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高力士是唐玄宗最貼心的人,那句「力士當上,我寢乃安」的感嘆已經成為千古名言。李隆基一生,他對高力士的信任從來沒有改變過;而終高力士一生,他對李隆基的忠誠也從來沒有動搖過。
高力士在李隆基心目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地位可想而知。
高力士,是潘州(今廣東高州市)人,本名並不姓高,原名馮元一,是隋、唐兩朝驍將馮盎的曾孫。
武周時期,家族因罪被抄,他被閹割為奴。嶺南討擊使李千裡將他改名力士,送入東都洛陽宮裡。武則天看他聰明伶俐,就把他留在宮中擔任隨侍宦官。不久,力士因為細微過失,遭到武則天鞭撻,並驅逐出宮。就在舉目無親的時候,力士即將餓死街頭,武三思門下的宦官高延福收留了他,並且認他為養子。從此,力士便以高為姓,留在武三思府中侍奉。
一年多後,因武三思求情,高力士就被武則天重新召回了宮中。經過養父的調教與耳濡目染,成年以後,高力士為人恭謹,辦事嚴密,能準確傳達皇帝詔令,被授予宮闈丞之職。
在唐玄宗為臨淄王時,高力士隱隱感到他與其他皇子與眾不同,是個能辦大事的主子,於是傾心附結,追隨左右,很快成了李隆基的心腹和忠實奴僕。從此,主僕兩人的命運就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在先天政變中,高力士因參與誅殺太平一黨,事後擢升右監門將軍,知內侍省事,相當於宦官總管。從此,高力士風生水起,日益顯赫。
宦官弄權,在東漢一朝最為濃烈,隋唐吸取教訓,對宦官一直很制約。
唐朝初期,太宗規定:內侍省的官職一律不能超過三品。至武周時期,武則天雖是女主當政,但宦官也還是沒能得勢。直到中宗一朝,中宗懦弱無能,宦官勢力才逐漸抬頭,宮中七品以上宦官已多達一千餘人。而到了玄宗時代,宦官不僅在人數上增至三千餘人,而且官秩越來越高,擢升三品將軍者屢見不鮮,而穿紅色(四品、五品)及紫色(三品以上)官服的宦官,則超過了一千人。
雖說宦官得寵,但他們勢力範圍還是止步於內廷,外朝依然還有許多能臣管理朝政,同時唐玄宗還有許多寵幸的家奴。
而其中,以王毛仲為代表的寵臣勢力制衡了宦官勢力。可是,高力士有的是耐心,終於等到了王毛仲的破綻,借著唐玄宗之手,剷除了寵臣勢力。
隨著寵臣勢力的垮臺,宦官集團的勢力更為強大,作為宦官首領的高力士更是權傾中外。
凡四方進奏文表,都要先經他過目,再上呈玄宗;有些事情他認為無須上奏,便可自己「專決」。
玄宗對他極度信任,曾公開表示:「力士當上(值班),我寢乃安!」《新唐書·高力士傳》
從開元時期起,以高力士得寵用事為標誌,宦官作為一個強勁的政治勢力,正式登上了大唐帝國的歷史舞臺——「宦官之盛自此始」。《資治通鑑》卷210
隨著宦官集團的得勢,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文武官員,皆奉承巴結唯恐不及。
凡是宦官奉旨下到州縣辦差,每走一趟,收到的紅包至少都在一千緡(一緡為一千文)以上。有了權勢和金錢,宦官們的日子就越來越滋潤了。他們紛紛在長安置地買房,經營田產,以至於「京城第舍、郊畿田園,參半皆宦官矣」。《資治通鑑》卷213。
總之,除了不能生兒育女之外,這些當權宦官的生活方式完全可媲美於朝廷的公卿百官,其生活質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作為宦官之首的高力士光明正大地娶妻納妾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他娶了一個姓呂的官員的女兒,據說還頗有姿色。日子過得不要太快活。
《新唐書》記載:「女國姝,力士娶之。」《高力士外傳》中也記載:「其妻東平呂氏,故岐州刺史玄晤之女,躬行婦道,有逾常禮。」
根據《唐代太監婚姻及其內部結構》書籍記載,唐代娶妻的太監,五品以上的高層太監佔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級太監佔50.7%,有的甚至不止一個妻子。
由此可見,唐代宦官娶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大唐先祖有鮮卑族血統,就是說有胡風,對中原人倫藩籬本身約束很小,唐太宗能納弟媳為婦,唐高宗能娶庶母,整個社會風氣很開放,作為宦官娶妻不也很平常嗎。
在唐朝,宦官娶妻,朝廷既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也沒有明文規定可以,處於一種默認或者講含糊不清現狀。因此,這才有史書記載唐朝大約一半的宦官都有娶妻這種現狀。
你們覺得大唐風氣是不是很開放?泱泱大國確實有容乃大,能包容萬物,就是宦官,雖然身體殘缺,他們也有追求幸福感情的權利。
喜歡文章加個關注,歡迎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