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杰:時間和空間——物質的「舞臺」 【雲裡·悟理-第9課】

2021-01-19 中科院物理所


那麼我們實際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哲學問題要問大家,以前人們做過這樣的一個所謂的邏輯上刁鑽的悖論,就說一個跑得最快的人到底能不能追上一個烏龜。當你跑到烏龜的位置的時候,烏龜又往前跑了,當你跑到烏龜下一位置的時候,烏龜又往前跑了,如果要是這樣的分辨下來的話,我們如果靜態地看這個問題,我們永遠不可能追上烏龜。不知道同學們考慮沒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挺燒腦的。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跟你的朋友進行辯駁,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我肯定能追上烏龜,我並且能跨過它。


這裡邊是否說明我們並不能真正的說我們在某一個時間,在某一個空間的點上,我總是在不斷的變化的,這個事情是否說明真正的時間和空間是相互聯繫的。你必須在運動當中既考慮到它的空間位置,也要考慮到它空間位置的變化。你不能說一個人在空間上的任何一個點上,那麼反過來你也不能把他說成在時間上的任何一個點上。


時間和空間,如果你把它糾結到最根本的地步,最小的尺度下,它們是相互關聯的。在我們後續的課程當中,在相對論的介紹和量子力學的介紹當中,我們會引入空間和時間的關聯的這些因素,但是在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可以放心地認為,在我們大多數的應用當中,時間和空間是沒有任何相對關係,不影響我們任何的測量結果和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好,關於時間和空間的雜談,我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希望通過我今天的講解,使大家對物質的舞臺——空間和時間,這些概念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我也希望大家能夠把今天介紹的一些知識和一些觀點,能夠運用到你們平時的生活當中去。自己親自去測量一下空間和時間。親身的測量才能夠給你帶來真正的知識。好,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葉方富: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雲裡·悟理-第27課」
    第二十七課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主講人《雲裡 · 悟理》系列微課簡介悟世界之道 析萬物之理,歡迎來到今天的《雲裡·悟理》課堂,我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葉方富,今天我給大家講熱力學第二定律。它的整個效率,只和高溫熱源、低溫熱源的溫度有關。但是就像我們剛才說的,很遺憾的是,卡諾他很年輕就去世了。那時候整個熱力學第一定律,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當時認為熱本身,是一種類似物質一樣的存在,它本身是守恆的。
  • 楊槐馨:物質的外表與內在——性質與結構【雲裡·悟理-第6課】
    光學顯微鏡存在分辨極限,當一個波和一個物質,相互作用產生衍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這個波的波長要和待測物體間隔距離相差不是很大。原子之間的間隔是幾個埃的量級,而可見光波長在幾百個納米量級,這顯然相差太遠了。X射線的波長基本上是在埃這個範圍裡,由此X射線可以和晶體產生衍射。第一個X射線衍射圖像是1912年勞厄得到的,科學家們意識到X射線衍射可以作為一種晶體原子結構表徵的手段。
  • 於淥院士:對稱破缺的物理「美」在何處方​【雲裡·悟理-第30課】
    簡單來描述這個過程,量子力學裡有一個概念是希爾伯特空間,通過數學家的研究知道如果討論的體系是有限體系的話就只有一個希爾伯特空間,不同的變化、不同的狀態都只是一個坐標變換,但是到了這個無窮維的空間以後,就會有無窮多種的希爾伯特空間,那麼對稱破缺的相變是從一個希爾伯特空間到另外一個希爾伯特空間的躍變。我想我講的故事大概就這樣,最後和大家回味一下對稱破缺。
  • 葉方富: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雲裡·悟理-第27課】
    我們如果把整個宇宙,看做一個孤立體系,整個宇宙裡的過程,也是對應一個熵增的過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把熵的增加,叫做時間箭頭的原因。這裡再最後再補充一點的是什麼呢,一個宏觀過程,它為什麼是不可逆的?我們大家都學過力學,力學上整個過程是可逆的。
  • 能量守恆與熱力學第一定律雲裡·悟理-第16課
    第十六課主講人 《雲裡 · 悟理什麼是絕對溫標我們上一次課已經講過。除了絕對溫標之外,我們的攝氏溫標、華氏溫標等等,都依賴於一個像水銀這樣的物質的熱脹冷縮(來工作)。那麼開爾文所思考的問題是,是不是存在不依賴於具體介質的這樣一個絕對的溫標。
  • 楊義峰: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能量守恆與熱力學第一定律【雲裡·悟理-第16課】
    那麼他發現在理想的情況下,這些熱機的效率都應該是相等的,不依賴於中間的到底是水蒸氣,還是摻了其他物質的這樣一個蒸汽(理想熱機的效率都相等,不依賴於中間介質)。但是由於卡諾去世的比較早,所以他的工作沒有引起關注。
  • 張穎:磁石引鐵金不連——磁的本源與認知【雲裡·悟理-第23課】
    早期除了對磁的吸鐵性和指向性進行研究之外,大量對磁的系統研究還包括各種不同成分的新磁性材料的發現和應用,其中以釹鐵硼稀土永磁材料為典型代表,目前應用非常廣泛。此外對於磁體的加工工藝以及磁性的測量和表徵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和應用。現在我們一般認為能夠吸引鐵鈷鎳並且能夠長期保持磁性的磁體是永磁體。而像鐵這類既容易產生磁性也容易失去磁性而且磁極也會受到外界磁場而影響的材料稱為軟磁體。
  • 劉恩克:結作雙葩合一枝——電與磁的攜手與出擊 【雲裡·悟理-第24課】
    電磁感應定律的應用在生活當中也是隨處可見,比如衛星導航系統、北鬥導航以及基於北鬥導航的農業機械化作業,包括現在和未來要建立的智慧城市、智能公路等等。現在世界各國也在進行著探月以及火星探測這樣的航天活動。
  • 楊義峰:如湯探冷熱——熱的歷史與熱力學第零定律【雲裡·悟理-第15課】
    我們來考慮兩個物體,它們開始可能都有不同的溫度,現在當我們把物體接觸在一塊的時候,經過一段的時間最終它們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它們的溫度、它們的宏觀的狀態、它們的冷熱程度不再隨著時間演化,我們就將這樣一個狀態叫做兩個物體處在一個熱平衡的狀態。
  • 孟勝:原子的故事——解讀原子的奧秘雲裡·悟理-第8課
    電子是按照軌道分布,而且一個軌道上有確定的能量、確定的動量、確定的數目,甚至還有一些特別的空間分布,比如說電子在原子周圍的分布。比如說很重的鈾元素,它在一段時間內會分裂成兩個原子——鋇和氪,同時產生一些中子。如果這些中子被別的原子核俘獲,就會引發別的原子核繼續分裂,產生更多的中子。所以一個原子分裂,導致其他原子分裂,最終導致更多的原子分裂,這就是鏈式反應,也就是核裂變。核裂變產生了原子彈 ,產生了原子反應堆,這種發電的新技術是我們能源的主要來源之一。
  • 李貝貝:從定性到定量——物理量的概念與測量【雲裡·悟理-第19課】
    這個離子阱是一種通過利用電場和磁場將帶電的離子囚禁在一個勢阱中的方法,也被廣泛運用於原子鐘裡面。雖然微波原子鐘的精度已經高達10-16量級,但是人們對測量精度的要求是無止境的,例如目前車載的GPS的精度,一般只有10米左右,為了進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勢必要提高原子鐘的精度。
  • 學思踐悟 知行合一 見行見效
    學思踐悟 知行合一 見行見效 2020-11-18 09: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入討論空間和時間,它們只是運動過程的幻象
    為什麼在沒有物質的情況下還會有空間和時間?物理學中的大多數東西都表示為場,即定義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函數。有電磁場,物質場,強場和弱場。所有這些場都有所謂的「基態」,即它們存在於其最低能量水平的狀態。電磁力顯然不是這樣的,其他的力或物質也是如此。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空間和時間?它從何而來?它真的是基礎嗎?也就是說,它是自發存在的還是某種更基本的微觀量子現象的產物?儘管弦理論家聲稱擁有一個萬物理論,卻沒有一個空間和時間的理論。
  • 日本的「變態」生命課:親自養,親手殺,親口吃,最後孩子悟了
    眾所周知,日本的教育在一直是處於世界前列的,除了學習成績外,他們還注重一個人的素質教育和情緒管理,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是好學生的標準不過,日本的一項生命課卻引發了600萬網友的討論,對於日本學校的做法,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 物質、時間和空間三足鼎立形成宇宙
    如果沒有物質,時間和空間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時間和空間。如果沒有時間,物質就不能體現,也就不會有物質,空間也無存在的必要,也就不會有空間。如果沒有空間,物質就無法存在,也不會有物質,對於「純無」,時間就無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會有時間。綜上所述,物質、時間、空間,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統一,而不是對立或對立統一。它們之間不存在矛盾或自相矛盾,它們三足鼎立共同形成宇宙。
  • 時間是生命場頻率的表徵,空間是一個場頻振動的轉稱
    空間的產生和生命層次緊密對應。最初的空間,即生命為意識之初,被稱為佛性、自性的那個階段,實際上什麼也沒有,沒有物質,沒有精神,沒有空間,沒有時間。意識產生之後,是可以重歸熄滅的,那麼就不會有影響,不會有遺留。
  •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引力波的漣漪是時間和空間的改變...
    胡一鳴 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清華大學博士後 請問胡老師,時間和空間是物質嗎
  •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2020-10-22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 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是如何的?我們通過廣義相對論可以知道,任何物質都會對周圍空間產生影響,產生時空效應,即時間和空間效應。我們在這裡不談空間效應,只談論時間效應。物質的時間效應與什麼有關,我通過對圓周運動的徑向動量的計算和史瓦西半徑的思索,可以得出;物質對周圍空間的時間效應與物質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物質的距離(半徑)成反比,這是一個多麼簡潔的公式,T=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