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遠古時期走出非洲前,是猛獸的獵物嗎?

2020-12-04 宇宙探索百科

人們普遍認為,在人類漫長的發展歷史中,人類一直扮演著智能獵手的角色,能夠捕獲包括大型食肉動物在內的各類動物。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提出,生活在230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是天生具有本能殺人技能的獵人。然而,近年來,一些科學家提出,當人類祖先走出非洲叢林時,他們不是拿著長矛和飛鏢的獵人,而是被獵殺的獵物。

人類開始用火的考古證據

人類何時開始用火一直是考古學研究的熱點。根據在非洲取得的考古成果,考古學家此前得出結論,使用火可以追溯到100多萬年前,但這一推論並不十分令人信服。2016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戈倫·因巴爾(Goren INBAR)教授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對以色列北部的一處遺址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挖掘和分析。

年代測定顯示,該遺址已有約79萬年的歷史。科學家們從這個地點篩選了數萬個樣本後,發現了一些被燒毀的植物種子、樹木和燧石。戈倫·因巴爾(Goren INBAR)在他的論文中指出,被燒過的樹木和燧石等在總樣本中佔據的比例不到2%,這意味著它們不是被野火燒過的,否則其比例通常要比這高得多。

在遺骸中發現的燒焦的木頭表明,他們可能使用過爐灶,還有證據表明這裡的古人吃肉。研究人員發現,動物的骨頭上有切口,而骨骼碎裂的模式表明他們也敲骨吸髓。考古發現表明,79萬年前,生活在今天以色列的一群早期人類知道如何用火製作工具,甚至加工食物。在人類使用火之前的漫長進化過程中,古代人類在自然界扮演了什麼角色?一些科學家認為,在人類開始學會用火之前,人類不會捕獵,因為他們的祖先沒有鋒利的牙齒和強大的胃部來吃生肉,他們必須先把生肉烤熟才能吃。

人類曾是獵物的證據

兩百萬年前,地球上的原始人和今天非洲草原上的羚羊處境一樣。他們都是被野獸殺死的可憐的目標。這是美國科學家在研究了生活在5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猿化石後得出的令人驚訝的結論。科學家認為阿法南猿是「人類的直接祖先」。阿法南猿身高3至5英尺,體重100磅,牙齒小,以水果為生。阿法南猿的細小牙齒顯示,他們根本不是肉食動物。如果他們不能吃肉,他們為什麼要打獵?這說明,阿法南猿並非捕獵者。

科學家還發現,南猿是一種可以在樹上和陸地上生存的「邊緣物種」,類似於今天的「樹地兩棲動物」,通常被猛獸捕食。化石證據顯示,6%到10%的原始人類死於捕食者,這一死亡率與今天的猴子和草原羚羊相似。其他化石證據也清楚地表明,原始人不是捕獵者,而是捕食者的目標:例如,6%的原始人骨骼有牙齒和爪子,包括被鋒利的虎牙戳出的大洞。這說明古代人類不是捕獵者,而且是其他動物的獵物。

200萬年前人類死於鷹爪

現在說人類是鳥類乃至動物的最大威脅,恐怕鮮有異議。但在兩百萬年前,人類是天人類卻是天上猛禽的盤中餐,實在讓人跌破眼鏡。不久前,美國人類學家李.伯傑在著名的古代人類「湯恩幼兒」的頭骨上發現了發現鷹爪啄食的小孔和裂縫,揭開了困擾科學家80多年的「湯恩幼兒」死亡之謎。

所謂「湯恩幼兒」是英國教授雷蒙德·杜特1924年在南非託恩地區石灰石礦發現的一種年輕靈長類動物的頭骨。它是猿類和人類特徵的混合體。1925年2月7日,他的發現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達斯認為「湯恩幼兒」的化石是猿類和人類之間「缺失的一環」,並將其命名為非洲南猿。到20世紀40年代,在大裂谷附近發現了1000多個古代靈長類化石,其中包括生活在3007年前的著名古猿人「露西」。從那時起,人們普遍認為人類起源於非洲。非洲出土的第一批「湯恩幼兒」因此成為人類進化的象徵。這個生活在兩百萬年前的3歲半的孩子引發了一場革命。

「湯恩幼兒」的歷史價值讓考古學家對他身後的故事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他是怎麼死的?他有一張介於人和猿之間的臉。他的額骨和牙齒與人類相似,但他的腦容量只有450毫升(現代人大約1500毫升),基本上與猩猩的水平相當。

最令人費解的是,他的頭骨上有一個巨大的裂縫,看起來像是被抓死的。許多年前,美國科學家李伯傑在他發現「湯恩幼兒」的地方發現了許多猴子化石。猴子有被鳥殺死的痕跡。所以伯傑和他的研究夥伴認為,有可能殺死「湯恩幼兒」的人也是捕食者。但多年來,伯傑一直沒有找到證據支持「捕食鳥殺人」。

但謎團終於變了。伯傑翻閱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結果突然獲得通過。俄亥俄州的研究小組在美國科學期刊《體質人類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鷹對獵物骨骼造成損害的學術專著。在一次又一次地閱讀這篇文章之後,伯傑突然意識到,困擾他10年的「湯恩幼兒」的死亡之謎被揭開了。

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報告,非洲古代冕雕在捕食習性上與現代冕雕非常相似。冕雕經常攻擊比自己大幾倍的動物,包括人類和猴子。這些兇猛的冕雕會從天而降,撲到地面上的猴子身上,用拇指粗大的爪子刺穿猴子的頭骨,在空中盤旋,耐心等待猴子死亡,然後用爪子敲碎猴子的頭骨,吮吸大腦和眼睛。博格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立即重新檢查了「湯恩幼兒」的頭骨,發現了一些與報告中描述的完全相同的傷口。眼睛後部有小孔和不均勻的骨裂縫。

「湯恩幼兒」死於鷹爪,對人類認識古代人類和人類起源具有重要意義。現代人通過「湯恩幼兒」的經歷,可以真正感受到2300萬年前我們祖先的生活。人類的祖先生活在一個相當惡劣的環境中,進化緩慢。他們不僅要對付地面上的獵豹,還要警惕空中的殺手。我們祖先經歷的恐懼成為他們大腦情感的一部分。經過千百萬年的進化,它已經傳給了現代人。

野獸逼迫古人類進化

古代人類是猛獸和猛禽的獵物,這顛覆了人類直系祖先在進化過程中具有較高狩獵能力的觀念。人類祖先最初是叢林的犧牲品,經常被猛獸捕殺,但這促進了人類智力的發展。人類的智慧和社會合作已經進化為逃避捕食者而不是獵殺他們。科學家指出,處於獵物地位的人必須依靠智力和社交技能才能生存。被獵殺的危險給我們的祖先施加了合作和群居的壓力。

相關焦點

  • 嬰兒一生下就大哭,會暴露目標,吸引猛獸。遠古人類怎樣生存?
    更何況人類嬰幼兒初始時期力量太弱,需要經過一年的不間斷撫養,才能夠站立行走。 這相比於其他動物的幼崽來講,是極大的弱點。 因為在此過程中,一隻弱小的老鼠都有可能要了嬰兒的命。 那麼遠古人類到底是怎樣生存的呢?下面就來好好講一講。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利奧爾·魏斯布羅德等人在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人類進化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又分析了這個洞穴中13種動物化石,這些化石與之前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同一地層。
  • 第一個人類是怎樣走出非洲的?事實證明,冰河時期擋不住人類始祖
    事實證明,冰河時期擋不住人類始祖審核-小文地質學家通過對不同大陸的同一類巖層的分析,發現在距今大約20多萬年前,地球正在經歷冰河時期。再加上考古學界認為最早走出非洲的人類應該是在那一次冰河時期之後,因此冰河時期就成為了阻止非洲古人類外遷的因素。
  • 為什麼偏偏是非洲誕生了人類文明?古人類是如何走出非洲的?
    恐龍時代一經結束,曾經淪落在邊緣生態位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迅速崛起,在第四紀的中新世時期達到了進化和繁衍的巔峰。那時,盤古大陸在板塊張裂、漂移的作用下,分裂為七大洲與四大洋,並進行著板塊的裂變和擴張。歷史的趣味性恰恰在此,越是風平浪靜的自然環境,越有可能出現奇蹟。非洲,這片人類種族、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生物種群的多樣性遠在其他大洲之上的「高原大陸」,正是人類文明最原始的一處發源地。
  • 地球遠古時期10大最兇猛的動物,個個都是史前猛獸,你都認識嗎?
    它的全身覆蓋著堅硬無比的「盔甲」一般的硬殼,能頃刻間將獵物粉碎殆盡,即使鯊魚也不是它的對手。 4、滄龍:滄龍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古生物,身長能夠達到21米,宛如一頭猛獸,可以吞下任何獵物,電影《
  • 12萬年前的大災難,當時阿拉伯還不是沙漠,遠古人類就是證據
    不過現代人類祖先的遷徙史,則要從智人的出現開始算起。研究者表示,大約22萬年之前,最早的智人就已經走出非洲了,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伴隨著非洲氣候環境的變化,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智人離開。通過對古人類遷徙足跡的追蹤,研究者發現,在如今沙烏地阿拉伯的北部,也就是內夫得沙漠之中,在大約12萬年前,曾經有一小隊智人來到這裡。
  • 人類「走出非洲說」的新答案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日《南方周末》) 人類在走出非洲的早期,可能早在五六萬年前,就曾經和尼安德特人發生過雜交,非洲人之外的其他人群某種意義上也是尼安德特人的後裔 依賴於DNA技術的突飛猛進,新世紀以來的古人類學幾乎是以光速發展,每過三五年,整個學科面貌就會變得大不相同
  • 為何大部分猛獸都怕了人類?猛獸:在我們眼裡,你們賊厲害
    正如標題所言,猛獸為何會怕了人類?因為它們不是傻子!它們懂得最基本的一條:趨利避害。之所以怕了人類,則是因為在它們的眼裡,咱們人類是高大上的,不是好欺負的。那麼,動物又是如何區別這些的呢?所以,也就有了這樣的一些動物,它們身形本就弱小,但卻通過一些「作弊」的手段,狐假虎威,「炸自己的毛」來迷惑對手,——將自己的毛髮弄得炸裂,搞得跟個殺馬特似的,讓對手看起來十分龐大,而達到自保甚至是欺負別的小動物的效果,典型的有南美的鬃狼、非洲的土狼。而咱們人類,體形龐大則更不用說了。
  • 非洲驚現遠古核反應堆 20億年前已在
    1942年,人類造出了第一個人造核反應堆,那也只是大約60年前的事情。但是,人們恐怕很難相信,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存在。  眾所周知,原子物理應該算是一門相對來說還比較年輕的科學。1942年,人類造出了第一個人造核反應堆,那也只是大約60年前的事情。但是,人們恐怕很難相信,核反應堆在20億年前的地球上就已經存在。
  • DNA研究人類起源有新發現(組圖)
    通過研究DNA,科學家發現了許多有趣的、顛覆性的史實:人類祖先原本是弱肉強食的受害者,經常被猛獸猛禽捕殺,但這樣反而促進了人類智力的發展;包括北京人在內的直立人並非現代人的直系祖先,人類真正的祖先直到距今6萬多年前才走出非洲,而且人數大約只有4000人;人類今天仍在不斷進化,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基因進化就發生在5800年前。
  • 遠古時期傳說中的「神」會是什麼?有可能是外星人或者未來人類
    可是我們都知道,瑪雅文明當時表現出現的各種知識和技術跟當時人類文明的情況完全不符,那麼瑪雅文明的那些先進的知識和技術是他們自己研究出來的嗎?可能性並不大,於是有人想到了遠古時期傳說中的「神」。可能很多人在讀一些遠古神話傳說的時候,都認為那只是一個傳說,所謂的「神」只是遠古人類自己憑空想像出來的。事實真是如此嗎?可能並沒有那麼簡單,雖然人類作為智慧生命,有著許多豐富的想像力,可是這些想像力都是建立在有目標參考物的情況之下。如果我們沒有飛機,飛行器的概念,我們不會想像到宇宙飛船,星際航行等。
  • 中國境內真實的史前神秘猛獸(一):洞獅
    該猛獸頭骨化石直徑在25釐米左右,上、下頜骨堅硬異常,上有尖銳牙齒,兇猛異常。考古人員介紹說,這種生物應該屬於大型貓形類動物 現在被證實為當時的西伯利亞虎 為亞成體 這兩者在爭奪獵物時雙雙掉進洞窟同歸於盡.
  • 人類真的沒天敵?此獸最愛捕食人類祖先,如今大家都愛養它的後代
    世間萬物相生相剋,都有其天敵,但我們人類貌似沒有,也有人說「人類的天敵就是人類自己」,拋開這句略帶哲理的話不談,如今我們人類好像真的沒有天敵了。但在遠古時期,還沒掌握什麼技術的人類,卻天天都需要面對讓他們恐懼到靈魂的天敵——恐貓。
  • 智人是如何穿越沙漠、走出非洲的?人類進化史9:走出非洲
    12.5萬年前我們恰巧趕上了一個小冰期,季風為撒哈拉沙漠送來了降雨,在非洲北部的山區打開了一條通道。產生一個通往地中海的走廊。這次氣候更迭為人類走出非洲打開了契機。當12萬年前冰期出現之時,智人開始走出非洲,當6萬年前到5.5萬年前之際,全球開始變暖,智人開始向澳大利亞,亞洲等地區移居,大約在1.6萬年左右前再度進入冰期之時,人類開始從西伯利亞踏過陸橋進入美洲,而在下一個全球變暖之時,海平面上升,一部分人類被隔絕在了美洲大陸。人類走出非洲向世界移民的步調與冰期和氣候實踐的變化時間一致。
  •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3月17日消息,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 中國境內的遠古人類
    然而神話傳說畢竟是神話,隨著科技進步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正在逐步揭開人類起源的真相,特別是有關遠古人類的考古研究,讓我們對遠古人類有了直觀的認識。01人類從何而來?我們現在大都聽說過「人類是從類人猿演變而來的」這一說法,該說法是由英國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1871年《人類的起源和性的選擇》一書中提出的。在這之前,他在科學巨作《物種起源》(1859年)中闡述了生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進化過程,創立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生物進化論。人類是如何從類人猿進化為人類呢?
  • 關於獅子的進化史:獅子最初無鬃毛,人類曾靠獅子吃剩的獵物生活
    尤其是在非洲,除了一部分環境十分惡劣不適合動物生存的區域之外,獅子曾遍布整個非洲大陸。此外,在俄羅斯、秘魯、英國等地,也發現了很多獅子的遺蹟。2.據科學家推測,獅子在走出非洲之前,就可能進化出了群體生活的行為,而且這種特點遺傳給了獅子的後代。3.最開始,獅子是沒有鬃毛的,如洞獅和美洲擬獅。
  • 遠古猛獸探秘——鬣齒獸
    我相信喜歡史前動物的朋友都見過它,是的,這個傢伙就是前不久在各大新聞中瘋狂刷屏的新物種——「史前巨獅」。作為最新發現的史前巨型食肉獸,關於它的介紹一時鋪天蓋地。讓我們再重溫一下它的簡介:史前巨獅,獅子的祖先,生存於史前的非洲, 肩高1.5米,身長3米,體重1.5噸。
  • 人類祖先何時又為何走出非洲?
    一些模型顯示,現今所有的非非洲人的祖先都可追溯至單一種群,而另一些模型則顯示,走出非洲是分時間分階段發生的。本周《自然》發表的3篇群體遺傳學論文報告了來自全球逾280個不同群體的個體高質量基因組。三項研究描述了通常研究覆蓋不足的區域的基因多樣性,共同為現代人類走出非洲的大遷移提供了新的認知,顯示人類如何「走出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