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哦!
在世界範圍內,所有愛馬人都知道阿拉伯馬,這個偉大的馬種在培育優良騎乘馬方面獨樹一幟,幾乎任何一個著名的運動馬品種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它的影響,甚至包括一些輕挽馬和重型馬。
關於阿拉伯馬的傳說數不勝數,在原居地和移民區廣為流傳,其中有不少記載於歷史事件和宗教信仰的檔案內。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人們認為上帝抓起一陣南風,將其一甩就形成一匹馬,這便是阿拉伯馬的由來。在海灣地區,更有「上帝恩賜良馬和石油於人類」的傳說,在阿拉伯半島的廣大地區,地下盛產石油,地上繁衍阿拉伯神駒。
像「現代工業的血液」一樣,沒有阿拉伯馬就沒有當世良駒的「二次革命」。三百年前,歐洲貴族將阿拉伯馬帶到祖國,因長途跋涉,骨瘦毛長,其中一匹公馬流落異鄉街頭充作拉車馬,幸被一位名為「庫克」的「英國伯樂」發現,贈予其兄哥德爾芬伯爵,帶回英倫三島的私人牧場好生調養。
日後,這匹名不見經傳的公馬不僅跑贏當地大獎,所遺後代更是戰無不勝的無敵神駒,奠定了純血馬一族的三分天下。那位慧眼識馬的庫克先生因此倍受後人尊敬,良馬以其主人姓氏命名為「哥德爾芬—阿拉伯」。
有意思的是,上世紀一位海灣公子設一馬房於北歐小島,也取其諧音謂之「高多芬」,以紀念當年那匹優秀的阿拉伯神駒。其帳下所養馬匹皆為龍駒,於國際一級大賽頻頻封王,在賽馬界鋒芒畢露。
這位海灣公子乃馬界魁首,名喚「馬克託姆」,其愛馬之緣傳於千百年前的先輩所羅門王。相傳,所王爺甚愛良馬,終日沉迷於皇家馬廄,有一日竟忘記做禱告,恐上天怪罪,將所養馬匹全部放生。這些無主良駒落入半島上的遊牧民族——貝都因人手中,培育成名震中外的蓋世寶馬——阿拉伯馬。
由於純種的阿拉伯馬價值連城,自古以來就作為國家元首間的高級禮品。自上世紀初,海灣國家將數以百計的純種阿拉伯馬以贈送的形式輸入埃及、波蘭、英國、美國等地。1934年,我國首次從伊拉克引進11匹阿拉伯馬,1993年及1995年由日本友人石川良並贈予我國18匹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被認為是世界所有馬的品種起源,眾所周知,它也是純血馬主要的基本血統,是馬類種族中最古老和最純粹的後代。
視頻:沙漠王子——阿拉伯馬的故事(一)
育種
在5000年前,阿拉伯半島上就存在著阿拉伯馬的種群,這個事實可以由現存的藝術品和貝都因人相傳的史實中得以證實,貝都因人與這種「沙漠中的馬」有很密切的聯繫。這是種有極大潛力的馬,其血統透過穆斯林的出徵而分布到全世界,最早是由公元7世紀時,先知穆罕默德開始的。其結果使阿拉伯馬成為全世界馬類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現在阿拉伯馬已在世界各地廣泛培育。所有培育阿拉伯馬的國家都有自己的血統登記機構,為了便於協調,這些都需經過世界阿拉伯馬組織所批准。
特點
阿拉伯馬是最漂亮的馬。它具有典型的騎乘馬外形:頭形輕俊,前額寬廣,額前鼻端逐漸變窄,面部正直或稍凹,耳短小、豎直,眼大有神,兩眼距離寬,鼻孔大,下額深而廣。頸長而形美,背腰短,較其他品種馬少一個腰椎和1~2個尾椎,肋拱圓,尾礎高,臀部深,四肢細長,肢勢端正,肌腱發達,蹄質堅韌,體質結實。 阿拉伯馬毛色主要為青色,騮毛、慄毛次之,黑毛少見。在頭和四肢下部常有白彰。純種阿拉伯馬無花毛,斑毛或駁馬,不論體表毛色如何,其皮膚總是黑色。在外貌上是不會被認錯的,而且令人難忘。阿拉伯馬有極大的耐力,在奔跑中仿佛是「懸浮」在空中。阿拉伯馬潛在的力量及溫順的性情使它成為長距離訓練或耐力訓練的首選用馬。它旺盛的精力特別適合於耐力賽,在該體育項目中居於統治地位,它是全球範圍內廣受喜愛的耐力賽用馬,同時它還出現在特殊的比賽中,如訓練馬術、場地障礙和盛裝舞步等。雖然沒有它所衍生的純血馬那樣快的速度,但是在世界各地依然熱情地進行僅限於阿拉伯馬和盎格魯—阿拉伯馬的無障礙平地賽馬。
阿拉伯馬對世界很多馬品種的培育改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著名的英國純血馬就是由阿拉伯馬培育而來的。阿拉伯馬是皇室貴族和富豪大亨們的寵物。如果把純血馬比做馬中貴族,那麼,純系阿拉伯馬就是馬族中的皇族。
阿拉伯馬的來源,在動物學上仍然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隱藏許多無法解開的迷團。儘管一直以來這個獨一無二的品種擁有其獨特且容易辨認的特徵,它們的歷史背景卻微妙地充滿了矛盾詭譎和不確定,也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交待得清楚。
我們刻板印象中阿拉伯馬的原型一定多少比現存的阿拉伯馬要小一些,要不然就是它們幾世紀以來實質上沒什麼改變。阿拉伯馬起源的權威認定仍然沒有一致的共識,考古學家在挖掘化石、掀開歷史真相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並且顛覆原有的想法,就像一出高潮迭起的劇情片。有一種論調認為它的祖先應該是敘利亞北邊、土耳其南部甚至東邊山麓的野生馬。主要的理由是:肥沃月灣北緣包括伊拉克以及沿著佑發拉底河,越過西奈半島,直到埃及沿岸這一帶,氣候溫和多雨提供了原生野馬理想的生存環境。另一派說法的歷史學家則相信它們來自阿拉伯地區的西南部,因為三大河床孕育了豐富的天然野草,足以供養這些未馴服的動物。
因為阿拉伯半島的內陸有將近一萬年的乾旱,馬兒們應該很難甚至不可能不靠人類的幫助得以在那不毛之地存活。公元前3500年貝多因人開始馴養駱駝當成交通工具,也提供他們於公元前2500進入阿拉伯中部地區,並且能夠在這樣險惡環境中求生存的基本條件。同一時期,他們就帶著原始阿拉伯馬。勿庸置疑地,今日所有的歷史記載證明了,它們就是現代阿拉伯馬是原生種。無論是富有宗教色彩的記載還是一般平凡人們的歷史,都一致敘述著從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各個不同地方,馬兒一開始就被馴養用來騎乘或者工作,甚至於兼具這兩項功能。我們了解在公元前1500年,東方的民族擁有充滿神秘感的熱血馬, 應該就是後來世界聞名的阿拉伯馬的先驅。
大約3500年前,在尼羅河河谷的東方,熱血馬被認為是彰顯國王威風的主角,同時也改變了人類歷史與世界的面貌。大家都知道埃及人靠馬越過疆界,英勇而強壯的馬兒馱著馬車,伴隨法老王開疆闢土,也將更遠的印度河西北河谷文化和美索不達米亞文化融合統一。古代中亞地區如亞述、巴比倫、波斯等各國,也在鐵騎如雷電般的馬蹄聲中,興盛或衰敗。阿拉伯馬的能耐足以促成各個族群的融合,也讓帝國統一成為可以實現的夢想,羅馬帝國就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阿拉伯馬讓空間距離縮小,加速文化交流,同時讓帝國跟東方世界接軌。
公元前第十六世紀之後,這令人敬畏的東方之駒在石柱、籤印和各種紀念碑上都可以見到他的圖騰,浮現出它隱含的價值,埃及象形文字更是明明白白的稱頌。聖經舊約中也不斷提及它的威風凜凜,在其它的文獻中有形容阿拉伯馬為 「飛無須翼,勝無須劍」 的頌詞。公元前九百年所羅門王曾用「優美」二字來頌揚那些為法老王拉車的馬;公元前490年,一位有名的希臘騎士 Xenophon 也讚美過這種高貴而美麗生物。但是 「阿拉伯馬」 這名字從何而來? 」阿拉伯」 這名詞被用來當作一個民族的名稱或是一種個馬品種或民族之前好幾個世紀,就有這種馬存在了。
閃米特人將這些他們稱為 「Arabas」 的熱血馬的名聲帶到高峰,貝多因人致力於保持這沙漠駿馬的血統純正,衍生出優異的特質與質量。母馬是貝多因人最珍貴的財產,嚴峻的沙漠環境只允許最強壯的馬生存,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今日阿拉伯馬的特質。
發展歷史
阿拉伯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馬種。它最早被人類馴服並成為人類歷史進程中最忠實的夥伴。阿拉伯馬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它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當地球上結束了以馬代步的大規模民族遷徒和戰爭後,人類用阿拉伯馬優秀的血統培育出了各種適用於現代賽馬、馬術和休閒娛樂的馬種,使人類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至今,阿拉伯人仍為自己培育出了這一優秀馬種而自豪。
幾個世紀以前,在氣候惡劣的中東沙漠裡,一種新品種的馬誕生了。它們在兩河流域,也就是今天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地區水草豐美的綠洲生息繁衍,阿拉伯半島的一些地區也有分布。沒有人會想到這種馬日後將對馬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它們就是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最初被用作戰馬。這也是歷史上馬的最主要用途之一。一個全副武裝的貝都因騎士往往能打敗敵人,為部落贏得羊群,駱駝等戰利品。這樣的戰鬥要求出其不意的襲擊和快速利落的逃匿。阿拉伯母馬在接近敵人戰馬時不會嘶鳴,不會暴露目標,在戰鬥中衝鋒陷陣,英勇無畏,而且有著迅捷的速度和持久的耐力,因此成為戰馬的上選。
貝都因戰士和他的阿拉伯馬
長久以來,阿拉伯馬都以美麗、聰穎、勇敢、堅毅和浪漫而聞名於世。因為數百年來它們接受著人類的馴化,和人類親密地生活在一起。它們懂得怎樣和人類相處。事實上,它們的智慧早已被屢屢證實。它們馴良、溫順、友善,有時甚至到了使人苦惱的地步。就拿阿拉伯小馬駒來說,它們根本就不怕人,對突然發出的聲響也漠不關心。今天,阿拉伯馬的後代遍布世界各地,它們都繼承了祖先經過長期馴化而形成的溫和馴良的性格。
阿拉伯馬被引進到英格蘭,成為純血馬的祖先。在俄羅斯,阿拉伯馬血統為奧爾洛夫快步馬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法國,它們被用來培育著名的佩爾什馬。在美國,它們又成為摩根馬的祖先,並通過和英國純血馬雜交,培育出了快步馬。作為馬中最古老的輕型種和種蓄群,阿拉伯馬是獨一無二的。與現代輕型馬不同,阿拉伯馬的血統不是通過選擇育種培育出來的。其他輕型馬的血統需要預先註冊以保證其後代血統的純正性。而阿拉伯馬的純正血統則數千年來都為人類所珍視,並盡最大努力一代代保留下來。
視頻:沙漠王子——阿拉伯馬的故事(二)
外形特徵
阿拉伯馬有一個美麗、精緻的頭,前額稍短而寬、成楔型,臉的側面最好是凹的;眼睛特別地大而且突起,深遂且流露感情;兩耳離得很開,最好是耳尖微勾相對,經常會前前後後動來動去;鼻孔最好是可以放進一品脫容量水罐那麼大,鼻孔乾淨靈活,可大量換氣呼出熱氣讓身體冷卻;高昂的弓形脖頸,自然而且高高翹起的尾巴,腰背短而直,馬肩隆長而突出,胸部寬闊且肌肉強健,肩部長而有斜度;腿部關節粗大,肌健發達,蹄質堅韌,蹄跟寬闊;常見毛色為青毛、騮毛、慄毛和黑毛;無論毛色如何,其皮膚總是黑色,臉部和腿部通常有白色花紋,皮毛光滑閃亮,鬃毛和尾毛濃密,光潔飄逸如絲。
阿拉伯馬是非常聰明的馬,細心、敏感、敏銳,不僅對人類或其它動物很和善,也很會為自己著想。它最有名的就是,如果想要強迫它做它不想做的事,你可能就會領教它的硬脾氣,但對於他們所信任的人,卻會表現英勇、忠心服從。由於它來自炙熱的沙漠,薄的皮膚和身體上的特質讓它們可以容易散熱,但也不會像純種馬那樣對冷天氣非常敏感。也許是因為天生的敏感聰睿,初學者或小朋友也都可以操控地很好。操控韁繩無須費勁,平均的高度適合成人或青少年騎乘,溫柔親切的個性讓它成為很好的家庭馬。同時它也是很好的比賽馬,受到很多馬術愛好者的歡迎,也常在各種不同比賽脫穎而出。人們除了喜歡它的速度、耐力、聰明、溫柔以外,也深深的被它的外型所吸引。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外型優美的模特兒馬,或是專為阿拉伯馬辦的選美比賽呢!
貝都因人與阿拉伯馬
回教徒們深信,這些馬是真主恩賜的,應該被尊敬、珍愛、甚至於崇拜。早在歐洲人知道阿拉伯馬之前,中東沙漠地區的遊牧民族貝多因人(Bedouin)就已經將阿拉伯馬視為沙漠生存所不可或缺。部落首領可以像談論部族的每個家庭一樣來述說部落中馬匹的歷史,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些馬兒勇敢、堅貞的故事,以及它純正的血統所象徵如同珍寶一般,在在增添了阿拉伯馬的神秘與浪漫色彩。
宗教信仰跟傳統深深影響這個品種的特質,當然包括了形狀跟顏色。突出的前額被認為是阿拉的祝福,所以前額越大福氣越多,有著高頂的冠毛的拱頸是勇氣的象徵,昂揚翹起的尾巴則展現出氣宇非凡,這些都成為血統保留的重要選項。阿拉伯馬被賦予的宗教意義,以及它們對部落財產和安全的貢獻,讓其血統得以維持純正。為了保有真主恩賜的特質,任何混種的行為都被嚴格禁止。貝多因人藐視其它所有品種的馬,例如北非跟沙漠外圍的柏布馬(Barb)以及土耳其馬(Turk),就完全不被驕傲的貝多因人看在眼裡。
好戰的貝多因人也以好客聞名,若有沙漠旅人叩門,他們必定毫不吝嗇、不求回報地提供旅人及隨從、牲畜們三天以上的招待。受歡迎的賓客們會發現他們坐騎的轡頭被掛在營帳的中間主柱上,以彰顯主人的熱忱和對賓客的尊崇。如此一來,戰事頻繁的部落之間也會互相殷勤招待,並且分享有關勇敢神駒的英雄事跡。
賽馬比賽的優勝者,可以接收敗方最有價值的牲畜作為獎賞。繁殖的牲畜可以買賣,但是戰馬無價,如果真的有戰馬易主,則被視為至高無上的戰利品。直到經過好幾個世紀之後,馳騁在現今敘利亞北面的沙漠騎兵,已然成為受人尊敬的育馬人,阿拉伯母馬依舊被視為無可取代的珍貴贈禮。
貝多因人育馬的過程和方法非常晦澀不明,這使得當東方善戰的武士和他們英勇的坐騎大舉入侵、橫掃歐陸的時候,更令歐洲人印象深刻,並為之驚豔。這些東方馬兒們,有著英勇、快速、堅忍和跳躍能力的傳奇故事,歐洲人對它門的興趣與日俱增。擁有這樣的馬,不僅可以改良原有的品種血統,更可以彰顯有錢人的財力,提高威望,歐洲貴族便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辦法要得到這賦有傳奇色彩的馬。
當越來越普遍的跨國旅行,使得世界似乎變得越來越小的時後,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者開始將阿拉伯馬當成禮物,饋贈歐洲各國元首,例如1703年送進英國的Godolphin Arabian。另外還有1683 年引進Byerley Turk和1703年的Darley Arabian,這三匹種馬便是英國「純血馬」這個新品種的血緣基礎。現今高達93%的英國純血馬可以追溯得出是這三匹馬的後代。無庸置疑地,阿拉伯馬對於今日輕型馬的血緣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貢獻良多。
貝都因人世世代代以培育純種阿拉伯馬聞名,雖然培育的內容都是靠他們的記憶跟口耳相傳,但是貝都因人仍然以維持阿拉伯馬血統的純正著稱。很多純種阿拉伯馬都可以追查到『沙漠繁衍』的紀錄,這意味著儘管沒有證明文件,卻因為貝都因人對純正血統的重視,『沙漠繁衍』和純正血統文件被視為具有相同的可信度。
今天,為數更多的阿拉伯馬生存在遠離其原鄉大沙漠的世界各個角落。貪婪、野心和追求地位的欲望,同時加上拯救瀕臨絕種動物的熱情,驅策政府、貴族與民間團體,一起為繁衍這種貝都因人視為無價之寶的阿拉伯馬而努力。
在歷史上阿拉伯馬以美麗、聰明、勇敢、耐力與傳奇聞名。從很早以前它就跟人類有緊密的接觸,彼此關聯,因而與人之間發展出無與倫比的親和力,而它的聰明也創造了許多有名的軼事。它是如此的溫柔、親切、隨和,有時還有點讓人覺得有點煩。
也因為阿拉伯馬在過去永遠與戰爭脫不了關係,耐力與速度成為突襲戰中生存的要素,在戰爭中存活的馬與再繁殖的馬,都具有最高質量的優良的血統。這樣卓越的血統支配著所有其它馬的品種,世界上幾乎每一種品種的馬都有部分阿拉伯馬的血統。
阿拉伯馬是所有輕型馬中最古老的,也是其它各種品種的馬的基礎,但是它卻和它們都不一樣。其它品種的馬都是以選擇性配種的方法繁殖出來的,但阿拉伯馬不是。其它品種的馬要靠血統登記簿來確認血統,而阿拉伯馬幾百年來人們自然的保持他的品種的純度。
視頻:科威特國立馬房——阿拉伯馬之鄉
非凡的待遇
現在阿拉伯馬主要集中在阿曼、沙特、阿聯等海灣國家。阿曼蘇丹(即國王)卡布斯有 3個大的皇家馴馬場,裡面有堪稱世界上最漂亮的馬廄。馴馬場位於一個農場裡,那裡有上千匹馬,其中大多數是阿拉伯馬。這些馬集體活動的場所非常大,它們都享受單間待遇。由於每天都有專人清掃兩次,馬廄裡非常乾淨,也沒有一點異味兒。馬廄裡還裝著空調,保持著舒適的溫度。
工作人員的分工很細,有營養師、馴馬師、保潔員、獸醫,還有專門的馬蹄匠。有專人負責每天給馬匹洗澡,並負責鍛鍊馬匹的肌肉和呼吸功能等。據介紹,這些馴馬師都經過專業培養,獲得了國際專業資格證書。他們根據馬的不同習慣和特點,將馬分成不同的組別,有的放矢地進行不同的訓練。從這裡出來的馬,都是馬中的佼佼者。
昂貴的禮物
普通百姓要欣賞阿拉伯馬只能寄希望於參加阿拉伯國家一些重要的慶典活動。阿曼每年舉行國慶慶祝活動時,總要進行馬隊表演。這一天,馬兒穿戴整齊,披掛得花花綠綠,鼻子和眼睛周圍都抹上凡士林油,這使其臉部顯得更加輪廓分明。
對很多國家的政要、皇室來說,擁有純種阿拉伯馬是件值得炫耀的事,並以贈送名馬為極高的禮節。據說薩達姆在位時,擁有70多匹純種阿拉伯馬。前幾年,阿聯前總統扎耶德向奧地利總統克萊斯蒂爾贈送了4匹阿拉伯馬。克萊斯蒂爾在驚喜之餘,也費了不少精力和財力來侍候這些馬,他說:「算上飼料、馬匹的皮毛修剪、聘請馬夫以及建造馬舍等,我每個月平均要在一匹馬身上花費500歐元,壓力很大。」
純種阿拉伯馬甚至成了聲譽和品牌的象徵。衣索比亞哈拉爾是著名的咖啡產地,那裡裝咖啡的麻袋上都印有阿拉伯馬圖案,寓意那裡的咖啡是世間最好的。
現狀
聰明、容易訓練又性格溫和的阿拉伯馬,在許多項目上都有突出的表現。它是優質的全能騎乘馬,也是表演競技馬。有用英式騎乘,也有西部式的騎乘。有障礙超越,也有馬場馬術,也有賽馬。有參加專為阿拉伯馬舉辦的競賽,也參加一般各種品種的馬都可參加的競賽。世界阿拉伯馬組織(World Arabian Horse Organization)贊助阿拉伯馬在國際上各種競賽項目出賽。而阿拉伯馬的耐力,更是他所有出色的特質中最顯要的。它傳奇般的耐力,讓它在各種長距離騎乘的領域表現舉世無雙。各種耐力賽的大獎,永遠是被阿拉伯馬拿走。然而許多人有一個錯誤的印象,認為阿拉伯馬不會跳躍。它當然會跳,只是因為身高的關係,在高等級的三日賽與障礙超越賽裡比較少看到他的身影。
更重要而且明顯的,這阿拉伯貝都因人的遺產以它獨一無二的能力與人們共處,使得它成為家庭的一份子,家中任何年齡的成員都喜歡它。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阿拉伯馬,甚至舉辦馬的選美,產生許多明星、模特兒。
本文整理自網絡資源
推薦閱讀▼
「真主的恩賜」——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一段關於美麗與高貴的歷史
那些有關阿拉伯馬的神話傳說
為什麼阿拉伯馬(純種和半血)是野騎首選?附購馬指南
我們為什麼喜歡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到底有什麼用?
探尋阿拉伯馬的前世今生
【我在卡達看阿拉伯馬】擁有王室地位的阿拉伯馬
——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查看公眾號歷史消息 ——
視頻、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建議及投稿事宜,請聯繫:chinaarabianhors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