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每一小段故事——佛陀覺悟,註定是一個恢弘而巨大的故事母題——都由參與其中的人物作為視角。這個電影主要有兩條故事線,一個是奴隸恰普拉和神童達他的故事線,第二個是悉達多的故事線。佛陀當然是頂主角光環的逆天存在。但恰普拉的筆墨用得略微多了一點,看的時候我恍然覺得他才是主角嘛。但是POV敘事的魅力在於,當你認為某個人會成為牛逼哄哄的最終BOSS的時候,他突然就死了。
是的,恰普拉突然就死了,雖然電影裡烘託了好多氣氛,但是,他和他那費了老鼻子勁才見到的老娘,一秒鐘之內被一槍穿死。這真有一種坑爹的感覺。而悉達多線裡頭,那位出現地突兀,死的突然,中間又莫名其妙愛上悉達多的MM米蓋拉,瞎得莫名其妙,而那位出來幾秒鐘就被沼澤吞了去的胖少年,連名字都不曾叫人記住,簡直是宋兵乙一般的存在。毫無氣氛上的烘託,
這些人就接二連三莫名其妙地慘遭厄運,真真讓人感嘆,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長長進化史,難免踩狗屎。這樣的起承轉合,擱在別的電影裡頭,那是敗筆。可是放在《佛陀》裡,卻成了點睛之筆。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莫名其妙的倒黴催的,犀利地表現了人生無常。
毫不留情地打擊了悉達多幼小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從爛好人的身份中出離,拋妻棄子落髮出家。悉達多出家以後,我本來以為故事就要完了。結果出來一個釋迦王國大將軍臨陣奪權的段子。這個看上去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剛剛當了國王的大將軍,首戰就被人打死,
這種苦逼悲催的事兒給他遇上。我想,這一定和悉達多的教育有關,果然,白衣飄飄的佛陀站在了戰場,手指輕撫上了死去大將軍的眼睛。這時候,佛陀的心裡,就不是軟弱,而是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