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心的恐懼對話》解析3點如何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

2021-01-08 檸洱談情感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普通人中大約有6%會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他們總是在生活中非常矛盾、糾結、為什麼他們這一刻柔情蜜意,下一秒恨不得撕碎身邊的親人,剛剛還誇讚親人或者愛人才華橫溢,轉眼間又對親人大吼大叫,抨擊對方一文不值……而陪伴在這種人身邊的,無論是家人、愛人、朋友都有種被操縱的痛苦,無法割捨的情感和無處查證的緣由,這本書的作者調查得知,北美有600萬人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大致1800萬個家庭成員、伴侶、友人都在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親人而痛苦,卻無計可施。

本書是著名一名心理諮詢師作家武志紅老師極力推薦的,還有另一本《與內心的小孩對話》本書獻給生活中受到邊緣性人格障礙影響的孩子、年輕人和老人,以及拆解這種人心理的老師,他們見證、講述、分享了這些故事,尋找辦法,幫助更多人去應對擺脫來自親人的負能量。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本書第一版從1998年出版至2010年發行量已超40萬冊,至今保守估計60萬冊,幫助解決了不少家庭以及愛人相處中出現的困惑與無助,這本書將從分析了解邊緣性人格障礙,以及如何去對待、幫助、重塑掌控新生活的三個角度來拆解,讓大家更輕鬆易懂的運用在現實生活中。

在蛋殼上行走,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行為以及對非邊緣性人格者的影響

邊緣性人格障礙具備的(BPD)特徵:昔日與你交往密切,對你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常莫名其妙發脾氣;長期感到空虛;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反覆易怒;行為特徵常表現情緒不穩定,一會兒平靜,一會兒抑鬱,一會兒憤怒或焦慮。這幾種情緒狀態的變換短則幾小時,長則不過幾天......

非邊緣性人格者:是一種「術語」專門指「親人、配偶、朋友或者其他受到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行為影響的人」這種人扮演的角色形形色色,但是也可能會受到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幹擾,出現支持或者羞辱對方的行為,自身也存在抑鬱症、濫用藥物、注意力缺失甚至邊緣性人格障礙等。

這樣的關係,讓雙方像在雞蛋上行走一樣,稍有不慎就會激化矛盾,帶來無法想像的後果,或者是彼此深陷糾纏、痛苦的深淵,他們承擔著彼此親密關係中各一半的責任,同時他們還要為自己的一半負責。

假設「非邊緣人格者」受到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在行為上的控制、羞辱、憤怒甚至沮喪,他們也會處於心理和生理上的高度警戒狀態,長期以往就會降低身體天生的抵抗力,出現過度警覺或者身體疾病,否則就是願意接受邊緣性人格者的思想和感覺,跟著一起深陷糟糕的人生。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以及可能造成的後果

邊緣性人格障礙在人際關係、自我意象、情感(情緒),同時劇本明星的衝動,在一份研究調查中的9項目,有5項就能確定:

瘋狂努力避免真實或者想像中被拋棄的可能性:(不包括自殺、自殘的行為)一種不穩定且緊張的人際關係,主要特徵是對他人的極端理想與極端貶低之間交替變化(分裂)認同障礙,持續明星不穩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知以及長期感到空虛至少在(揮霍無度、X濫交、藥物濫用、行竊、飆車、暴飲暴食等)包含至少2個方面自我衝動傷害的行為反覆發生自殺、自殺企圖、自殺威脅甚至自殘的行為因顯著的情感反應導致的情緒不穩定(比如狂躁、焦慮……通常幾個小時,很少超過幾天)長期感到空虛不合時宜的憤怒、經常發脾氣甚至出現肢體衝突等短暫的、與壓力應激有關的偏執、妄想或者嚴重的解離症狀這種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他們都源自對情感關係的不穩定,他們渴望被珍惜又害怕被拋棄,於是會出現對關係的極度理想化,當無法達到標準後又出現極端貶低的情況,這種分裂教唆著他們在行為或者情緒上的瘋狂,也影響著「非邊緣人格」的生活,出現問題時沒有緩和的商量餘地,只有「一種」解決方式,這種非黑即白的方式不但更讓自己缺乏認知,也會影響身邊人跟著一起「分裂」,俗稱「精分」。

當一段關係讓人倍感焦灼時,尋找答案並且積極解決並非是「背叛」對方,而是為了幫助彼此成為更舒適的人,才能一起攜手並進美好的生活,接下來我將從如何對待、幫助「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以及重塑自己的人生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幫助更多人走出情感困境,迎接美好的生活。

01、等待另一隻靴子落地,正視問題共渡難關

這本書中一個陪伴子女走過「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母親建立了一個在線的網絡支持群組,取名為NUTS,分別是需要(Needing)理解(Understanding)柔情(Tenderness)以及支持(Support)

這位母親說自己在發現女兒在13歲時參加的一個聚會上,與幾個男人發生了關係後,企圖僱傭黑幫傷害自己的父母,好在身為母親的她對女兒情緒變化發現及時,立刻將女兒送去精神病院,經過1年的治療後,女兒被確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符合以上9條標準,後來母親貼心關懷女兒是飲食起居,糾正女兒說謊的習慣,用NUTS的方式來幫助女兒渡過黑暗的成長階段。

這位母親回憶說:當時要不是自己送女兒去醫院,三天後全家都將受到生命威脅,一個人出現邊緣性人格障礙並非是單一的成因,會伴隨著多種風險因素,比如生理與環境的影響,不但加重病情,而且影響身邊的親人。

患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做事非常衝動,這一秒情緒高漲,下一秒低落失魂,就像一隻靴子落地後,另一隻靴子懸在半空,只要沒有聽到動靜,永遠不知道這隻靴子何時落地,又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很多「非邊緣人格」因為長期受到「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的影響,出現躲避或者默認的方式,甚至認為尋求幫助是背叛傷害對方,從而將彼此拉入深淵。

由此得知相信科學,通過有效持續的方式陪伴幫助對方走出困境,也能有效改變自己的心態,正視問題共渡難關,基於自己的希望來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與親密關係,並非在在疾病的操縱和影響下被控制牽絆。

02、規避風險,保護孩子不受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影響,制定安全計劃陪伴成長

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就是3歲看老,還有一句名言「從娃娃抓起」,所以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為了有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身為父母應該規避孩子受障礙影響的風險。

很多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從不會在孩子面前發作,甚至他們預感即將發作時就會自覺努力保護孩子們不受邊緣性人格障礙行為的影響,但是也有部分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忍不住大聲吼叫,出現虐待或者忽略孩子的行為。

一位醫學博士安德魯.皮肯斯說:那些對孩子進行言語虐待的父母會造成情感創傷,這取決於孩子的遺傳氣質、其他成年人給予孩子的關愛和移情,孩子的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傷害)虐待的強度和其他因素。

所以制定安全計劃,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幫助自己渡過障礙影響

無論是發現自己的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或者是預防保護孩子被影響,都應該做到充足的溝通,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就是學會溝通,但是一場良好的溝通一定要做足充足的準備工作

就事論事,拿出具體的事件進行深度解析與探討,而不是泛泛之談一次只交流一個界限,避免多變的「邊緣性人格障礙」情緒操縱複雜的情緒,出現反覆不穩定的情緒打破平靜的交流從簡單的事情溝通,並和朋友進行角色扮演 反覆在強調的事情就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人情緒多變,所以溝通的時候不要複雜,從簡單的事情入手,並且和朋友進行練習,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多思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適當考慮回報 :保持個人的完整性,發現自我的力量、自尊、自信、希望與自豪,只有做到這些才會不被影響牽制,走出「非邊緣人格」術語的框架。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父母並非會完全暴劣,甚至比很多正常父母還懂得呵護孩子的心靈,但是也有無法控制情緒的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養育方式,所以適時溝通,制定安全計劃,就能規避風險反省自己,呵護孩子的同時,也幫助自己人格的成長,將感情優化的力量做到最大化。

03、從內心開始,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

埃莉諾.羅斯福說:如果你不願意,沒人能讓你感到自卑

每個人都有權利保持自己的觀點、思想和感受,這是每個人的組成部分,但是人人都是這樣的,這必然會出現矛盾,尤其當對方是自己的親人時,出現傷人傷己的行為,令人悲傷,我們也只能去做到影響,並不能控制對方的行為。

但是邊緣性人格的行為會干擾自己的親人,通過非黑即白的方式來對待事物和人,這就會出現上面咱們提到過的,「非邊緣人格」被操縱、被控制、甚至也被帶入「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病情中。

也有一些非邊緣人格者背負強大的內心負擔,去承擔終生試圖改變、解決對方問題的錯覺。當事與願違時,就會給自己造成困擾。

其實我們只需要照顧好自己,並制定安全計劃,進行適當溝通就能影響對方,而不是完全防禦對方,或者被對方操控,用近乎一天24小時的神經繃緊來焦灼。

照顧好自己的生活,遵從內心的認知,明白自己的職責:

知道自己是誰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行事向你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只有先接納自己,從內心審視自己的需求,才能開始掌控改變自己的人生,即使身邊人是「邊緣性人格障礙」也能不被對方幹擾,開啟新生活。

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參雜著多種微妙的情緒變動,無論是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因為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不知,或者不自知,帶來傷人傷己的事情,大量存在於親子關係、情感維繫、友情操控等狀態,只有適時審視並且正視問題,遵從內心的發聲,在情感中有來有往的呵護,才能更好的應對美好的生活,開啟不被困擾的人生。

相關焦點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負能量爆棚可能是症狀,而非一個人的本質
    作者丨小朋剛剛看完《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本書,吸引我選擇這本書來閱讀的因素有兩點:恐懼和邊緣性人格障礙。恐懼這種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我想要知道如何面對內心的恐懼。而作為心理諮詢師,在工作中我會接觸到一些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我想通過這本書了解他們更多。《與內心的恐懼對話》是寫給那些患有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親友們的一本書。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一場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來自內心的對話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這是第一本寫給邊緣性人格障礙者親友的療愈的書,由臨床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保羅·梅森與美國最重要的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自助網站發起者蘭迪·克萊格合作撰寫。書中收錄了大量真實案例,全部取材於現實生活。
  • 電影解析︱《小丑回魂》:真正的恐懼,源自於內心
    電影的背景是1988年美國一個虛構的小鎮上,小男孩的哥哥比爾無法從失去弟弟的傷痛裡走出來,而他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卻似乎很快擺脫了痛苦,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故事,就在這樣一個看似平靜的氛圍中拉開了帷幕。
  • 如何擺脫來自「疾病的隱喻」?
    (抗擊新冠肺炎)如何擺脫來自「疾病的隱喻」?  中新網北京2月21日電 題:如何擺脫來自「疾病的隱喻」?  作者 黃鈺欽  「病是生命的陰面,是一重更麻煩的公民身份。」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隱喻》中寫下上述文字時,正在忍受癌症帶來的痛楚。
  • 如何療愈自己內心出現的負能量?
    生命的大智慧充滿了不可思議, 如何照見生命的大智慧?如何運用生命的大智慧養生?若能透過現象看到背後的本質,這就是一種智慧的能力,這也是我給「智慧」下的定義。念頭就是一粒種子當心中有負能量的時候,這些慢慢都會在外在呈現出來。做壞事的後果就會在身體上呈現,會在生活和生意中呈現,同樣,做過的好事也會在身上或是生活中呈現出來。
  • 《與內心的恐懼對話》:你不是神,你不能拯救誰,只能忠於自己
    心理學家認為,夢露具有典型的邊緣性人格特徵:情緒不穩定,害怕被拋棄,有社交恐懼,有自我毀滅的傾向,容易把人妖魔化和神化。邊緣性人格和你的生活很遠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普通人中大約有6%的人會患上邊緣性人格障礙。因此,識別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徵,並學會與之相處,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迫切需要。
  • 令你產生恐懼的是什麼?4種方法教你擺脫恐懼束縛
    因為小時候跟一位姐姐玩耍時遇到蛇,那個姐姐用恐懼的表情看著她,說:「趕緊跑,小心它一會兒撲我們身上。」之後無論在書本中看到,還是生活中遇見,女孩都認為蛇會飛起來撲自己。蛇真的會飛嗎?還會撲人?可見,恐懼還源於我們內心的想像。心理專家曾奇峰說,面對想像層面的恐懼,我們可能永遠都是失敗者。
  • 心理學:負能量也是不折不扣的能量,怎麼看才是關鍵
    負能量來自於人類的負面情緒,正是各種各種負面情緒導致了一個本該積極向上的人,變得意志消沉、無所事事,甚至是喜怒無常,生人勿近。看起來,負能量真的是好可怕,人人都像瘟神一樣敬而遠之,像仇人一樣得而誅之。不過,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人類萬年的進化,依然保留了這些消極情緒?是像闌尾一樣沒能進化乾淨嗎?
  • 夢見伴侶出軌、去世的親人是什麼意思?| 5種夢境的心理暗示
    希望通過看到釋夢師如何解夢,能夠逐漸了解夢的原理,甚至更進一步,嘗試去理解自己的夢境,和深層的自我進行溝通。以下,繼續為大家帶來5個詳細的夢境解析。(註:由於每個人的經歷、環境、個性有別,因此夢中指代的意象亦不盡相同,以下解析並非唯一標準答案。)
  • 夢見掉牙預示著親人去世?! 這有科學依據嗎?
    希望大家通過觀察釋夢師如何解夢,逐漸破除對於夢的一些誤區,了解夢的原理;甚至更進一步,嘗試去理解自己的夢境,和深層的自我進行溝通。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很有力量的,因此在面對虛弱的生命力、減退的低沉的自己時,會產生恐懼的情緒。
  • 為何有人總夢到已故的親人?明白這3點,你就知道了
    這次她提出的問題是:一段時間裡總是夢見故去的親人,這樣的夢是好還是壞? 看過電影《尋夢環遊記》的小夥伴們一定都記得那個勇敢的小男孩,為了實現自己的音樂夢冒險去了一趟陰間,和故去的親人進行靈魂對話。其中有一句臺詞深入人心: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 如何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其實很簡單,做到這3點就夠了!
    內心很脆弱的人,容易發怒,經不起一點風浪,也承受不了最壞的結果。而內心強大(strong will)的人就不一樣了,內心強大的人,從思維、心態、習慣、認知等各個方面強化自已。面對困境,唯有一次次地戰勝自己方能擺脫出來,最終練就出坦然面對一切的強大心理!關於內心強大,羅曼羅蘭說過: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你經歷了生活中各種磨難,且從磨難中走出,並在之後依然能積極地面對生活,那個時候,你的「內心」就強大了。內心強大都有什麼好處呢?
  • 她的電影是一面鏡子 折射人們內心的恐懼
    在《圓舞曲女郎》裡她是豐滿放蕩的迷惘少女;在《維奧萊特·諾奇埃爾》裡她是清秀可人的壞女孩;在《天堂之門》裡她是拓荒時代的美國妓女;在《女人韻事》裡她是偷情的皮條客;在《包法利夫人》裡她是水性楊花的自我迷失者;在《八美圖》裡她是刻薄的老處女…… 尤其是在《鋼琴教師》《她》等影片中的大尺度演出,於佩爾將女性的欲望與暴戾、內心的掙扎與不妥協,泰然自若地呈現在銀幕上,不僅樹立了強大的個人表演風格
  • 太容易產生負能量的3星座,內心壓抑,容易變得神經兮兮
    摩羯座遇到難題,不會向身邊的人傾訴,而是憋在心裡,把所有情緒都壓抑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神經兮兮,很容易產生負能量,會馬上悲觀起來。No.2獅子座獅子座應該是一個強勢,有力量的人,一向都很活潑開朗,活力十足,為什麼也會上榜呢?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悲觀,充滿負能量的人。
  • 忽視恐懼,享受演講,從心理學和進化論角度解析「演講恐懼症」
    進化論解析演講恐懼症對於沒牙沒爪的老祖先來說,處於以下的任一情況,就意味著他們處於被狩獵的情況之下,他們會感覺到危險:(1)孤立無援;(2)身處於空曠、無遮蔽的場合;(3)視線逆光,這種情況下,對方看你很清楚,你看出去一片黑;(3)站在一大群盯著你的生物前方。
  • 深陷這3種根深蒂固的恐懼,親密關係便蒙上一層陰霾
    如果我們仔細反思衝突背後的根源,就會發現和3種根深蒂固的恐懼有關。這是《愛的陷阱:如何讓親密關係重獲新生》一書中指出的,「根深蒂固的恐懼經常阻礙我們的價值方向。最普遍的三種恐懼就是害怕被拋棄(伴侶會離開你),害怕被控制(伴侶會壓制你、控制你、幹涉你,甚至用愛與感情的苛求來壓垮你),以及害怕無價值感(自己不夠格、沒有價值、不該被愛)。」
  • 研究表明夢不能揭示內心深處秘密
    查閱不同的夢解析詞典後,你可能會發現,這個夢揭示了對工作的焦慮、羞愧感或尷尬情緒,甚或你可能是一個深深壓抑的裸露狂。   考慮到所有這些可能性,夢境真的能揭示我們內心深處的秘密嗎?   夢可能讓我們獲得有關生活的有益洞見。不過,儘管好萊塢或你最喜歡的小說可能使你相信,夢境能揭示我們內心深處的活動,但沒有任何研究能證明這一點。
  • 神域塔羅:雙子座一月份運勢:重新聯繫,擺脫負能量
    那這裡抽到的逆位死神牌呢,也是在說想要重生這樣,看起來你們中有一方目前是想要開始一段新的旅程,而這一方新的旅程是沒有計劃到對方的,看起來你們之間的關係負能量是很重的,有一方正在擺脫這樣的負能量,想要重新開始,或者說,這一方看到了重生的希望,那你們之間是有出現新的人嗎?還是說你們之間出現的某個新事物,影響到你們之間感情的發展。
  • 夢見過世的親人和自己說話 夢見過世的親人和自己說話什麼意思
    夢見自己的親人,通常反映了夢者的嫉妒心理。懷有身孕的人夢見和已故的親人說話,預示生男。七、八月生女,防流產。談婚論嫁的人夢見和已故的親人說話,說明有波折或二婚,糾纏不清。創業的人夢見和已故的親人說話,代表經營不利,成長緩慢,虧損停止營業。
  • 阿卡西記錄解讀:我的內心只有愛,沒有恐懼如何做到
    當你回到自己的內在,回到你自己的內心,你不要與別人做比較,你不要與別人做對比,你的內心就會少了那份恐懼與不安,你只有真實的做你自己,這樣恐懼就會自然而然的消失。你只需要回到你的內在,回到你的內心,你才沒有那份恐懼,焦躁與不安。當你有不安的感覺,一定會心沒有安全感,你就會出現焦慮。所以,你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回到你的內在,其餘的,一切都是第二。這個是阿卡西記錄給我詮釋我為什麼沒有恐懼,因為我回到了我的內在,我回到了我的高我之中,我便全然的安心享受當下的一切。一切瞬間便被清理,一切瞬間便被優化,真是神奇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