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電池,新能源汽車還需要什麼?方向盤、輪胎、還是玻璃?
去年末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各板塊牛氣十足。記者注意到,除了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新能源電池個股大漲之外,機構對細分產業鏈調研也如火如荼。
其中之一便是未來網聯汽車操控系統,即智能駕駛的相關產品。A股之中包括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等相關公司都迎來密集調研。
新年開市兩天(1月4日、5日),德賽西威已迎來兩批機構調研者,且調研人數眾多。據上證報記者依據公司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不完全統計,近3個月裡,公司更迎來了超過10多次的機構調研。與此同時,公司股價連續上漲。
德賽西威走勢圖
無獨有偶,1月5日,華陽集團迎來了70餘家機構的調研,包括中金資管、上投摩根、高盛證券、JP Morgan、安信基金、華寶基金、悟空投資、相聚資本、景林資產、湘財基金、華夏基金……
記者注意到,眾多機構普遍關心的問題是: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控制相關產品的落地情況。
結合當前火熱的新能源汽車行情,不難理解為何相關產業公司如此受機構青睞了。
從相關公司的答覆來看,隨著新能源車的熱銷,其核心「配件」——智能駕駛操作的相關產業產品也加速落地。
其中,德賽西威公司回復稱,公司的L3級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已在小鵬汽車的車型上配套量產。公司與理想汽車、英偉達籤署了在智能駕駛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公司還稱,在智能駕駛布局多年,目前自主研發的融合型全自動泊車系統、360度高清環視系統、駕駛員行為監控和身份識別系統、24G毫米波雷達、T-box、V2X產品、L3級別智能駕駛域控制器等新產品和新技術獲得量產。
華陽集團在回答機構關於「公司自動泊車產品的發展情況」時稱,公司目前已完成了融合環視系統的自動泊車系統APA2.0版樣車。公司採用華為晶片的APA產品方案,近期正參與車廠項目競標。
另外,華陽集團稱,公司車機搭載華為HiCar應用已完成適配,將在奇瑞車型上量產;基於華為海思晶片研發的新一代APA產品(融合環視功能)正在參與項目競標。
「新能源汽車對於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和數據化能力等都是一個很好的支撐平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師建華認為,現在的汽車正從簡單的交通工具向大型智能移動終端轉變,智能駕駛產業產品受到關注在情理之中。
「2020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工信和信息化部,以及上海、廣州等多地多部門都在發力智能網聯汽車,2021年智能網聯汽車行業或更有看頭,包括限定場景下的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示範項目或加速整個產業的發展。」 佐智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余杰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交通運輸部日前發布《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鼓勵地方開展自動駕駛車輛共享、擺渡接駁、智能泊車等試運行及商業運營服務。
與此同時,各類車企也已紛紛行動。
今日,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稱,公司生產的12米自動駕駛客車近日通過了在法國巴黎進行的道路測試。這是法國首臺12米自動駕駛客車獲得開放道路運行許可,同時也是中國自動駕駛客車首次進入法國。
不僅整車廠商在搶抓新機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也在加快轉型升級。「公司的多屏智能座艙產品已在理想汽車、長安汽車和奇瑞汽車的車型上配套量產,並獲得廣汽集團、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和天際汽車的新項目訂單。」德賽西威向調研機構表示。
對此,有專業人士預測,隨著汽車工業數位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智能駕駛產業板塊中的公司每年能夠至少以25%-30%的速度實現增長。
當然,汽車智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機械處處長吳衛表示,中國有條件有希望引領智能汽車發展,但「智能化是個系統智能化,絕對不是自動駕駛這一點點東西,實質是在智能的社會、智能的經濟格局之下,汽車扮演著一種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