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撐起大國重器的「小材料」

2021-01-10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

現代戰爭既是先進武器裝備的比拼,也是高性能材料的較量——

碳纖維:撐起大國重器的「小材料」

■許妍敏 玥 凡

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聯合研製出3D列印耐高溫聚合物的新技術,未來有望應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該技術使用的材料正是碳纖維。現代戰爭武器裝備向著低能耗、大載荷、隱身化和高機動性快速發展,對製造武器的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被譽為「黑色黃金」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因其優異的材料特性而被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等領域。藉助碳纖維材料打造性能更優的武器裝備,早已成為各軍事強國比拼較量的新戰場。

令人著迷的「黑色黃金」

還記得動畫電影《超能陸戰隊》裡的機器人「大白」嗎?這個感動了無數人的醫療機器人的原型,體內骨骼正是由碳纖維材料打造,這才讓外形軟綿綿的他能經受住碾壓摔打。事實上,就連此前曾經為超重問題所困擾的F-35戰鬥機,最終也是靠著使用多達35%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才得以實現飛天夢想。被譽為「黑色黃金」的碳纖維,早已在國防軍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是火箭、衛星、飛彈、戰鬥機和艦船必不可少的基礎材料。

碳纖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1860年,英國人瑟夫·斯旺在製作電燈燈絲時發明了碳纖維並獲得了專利。碳纖維真正迎來研究應用「井噴」階段,還是20世紀50年代之後的事。1958年,美國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高性能碳纖維,日本和英國研究人員緊隨其後,對碳纖維的性能進行改進升級。到20世紀70年代,碳纖維材料開始在戰鬥機結構件上嶄露頭角,F-15、B-1、F-16以及F-18等戰鬥機上都能看到碳纖維材料的身影。除美國空軍的F-22和F-35戰鬥機大量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外,X-47B、「全球鷹」等裝備更是藉助碳纖維材料,實現了有效載荷、續航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用「堅如磐石、韌如髮絲」來形容碳纖維材料毫不為過。別看碳纖維材料像紡織纖維一樣柔軟可加工,卻是一種強度比鋼大,且耐腐蝕、耐高溫、導電導熱性好的新一代高性能材料。人們平時接觸最多的碳纖維材料自行車,就是藉助了碳纖維材料沒有塑性形變的特性,不但減輕了車身重量,更大大提升了自行車的使用壽命。

目前,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特性還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在碳纖維材料重點研究的樹脂領域,碳纖維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武器裝備各部件的使用壽命,並將顯著改善武器裝備抗衝擊韌性、耐疲勞損傷性、工藝性和耐溼熱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實現的3D列印,更將進一步提升加工大尺寸、複雜零部件的可靠性。

大國競爭的「新材料之王」

現代戰爭武器裝備向著低能耗、大載荷、隱身化和高機動性快速發展,對製造武器裝備的新材料技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碳纖維材料每次取得重大研究進展,都伴隨著相關軍事需求的有力牽引。20世紀50年代,為解決飛彈噴管和彈頭耐高溫、耐腐蝕等關鍵技術難題,美國率先研製出了粘膠基碳纖維。此後,伴隨著更高性能、更多品種碳纖維材料的出現,看似柔軟的纖維也成了大國競爭的「新材料之王」。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高性能纖維,製造技術難度大,是衡量武器裝備系統先進性能的重要標誌。碳纖維材料的製造工藝十分複雜,涉及化工、紡織、材料、精密機械等領域,是一項集多學科、精細化、高尖端技術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由於整個生產過程事關溼度、濃度、粘度、流量等上千個參數的高精度控制,稍有不慎就會嚴重影響碳纖維材料的性能和質量穩定性。因此,目前只有極少數國家能穩定生產出高性能碳纖維材料。

事實上,碳纖維材料尤其是高強度碳纖維原絲,可用於高性能武器裝備研製,因而在一些國家的出口清單上達到了與核武器技術相提並論的禁運等級。因此,研製新一代碳纖維材料以及更高性能的武器裝備,就成了各軍事強國比拼尖端實力的「重頭戲」。目前各軍事強國紛紛將目光鎖定在「碳纖維材料」領域,競相推出研發碳纖維材料相關計劃,或將引發碳纖維材料研製的「群雄逐鹿」。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此前就曾投入巨資用於改善碳纖維材料強度項目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積極投入新型碳纖維熱防護系統研究。

「上天下海」發展前景廣闊

伴隨著相關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武器裝備需求的不斷加大,碳纖維材料的應用也日趨完善。具備輕質、高強度、耐化學腐蝕等諸多優點的碳纖維材料,勢必全面進軍武器裝備領域,實現「上天下海」,發展前景廣闊。

在航空製造領域,碳纖維材料的應用早已不可或缺。F-35戰鬥機飛行頭盔主體就全部使用了高性能碳纖維材料,可將空速、航向、高度、目標信息和雷達警告等直接投射到頭盔的面罩上,為飛行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態勢感知能力。2015年開啟全球飛行之旅的「陽光動力2號」太陽能飛機,整體結構的80%都採用了碳纖維材料做「保暖外衣」,在飛行過程中還節約出了更多的動力。除滿足機體減重和特殊性能需求外,能有效吸收雷達波的碳纖維材料還為戰機披上了「隱身外衣」。美國B-2轟炸機的機身和F-117A戰鬥機也都採用了碳纖維吸波材料。

在無人機領域,碳纖維材料更成為無可替代的「最佳外殼」。為保證承載和續航能力,無人機外殼需要結構強度大、重量輕的特殊材料。相比於此前廣泛應用的鋁合金和工程塑料,碳纖維材料重量輕、強度高,還具有較好的電磁屏蔽和隱身特性,且一體化製作成型較為方便,未來勢必成為無人機外殼的主要材料。尤其是由碳纖維製成、僅重106毫克的微型無人機,能進入遭受擠壓的狹小空間搜尋信息,在軍用民用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碳纖維材料不僅能上天,還能下海。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就大量使用碳纖維材料來「瘦身」,瑞典皇家海軍「維斯比」級隱形護衛艦採用碳纖維材料,不但具有很高的強度和耐用性,還具有優良的抗衝擊性能。印度海軍在製造「吉爾坦號」和「卡瓦拉蒂號」護衛艦時,也曾專門從瑞典進口碳纖維材料。

此外,碳纖維材料也被大量應用於衛星、飛彈和火箭發動機。尤其是衛星在太空飛行時面臨「冰火兩重天」,熱膨脹係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碳纖維材料恰恰是衛星的「拯救者」。研究人員甚至推出了一款碳纖維槍管,可大幅改善槍械的射擊精度、耐用性和槍管壽命。一場屬於碳纖維軍事應用的「大戲」,才剛剛拉開帷幕。

製圖:陳 晨

相關焦點

  • 大國重器和小螺絲釘哪個重要,牛逼哄哄的韓國最後還不是被日本掐脖子了
    所謂的「大國重器」主要指的是一些大項目、大工程等,所謂的「小螺絲釘」主要指的是一些基礎元器件,比如一些核心原材料、傳感器、元器件等。很多人認為大國重器最厲害,小螺絲釘是可有可無的,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大國重器
  • 大國重器到底有多重?
    在古代,像這樣的「大國重器」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如今,人們對這個詞的理解早已發生了改變——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復興號」列車以及C919大飛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當今的大國重器。它們都擁有共同的特徵:科技含量高,研製難度大,對相關行業乃至國家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
    【大國重器是怎麼命名的】「鯤龍」寓意「鯤鵬展翅,蛟龍入海」;「鴻雁」寓意「鴻雁傳信,永不失聯」;還有北鬥、天問、玉兔……你知道這些名字有什麼寓意嗎?戳圖了解今天,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為大國重器點讚!驕傲轉發!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看到我國近幾年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成績單,自豪感便溢滿心間: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 ;中國高鐵總裡程達3.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發動機完全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中國自主研發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下潛深度達到了10909米……而深入去了解這些大國重器背後的製造工藝,會發現一點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走進大國重器FAST,聆聽來自宇宙的「心跳」
    伴隨著2020年青少年「雲上科學營」 活動的開幕,「重器鑄夢」探秘中國科學院大科學裝置專題營將帶領青少年們走進中國科學院五大科學重器,揭開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在探秘「觀天巨眼」FAST直播活動中,青少年通過VR虛擬實境技術,一分鐘漫遊FAST後,FAST總工程師姜鵬與FAST臺址勘探與開挖系統總工程師聶躍平分別帶來了特別科普報告,從FAST的建造難度和選址過程的角度出發,帶領青少年們「雲遊」大國重器
  • 碳纖維是什麼材料?碳纖維材料為什麼那麼貴?
    碳纖維這個詞,想必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了。最常見的是一些跑車,可能會用到碳纖維材料,包括現在的飛機啊飛彈什麼的,也都會用到。碳纖維為什麼這麼貴?碳纖維有什麼作用呢?碳纖維是怎麼製成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碳纖維。
  •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
    濰柴:見證大國重器的力量!將攜拳頭產品重磅亮相大展工程機械配套領域硬核實力劃重點本屆寶馬展,濰柴及旗下品牌眾多新產品、新技術「組團出道」,貼心的小編已為您劃好了重點
  • 北科又一大國重器建成啦!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北科又一大國重器建成啦!」第七個子項目「特殊地域環境結構材料試驗裝置」的工藝測試與驗收會。、複雜多因素耦合和經時非線性行為對使用壽命、使用強度以及工程材料服役性能的影響和作用,在研究試驗方法上取得突破,大幅度提升我國道路結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試驗能力和水平。
  •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與水下機器人彰顯中國實力
    海洋「大國重器」集中亮相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正在深圳舉行,一大批海洋「大國重器」及高新技術研發成果亮相。「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藍鯨1號」鑽井平臺、「海洋二號」衛星等海洋大國重器的集中亮相備受關注。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是目前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我國首次成功試採可燃冰,「藍鯨1號」立下了汗馬功勞。
  • 海底最深處,潛水冠軍不是大國重器 而是……
    但在「超級工程」、「大國重器」都未曾到達的海底,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身影……今天是「世界海洋日」,跟小新一起下潛,穿越這些央企打造的「大國重器」,去看看海底到底有什麼——海洋是廣袤博大的它的面積約佔地球總表面積的 71%
  • 中國攻克T-1000級碳纖維技術,將推進工業材料領域
    中國攻克T-1000級碳纖維技術,將推進工業材料領域在當今社會,無論是航天航空領域的研究,還是工業體系的發展,都離不開合金這一重要材料。在一些特殊研究領域,合金的性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很多專家在合金的基礎上研製出了許多新型材料,推進了工業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
  • 莫讓香菸傍「大國重器」營銷
    (8月16日新華社)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已經建造完成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
  • 大國重器「北鬥」的前世今生
    航天在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中,它是大國重器、是國家地位和實力的象徵之一,它應該是高不可攀的,只可遠觀不可近看的,就像在恆遠的太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就閃耀著光芒的行星們一樣,從來不曾有人見過他們的真容,但當我們踏著腳下這片土地,迷茫時抬起頭總能迅速的找到那個在銀河中舀著美酒的「勺子」——北鬥七星。
  • 【行業動態】引發碳纖維全球市場變化的三個重要因素
    碳纖維全球市場的成倍遞增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重要因素造成的:需求市場的急劇擴張:曾經僅限用於航空航天、軍工裝備和超級跑車上的碳纖維複合材料材料現在有了更多的應用領域,智能機械、高端醫療器械、軌道交通、精密電子,甚至是量產車型上都開始逐步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
  •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中國化學榮獲2020年度政務傳播「大國重器獎」 2021-01-1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船舶與海洋」碳纖維增強浮力材料和7個博士
    他們研發的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不僅為我國的航空、航天、潛水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將一些高性能材料拓展應用到了民用領域。在為國之重器服務的同時,他們也快速地將新技術與民用領域結合。例如,他們研發的高性能隔熱材料氣凝膠,能將1000多攝氏度的高溫隔絕,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阻燃性能。這種材料,被運用在5G地面基站櫃中,幫助基站櫃「瘦身」減負的同時,還能節能90%,已經和華為達成合作。
  • 碳纖維材料與玻璃纖維材料比,哪個好?
    江蘇博實科技:碳纖維和玻璃纖維都屬於新材料中的無機非金屬材料,都能作為複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常會有人將這兩種材料進行比較,今天博實帶大家來分析一下兩者各有什麼優缺點。 什麼是碳纖維?1、碳纖維材料比重小、比強度和比模量高;2、非氧化環境下耐超高溫,耐疲勞性好,比熱及導電性介於非金屬和金屬之間;3、溫差變化或者長時間作業無蠕變,拉伸係數小(1.6%),熱膨脹係數小且具有各向異性;4、X射線透過性好,導電導熱性能良好
  • 熱塑性碳纖維材料可以取代熱固性碳纖維材料嗎?
    江蘇博實科技:碳纖維複合材料根據樹脂的基體不同,可以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兩種碳纖維複合材料。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碳纖維製品還是以環氧樹脂基質熱固性碳纖維複合材料為主。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跟熱固性碳纖維複合材料相比,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原標題:「四史」關鍵詞|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