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老人常說:「升米恩,鬥米仇」,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06 每日農經播報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過去,農民朋友他們沒有多餘的錢讀書識字,所以多數人都會以為他們沒有文化,什麼都不懂。但是,讀書識字只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途徑,農民朋友通過生活、生產實踐也可以慢慢認識,提升自己的智慧。千百年來,老祖宗們靠著自己的摸索,也總結出了許多非常有哲理的話,也被稱為俗語。這些俗語,有的現代人不相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有沒有道理。

一、常常病,救了命,一時病,要了命。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經常病病歪歪的人反而能夠活很大歲數,但平時身板硬朗很少生病的人,一旦生病就是大病,甚至一病不起。乍一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身體不好的人怎麼可能比身體健康的人還要長壽?其實,對於經常生病的我來說,特別好理解。因為從小就喜歡生病,所以就多多少少很注意飲食、衛生等習慣,生病了心態也正常,所以這樣的人反而慢慢身體變好了。但是那些不拘小節、從來不生病的人總是以為自己身體好,不去注意這些事情,遇到病痛總覺得自己能扛過去,也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二、窮人養嬌崽,富人當牛馬。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不論窮人富人,都會把最好的東西拿給孩子。但是有的人家本來家裡窮,父母吃苦慣了卻不捨得孩子吃一點苦,對子女嬌生慣養。這樣的子女長大成人後,不僅不能體諒父母,也沒有能力改變家裡的困境,也只好像父母一樣為富人當牛做馬。這樣的結果讓人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也沒辦法。所以,過去農民家都是窮養孩子,不能太嬌慣,更要培養孩子的志氣,讓孩子以後出人頭地,不再當牛做馬。

三、吸一輩子煙,燒一輩子手,喝一輩子酒,丟一輩子醜。

在農村,抽菸喝酒是很多農民朋友的兩大愛好。抽菸的人,吞雲吐霧的時候瀟灑快活,但是經常抽菸燙手的時候也遭罪;喝酒的人,一杯下肚,好似神仙,卻常常因為喝醉了酒發酒瘋也丟人現眼。這句話放在現在,也是很準的,相信你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菸酒一沾上,就很難戒,也經常看到一些人酒後撒潑,無任何個人形象可言。

四、升米恩,鬥米仇。

在過去農村,大家的收入都不是很高,甚至很多家庭都是吃上頓沒有下頓的,鄰居好心借一點給他渡過難關,他就一直對鄰居一直感恩戴德,後面如果不再借了,那麼可能他就會感覺對方不肯幫自己了,一點都不說情義,過去的種種感謝之詞都化為雲雨,甚至還在村中說別人是壞話。

其實到了現在,這句話說的現象隨處可見。例如你幫別人一次,像借了幾百元他,別人對你感恩戴德,若你經常幫,哪次不幫了,那人就會抱怨你。這就是人性,對你形成了依賴,你就得一直幫下去。所以,幫人也要適可而止。

五、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陪嫁衣。

這是農民朋友對子女的一種激勵,過去,分家、出嫁都是是代表長大成人了。既然已經長大成人,就不要再依賴父母的接濟。父母給的再多,也比不上自己有勤勞致富的能力,所以既然成家後一切都要靠自己。

看完這些俗語,我真是佩服農村老人們,從他們嘴裡說出的話都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以後,我們一定要多向他們學習,生活中就會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又稱民間老話或者諺語,大多數都是老祖宗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和總結,雖然表面意思粗糙簡陋,但是背後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易經》智慧: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儘量遠離3種親戚
    《易經》忠告:升米養恩,鬥米養仇,人到中年,要遠離這3種親戚「升」和「鬥」都是古代的計量單位,《漢書·律曆志上》記載:「量者,龠(yuè)、合、升、鬥、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於黃鐘之龠,用度數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其概。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鬥,十鬥為斛,而五量嘉矣。」漢唐時期規定,一鬥等於十升。
  •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人常說「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的這一句俗語,就是拿動物的一種排洩方法做了一個比喻,小雞沒有排尿系統,但同樣需要排尿,只是說洩殖腔不同罷了。這句話也是比喻每個人的生存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能生活得很好,也是比喻各有各的擅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農村常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年輕人整天看是遊手好閒,東遊西逛,看他是無所事事,但他生活的也挺好。殊不知這樣的年輕人,也有他自己的業務,他能在東遊西逛的同時,把這些業務辦成了,自己能從中得到收益。
  • 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 有道理嗎?
    而在農村就有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老人常說「冬至不冷,夏至不熱」,有道理嗎?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冬至那一天不冷,而夏至也不是最熱的時候。為可會這樣呢,按字面意思上來看,冬至不就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嗎?其實並非如此的,不管是冬至還是夏至都不是說天氣的,而是說太陽高度角的。
  • 農村諺語:「正月打雷,墳谷堆」,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古代我國農業不發達的年代裡,一年中糧食能否有收成至關重要,而糧食也是人們生活的物質的重要來源。而在以前農村年代裡,氣候預測和科學技術不發達,很多農業生產都是依靠農民們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通過不同時段觀察氣候變化來預測後期天氣情況。
  • 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寧救百隻羊,不救一頭狼」什麼意思,老農的話有道理嗎在我們日常中,經常會聽到老人說一些農村俗語。這些俗語包含不同方面的意思。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常說:「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是什麼意思?
    每年驚蟄到來都會伴隨著春雷,我們常聽到一句老話「驚蟄不凍蟲,寒到五月中」,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它說的有道理嗎?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節氣命名也很影響,驚蟄顧名思義就是驚醒蟄伏在凍土中的昆蟲。按照我國歷來流傳的數九歌而言,驚蟄時期依然是我國數九中的九九階段。雖然三九四九凍死狗的寒冷天氣已經過去,但是往往在氣象前面到了九九天的階段裡,天氣依然會寒冷一小段時間。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不是農村老人的俗話,是廚師行業的老話,行業箴言。我們從三個方面來解釋「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是羊不姜,什麼是牛不韭。為什麼「羊不姜,牛不韭」。第一,字面理解果是農村老人常說的話,會第一聯想到養殖。羊不吃薑,或羊不能吃薑。牛不吃韭菜,或者牛不能吃韭菜。現實情況確實如此,我就從沒見到過牛羊吃生薑韭菜的,聞聞就走。但是稍有烹飪基礎的人,知道這是指的飲食,做肉菜的禁忌,羊肉不搭姜,牛肉不搭韭菜。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我們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每每傍晚時分也是農村最為熱鬧的時候。家家戶戶早早吃完晚飯,手拿蒲扇,慢悠悠的行走在夕陽西下的鄉村古道。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於農村年長的老者來說,聊天成了時下農閒時一大樂趣,他們圍坐在村頭樹蔭下,三三兩兩談論著今年的農事,以及村莊的新鮮事,時不時在他們口中飛出幾句經典的俗語,引起眾人的深思,其中有三則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天分享給大家,我們一同討論。
  • 俗語常說:「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文化中有一部分特殊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一般多流傳於民間,民間多的是淳樸善良的農村人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在日積月累的生活中能夠總結出來一些規律,逐漸形成俗語,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
  • 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老人常說:「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在農村存在著不少很有特色的俗語,這些話多數是來自於前人,通過對於自身的經驗總結獲得的一些啟發,對於平時的農耕有著不小的幫助。很多農民朋友對於這些俗語保持著親切感,因此這些俗語在農村十分流行。但是其中也會因為一些話沒有什麼道理,讓信賴他的人得不到什麼幫助,我們在遇到俗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甄別。
  • 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農村小毛,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的三農諮詢,更有俗語,習俗等知識,喜歡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好了言歸正傳,進入咱們今天的話題,農村老人說:今年是「閏四兆荒年,兩春夾一冬」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俗語文化堪稱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它是數千年來,勞動人們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朗朗上口的俗語背後,不僅富含哲理,還蘊含著這個國家或民族的傳統和習俗,反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實乃文化精髓!
  • 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說:「有錢莫沾三,沒錢莫望二」,啥意思?有道理嗎】社會在發展,人口在流動,城市發展之後,湧入城市就業的農村人口越來越多,脫離土地,把戶口遷到城鎮的農村居民逐年增加,留守在農村生活的也只剩下老弱婦孺,農忙的時候,筆者回村幫忙收割糧食,在地裡幹活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的村民看不到幾個。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農村俗語不但通俗易懂,還蘊含許多深刻的道理。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
  • 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為啥說「男不摸頭,女不摸腳」這話有啥意思,有何道理!在農村的生活都是比較寧靜而平淡的。以前的農村沒有什麼多餘的活動還有娛樂的東西。
  • 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人還說很科學,真的正確嗎?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人還說很科學,真的正確嗎?農村老人常說的睡眠方向禁忌,有「睡覺時不能腳朝西」這樣的說法,還真不少見,但是說的版本又不一樣,也還有人說,睡覺的時候不能頭衝西,特別是生病比較嚴重的老人,在農村都會把他改變一下睡覺的方向。類似於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有的是說有迷信的說法,有的是說比較科學,有地球的磁場說法。
  •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是怎麼回事?有道理嗎?在農村裡,人們做事也是有禮節,還有很多講究的。而農村老人也常常教導一些年輕人,凡事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要禮讓別人三分,給別人一條路,給自己一條後路,這樣才能皆大歡喜。
  • 農村老人說「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什麼意思有科學根據嗎?
    俗語在農村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農村基本上大家都會說上幾句,比如說「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俗語的發展源於生活,卻也高於生活。在漫長的歲月中,先人在不斷的觀察與積累中,不斷的結合生活,總結出一套完整的俗語「大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