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ime Du Camp
Temple of Maharakka
1850
第二章 十九世紀攝影文化的建立
第四節 來自「東方」的影像
1、背景:
早在攝影術發明之前,人類就對生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人們的生活狀態表現出了好奇。攝影術的發明,現代交通手段的進步,使人類延伸自己的視覺、觀看不同於自身的「他者」具備了可靠的物質手段。19世紀以後,東方一直是西方浪漫主義與異國情調的想像投射的對象。尤其是隨著19世紀工業革命的發展,這種想像日益膨脹,並最終成為一種新的冒險行為的動力。
攝影術的發明,也同時使東方主義( Orientalism)得以一種全新的表述方式獲得展開。對於當時的許多西方攝影家來說,帝國地理空間擴張的欲望與網羅一切的觀看佔有的欲望,正好藉由攝影這個媒介通過那些一直刺激著西方人的東方想像的東方影像得以實現。於是,許多攝影家克服仍然顯得不便的地理障礙,背負笨重的攝影器材,紛紛走向東方異國,他們的足跡遍及埃及、中亞、東南亞、印度、日本和中國等地。
2、東方的概念:「東方」,最初指的是相對於西方的東方伊斯蘭教國家。但隨著西方人視野範圍的擴展,「東方」這個概念也開始擴展到並不屬於伊斯蘭教國家的其他東方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的東方國家的異國情調一直令西方人感到神秘,而藉助攝影,西方真正獲得了把東方作為一種視覺的「他者」加以審視的可能性。
3、法國人馬克西姆·杜·坎普(Maxime Du Camp,1822-1894)
時間:1849年到1851年間
活動:與作家福樓拜一起到中東與希臘等地旅行。
拍攝方法:在拍攝各地的文明遺蹟時,他想出了將人物與這些遺蹟拍攝在一起,以襯託遺蹟的高大雄偉的攝影修辭手法。他後來還將這些照片結集成書,使其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Maxime Du Camp,Abu Simbel, Western Colossus of the Temple of Ra,1850
Maxime Du Camp,Temple of Wady Kardassy,1849-51
Maxime Du Camp,Bois de Dattiers ed de Palmiers Doums,1849-51
Maxime Du Camp. Grand Temple de Denderah, Sculptures de la Façade Postérieure. 1849
Maxime Du Camp,Mosquée et Tombeau de Mourad Bey,1849-51
4、生於義大利威尼斯的英國人費裡斯·比亞託( Felice a. Beato,1825-1903)
活動:廣泛遊歷世界各國,並且兩次來到中國拍攝。他是第一位在日本的橫浜開設照相館的西方攝影家。
拍攝方法:他運用水彩著色的手法,製作了許多世稱「橫浜照片」的明信片。
影響:這些照片以導演的手法,將口本文化與社會生活的異國情調加以提煉與強化,並通過商業明信片這種傳播手段,向西方源源傳送有關日本的視覺刻板印象。
co-works
Felice Beato,First View Seen in Pekin taken from Anting Gate,October 1860
Felice Beato,Imperial Winter Palace -- Pekin,October 29, 1860
Felice Beato,Mosque Near Pekin Occupied by the Commander in Chief and Lord ElginOctober,1860
Felice Beato,Entrance to Treasury, Canton,April 1860
Felice Beato,Name Hui Kung Temple, Canton,April 1, 1860
5、法國人于勒·埃及爾( Jules Itier,生卒年不詳)
活動:最早運用達格爾版攝影術拍攝中國影像的外國攝影家之一。於1844年作為法國海關總檢察長來到中國進行貿易談判。
拍攝對象:中國的碼頭與城市。
影響意義:這些影像如今已成為了解當時中國社會的珍貴文獻資料。
Grands mandarins de Canton, 21 novembre 1844, daguerréotypie
Famille de Pon Tin Quoi, octobre 1844, daguerréotypie
Canton, entre 1843 et 1846, daguerréotypie
La grande pagode de la ville chinoise de Macao, octobre 1844, daguerréotypie
Canton, vers 1844, daguerréotypie
6、約翰·湯姆遜(John Thomson)
身份: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成員。
活動:1862年,他來到亞洲,以10年時間拍攝了中國、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地,其中尤以他的中國影像在質與量方面均為上乘。在中國期間,他的行程北至北京,南至廈門,西進四川,深入觀察了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代表作:於1873年至1874年出版的四卷本攝影集《圖說中國及其人民》。
影響意義:他的攝影結合了人類學考察與地誌學觀察,著力通過影像呈現東方國家的社會形態與生活方式。
約翰·湯姆遜,福建閩江金山寺,約I870,碳轉印照片
約翰·湯姆遜,篩茶,約I870,蛋白照片
約翰·湯姆遜,僧人,約I870,蛋白照片
約翰·湯姆遜,滿族女子肖像,約I870,蛋白照片
約翰·湯姆遜,李鴻章肖像,約I870,蛋白照片
7、英國人弗朗西斯·弗裡斯( Francis frith,1822~1898)
身份:印刷廠廠主。
活動:為了拍攝可以用作商業銷售的「東方」照片,他來到埃及。他沿著尼羅河深入埃及各地,拍攝了許多古埃及文明的遺址。
影響意義:他把「東方」影像作為一種生財之道。在埃及拍攝的這些照片在英國以照相冊與立體照片的形式出售,令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一睹埃及文明的輝煌,同時也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Francis Frith,Baalbec from the South (Plate 33)1857
Francis Frith,The Sphinx and Great Pyramid, Gezah,1858
Francis Frith,Entrance of the 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 Jerusalem (Plate 17),1858-60
Francis Frith,The Parthenon, Athens, from the East (#623),c. 1860
Francis Frith,Encampment in the Wilderness of Paran (#529),c. 1860
結語:
這些西方攝影家的東方照片往往將東方文明作為一種象徵停滯與落後的「文明的化石」加以凝固,這在客觀上幫助確認了西方意義上的進步的合法性。同時,這些照片在解西方人對於東方的好奇與渴慕的同時,也進一步加深對於東方異國情調的幻想。特別是在東方主義的形成過程中,這些照片既是一種了解異文化的媒介,同時也成為西方想像、再造甚至歪曲東方的根據。
當時還有一部分攝影家盛行拍攝富於東方情調的人體照片。有些攝影家直接在中東等地以當地女性為模特兒拍攝人體照片。而更多的攝影家則因為條件所限,只能在道具及背景方面做文章,在這些人看來,模特兒的真實身份似乎並不重要。
參考資料:
[1]顧錚著.世界攝影史 修訂版[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P19-22
[2](美)羅森布拉姆著;包蘇,田彩霞,吳曉凌譯.世界攝影史 第4版[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2. P166-176
[3]https://www.moma.org/artists/1629Maxime Du Camp
[4]https://www.moma.org/artists/416Felice a. Beato
[5]https://www.moma.org/artists/2015Francis Frith
[6]https://loewentheilcollection.com/
[7]http://photographyofchina.com
[8]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266362
第二章 十九世紀攝影文化的建立
第1節 都市真相
第2節 「他者」的人類學觀察
第3節 戰爭與災難的影像
第5節 地理空間的確認
第6節 刻畫人性的肖像攝影
第7節 藝術美的表達
第三章 畫意攝影與攝影的大眾化
第1節 畫意攝影
第2節 柯達與攝影的大眾化
第四章 現代主義攝影的實驗光譜
第1節 現代攝影在美國第2節 兩次大戰間的歐洲實驗攝影
第3節 莫霍利-納吉與包浩斯的攝影實驗
第4節 達達與超現實主義攝影
第5節 蘇聯的先鋒攝影與日本的新興攝影
第五章 紀實的眼光
第1節 紀實的濫觴
第2節 FSA計劃
第3節 紀實攝影在歐洲
第4節 攝影聯盟
第5節 新聞報導攝影的興起
第六章 從《人類一家》到「社會的風景」
第1節 「人類興趣」與主觀攝影
第2節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決定性瞬間
第3節 攝影的新地平線
第4節 報導攝影與「馬格南圖片」
第5節 第6節 戰後日本攝影的崛起
第七章 新彩色攝影、新地形攝影與觀念攝影
第3節 構成攝影
第4節 觀念藝術與攝影
第5節 攝影的文化制度
第八章 後現代攝影生態
第1節 後現代攝影的性格
第2節 攝影與美術的越界與綜合
第3節 打破禁忌、重估價值與質疑傳統
第5節 歷史與記憶的視覺化重建
第九章 轉變中的當代攝影
第1節 當代議題攝影討論
第2節 藝術攝影的新探索
第4節 從場面到劇情
第6節 展現「人性變化」的當代紀實攝影
原標題:《攝影史筆記丨來自「東方」的影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