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有一本名叫《狼圖騰》的書熱銷,在書中,作者說狼是蒙古人的圖騰,並藉助各種關於野狼的傳說,提出了反思人性、人與自然關係等問題。
後來,書中的一些觀點遭到了廣泛質疑,一位蒙古族作家更是直言:「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在此,我們無意討論狼是否真的是蒙古人的圖騰,但各種各樣的兇猛野獸,成為遠古先民們的氏族圖騰,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比如說,我國東北地區的鄂溫克族,以熊為圖騰;位於雲南的彝族以虎為圖騰。而且,有的民族甚至自認為是這些野獸為自己的父母。而在崇拜的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圖騰禁忌,比如,以虎為圖騰的,就要禁止吃虎肉,一旦有老虎死了,還要在氏族內為虎設置靈堂,祭弔虎的亡靈……
在那些茹毛飲血的洪荒時代,原始人類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他們不僅時常受到飢餓的威脅,自然災害、疾病瘟疫、兇猛的野獸,更是能輕而易舉的奪走他們的生命。
而據考古資料統計,猛獸的侵襲,是導致原始人類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在遠古時代,人們面臨的猛獸又何其之多、何其之巨?
比如,北美洞獅,這是一種生活在北美大陸的大型貓科動物,距今大約200萬年左右,他們體長超過2.6米,肩高大約1.4米;
短面熊,同樣生活在美洲大陸,距今200萬年左右,站立身高可達4.2米;古巨蜥,大約在4萬年才消失,生活在澳洲大陸,身長可達8米。
而其他如劍齒虎、巨齒象等動物,我們在《冰河世紀》等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他們龐大的身影,在此不再贅述。
可以想像,當年虎、熊、獅的老祖先們,比它們今天的子孫後代要強大的太多,而反觀遠古先民們,直到200萬年前,才發明了最早的石器,根本無法與它們抗衡。
落後的武器,簡陋的居所,使遠古先民們隨時隨地都要面對這些遠古巨獸帶來的死亡威脅。人們除了把自己的石頭錘子做得更大一點,石頭刀子磨得更快一些以外,剩下的,就只能是祈禱了。而這種祈禱,就產生了最早的圖騰,它們就是那些身型龐大的虎、獅、熊……
這還不算完,慢慢的,一些氏族開始認這些虎、獅、熊等猛獸,當作自己的「親人」。比如,現在非洲的波札那人,仍然認鱷魚當做他們的「父親」。大洋洲的加焦人稱虎為自己的「祖父」或者「哥哥」。
而這些人的動機也非常單純,那便是以一廂情願與這些動物結成親屬的方式,以期獲得它們的保護,獲得它們身上的超人力量。
當然,除了這些上古猛獸之外,一些部族還把魚、鳥,甚至是一些昆蟲當做自己的圖騰來崇拜,難道它們也能置先民們於死地嗎?
其實,遠古人之所以這麼做,還是期望能夠獲得它們身上超人的本領,比如能像鳥類一樣飛行,以藉此躲避自然災害或者各種猛獸的攻擊。
於是,經過上萬年的歲月,對於圖騰的崇拜與禁忌也便沿襲下來。一旦本部族的圖騰被人傷害,全體成員都要為它復仇,如果有圖騰動物死亡,全體成員要像親屬去世一樣,傷心落淚,並為之舉行隆重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