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浸入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或在2021年迎來轉機

2020-11-25 硬派網

「寒冬」浸入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或在2021年迎來轉機

來源:蓋世汽車 2019-12-20 17:33:04

變革,於近年來的汽車產業來說早已不是新名詞,但其背後所攜帶的轉型陣痛乃至行業洗牌的副作用卻在今年開始發揮其真正的威力,且可能將一直延續下去。

於是,在汽車「新四化」不斷推進的趨勢下,百年的汽車業正在經歷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產業鏈、價值鏈重構,一場新的排位賽已經拉開了序幕。而於起步較晚,但佔據著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中國汽車供應鏈來說,能否在這個變革中精準把脈未來趨勢,並快速出擊,直接影響中國能否直接由汽車大國邁向真正汽車強國。

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

「足夠大的市場容量與足夠多的車企,令中國成為了汽車大國,但卻不是汽車強國,因為強國的底層是供應鏈,而非產品數量」,在12月12日舉行的2019蓋世汽車新供應鏈大會上,蓋世汽車CEO周曉鶯如是說道。

眾所周知,自2009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產業國後,已連續十年蟬聯這一殊榮,如無意外,2019年也將延續這一稱號。

伴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高速發展,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數據顯示,我國零部件產業在過去十年(2009-2018年)中,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7.9%,高於上遊平均約14.2%的年複合增長率。其中,在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突破4萬億大關,增速約為7.1%。

但需要認識到的是,目前我國共擁有10萬餘家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銷售收入在2000萬以上的企業達到1.3萬家,但真正躋身全球頭部零部件企業的數量不過寥寥,更多本土企業仍以小、零、散「遊擊隊」式存在。

本土零部件企業起步晚、技術空心化、人才儲備匱乏等一系列的發展困境,成為制約中國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痛點所在。

「如果國際核心零部件供應商不能在中國做到無縫對接的同步開發和快速響應,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必然會面對開發周期長、開發費用高、採購價格高的問題」,奕森科技總裁辛軍指出,唯有本土零部件企業掌握了核心技術,解決客戶的痛點,並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推動我國自主整車企業進一步向上,而這樣的企業也才能在未來謀得發展空間。

轉機,或在2021年出現

「寒冬」已浸入汽車產業的每個角落,焦慮正在蔓延。

蓋世汽車研究院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高級分析師王顯斌表示,「從過去幾年到未來的展望,傳統車型零部件及新車銷售毛利空間正在慢慢萎縮,一方面要應對整個國內的法規包括技術更迭所導致零部件材料成本的上漲,另一方面,產品價格又面臨消費者對於更加具備性價比產品的需要。」

無論是整車製造業,還是傳統零部件企業都不得不思考,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車市下行當下,如何尋求新的出路。

而從政策導向、經濟基礎以及社會動因和科技趨勢等各個方面出發,德勤中國合伙人張旭東認為,「基於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趨勢,包括市場中對於智能化、共享化等相關的訴求。我們相信接下來中國汽車市場在細分當中會有很好的機遇,這些機遇會促進中國汽車市場在2021年之後進入二次增長期」。

這其中包括以新能源為代表的動力多元化、輕量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等等,五大趨勢匯集將促進汽車市場進一步增長。「此次增長的動因和此前高速增長期是有區別的,但相較於全球汽車市場來說,仍是較為樂觀的」,張旭東如是說道。

以新能源為例,工信部日前在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及,預計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

這意味著,儘管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正在步入尾聲、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出現五連跌,但在政策導向下新能源汽車仍在加速到來。

山雨欲來風滿樓,傳統汽車產業快速變革,新的供應鏈體系將迅速形成。這其中,如果機遇把握得當,我國零部件企業在傳統汽車時代所面臨的「大而不強」困境或有望得到改變。

本土企業當如何應對?

「基於產業發展,將來的價值鏈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種顛覆性的變化下,有可能傳統價值鏈會消失掉,對供應商來講,就要思考未來我們處於價值鏈的哪一端,以及我們在未來價值鏈中扮演什麼角色」,張旭東表示。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面對供應鏈體系發生巨變時,各大傳統零部件企業對未來紛紛作出了預判和調整。

在面對供應鏈體系發生巨變時,各大傳統零部件企業不得不作出判斷和調整:

如通過調整組織架構,加速推進核心產品轉型的博世、大陸、舍弗勒等;

再如不斷投入新技術研發,布局未來的德爾福科技、法雷奧等;

以及通過併購或合資等方式整合產業鏈,快速進入新興領域的均勝電子、東山精密等;

……

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逐漸明朗,但更多傳統零部件企業仍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摸索該邁向何方。但值得慶幸的是羅馬非一日建成,同樣也不會轟然倒塌,傳統汽車供應鏈同樣如此。

以內燃機為例,「根據行業內包括國內外很多主機廠、諮詢公司在內的企業或機構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市場70%的汽車還是有內燃機的,歐、美汽車市場內燃機量甚至會更多」,辛軍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產品是多元化的,技術更是多元化的,傳統汽車供應鏈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間。

不過,他也指出,汽車新四化趨勢之下,未來汽車市場儘管會出現產品和技術多元化發展,但產品生命周期將會大幅縮短,供應鏈邊界也將大幅外延、擴大。

這意味著,我國從前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間的附屬關係將被打破,倒逼零部件企業必須擁有更為自主的技術前瞻能力,提前布局、加大對新興技術的研發;同時,隨著汽車電子電氣架構逐漸向域集中方向發展,系統集成能力將是多方搶佔的制高點,而不再局限於某一細分領域;此外,供應商還需要尋找整合機會,在產品上做好平臺化、模塊化,從而降低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

中國汽車產業「躺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曾先行一步的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也正在被國際零部件巨頭企業所趕超,對於未來,迷茫的並僅僅是仍在站在原地的傳統零部件供應商,還有已在新供應鏈上耕耘許久的本土企業。

對此,正如周曉鶯所說,本土零部件企業首先要思考自己的定位是什麼?變化趨勢是什麼?未來有什麼是不變化的?其自身獨特價值和優勢是什麼?怎麼樣和生態合作夥伴一起,實現共贏共生?而不能只在舒適區,否則真的會越來越難。

相關焦點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另一方面,受疫情和國家補貼政策調整影響,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遇冷:今年1-11月份國內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為1288輛(交強險數據),同比下降19.5%。由於202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名單未公布,中央獎勵政策還未落地,預計12月份氫燃料電池汽車難以出現集中放量現象,2020年全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大概率在1500輛以內,相比2019年的3018輛明顯下滑。
  • 【杜科新材料 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預測
    高工產研氫電研究所(GGII)通過對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持續研究及跟蹤,結合調研數據,展望2021年中國氫電行業十大預測: 一、政策 示範城市群落地,地方財政加碼,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迎來發展春天
  • 2021年春節全國天氣怎麼樣 2021年春節會是超級寒冬嗎
    天氣網訊,這些天受強冷空氣的影響,我國北方多地遭遇暴雪襲擊,對此,不少人都擔心2021年春節會是超級寒冬。那麼,2021年春節會是超級寒冬嗎?據了解,受冷空氣活動頻繁,勢力偏強,不過這都是受拉尼娜的影響,預計2021年春節不會是超級寒冬。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以融合創新為重點,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
  • 2020-2021年中國新基建產業發展白皮書:解讀未來3-5年行業機遇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新基建」,到2020年明確以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7大領域為重要投資發展方向,已經多次明確表示加強「新基建」,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補短和引擎的作用。
  • LED顯示屏海外市場2021年或將迎來大爆發?
    如今,艱難曲折的2020年終於走近尾聲,在經濟形勢逐步恢復的情況下,不少企業開始對明年的海外市場有所期望,艾比森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石昌金在11月22日焦點論壇上表示,明年LED顯示屏海外市場將迎來大爆發。對此,業內人士各持己見,不置可否。那麼,LED顯示行業能否實現觸底反彈,在2021年迎來大爆發呢?
  • 新規下,房價將迎來「轉機」?專家預言:2021年房價或讓你更悲傷
    新規下,房價將迎來「轉機」?專家預言:2021年房價或讓你更悲傷! 白菜價房子真的來了?但這與2020年的時間截然不同,正值市場低谷期,這一招顯然旗開得勝,讓其他大房企和中小房企毫無招架之力。
  • 2021-2025年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預測分析
    從市場地區觀察,亞洲、美洲機器人銷量均同比下降13%是全球機器人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從下遊行業觀察,汽車、電氣電子行業構成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前兩大需求,分別佔比28%、24%,汽車、電氣電子分別同比下滑16%、17%,構成全球機器人銷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圖表 2008-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及增速情況單位:萬臺
  • 2021年全球及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展望【完整版】
    當然從2020年三、四季度全球前10大半導體企業的業績指引來看,目前全行業開始朝向穩健復甦成長的態勢發展,在汽車、5G通信、數據中心等關鍵市場上,已經表現出了比較明確的快速增長跡象,而全球的供應鏈和產能緊缺也預計會至少持續到2021年二季度,因此判斷即使新冠和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只要不出現大的系統性風險及變化,全球半導體產業的2021年還會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景氣年份。
  • CIAIE 2021中國上海國際汽車底盤及制動系統展覽會 正式定檔2021年6月
    2021中國上海國際汽車底盤及制動系統展覽會將於2021年6月27-29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CIAIE 2021攜品質與品牌「雙品」大勢回歸,在汽車業內享有良好聲譽和廣泛影響力的CIAIE將在先鋒思維、趨勢引領、技術革新、智能製造等維度迎來展會品質的跨越和提升。
  • 新能源汽車、醫藥生物、有色金屬 券商2021年三大行業投資策略大梳理
    回顧2020年,上半年疫情對國內外需求造成有較大擾動,但從 2020Q3開始供需兩旺,行業步入中長期確定性較高的向上成長階段。就二級市場而言,我們認為,2020H1行業處於估值擴張時段→2020Q3估值消化(橫盤震蕩整理)→2020Q4/2021年估值切換並維持在高位。   中長期(5~10 年):產業變遷、龍頭崛起、黃金十年。
  • 2020冬天會是寒冬嗎 2020-2021年冬季是不是很冷
    導語:據日本氣象機構表示,今年冬季將受拉尼娜現象影響,那麼,我國2020冬天會是寒冬嗎?根據預測,2020-2021年冬季是不是很冷呢?一般情況下,受拉尼娜影響,冬季會偏冷,但對於全球氣候變暖加重的今天來說,就不一定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 2021年中國汽車電子晶片產業鏈及市場投資前景深度分析(附概念股)
    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消費國,2018年市場需求規模達到138億美元,增速為9.5%,佔全球需求比例高達35%。預計未來中國功率半導體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9億美元,年化增速達4.8%。數據來源:IHS、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從市場結構來看,電源管理IC、MOSFET和IGBT合計佔據了95%的市場份額。
  • 中國汽車發電機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汽車發電機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1年)》可以幫助投資者準確把握汽車發電機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汽車發電機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汽車發電機行業投資價值,同時提出汽車發電機行業投資策略、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 新能源汽車正帶火這個產業!新年剛開始,就有公司迎來大批調研
    新年開市兩天(1月4日、5日),德賽西威已迎來兩批機構調研者,且調研人數眾多。據上證報記者依據公司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不完全統計,近3個月裡,公司更迎來了超過10多次的機構調研。與此同時,公司股價連續上漲。
  • 中國汽車空調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1-2027年)
    雖然 國內汽車空調企業的產銷量均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我們也看到,除了少數幾家規模比力大的企業的利潤比力可不雅以外,大部分汽車空調出產企業的現狀其實 不是太樂不雅,有很多企業在吃虧,有的甚或面臨破產,預計未來幾年內,一些汽車空調企業將被大的合資企業吞併,市場的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但是就截至**的市 場情況來看,仍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汽車空調行業中來,截至**國內出產汽車空調的就有200多家企業
  • 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超過去年水平?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前景預測
    中商情報網訊:得益於疫情後的車市反彈和財政補貼期限的延長,預計2021-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大幅增長;2023年以後隨著補貼退坡,市場將回落到較為平穩的增長水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在世界智能汽車大會上表示,「今年汽車產業形勢跌宕起伏,歷經將近四個月大幅下降。但總體來看,中國汽車產業基本保持相對穩定。今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去年水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甚至超過去年水平。」
  • IDC發布2021年中國製造業10大預測
    2020年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使得製造業遭受重創,由於供應鏈中斷使得製造業的生產一度停滯。以汽車製造為例,在疫情頭幾個月,中國汽車的產銷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並未停止,美國政府對中國半導體、電子行業的貿易限制,也使得中國製造企業備受壓力。
  • 2021年中國汽車模具行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預測分析
    隨著汽車工業、電子信息、家電、建材及機械等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國模具產業實現了快速增長,我國模具製造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011年的1639.88億元上升至2019年的2727.1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6.56%。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產量額2553萬輛,同比下降8%,2020年1-6月我國汽車產量為997萬輛,同比下降16.5%。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推動了汽車模具市場需求的增長。
  • 中金2021年策略: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股被重點關注
    基本面來看,2021年全球會復甦,甚至可能會強勁復甦。提示兩大風險。通脹和債務。我們能看到,由於今年的金融政策應對的差異,導致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的資產波動率不一樣。美國主要的風險是通脹率上升,會對美國的資產估值以及全球產生衝擊。為了應對疫情,美國財政、貨幣同時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