計劃呢?
  • 人類登陸火星是單程票?科學家指出,人類在火星上只能活68天!
    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拯救人類,讓人類能夠更長遠的發展下去,科學家提出了移民太空的計劃。在這茫茫的太空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天體,人類要想尋找「第二家園」實在是難上加難,這種難度就好比大海撈針,畢竟人類當前連太陽系都飛不出去,又該如何實現太空移民計劃呢?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火星任務》20年前的口碑慘案如何發生的,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被低估了?這20年裡,人類在影視劇和現實中火星探險做了哪些嘗試。2030年,人類真的可以登陸火星嗎?首個成功登陸火星的探測器「維京一號」發回的照片(1976年)  火星一直用她的紅色警告我們:這裡不適合你們人類,甭想移民!  但目前人類技術發展前景來看,人類如果非要被迫離開地球,火星似乎是唯一的選擇。當然這個過程比去月球難太多。
  • 人類如何登陸火星?登陸火星的方法,步驟及意義
    我們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和技術,能夠讓人類探索火星得以實現,這些科技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但如何真正實現登陸火星,還需要將這些科技整合,並且結合目前火星探測器得到的數據資料,整合為一套合理的方案,並先在地球模擬實驗。
  • 中國計劃2021年登陸火星 專家:未來人類或移居火星
    楊宇光說,我國所以會選擇在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很重要一點就是要考慮火星和地球的最佳接觸點,因為這決定著發射窗口問題。  楊宇光透露,「一般來說每過26個月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軌道轉移有一次最省能量的發射窗口,我們也需要等這樣一個周期來進行發射」。  看來想要登陸火星,在時間點的選擇上餘地並不是很大。但對火箭的發射運載能力方面卻有較大需求。
  • 想要把人類帶到火星?這的確是一個挑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向世界證明人類登上月球是可行的。如今,離首次登月也已數十年之久,人們又再次尋求前往其他星球的旅行,但這次卻不僅是前往月球了。目前,人類想去火星上走走。實現這一目標將需要宇宙飛船、材料和設計上的革新,新一代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也正面臨著這些挑戰。要想拜訪和徵服這些星球需要複雜的宇宙飛船,它們不僅能將人類送到那裡,還能在他們一登陸時就保衛他們。
  • 火星真的適合人類生存嗎?這3個問題很重要,居住火星不是夢
    11月12日晚,星際飛船SN8在第三次靜態點火實驗中不幸失敗,這也就意味著飛往火星改造計劃即將推後,馬斯克曾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實行完全自治,並預計在2050年建成,目前出現這一狀況不知是否能如期完成,那火星真的適合人類居住嗎?這3個問題很重要,只要解決居住火星將不是夢!
  • 誰會是第一批改造火星的生物?並非人類,科學家認為是它們
    今年夏天以色列、中國和美國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對於以色列和中國來說,這是這兩個國家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各自航天史上的裡程碑,而對於美國來說則是火星探索的後續計劃,因為它們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實現了首架火星探測器的發射。也就是說人類早在四十多年前就開始探索火星了,那麼現在可以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