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的產生是人們的主觀心理感受,景觀設計的目的是創造美麗的風景,給人以美的感受,石籠網技術最初是水利部門用於治水、護坡和工程建設的技術措施,由於其自身的多孔性,較少的限制,易於建模和方便的構造,逐漸成為比較受歡迎的景觀元素。
石籠網的景觀可以延伸數百公裡,成為保護河流和湖泊兩岸的景觀帶,也可以鋪砌成一個正方形或不起眼的長凳。
與其他類似的景觀形式(如景觀牆、擋土牆、護岸)相比,石籠景觀技術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滲透性,景觀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好的視覺傳達性和通透性,這種通透性不僅限於視覺上,還包括空間和聲音上的通透感。
石籠網景觀技術最大的優勢在於其靈活性,雖然工程上使用的石籠網最小單位是一平方米,但理論上講,石籠網景觀最小單位可以是任意大小,形狀不限於正方形,同時,石籠網之間可以建立任何連接,這為在石籠網景觀中形成豐富的點、線、面提供了有利條件。
由於石籠網的可自由組合特性,可以形成豐富的表面紋理,同時,內部填充材料也極大地豐富了立面的紋理,景觀中關於質地的描述多為基於材質的物理學特性而不同,同時,由於園林景觀的特殊性,與傳統硬質材質相比,植物元素的介入豐富了人們對質感美的體驗。
一般來說,粗糙的表面質感材料視覺衝擊力強,而細膩的材料則相反,在同一個石籠中填充未經打磨的天然礦塊的視覺效果與填充表面光滑的大直徑溪流灘石完全不同。
除了石籠景觀的滲透性和靈活性之外,其耐受性也是主要特徵,因為石籠網可以填充任何材料,只要石籠網能承受載荷,理論上就能形成豐富的景觀效果,同時能很好的保留材料本身的特性。
天然石材用於更自然及鄉野的景觀環境中,通常用於擋土的作用,石籠網景觀很少使用混凝土砌塊和花崗巖作為填充材料,但適當的使用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景觀美感,卵石和灘石等柔軟的表面材料本身也具有曲線美。
通常,這些材料用於散置點綴,當填充到石籠網中時,由於石籠網的規則外部框架,它可以形成具有剛性和柔性的獨特美感,這也是石籠造景技術中常見的處理方法。
近年來石籠景觀技術蓬勃發展,成為營造景觀美感新的重要途徑之一,石籠景觀的尺寸,形態,質地等構成了環境視覺藝術最基本的視覺形式語彙,設計師根據環境特徵確定石籠景觀的數量、體量,並對其形式語言進行分別,此外,潛在的形式語言,包括節奏、韻律、和諧等要素以及表達內容的差異,將不可避免地使石籠景觀的外觀產生差異,其表達手法的巧妙運用將直接影響石籠景觀的美學體驗。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