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肉食動物的福音!沒有這些事情,我們大概吃不到肉
大家對於唐朝的印象呢,很可能還停留在非常富庶的年代。
我記得杜甫在詩裡面有寫過,他那時候出遠門啊,可能因為地位的問題吧,所以他們出門,即使不住旅館啊,隨便去到誰的家裡,也都是會把自己家的大米送給他的,而且這種米呢,不是你們想的什麼劣等,是市面上最好的那種,只是他們屯多了,所以才會這樣。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覺得唐朝的人也太富有了吧,出門還送米的,但是事實上呢,這樣的日子並沒有你想像的好過,因為除了飯,他們真的吃不上什麼好菜,你想想,如果叫你每天只吃白飯,可以一天都不到你就要吐了吧,那麼他們們吃什麼呢?
像小呂是標準的肉食主義,無肉不歡的類型,但是那個時候想要吃上一塊肉可沒那麼簡單呢!就連皇帝,也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吃到肉的,有時候可能還比不上那些官員家的私人廚房呢!
不知道大家對於穆寧這個人有沒有印象啊,反正他是個特別挑食的人,如果飯菜做得不好呢,他還會把自己的兒子給毒打一頓。
雖然這個行為小呂覺得是很不可取的,但是確實靠著這麼苛刻的要求,找到一種非常特別的美食。
其實就是用熊肉加上鹿肉,搭配起來的一道肥瘦相間的美食,想想我都覺得很腥吧,野生動物的肉對我來說都是很腥的,反正我本人是不敢做這樣的嘗試的,這還是他兒子在老爸的毒打之下,研究出來的,也算是一種收穫吧!
不過這樣的菜,也算是給當時的人們,增加了另外一種美食的可能性,比起只能吃點粗茶淡飯,我覺得能夠有很多的選擇還是挺不錯的,畢竟我們之所以能夠出現這麼多的美食,還是因為我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吧。
但是我還是覺得有些殘忍,畢竟是野生動物,可能是現代的思想在我的腦子裡根深蒂固,特別是之前我看過一個野外的節目,說那些被人類獵殺的大象,人類為了一己私利獵殺了他們,雖然沒有真的殺死他們,但是失去象牙的大象也活不長了,而那些小象呢,則活在了永遠的陰影裡面,它們從小就要承受父母親死在森林的恐懼,他們還要害怕長大,害怕有一天會重蹈覆轍。
不過一般的家禽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啦,畢竟他們養這些就是拿來吃的,他們也沒有那麼強烈的概念,所以比起野生動物來說,我覺得家畜還是很不錯的料理食材啦,本來呢官員是不可以吃肉的,但是因為某件事情,所以不僅破除了規定,而且還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嘗到各式各樣的風味美食,也算是一種貢獻了。
不過這樣的狀態沒有持續多久,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物資匱乏,國庫開始虧空,供不應求,所以即使是杜甫出門,也只有米飯招待,就是這個道理了。
小呂覺得吧,其實我們能夠有這樣好的生活,也是因為我們現在的社會趨於穩定,我們才會有追求美食的心思吧,不然如果連飯都吃不飽,誰還會費勁心思的研究美食呢?
本文章由小呂講文化在百家號獨家發布,如需轉載,請與本人取得聯絡,喜歡的朋友們也歡迎留言互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