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自愛因斯坦去世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和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宇宙邊界模型。
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可以說這是個哲學問題,但哲學已死,答案在於科學,科學改變一切。希望、欲望實際都是物理反應。
笛卡爾曾有個名言 - 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人類是由身體和思維組成的。設想你在房間裡走動,這很容易辦到,但是沒有思維,身體走動,這很難辦到。
人類腦細胞數量相當於銀河系恆星的數量,多達上千億的細胞連接數量超過了宇宙星系的總和。思維本身歸結於物理反應,是一種電磁力,快速複雜的物理反應。
如果人類只是一種生物機械,生命將變得毫無意義。但對於小河上泛舟的一對情侶來說,彈著琴,聽著,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曾經有一款遊戲,叫生命的遊戲,每個格子的生死遵循下面的原則:
一、如果一個細胞周圍有3個細胞為生(一個細胞周圍共有8個細胞),則該細胞為生(即該細胞若原先為死,則轉為生,若原先為生,則保持不變)。
二、如果一個細胞周圍有2個細胞為生,則該細胞的生死狀態保持不變;
三、在其它情況下,該細胞為死(即該細胞若原先為生,則轉為死,若原先為死,則保持不變)。
通過這個遊戲,整個計算機屏幕完全變得自動演化,各種優美的圖案。我們的大腦不也正在進行類似的活動麼?
霍金是無神論者,他認為人類本身就是造物主。身體是硬體,思維是軟體,代表著自由的意志。人類的決策是由電決定的。3.5v的電壓刺激大腦各個部位,將會作出不同的反應。是否存在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驗室?有一個超級計算機,每個人不過是瓶瓶罐罐裡面的大腦,受到電刺激,產生的虛假的反應,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
現實的世界,是觀察者的世界,我們在用現實感知模型去解釋,包括宇宙的運行。生命的意義不過是我們大腦中尋找另一個現實模型(思維創造),我們其實就是宇宙的自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