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攪局,鋰電行情有新變化!這幾家新能源公司值得重視

2021-01-20 證券市場紅周刊

紅周刊 記者 | 何豔

1月13日,被投資人高度關注的電池板塊繼續分化,天際股份、川能動力、天齊鋰業等漲幅居前,而新宙邦、江蘇國泰等個股則跌幅明顯。

電池板塊之所以獲得市場的關注,與此前的1月9日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蔚來發布了計劃搭載150KWh(此外還有70、100KWh)固態電池版本的首款轎車ET7有關,這一消息引起市場對於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高度關注。

蔚來汽車「固態電池」被視為引發此次鋰電池行情分化的「始作俑者」,不過,150kWh電池計劃將於2022年四季度才開始交付,距今仍有一定時間差。而且,蔚來發布會上「固態電池」的說法也並不十分準確,擁抱真正的「固態電池」仍尚需時間。當然,除了電池板塊備受市場關注外,新能源這個重要的戰場依然被機構和資金看好,並被視為2021年不可或缺的投資主線。

鋰電池行情分化 「固態電池」被「偏愛」

據悉,蔚來ET7續航突破1000km,超長續航能力依靠電池能力加持,蔚來同時推出使用固態電池技術的150kWh電池包,可實現360Wh/kg的能量密度。

相比目前主流動力電池應用液態鋰電池,固態電池用固態電解質代替了液體電解液和隔膜,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有了極大提升。市場認為,作為近千億美元市值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的電池技術路線或將衝擊現有的鋰電格局,打響全行業技術革命。

目前,蔚來並未公布固態電池供應商,不過,這已經在A股掀起了波瀾,並直接衝擊A股電池板塊,導致相關個股直線大跌,鋰電隔膜、電解液壓力倍增。1月11日,星源材質大跌超過16%,中偉股份、星雲股份跌超11%,石大勝華、天賜材料、恩捷股份、雅化集團、璞泰來等紛紛跌停。部分公司跌勢延續至1月12日,如恩傑股份、新宙邦等個股持續走低。

對於「固態電池」是否會持續對電池產業造成衝擊的問題,職業投資人@山哥V散對《紅周刊》記者直言,「我覺得衝擊不會,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有個長期的過程。現有的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所以不會被顛覆。」

而上市公司層面也有類似的看法,比如國軒高科就在答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在不斷提升現有電池技術的同時積極布局下一代電池技術。但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並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時間做大量驗證與優化。」

而蔚來的150kWh 「固態電池」本也還處於「理想很豐滿」的階段。對於真正能投產使用的時間,蔚來表示,150kWh電池技術計劃於2022年四季度開始交付,而早期購買ET7的車主暫時僅能體驗70kWh和100kWh的三元鋰電池組。

據中信證券研報,這一電池尚屬於「半固態電池」,仍然要使用隔膜、電解液等。市場關注的「全固態電池」與半固態本質上並不是相同的技術路線,仍處在發展的初期,預計五年內仍無法量產,現有的液態鋰離子電池及其升級改進仍是可預見的主要技術路線。參考多家機構測算,「全固態電池」商業化量產仍需5-10年時間。

安信電新團隊也在研報中表示,「電化學層面的技術進步不能一蹴而就,固態鋰電池的研究已有50餘年時間,目前整體仍處於實驗室往中試發展的階段,短期內全固態電池商業化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半固態電池有望率先實現量產。」

可即便如此,市場風向仍明顯偏向「固態電池」。一方面,一些上市公司紛紛發表公告,「沾邊」「固態電池」。比如,恩捷股份1月11日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一直在關注和參與固態電池的技術,並與國內外的知名研發機構、行業專家開展了長期深入的合作,數年前已經開始布局溼法隔膜在半固態電池上的相關應用的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

圖1 恩捷股份表示一直關注和參與固態電池技術

同樣,江蘇國泰1月11日也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有涉及固態電池部分相關電解質的相關業務。

圖2 江蘇國泰表示涉及固態電池部分業務

另一方面,「固態電池」相關標的持續上漲,比如江蘇國信則接連漲停。據市場有消息稱,蔚來固態電池的一個潛在合作方是江蘇崑山的清陶能源,這一信息得到清陶能源內部人士確認。具體來看,江蘇國信持有子公司江蘇信託81.49%的股份,江蘇信託間接持有江蘇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0.43%的股份。

此外,贛鋒鋰業股價也持續走高,公開消息顯示,贛鋒鋰業是國內率先推進固態電池的企業。最近,贛鋒鋰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回答有關固態電池的問題時提到,公司目前在包括混合固液電解質類型的固態鋰電池、全固態鋰電池方面形成了堅實的技術積累。同時表示,「固態鋰電池業務是公司電池業務板塊未來發展的重點,公司投資建成了年產億瓦時級的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發中試生產線,加速了固態鋰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公司研發的第一代固態鋰電池研製品已通過多項第三方安全測試和多家客戶送樣測試。」

圖3 贛鋒鋰業就固態電池相關問題回復投資者

機構調研火爆

主力資金正不斷加碼新能源

雖然鋰電池行情出現分化,但板塊中依然有不少個股持續走高,比如長城汽車、贛鋒鋰業、隆基股份等逆市上漲,創出新高。從資金層面看,新能源這個重要戰場,機構也並未因短期高位而放棄,反而向產業鏈不斷鋪開,看多態度堅決。在投資人看來,新能源概念仍是今年不可或缺的投資主線。

從機構調研情況看,2021年以來,機構調研家數前10名的公司中,新能源相關個股佔據了3家,分別是華陽集團、景旺電子和天齊鋰業。其中,華陽集團調研機構家數合計達到74家,排名第一。

精密壓鑄、HUD和無線充電業務、智能座艙是機構關注的焦點所在。調研內容顯示,華陽集團HUD產品在東風日產啟辰星及長城的三款車型上量產,出貨量逐步增加,近階段新增長城F7改款及WEY系列W-HUD、廣汽ARHUD等項目定點,同時進入多家合資車企及國外汽車集團的供應商體系,並與國內外多家車企進行頻繁的技術交流。隨著現代、長安無線充電產品量產,公司無線充電出貨量大幅增加。無線充電產品將通過現代、福特、PSA(包括FCA)等客戶的項目向全球供應。

從資金層面看,主力資金在不斷加碼新能源相關領域。Wind數據顯示,近60日,主力流入額排名前10的公司中,新能源相關行業(申萬三級子行業)佔據了三個位置,分別是排名第5位、第6位及第10位的光伏設備、乘用車、儲能設備。

圖4 近60日主力流入額排名前10位的行業

統計近20日主力資金流向,光伏設備、乘用車、儲能設備三大行業同樣擠進前3位。

圖5 近20日主力資金流入額排名前10位的行業

而從公司層面看,近20日主力資金流入額方面,光伏設備行業主力流入額排名前5位的公司為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陽光電源、中環股份、東方日升;乘用車行業主力流入額排名前5位的公司為比亞迪、長安汽車、上汽集團、江淮汽車、長城汽車;儲能設備行業主力流入額排名前5位的公司則為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派能科技、璞泰來。

市場表現方面,2020年至今,這些主力資金看好的個股全部實現上漲,其中80%個股股價實現翻倍,陽光電源股價以超過700%的漲幅排名第一,長城汽車漲超460%,比亞迪、隆基股份漲超300%,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通威股份漲超200%。2021年至今,長城汽車、中環股份、比亞迪、陽光電源等主力資金持續買入的個股也均漲超20%。

附表 主力資金看好個股市場表現及資金流入具體情況

數據來源:Wind

特斯拉已成美股第5大市值公司

汽車電子機會或比10年前的蘋果鏈更驚人

其實,若追溯新能源大熱的「源頭」,特斯拉的「功勞」不可小覷。隨著特斯拉股價大漲,不僅帶火了A股眾多「小弟」,也為整個新能源開創了新的格局。

2021年1月8日,特斯拉股價大漲7.84%,再次刷新歷史記錄,總市值突破8300億美元,成為市值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之後的第5大公司。特斯拉於2010年上市,上市至今股價大漲18318%,其中,僅僅2020年至今,股價即大漲952%。這一成績也成功將馬斯克送上世界首富的位置。

圖6 特斯拉近一年股價走勢圖

在「帶頭大哥」特斯拉的帶動下,美股中概股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造車新勢力也集體走高,而蔚來汽車表現尤為搶眼,近一年股價大漲1355%,風頭甚至蓋過「本尊」特斯拉,最新市值衝擊千億美元大關。

特斯拉掀起全球風浪之際,A股也造就了一批大牛股,不僅有比亞迪、長城汽車等整車企業,還有寧德時代、隆基股份等電源設備企業,更有億緯鋰能、贛鋒鋰業等稀有金屬相關個股。其中,寧德時代市值向萬億人民幣靠攏,成為A股排名前10大市值公司。

同時,新能源主題基金也異常火爆。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主動投資股票基金表現前三的產品,均與新能源有關。

圖7 2020年四季度主動投資股票基金表現前三的產品

來源:Wind、上海證券

新年開局,特斯拉大降價的消息再次點燃市場熱情。1月1日特斯拉開啟國產Model Y預定,長續航雙電機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售價分別為33.99萬元和36.99萬元,定價較此前進口版本分別低14.81萬元和16.51萬元,本次Model Y降價大超預期,並預計分別於1月和Q3交付。作為中型豪華SUV,Model Y入門價格較BBA低5萬元左右,引爆市場。根據Tesmanian,在Model Y降價消息公布後的10小時內,訂單數量就飆升至逾10萬輛。

同時,據相關報導,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或將生產第三款衍生電動車型,價格有望控制在16 萬元左右。機構預判,「從此次國產Model Y以及改款Model 3定價策略來看,伴隨國產化提升以及規模效應放量,未來特斯拉放量下沉趨勢明顯,商業模式從之前製造業的銷量模式向消費電子存量軟體服務模式轉變,預計未來特斯拉大放量將會是大勢所趨。」

安信證券認為,特斯拉只是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浪潮的開端,在5G+AI驅動下,汽車電子產業變革大浪潮的投資機會或比10年前蘋果產業鏈更為驚人。

就在近期,機構開始紛紛調研汽車電子,比如景旺電子就在近期的券商策略會交流紀要上,表明交貨期已經延長,春節都需要加班生產。2021年以來,合計有42家機構調研景旺電子,最近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市場關注焦點,景旺電子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是全行業都面臨的問題,公司積極跟客戶協商,向下遊客戶端傳導,新的訂單則以新的價格報價,同時部分客戶的原供應協議今年已取消連降,相當於變相的漲價。當下,半導體業務產能緊張,已成為行業共識。諸多眾國產IGBT晶片設計企業近日表示,由於8寸晶圓緊張,現在IGBT晶片也處於緊缺狀態之中,只要有貨就能賣,下遊企業搶著拿單。

知名博主@唐史主任司馬遷即對《紅周刊》記者表示,半導體從2020年底就進入了庫存緊張狀態,接下來的漲價幾乎確定無疑。2021年全年,半導體都將處於供應緊張的局面,尤其是IGBT這類汽車用的較多的晶片,供需失衡的局面更加嚴重。

鑫然投資董事長孔令峰近期對《紅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就科技股而言,2021年市場最大的風口,無疑是智能汽車,他表示,「現在電動車已經率先做起來了,接下來整車廠商之間實現差異化競爭,肯定是要靠無人駕駛等智能化應用,電動車再往上升級,智能汽車肯定是最大的方向。」

(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蔚來固態電池資本衝擊波:新能源板塊"虛驚一場"
    但隨即在盤中,鋰電板塊發力走強,天齊鋰業(002466.SZ)午後漲停,星雲股份(300648.SZ)漲超11%,永興材料(002756.SZ)、國軒高科(002074.SZ)、贛鋒鋰業等個股紛紛大漲。但在新能源板塊中,仍有部分個股呈現跌勢,例如恩捷股份收盤仍跌5.57%。在新技術路線的衝擊之下,被機構充分抱團的新能源板塊會否就此分化?
  • 蔚來固態電池資本衝擊波:產業鏈影響有限 新能源板塊「虛驚一場」
    但隨即在盤中,鋰電板塊發力走強,天齊鋰業(002466.SZ)午後漲停,星雲股份(300648.SZ)漲超11%,永興材料(002756.SZ)、國軒高科(002074.SZ)、贛鋒鋰業等個股紛紛大漲。  但在新能源板塊中,仍有部分個股呈現跌勢,例如恩捷股份收盤仍跌5.57%。  在新技術路線的衝擊之下,被機構充分抱團的新能源板塊會否就此分化?
  • 強勢衝擊鋰電隔膜、電解液個股,蔚來首發的固態電池有多神秘?
    記者 | 周小颺1蔚來汽車首發固態電池的消息,對鋰電隔膜、電解液個股形成衝擊,相關股票全線大跌。截至1月11日收盤,星源材質(300568.SZ)下跌16.15%;多氟多(002407.SZ)下跌9.95%;新宙邦(300037.SZ)下跌6.7%;天賜材料(002709.SZ)、恩捷股份(002812.SZ)、石大勝華(603026.SH)三家公司跌停。1月9日,蔚來發布能量密度達360Wh/kg的固態電池包,計劃2022年四季度交付。
  • 固態電池帶崩了新能源
    1月11日早盤,動力電池板塊出現大分化:鋰電池股整體弱勢,但其中的固態電池概念大面積走強。這波分化行情的始作俑者,是蔚來NIO Day上發布的新車型——被戲稱為「硬體怪獸」的ET7——所搭載的150kWh的固態電池。這個讓ET7的續航裡程突破1000公裡的大關的產品,力冠群雄,一下子晉升成為動力電池界的一匹黑馬。人們奔走相告:固態電池的黎明即將到來!
  • 下一個寧德時代:2億瓦時固態電池生產線投產,鋰電行業龍頭
    新能源板塊又迎來新的催化因素,蔚來發布了自己的固態電池,有望在2022年投入使用。搭載這一電池包的新能源車,最高續航可達1000公裡。消息一出,新能源板塊出現了分化。固態電池技術相關的上市公司走高,而其他的出現調整,電解液相關公司甚至出現跳水。
  • 續航問題備受詬病多年,固態電池會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拯救者」嗎?
    然而,中銀證券在1月12日發表的《鋰電設備行業點評》報告中認為,固態電池技術對鋰電池生產工藝和設備影響較為有限:「從固態電池的構成和生產過程來看,對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影響較小;對隔膜、電解液的影響較大,其中完全的固態電池並不需要隔膜,而電解質也從液態變為固態;對設備影響較小,除注液機等個別設備外,整體與液態鋰電池對設備的需求基本一致,不過從液態電池到固態電池的轉變可能會導致方形、圓柱和軟包三種電池佔比發生變化
  • 技術 | 新能源電池技術之固態電池
    來源:傳感器技術不論是新能源車或儲能設備,最重要的關鍵零部件之一就是電池,這幾年電池行業的一項挑戰就是拉高能量密度、追求更安全的方式,不論是嘗試新的正極、負極材料;或是提高鎳錳鈷(NMC)三元電池鎳的比重;也有人致力於研發不同於傳統鋰電池的技術,像是使用氫燃料電池的氫能源車。而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y)就是被視為是下世代的電池技術。
  • 新能源汽車:固態電池時代來臨,挖掘風口上的「豬」?
    蔚來汽車此次推出固態電池,使固態電池商用化正式啟程,未來固態電池代替傳統電池市場空間將打開,行業趨勢已經顯示新能源汽車電池革命性時代來臨,作為投資者來說,未雨綢繆,需要深入研究,那些個股會成為十倍牛股,那些個股需要儘量迴避。 固態電池 VS 傳統鋰電 : 無電解液、無隔膜、負極加鋰、正極高鎳
  • 「新能源汽車投資日報」鋰電技術變革引發巨震 陷阱還是黃金坑?
    《新能源汽車投資日報》每個交易日8:30準時送達,是您新能源汽車投資路上的小秘書,千字梳理可能會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資訊。重要事件梳理① 【固態電池消息引發鋰電材料板塊分化加劇】昨日,新能源汽車指數(884076.WI)大跌2.74%,行業上漲16家、下跌40家。
  • 「固態電池」將成鋰電行業顛覆者,產業鏈上都有哪些投資機會?
    目前,全球範圍內約有50多家製造企業、初創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致力於固態電池技術。根據IDTechEx的一份報告,到2030年,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60億美元。就在這個月9日《日經新聞》報導,豐田目前正在開發的固態電池汽車,在同等條件下的續航裡程是採用傳統鋰離子電池的超過兩倍;而且充滿電只需要大約10分鐘,相比於傳統電動汽車縮減了至少三分之二。如此具有戰略重要性的一個行業,背後都有哪些公司研發處於領先階段?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固態電池行業。「固態電池」將成鋰電行業顛覆者,產業鏈上都有哪些投資機會?
  • 固態電池引鋰電池板塊分化,這些產業鏈公司值得收藏
    中偉股份回應稱,固態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都需要使用前驅體材料,區別只是固態電池使用的電解質材料為固體,現有市場上的三元鋰電池使用的電解質材料則為液體,使用前驅體的量取決於電池設計容量,與形態無特別關係;江蘇國泰表示,公司下屬企業是電池材料供應商,有涉及固態電池部分相關電解質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恩捷股份表示,一直在關注和參與固態電池的技術,並與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行業專家開展了長期深入的合作
  • 蔚來新品問世「嚇壞」鋰電巨頭 全固態電池量產短期難實現
    不過,這款新電池並非全固態電池,仍是帶有電解質的。即便是半固態電池,蔚來的新品落地依然掀起軒然大波。一時間,關於固態電池產業化對鋰電池衝擊的爭議聲四起。場內資金率先拋售A股電解液、隔膜等頭部企業。全固態電池量產需要多久?A股的動力電池材料龍頭會面臨怎樣的競爭格局?
  • 起底蔚來150度固態電池,全球鋰電格局要變天?
    與液態鋰電池相比,固態鋰電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及更安全等優勢,被業界認為是鋰電行業的未來最高技術路線。蔚來汽車「固態電池」橫空出世,長期來看,或對鋰電中遊環節產生衝擊。消息一出,鋰電隔膜、電解液壓力倍增,1月11日早盤全線大跌。
  • 光大證券:固態電池將成為搶佔下一代鋰電技術制高點
    (1)固態電池將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態電解質,安全性高,大大降低了電池熱失控的風險;(2)固態電池電化學窗口可達5V以上,允許匹配高能正極,電池負極可以採用金屬鋰,提升理論能量密度,有望解決新能源汽車裡程焦慮問題;(3)固態電池可簡化封裝、冷卻系統,電芯內部為串聯結構,在有限空間內進一步縮減電池重量,體積能量密度較液態鋰離子電池(石墨負極)可提升70%以上。
  • 「固態電池」將成鋰電行業顛覆者,產業鏈上都有哪些投資機會?
    目前,全球範圍內約有50多家製造企業、初創公司和高校科研院所致力於固態電池技術。根據IDTechEx的一份報告,到2030年,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60億美元。
  • 量產「在路上」 11家固態電池產業化追蹤
    瞄準於此,國際車企已經開始在緊鑼密鼓的布局,以豐田、日產雷諾、通用等車企都在主導加緊固態電池的研發與產業化布局,而三星SDI、SKI、LG化學、麻省固能、Quantum Scape等電池企業在固態電池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國內方面,包括輝能科技、贛鋒鋰業、清陶能源、萬向一二三、衛藍新能源等中國企業,都在建設固態電池產線甚至部分已投產。
  • 蔚來新品問世「嚇壞」鋰電巨頭,全固態電池量產短期難實現
    不過,這款新電池並非全固態電池,仍是帶有電解質的。即便是半固態電池,蔚來的新品落地依然掀起軒然大波。一時間,關於固態電池產業化對鋰電池衝擊的爭議聲四起。場內資金率先拋售A股電解液、隔膜等頭部企業。全固態電池量產需要多久?A股的動力電池材料龍頭會面臨怎樣的競爭格局?
  • 晚間資訊|寒潮推動煤炭價格持續走高;多家上市公司預告年度業績...
    (證券時報)蔚來推固態電池鋰電產業鏈大跌 相關公司最新回應來了蔚來發布固態電池,影響鋰電隔膜、電解液個股,鋰電板塊下挫。對此,多家產業鏈公司進行回應,今日跌停的恩捷股份:正開發以溼法隔膜為基礎的半固態材料,並與多家電池公司合作進行試驗評價;江蘇國泰:下屬企業有涉及固態電池相關電解質業務;中偉股份:固態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都需使用前驅體材料,使用前驅體的量取決於電池設計容量,與形態無特別關係;國軒高科:電池技術基礎研究和產品開發不是一蹴而就,需時間做大量驗證優化。
  • 海松沙龍六期丨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新紀元的機遇與挑戰
    特邀嘉賓分享  北汽產投從2012年到現在,圍繞新能源汽車領域投資了約130個項目,部分項目已擇機完成退出。在過去一年中,我們觀察到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造車新勢力等細分領域公司的估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引導我們在深入思考以下三個問題:汽車是什麼樣的生意、汽車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化、汽車行業還有沒有投資機會。
  • 市場機會丨全國首條固態電池產線投產,相關上市公司值得關注
    11月19日,清陶(崑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其建成的全國首條固態鋰電池產線已於11月正式投產。目前,清陶能源已經開發出單體能量密度達到430Wh/kg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在量產階段可輕鬆達到300Wh/kg以上,可應對到2020年實現國家要求的300Wh/kg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