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運力平臺精細化運營下的數據價值思考

2021-01-15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去年年初,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隨後各地「復工潮」陸續展開,憑藉著安全優勢的網約車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反彈增長,搶佔公共運輸的市場份額。不少平臺更是制定了精細化運營的策略,本文作者就對其數據價值進行了思考。

1. 前言

本文建立在網約車聚合業務下,運力平臺的精細化運營階段的基礎上,思考數據支撐/數據產品的價值和可落地的切入點。

2. 精細化業務方向拆解

基於啟動階段的業務經驗,業務在早期可以通過快速開城擴張,得到體量的快速增長,但當達到一定量級後,體驗和安全會成為制約增長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過「運力」、「行程」兩項業務實體,基於以下理解對業務方向進行拆解:體驗與安全作為基石,支撐業務體量穩步增長。

2.1 安全

2.1.1 運力安全

準入風控:司機準入作為網約車業務的起點,在業務擴張過程中是第一道風險點,且司機群體客觀上存在不穩定的特殊性;健康管控:司機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疲勞駕駛等不安全因素,且在疫情期間司機的健康問題勢必會收到監管部門、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2.1.2 行程安全

事前預警:行程安全的核心工作方向,勢必在於如何有效避免發生安全事件;事中告警:一旦發生安全事件,或發生了安全風險,平臺第一時間需要獲取到風險告警,才能有後續的響應操作;事後響應:安全事件發生後,平臺通過輔助公安、安撫受害者、回應輿情的方式,將事件影響降到最低。

2.2 體驗

2.2.1 運力服務質量

違規行為管控:平臺對於司機刷單、惡意繞路、辱罵乘客等有損乘客、平臺利益的行為,必須具備結構化、流程化的管控抓手;標準化流程管控:在非專車業務中,司機服務流程相對寬鬆,但仍需有框架性的約束,如上車提醒系安全帶,下車提醒注意車輛。2.2.2 行程質量

行前高效接駕:派單的質量是重要的體驗要素,一次滿足用戶預期的派單是良好的體驗開端;行中路線合理:行程當前為司機規劃的路線,既需要滿足客觀條件,更要符合司乘預期,一次糟糕的路徑規劃極有可能造成一次客訴;行後客訴響應:一旦發生客訴糾紛,需保證司乘向平臺反饋的路徑暢通,且平臺的響應措施及時到位。

2.3 增長

2.3.1 運力規模

司機拉新:公海司機是業務的主力軍,其規模的增長速度決定了在城市內的司機群體影響力和業務擴張的速度;司機留存:司機入駐平臺後,部分司機可能會在完成新人獎後流失,平臺需要通過定向的產品、運營策略,加強新司機的留存比例;司機促活:平臺大部分司機為第二平臺司機,平臺的關鍵工作在於促進各層級司機的躍遷,加強司機對平臺的黏性。2.3.2 交易效率

雙邊匹配效率:網約車交易的核心在於平衡供需,背後是如何將運力資源,乘客需求各自發揮最大價值,從而提昇平臺收益。

3. 數據支撐/運營的切入點

3.1 驅動業務/產品優先級的定義

上文通過MECE的方式,將精細化運營進行了二維的拆解。

雖已經定義了「體驗與安全作為基石,支撐業務體量穩步增長」的大前提,但在細分領域仍很難快速且科學定義每個子項的優先級;而在研發資源、時間資源有限的背景下,科學地定義各子項優先級便是第一個事項,亦是數據支撐的第一個切入點。

在0-1階段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大多是阻滯性,可以主觀定性分析的業務問題。而當進入1-N階段,我們需要通過一些可以量化的手段,通過客觀定量的方式,表述業務問題所造成的影響。

下文我們簡單的進行一次實踐:在「提升司乘行程體驗」的課題中,行前高效接駕、行中路線合理、行後快速響應客訴,這三個子項,如何佐證其各自的業務優先級?(或者如何通過數據驅動業務部門確定優先級?)

3.1.1 從目標指標出發,判斷價值權重

此處我們假設「提升行程體驗」課題的核心指標是:體驗類CPO(每筆訂單的體驗類進線投訴率);輿情類投訴率。拉取近30天體驗類的司乘進線,通過通話標題進行分類計數:

行前體驗投訴,如派單太遠;行中體驗投訴,如司機導航繞路;行後體驗投訴,司乘重複進線反饋問題未解決。通過此類方式計算行前、行中、行後三個子項,分別對體驗CPO造成的影響,得出各自的權重。通過同樣的分類計數方式,拉取近30日的輿情類工單並計數,拿到三個子項在輿情類投訴率這一指標下各自的權重。

假設我們判斷體驗類CPO下的權重為,行前:行中:行後 = 5:4:1,輿情類投訴率下的權重為,行前:行中:行後 = 1:2:7。而體驗類CPO和輿情投訴率兩項指標,在「提升行程體驗」這一課題下的權重為8:2,則最終的價值權重為:行前:行中:行後 = 4.2 : 3.6 : 2.2。

3.1.2 對比邊際效益,得出最終結論

完成上述步驟後,我們已經可以初步判斷三個子項各自的業務影響程度,接下來需要通過計算邊際效益,做出優先級的決策:假設通過產研各部門的綜合評估,行前、行中、行後各自的產品方案成本為:行前90人日,行中70人日;行後30人日。

此時我們便可以通過三個子項各自的價值權重、開發成本,粗略的評估各自的邊際效益(價值/成本),從而得出優先級的結論:行後快速響應 > 行中路線合理 > 行前高效接駕。

3.2 驅動策略設計與量化管控

上文我們已通過數據完成了業務/產品優先級的定義,接下來的工作便是:如何通過數據驅動精細化的產品策略、運營策略進行落地和監控。

3.2.1 如何驅動策略的定義與設計

抽象所有的產品/運營策略,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精細化產品/運營策略 = 最佳的人群 + 最佳的手段。

3.2.1.1 圈選最佳的人群

在接入聚合平臺的網約車業務內,司機是最主要的用戶人群。我們通過以下的方式,利用數據資源將司機的各類特徵進行量化,從而實現圈選。

司機靜態標籤:如司機的城市屬性、性別屬性、年齡屬性,這些內容在司機註冊完成後,就已經確定不會變動;司機動態標籤。司機考核指標:我們在衡量一個司機對平臺的忠實度、貢獻度時,通常使用出車時長、完單數這兩項司機維度的考核指標。

例如:我們在圈選「全職司機」時,條件可以為「近7日日均出車時長>6小時,且日均完單數>10單」。在進行運力增長(如沉睡司機激活、維繫全職司機等)策略時,是最常用的圈選場景。

司機端App:App採集的司機行為日誌,也可用作司機的動態標籤。如「主動撥打乘客電話」、「習慣使用外置導航」等,司機端產品經理如需要對用戶的操作路徑進行可視化洞察,進而定義產品灰度實驗時,這些都是實用的能力。

司機行動軌跡:在進行安全策略時,司機的行為軌跡是非常關鍵的人群圈選能力,例如在進行疫情防控的場景下,我們可以快速通過軌跡標籤,圈選出風險司機。

3.2.1.2 執行最佳的手段

目前的運營場景下,運營同學選擇策略手段通常是基於個人的運營經驗,強依賴於運營人員的主觀因素。

將上述的運營場景,通過業務用例推導系統用例:數據產品可以為運營人員提供運營手段的推薦,也可以定義為「基於歷史數據的策略效果和成本預測」。

此處以最日常的B端(司機)現金補貼策略為例:運營定義活動:杭州當日新註冊司機3天周期衝單獎,5單獎勵10元,10單獎勵30元,20單獎勵50元,本次活動的核心指標是「新註冊司機次日留存率」:

成本預測:通過拉取本策略圈選人群(新註冊司機)在過去命中的人數,預測明日的新註冊司機數。輔以過去新註冊司機的完單情況(5單人數、10單人數、20單人數),計算得到本次活動的成本置信區間;效果預測:選取N組歷史數據中,施加外部策略情況下的數據,計算每一組的數據的「新註冊司機次日留存率」以及每個策略的實際成本,根據歷史數據計算ROI的中位數,基於此中位數以及上文中預測的成本置信區間,即可獲得本次策略的效果置信區間。3.2.2 如何有效地對策略進行量化管控

策略結束後,運營同學需要對本次策略進行ROI的量化評價。策略的成本是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帶來的收益是否符合了預期。此處為科學地量化ROI,此處引入「合成控制法」模型進行計算。

合成控制法的思路是反事實框架,即「如果沒有施加此策略,會有怎樣的結果,並與實際施加策略後的結果進行對比」。

4. 產品層面的落地方案

4.1 標籤萃取平臺

自定義司機靜態/動態、訂單標籤:

基礎標籤:支持用戶通過欄位屬性,直接定義標籤(如 `司機來源` ,`城市`,`司機類型`);複合標籤:支持用戶通過可視化建模的方式,萃取出複雜性、個性化較強的標籤(如`最近出車時間` >= 昨日0點 且 `城市` = 杭州市)。

4.2 畫像分析平臺

4.2.1 分組畫像分析

基於標籤萃取平臺提供的標籤結果,獲取單標籤屬性分布;支持多基礎標籤進行交叉分析(如查看杭州市的司機類型分布);通過分組對比進行TGI指數分析(用於分析某個群體的特徵是否顯著,是否超過總體的均值)。4.2.2個體畫像分析

通過路線軌跡,直觀查看司機在使用app時的行為路線,可用於警察取證等特殊場景;對司機過往的接單行為、拒單行為、出車行為、調度日誌等多方數據進行可視化呈現,既可用於排查case,也可用於客服處理司機進線。

4.3 A/B實驗平臺

4.3.1 實驗分層和分桶

在設計和執行實驗(包括產品功能、運營策略等)時,基於標籤萃取平臺提供的標籤結果,對司機流量進行縱向分層和橫向分桶。

4.3.2 實驗結果可視化

系統自動生成實驗數據報表(實時+離線),呈現本次實驗的數據結果。

4.4 精準運營管理平臺

4.4.1 智能運營計劃

為運營人員提供策略成本預測、效果預測,輔助制定智能運營策略。

4.4.2 自動化效果評估

基於「合成控制法」的模型,對每一次策略結果進行自動化的量化評估。

本文由 @Sean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進化吧大白:運營的精細化思維與精細化運營的不同?
    這是大白有點暈乎的地方,單獨拿出分析下。什麼是運營的精細化思維?運營的精細化思維,具體是指對一個運營手段(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的精細化分解執行。這裡我們又將學習到思考框架,就是把圍繞著一個大目標的所有工作任務都拆分到極細,極具體。具體案例及工具大白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做分享。精細化運營什麼是精細化運營?結合市場、渠道、用戶行為數據分析,對用戶展開有針對性的運營活動,比如: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等。
  • 以酷狗為例,拆解在線音樂平臺精細化運營方法論
    通過提供更為優質的內容與服務,滿足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以提升用戶時長、粘性、活躍度等單用戶價值量,是在線音樂平臺當下競逐的焦點。本文將以擁有4億+月活的酷狗音樂為案例,分析國內用戶量最大的在線音樂平臺如何藉助精細化運營,最大化用戶價值,希望以此探究在線音樂行業的競爭邏輯變遷。
  • 連續拿下15個城市網約車牌照,斑馬快跑發布2018年發展戰略
    此前斑馬快跑公布的數據顯示,斑馬快跑每個城市分站計劃投放約4萬輛乘用車用於市場啟動,未來300個城市按照當地人口的萬分之一點六的比例配置投放,約400萬輛。在司機端,目前平臺儲備符合當地網約車政策司機超過15萬名。斑馬快跑CEO李佳向獵雲網透露:「在網約合法時代,斑馬快跑以斑馬紋作為無形資產,讓其在擴張中可採用「輕+重」的雙軌道並行模式。
  • 三大維度解讀文學IP的精細化運營|幕後學院
    當下,如何推動文學IP影視化步入下一個階段,成為從業者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因此,烹小鮮(pengxx01)聯合幕後學院,於4月26日推出主題為「不驕不躁——文學IP影視化的精細運營」的線上座談會,邀請著名編劇、製片人梁振華,北京一未文化創始人、IP女王吳鳳未以及北京金影科技、上海諸神聯盟影業聯席總裁王晶進行線上對談。
  • 優克聯集團宣布與中車互聯運力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20年12月28日,優克聯集團(「優克聯」或「公司」)(NASDAQ: UCL),作為全球領先的移動數據流量共享市場,宣布深圳市優克聯新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優克聯」)最近同中車互聯運力科技有限公司(「中車互聯運力」),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共享單車智慧調度 大數據運營破「潮汐」現象
    活動現場,通過實地演練,城管執法部門快速反應,針對共享單車早晚「潮汐」現象,聯合哈囉出行智慧運營管理,通過哈囉大腦大數據平臺科學調度、高效協同,有效解決重要堵點早晚高峰區域擁堵亂象,最大化滿足民眾高峰期交通出行需求。
  • 揭秘獅橋:中國首家商用車大平臺是如何煉就的
    獅橋商用車智慧服務平臺的核心能力是「買-用-養-轉」四個業務的底層數據打通,以風控能力作為支撐,結合線上與線下的運營能力,逐步從一個金融服務商轉變為一個輸出管理能力、獲客能力、風控能力、資產處置能力的技術平臺公司,賦能多方參與者在平臺上實現各自的價值,進行資源協同、經驗共享。
  • 雲原生背景下的運維價值思考與實踐
    一、業務服務場景介紹 DataMore是IEG增值服務部為遊戲項目組提供的一站式智能遊戲運營方案平臺,基於遊戲日誌數據,利用實時與離線計算打造數據營銷能力,為業務提供以解決運營問題為目標的數據運營服務方案。
  • 聚鯊環球精選籤約易觀方舟,數據驅動電商平臺用戶體驗提升
    聚鯊環球精選 PC端截圖 對於電商行業來說,深度洞察用戶畫像及行為偏好,是實施精細化運營的前提。聚鯊環球精選平臺每日用戶活躍及交易量巨大,這也為企業實現消費者洞察積累了大量數據資產。如何挖掘這些數據資產的價值?如何通過數據洞察消費行為背後對應商業策略?
  • 推薦| 精細化運營必備的11款高效率工具!
    精細化運營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作為活動運營人員,每天的工作異常繁雜各種活動合作接踵而至,如何在固定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是運營人員成長的關鍵,掌握一些專業的活動運營工具和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今天,小編推薦11大活動運營工具,都是提高活動運營工作效率的神器,助你成為活動運營大神,希望對剛入行的運營人員以及想快速提升運營能力的小夥伴有所幫助。
  • 精細化運營|6000字長文帶你系統認識成長型會員積分體系
    備註:會員等級體系在初期的時候是遵循28原則,用80%的精力來維護20%的高價值用戶。即找到20%的高價值用戶step7各個權重合理性評估會員體系的權重和參數這些因素是隨著業務的發展進行迭代的。   Step8:用戶分層合理性評估平臺任一用戶達到最高等級需要多久?不同等級之間的跨越難度分析。
  • 《地產智慧化運營榜單及研究報告》案例徵集
    存量時代的開發商需要轉變思維模式,由依託土地開發的「產銷模式」轉向精細化運營的「資管模式」。在地產開發商努力向運營服務商轉變的同時,出現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項目的高度同質化,相同的服務、相似的策略、雷同的消費體驗…….同質化降低了地產項目的競爭壁壘,地理位置似乎成為了項目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究竟該如何破局?
  • 數位化視角下的大數據七十年:發展與思考
    為什麼今天的大數據在新媒體乃至於更寬廣的應用場景中表現出很高的價值? 如果依據對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是指超出了過去處理能力的大量的數據和與此相適配的技術體系,那麼我們就應該有所思考。大數據能夠發揮價值是因為處理技術的同步演進,但數據並非憑空而來,技術的進化也非一日之功。
  • SAP Concur與首汽約車這對CP 能夠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如大公司員工商旅頻率較高財務審核單據量過大,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等。而中小企而相比精細化管理,訴求則是更多元的服務、更透明的價格、以及更好的體驗。   而商旅作為企業第二大可控成本,早已成為了企業不得不正視的一大成本問題。尤其對於出海企業而言,如何有效管理企業商旅費用優化成本支出,更成為了重中之重。
  • 「寧波舟山港潮汐潮流精細化預報平臺」完成驗收
    近日,由寧波市海洋預報臺承建的「寧波舟山港潮汐潮流精細化預報平臺」項目通過驗收。寧波舟山港港區岸線地形曲折,航道複雜,區域流況多變,存在局地海流渦旋,給生產作業帶來一定風險。2018年,寧波市海洋預報臺受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利用信息化技術為碼頭管理部門和運營單位提供可視化潮汐潮流預報服務,為港區船舶調度和安全作業提供技術支撐。 該平臺開發建設了定點潮汐預報、定點潮流預報、流場數值預報、乘潮水深預報、在線海流觀測5個海洋預報模塊。
  • 物流新產業周期的平臺模式與路徑
    網絡貨運規範下的市場結構 從16年開始,隨著中央和稅務文件的出臺和落地,物流進入了一個新的產業周期。新產業周期最重要的一個變化是,政府管理方式從形式化的證照管理轉到了實質化的數據管理。現在,這種以數據互聯、用數據說話的方式已經變成了行業的新範式。未來,這種以數據反映實質,以數據反映真實的產業互聯還會深化下去。
  • 滴滴首款定製車正式發布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現場表示,到2025年,定製共享汽車有望在滴滴平臺普及超過100萬臺,新的迭代版本能夠搭載滴滴自研的無人駕駛模塊。▲滴滴D1發布現場網約車服務經過多年的粗放發展後,已經進入到了精細化運營的新階段。
  • 重模式+精細化運營 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窩」模式
    這個模式說起來簡單,但真正運營的時候,卻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要考慮無數彼此相關的細節。猩便利在過去的半年之中,一直在不斷推進這一探索。而除了門店選址、運營之外,還有便利架怎麼布點、上面要賣哪些品種的商品、以什麼樣的方式來運營管理……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把「店+架」這張「網」織得更加緊密高效。  這件工作事實上就是即時便利行業下半場所比拼的關鍵——精細化運營。
  • 哈囉出行試水網約車:單車已無競爭空間 多元化難成氣候
    據了解,10月11日,哈囉出行宣布開通打車入口,此後網約計程車業務在10月12日開始運營。根據多位用戶反映,目前「打車」入口已在哈囉首頁上線,運力來自於嘀嗒出行、首汽約車,不過目前僅限於計程車業務,也未給予補貼。   事實上,此前哈囉出行早有從單車向多元化出行業務發展的跡象。
  • 先不管自動駕駛,這樣的滴滴定製網約車D1你pi不pick?
    傳聞三年後,滴滴與比亞迪聯合打造的定製款網約車D1終於在北京亮相。據滴滴CEO程維介紹,D1是第一款落地的定製網約車,也是首代專為共享出行場景設計的汽車,並展望2030年,「去掉駕駛艙,能夠實現完全意義上的自動駕駛。」十年太久,只爭朝夕。先放著自動駕駛的未來圖景不談,單說D1,它是全球首款定製網約車,不過並非首款定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