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蔚來在成都舉辦了NIO Day 2020大會,除了正式發布首款旗艦轎車ET7和第二代換電站之外,還重磅發布了150kWh固態電池包,並將於2022年第四季度使用。該類電池包可實現360Wh/kg的能量密度,使續航裡程突破1000公裡。
蔚來ET 7 圖片來源:官方圖片
固態電池成未來主流技術方向
長期以來,固態電池一直被視為一種突破當今電動汽車性能限制的方法。
當前車企搭載的主流產品均為傳統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組成。正負極材料決定了電池的容量,電解液及隔膜作為傳輸鋰離子的介質。
固態電池則是使用固體電解質,替代了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電解液和隔膜。能大幅降低熱失控風險,安全性更好;通過採用金屬鋰負極,能將電池能量密度提升70%以上。
與液態鋰電池相比,固態鋰電池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及更安全等優勢,被業界認為是鋰電行業的未來最高技術路線。
蔚來汽車「固態電池」橫空出世,長期來看,或對鋰電中遊環節產生衝擊。消息一出,鋰電隔膜、電解液壓力倍增,1月11日早盤全線大跌。
另一方面,固態鋰電池現階段仍有諸多技術障礙亟待突破,例如在電池循環的過程中,固固界面容易接觸不良,這也導致了固態電池量產難度加大;快充性能並不佳、製備工藝複雜、價格高昂等。
因此市場預計,全固態電池規模化量產至少需要5-10年時間。
而蔚來發布會上提到的固態電池三大核心技術,「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無機預鋰化矽碳負極」、「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業內人士分析稱,本質上沒有顛覆性技術,就是熱固化電池,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固態電池,只是新名詞。
鎖定寧德時代?
1月10日,蔚來汽車創始人、CEO李斌在採訪時表示,蔚來汽車與固態電池供應商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且肯定是業內最領先的公司,「但現在還不方便提」。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時,業內人士對其固態電池供應商紛紛展開了猜測。業內盛傳蔚來固態電池潛在供應商的名單上,包括此前被傳已選定的清陶能源、與蔚來籤有合作協議的輝能科技,以及蔚來現有合作夥伴寧德時代。
不過,清陶能源提前出局。1月10日,爆料稱清陶能源總經理李崢日前曾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條留言中表示「清陶無此計劃」(指與蔚來的合作)。
1月11日,最新消息稱,寧德時代或為蔚來固態電池供應商。
在NIO Day 2020上,與150kWh固態電池包一同發布的,還有70kWh電池包和100kWh電池包。
此前傳言稱,蔚來已包下寧德時代一條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準備測試旗下磷酸鐵鋰版本車型。而後又有消息傳出,「並未包下一條產線,是寧德時代將其一條磷酸鐵鋰產線用於生產蔚來的100KWh電池。」
據悉,蔚來100KWh電池包將採用寧德時代的三元高鎳電芯輔以CTP技術。
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寧德時代和蔚來已經保持有供貨關係。
2019年3月,寧德時代發布消息稱,其研發團隊攻克高鎳三元材料及矽碳負極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率先開發出能量密度達304Wh/kg的電池樣品。
不僅如此,上汽集團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智己汽車在去年年底宣布,其車型將搭載與寧德時代共同開發的「摻矽補鋰」技術的電芯電池,雖然能量密度為240Wh/kg,但續航裡程同樣將達到1000公裡。「矽用在負極,鋰正負極都有。」曾有寧德時代內部人士簡單解釋了「摻矽補鋰」技術。
而根據上述提及的蔚來固態電池三大核心技術,除「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工藝外,「無機預鋰化矽碳負極」和「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這兩大工藝寧德時代目前已有掌握。
由此可見,寧德時代已在「矽碳負極」和「高鎳正極」工藝領域達成了較成熟的技術儲備。
固態電池競爭白熱化
根據產業鏈調研,固態電池將在2025年逐步實現商業化,在2030年成為動力電池主要技術路線。在此背景下,世界上主要國家均在大力布局該領域,主要分布於歐、美、中、日、韓,共有53家企業在布局研發固態電池,其中大約9家專注從事硫化物固態電池
1、中國
目前氧化物固態電池在中國比較盛行,氧化物固態電池水平屬於全球領先。
宣稱做固態電池企業的有很多,如臺灣輝能、江蘇清陶、北京衛藍、贛鋒鋰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無錫海特、上汽等。前四家離產業化比較接近,已經建成至少是中試規模實驗線,並有產品出廠應用於無人機,開始商用。
2、日韓
日本國家策略投入非常大,舉全國之力,聯合日本38家機構,推進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產業化。
日本科技省(低碳新能源項目,2013-2022每年投入15億日元支持研發)和新能源研發機構(2016-2022每年30億日元;2018-2022年solid ev項目,18年單年投入18億日元)共投入三個項目,預計硫化物全固態電池在日本動力電池市場的滲透率,2025年、2030年分別達到50%、95%。
目前豐田、松下、日立等都有展出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樣品,對外宣稱2025年硫化物全固態電芯量產。
韓國主要有三家,現代、LG化學、三星。三星2020年3月份時候在Nature Energy上發表了60攝氏度下1000多循環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用銀碳複合的無鋰負極材料,這也是目前公開數據中最好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
3、歐美
歐洲主要是德法英,車企推動為主。如英國戴森,德國寶馬和大眾。
美國battery 500項目是國家層面政策最大支持,包括硫化物先進設計、電芯設計等等。其中初創企業比較突出,包括Quantum Scape、SolidPower、Cymbet、Polyplus、24M、Sakti3等。
很明顯,固態電池領域已經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電池企業、車企、投資機構、科研機構等在資本、技術、人才三方面進行博弈。
年度電池「妖股」Quantum Scape
2020年電動汽車大牛市中,QuantumScape(QS.US)的年末崛起可謂最瘋狂的情節之一,或將掀起一場顛覆性的變局。
11月通過借殼上市後,這家專注固態電池技術的初創企業市值一路崛起,股價在過去2個月已飆漲10倍,最新市值高達414億美元。
如此巨大漲幅,Quantum Scape底氣何在?
Quantum Scape成立於2010年,由史丹福大學科學家Jagdeep Singh、Fritz Prinz和Tim Holme創立,主要研發固態電池。成立以來,收穫了眾多大佬的支持。
2012年,大眾就已與Quantum Scape合作;2018年大眾向Quantum Scape投資1億美元,成為其最大股東,並宣布建立合資公司;2020年,大眾對Quantum Scape注資3億美元。
根據路演資料,Quantum Scape投資者還包括比爾蓋茨、Kleiner Perkins、上汽集團和大陸集團等。截止上市前,Quantum Scape已獲得超過8億美元融資。
產品方面,12月8日,Quantum Scape就在官網披露,基於單層電池測試的結果顯示,該公司的固態電池只要15分鐘就能充電80%,比傳統電池或其他固態電池路線的速度更快。此外,數據還顯示,該技術適應的溫度範圍也極為廣泛,甚至在零下30攝氏度也能運行。
該項成果受到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Stan Whittingham的肯定。他認為如果QuantumScape可以把這項技術投入量產,那麼它就有可能改變整個行業。
但伯恩斯坦電池行業分析師Mark Newman表示:「隨著生產層數的增加,製造方面的挑戰會呈指數級增長。」
QuantumScape憑藉產品性能突破給市場注入了新鮮血液,接下來能否成為鋰電行業顛覆者呢?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