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你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當你做件事情或者去某個地方的時候,你會感覺這個場景有點似曾相識,總覺得這是曾經發生過得事情,但是同樣的經歷現在又再次發生在你身上。目前科學上對這樣的現象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但有人提出了這樣一種新奇的觀點:你覺得這件事情之前做過,是因為你之前確實經歷過。我們其實生活在超級計算機模擬的程序中,我們的社會與歷史正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模擬,不斷循環。而你覺得曾經模糊的記憶,正是因為計算機在重啟程序的過程中,內存沒有清理乾淨,所以在你的大腦中留下了記憶殘留。這種觀點實則腦洞大開,但我們不妨再把腦洞開得再大一點,來設想一下這種情況存在的可能性。
首先第一個支持證據就是光速限制。我們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宇宙之大,近乎無窮的大。我們想要了解自己所存在的世界,那就要不斷地探索與突破。想要衝破宇宙的束縛,去窺探宇宙之外的神秘,就不得不跨越這廣闊的930億光年的空間。但是,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宇宙中有一條鐵的規則,那就是速度不能超過光速。即便是我們把燃料加到最足,油門踩到最大,眼看著飛船將要達到光速。但宇宙總有辦法讓你慢下來,那就是巧妙利用時間規則,把時間變慢,以至於你看起來仍是慢吞吞的。隨著宇宙膨脹速度不斷加快,空間膨脹的速度甚至會超越光速,我們即便是擁有光速飛船,也再不能向外踏足半步,我們被困死在宇宙中了。遊戲中那些被創建的角色和npc就是如此,它們受到遊戲規則的限制,再怎樣厲害,也絕無可能衝出電腦。
二是最小單位。我們的電腦,手機屏幕都有一個概念,那就是解析度或像素。像素是構成位圖的基本單元,當一張圖片放大到一定程度上時,你所看到的一個個類似於馬賽克的斑點,就是像素。像素越小,或者解析度越高,則成像越逼真。試想,假設我們是遊戲中的人物,那麼,我們身上也有最小的像素單位嗎?答案是肯定的,構成我們世界的最小精度的單位叫做普朗克長度,甚至連我們所認為連續的時間,其實也是由一個個顆粒構成,這樣的顆粒被叫做普朗克時間。雖然我們的世界被塑造的如此精細,但也改變不了我們是由一個個基本的普朗克單位構成的事實。
三是電子的雙縫幹涉實驗。讓一個個像小球一樣的電子通過帶有雙縫擋板,打到後面的屏幕上,會出現幹涉條紋。但是,當我們想要了解粒子是怎樣通過雙縫,在實驗中加入一臺高速攝像機觀測電子運動情況時,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這時幹涉條紋消失了。後面還有更離奇的事情,當我們拆掉高速攝像機的存儲設備,但是其他功能完全正常,只是不能保存資料。這就意味著沒人能看到粒子穿過雙縫的行為了,結果會不同嗎?果不其然,實驗的結果是,即使攝像機正常工作,但是幹涉圖像依舊出現了。這個結果十分詭異,這意味著電子知道我們在觀察它,它像躲貓貓一樣不讓你看到它幹涉情況下的行為。這不就和我們遊戲的優化一樣,看不見的時候就只是粗糙的模型,出現在屏幕中才會渲染一樣嗎。
實際上,東方文明的經典中,普遍認為人類認識到的世界正是虛幻而不真實的,具有幻象性。幾千年後,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及未來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也在其論文《我們活在計算機模擬中?》提出了關於「模擬世界」的觀點。我們的世界到底是虛幻還是現實?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