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一場景感到「似曾相識」?或因我們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2020-12-04 牛頓砸中蘋果

我相信你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你做件事情或者去某個地方的時候,你會感覺這個場景有點似曾相識,總覺得這是曾經發生過得事情,但是同樣的經歷現在又再次發生在你身上。目前科學上對這樣的現象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但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新奇的觀點:你覺得這件事情之前做過,是因為你之前確實經歷過。我們其實生活在超級計算機模擬的程序中,我們的社會與歷史正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模擬,不斷循環。而你覺得曾經模糊的記憶,正是因為計算機在重啟程序的過程中,內存沒有清理乾淨,所以在你的大腦中留下了記憶殘留。這種觀點實則腦洞大開,但我們不妨再把腦洞開得再大一點,來設想一下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第一個支持證據就是光速限制。我們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宇宙之大,近乎無窮的大。我們想要了解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那就要不斷地探索與突破。想要衝破宇宙的束縛,去窺探宇宙之外的神秘,就不得不跨越這廣闊的930億光年的空間。但是,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宇宙中有一條鐵的規則,那就是速度不能超過光速。即便是我們把燃料加到最足,油門踩到最大,眼看著飛船將要達到光速。但宇宙總有辦法讓你慢下來,那就是巧妙利用時間規則,把時間變慢,以至於你看起來仍是慢吞吞的。隨著宇宙膨脹速度不斷加快,空間膨脹的速度甚至會超越光速,我們即便是擁有光速飛船,也再不能向外踏足半步,我們被困死在宇宙中了。遊戲中那些被創建的角色和npc就是如此,它們受到遊戲規則的限制,再怎樣厲害,也絕無可能衝出電腦。

二是最小單位。我們的電腦,手機屏幕都有一個概念,那就是解析度或像素。像素是構成位圖的基本單元,當一張圖片放大到一定程度上時,你所看到的一個個類似於馬賽克的斑點,就是像素。像素越小,或者解析度越高,則成像越逼真。試想,假設我們是遊戲中的人物,那麼,我們身上也有最小的像素單位嗎?答案是肯定的,構成我們世界的最小精度的單位叫做普朗克長度,甚至連我們所認為連續的時間,其實也是由一個個顆粒構成,這樣的顆粒被叫做普朗克時間。雖然我們的世界被塑造的如此精細,但也改變不了我們是由一個個基本的普朗克單位構成的事實。

三是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讓一個個像小球一樣的電子通過帶有雙縫擋板,打到後面的屏幕上,會出現幹涉條紋。但是,當我們想要了解粒子是怎樣通過雙縫,在實驗中加入一臺高速攝像機觀測電子運動情況時,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這時幹涉條紋消失了。後面還有更離奇的事情,當我們拆掉高速攝像機的存儲設備,但是其他功能完全正常,只是不能保存資料。這就意味著沒人能看到粒子穿過雙縫的行為了,結果會不同嗎?果不其然,實驗的結果是,即使攝像機正常工作,但是幹涉圖像依舊出現了。這個結果十分詭異,這意味著電子知道我們在觀察它,它像躲貓貓一樣不讓你看到它幹涉情況下的行為。這不就和我們遊戲的優化一樣,看不見的時候就只是粗糙的模型,出現在屏幕中才會渲染一樣嗎。

實際上,東方文明的經典中,普遍認為人類認識到的世界正是虛幻而不真實的,具有幻象性。幾千年後,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及未來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也在其論文《我們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提出了關於「模擬世界」的觀點。我們的世界到底是虛幻還是現實?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解析:為什麼會突然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預測感對某一場景突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但又覺得非常陌生,這種現象仿佛我們在生活中經歷過,又感覺這是在暗示未來要發生的場景,其實有些場景實際並不存在,只是人們的臆想罷了。如果真能預測未來,那麼這個世界真是非常奇妙的。當人們非常渴望得到一些東西時,思想就會超前,想像也會超前。
  • 心理科普:為什麼會突然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科學家對「似曾相識」有很多說法,前生的記憶、二次反射、半腦活動超前於另半腦、時空交錯.......它是真實存在的,有科學解釋的東西,不屬於靈異事件。 心理學揭秘:為什麼會突然對某一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 夢裡的世界是真的?在某一刻會感到似曾相識,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這樣的說法到底有沒有可信度?根據專家調查解釋到,當人體一旦進入夢境當中,就會全身心的陷入其中,而且無法辨別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在那一刻人的大腦會徹底的忘記一切現實中的煩惱,夢境中的所有事情都是你大腦所想像出來的畫面,而且夢的世界還會出現一些現實中無法出現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寧願沉浸在夢的世界當中久久不願意醒來。
  •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這個人我好像認識他一樣、這個場景好像在哪見過、這件事明明是第一發生,但卻感覺無比熟悉,好像曾經經歷過。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某件事或某個地方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呢?正常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漲漲知識。
  • 為什麼生活中一些場景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說出真相!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科普的話題是:為什麼生活中一些場景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科學家說出真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平時生活中突然發生的事情或者場景會有一種熟悉感,好像曾經經歷過一次似的,但其實並沒有。
  • 突然對某個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竟然是正常的心理現象
    這是電影《搏擊俱樂部》中,Jack的一句經典臺詞。 作為一部心理學領域的電影,它可能有藝術色彩的加持。但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感覺並不陌生。 「咦?好奇怪啊,這個場景,我好像在哪見過」、「明明第一次見面,這個人卻感覺好熟悉啊」這些話,你一定曾默默對自己說過,那一刻,也會覺得驚訝或神秘。
  • 就是對一個場景感到似曾相識,好像親身經歷過
    「似曾相識」主要發生在對場景的體驗上。是因為每一個知覺都是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下出現的。這種場景往往是一個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別的注意就會跑到腦子裡形成無意識的記憶。這種無意識的記憶有時候在一個具體的場景中就會蹦出來,與知覺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識」的現象中,被調動的大多是無意識的記憶。從童年開始,所有的經歷不管是想記的還是不想記的都在腦子裡有這些記憶的痕跡,在一些極特殊的情況下就蹦出來。
  • 那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到底是前世的記憶,還是大腦在「搞鬼」?
    那些曾經困擾著我們的難題,在一代又一代科學家探索中,慢慢被破解出來,只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不少的未解之謎,其中有一個就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是大腦在「搞鬼」當我們走在路上遇到某個人時,就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心中便會產生一個疑問,自己究竟在哪裡見過他或她?難不成自己遇到了天選的心儀之人?
  • 看到某個場景,我們有時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究竟是為什麼?
    ,生活中遇到一個完全陌生的人或者是場景卻覺得特別熟悉,好像之前在哪兒見過或者是夢裡曾經來過。我們都知道相對論裡面說,如果你的速度超過了光速,也就是說你跑贏了時間。那麼時間的流逝就會相對來說變得慢了,所以他們認為大腦傳遞信息的速度比光速快,因此引發了時間線的短暫扭曲,讓你把剛剛看到的事情誤以為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但是這種解釋有一個最大的缺陷,如果他真的成立,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都陷在這種既視感裡,而不是只有某些場景看起來似曾相識。
  • 關於生活中似曾相識現象的物理解釋
    我們在生活中時常會發生:好像這件事情發生過,這個地方好像到過,這個人好像遇到過!靜下心來想,又不可能!細想極恐,於是出現不同的解釋,一,有說:主觀上是主體對眼前的事物和人,看到的一剎那,就產生快閃記憶體現象,再重複看似就產生以前見過一樣。這種解釋是沒人願意認同,再沒找到合理解釋時,暫且這樣認為。二,有說:客觀上是主體輪迴,把神學和宗教的思想拿來解釋它,很多無神論者有無法苟同!
  • 夢境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是我們在另一個「現實」中經歷過!
    夢,被我們認為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常常有這麼一句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很多夢都是因為我們在白天的各種經歷或者奇怪的思考帶來的,一些白天無法達到的目的,可以在晚上通過做夢來實現。所以我們認為平時做的夢和白天的經歷有一定的聯繫,通常對於夢裡的內容不會感到驚奇。
  • 似曾相識的感覺從何而來?一見鍾情的心動如何產生?科學家這樣說!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在某一個剎那,你會對你所在的地方或所見到的東西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說這是之前做過的夢在現實中再現了出來,也有人說這是前世的記憶。心理學家對此給出了權威的解釋,人之所以會出現似曾相識感,是因為一些無意識記憶造成的。我們從小到大,都會無意識地將看到的東西或場景記錄到大腦中,等日後在經歷相似的場景後,腦中那些與現狀相匹配的信息就會自己跳出來,讓我們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在心理學上叫作「昨日重現」現象。
  • 為什麼有些場景似曾相識?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 突然感到自己「曾於某處親歷某過畫面或者經歷一些事情」,這種感覺讓你恐懼或者是興奮,又或者覺得自己來自未來、有特異功能。據說有70%的人有過類似的經歷。這種現象稱之為既視感、海馬效應、幻覺記憶。
  • 初到某地卻覺得似曾相識,這到底是前世輪迴,還是平行世界?
    平時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明明是第一次來到一個地方,可是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卻隱隱約約對面前的場景感到似曾相識,仿佛自己以前就來到過這裡一般。而且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十分的普遍,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神秘的記憶現象——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等等這些問題經常會從身邊的某個人嘴裡冒出來。對於很多事情,我們經常會有感覺,這個地方我曾經來過!這件事情好像我經歷過等等,這樣類似的事情時常在我們身邊發生。記得高中的時候,同桌就問我有沒有看過時間簡史,他說根據霍金的時間簡史,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們的一生只是走完既定的軌跡。
  •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正因為知覺和記憶都是「分類」進行的,我們曾經經歷的一些場景的眾多特徵存放在不同的記憶系統中,而我們無法意識到,當我們走到一個新的場景,場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會刺激我們的一些記憶,調動大腦中並不同的記憶系統和與之相匹配。一旦場景中的某一特徵和過去的經歷匹配上,就會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
  • 似曾相識的科學解釋
    Deja-vu現象,原文為法語dé jà vu,中文翻譯為「即視感」,簡單而言就是「似曾相識」,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仿佛在某時某地經歷過的似曾相識之感。可是現代科學裡解釋這一現象成因的理論卻遠未讓人滿意。根據問卷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過一次「似曾相識」的經歷。
  •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對某個人、某個地方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在醫學上,把這種對場景產生「似曾相識」感覺的現象這,叫做海馬效應,或者更通俗點叫「既視感」。法國生理學家艾米利·波拉克在1867年的著作《精神科學的未來》就定義了這種現象,並且將其命名為「déjà vu」(既視感)。
  •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對於一些多次產生這種感覺的人來說,它已經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因為他們所看到的世界就像是歷史一樣不停地重演,但卻記不起來發生在何時何處,而更像是一個先兆或是一場夢。似曾相識,究竟所為何故?這種神秘而又詭異的感覺,激起了心理學家的研究欲望。但是,它虛無縹緲,發生在瞬間,讓人捉摸不定,又帶有主觀色彩,以至於心理學家無從下手,對它敬而遠之。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
  • 人是否真的可以感知未來,為什麼我們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眼前的這一瞬間似曾相識,仿佛曾經親身經歷過一樣,但你又想不起來在哪裡經歷過,或者曾做過一個夢,在很久以後經歷的某個瞬間,你突然發現眼前的場景和你曾做的那個夢一摸一樣。這就給我們帶來了疑惑,為什麼我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