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是溫暖的溫帶和熱帶近海底棲魚類,棲息在海洋的中下層。一些物種進入淡水河。當他們遇到外敵時,腹腔內的氣球迅速膨脹,使全身呈球形漂浮在水面上,而皮膚上的小刺則起到自衛的作用。河豚的形態和結構描述如下。
大多數河豚魚是海豚特有的,這決定了它們的遊泳能力不強,除了一般的運動,而不是長距離遊泳。不同種類河豚的體形有很大差異。
河豚魚有一個圓形的稜鏡,有一個灰色棕色的背側和小的白色斑點,其中一些是條紋或蠕蟲狀。腹部呈黃白色,背部有小白刺,身體光滑,無鱗,呈暗黃色。臀部的鰭是白色的,尾鰭是乳白色的,其他的鰭是黃色的。眼夾,上下牙有兩顆牙齒類似於人類的牙齒。
小切口不明顯,鼻孔位於鼻囊兩側,鼻囊未分叉。嘴很小,卵形是橢圓形或橢圓形,有氣球,當敵人受到攻擊時腹部會擴張。河豚的長度通常為5至28釐米,其中大部分長度為10至20釐米,體重一般為300克。
土池養殖河豚技術要點
紅無鰭海豚,俗稱廷巴魚,是沿海地區主要的繁殖種之一。目前,成年紅鰭河豚的成活率不同,達90%以上,只有50%左右。在多年養殖經驗的基礎上,總結了紅鰭河豚在上池養殖中保持高成活率的幾個技術要點。
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適合10畝至50畝,並有一個獨立的入口和出口門,每個池塘配有一個水泵。池塘應徹底清除泥漿,特別是用於多年繁殖的舊池塘。放養前,應嚴格清除多年積累的腐殖質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然後用水晾乾,再用消毒劑處理。水深應保持在1.8米以上。同樣。
苗种放養
苗種質量 外觀上,無論幼苗的大小,它們的體格要求強壯、健壯、飽滿、色澤鮮豔、無畸形、規格整齊。
放養密度 規格為800/kg~1000尾/kg的苗種,育苗密度為4000尾/畝~5000尾/畝,0.5kg/尾密度為80尾/畝~100尾/畝。苗木密度為4000尾/畝~5000尾/畝,規格為800尾/公斤~1000尾/公斤。標準為0.7kg/尾苗,放養密度為60尾/畝~80尾/畝。
苗種消毒 在高密度溫室越冬後,魚苗進入池塘前必須用甲醛溶液消毒。
飼料投餵
餵養飼料是農業成功的關鍵。目前,飼料主要是冷藏魚或從港口購買的鮮魚。作者提倡新鮮魚類,輔以冷藏魚,並增加每周蝦的數量來調整魚體。需要的營養素。在正常情況下,飼餵量是養殖魚體重的5%至7%。在高溫季節,可以適當減少進料量;為了減少誘餌的浪費,便於觀察,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入池塘餵食。這種情況可以隨時增加或減少餵食量。
水質管理
良好的水環境可以使魚類快速生長,發病率低,飼料利用率高。在紅鰭豚的繁殖過程中,高潮期每三天就有100%以上的海水發生變化,低潮期可根據情況增加一些淡水,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應增加淡水量,以保證有足夠的淡水。把氧氣溶解在池水裡。
魚病防治
疾病防治工作貫穿於魚苗放養到魚塘外成魚的全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容忽視的。針對多年來魚類病害的發生,認為在育苗期間,除了選擇好苗木、科學管理水質、科學飼養外,還應定期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C和膽鹼。每隔10~15天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藥,提高魚的免疫力,達到抗病防病的效果。為了改善水環境,減少魚類病害的發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大量培養光合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