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學緒論,微積分發展簡史

2020-12-05 蔣弟

一、微積分發展簡史

美國著名的數學史家和數學教育家克萊茵(M.Kline) 說:

「數學從微積分

開始,而不是以之為結束」,這對微積分的推崇也許有些過分

但也反應出微積分的發明對數學歷史發展過程具有無與倫比的巨大作用,回顧一下微積分發明的歷史

對於學好微積分應不無裨益.早在從15世紀初開始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起,工業、農業、航海事業及商貿的大規模發展

形成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宗教改革和對教會思想禁錮的懷疑(如日心說),東方先進科學技術通過阿拉伯的傳人,以及拜佔庭帝國覆滅後希臘大量文獻流人歐洲

在當時的知識界呈現出一個完全嶄新的面貌,等待著他們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無數偉大的思想家在這種大時代氣息的培育下應運而生

時代科學(包括時代數學)也在與宗教迷信的頑強鬥爭中應運而生,

文藝復興初期義大利一位多才多藝且有代表性的思想家Leonardo daVinci

(1452~1519)是現代科學先驅之一,他提倡尋找數量關係,認為:「人們的探討

不能稱為是科學的,除非通過數學上的說明和論證」,時代的要求促成數學上一

個空前活躍和富有創造性時期的誕生,如航海、測量和地圖繪製等促成幾何學和

三角學的發展;而繪畫對透視深人認識的要求成為射影幾何發展的出發點,更重要的是

對解決各種問題的普遍科學方法的研究,需要將代數方法和邏輯演繹幾何學結合起來, 導致了17世紀費馬(Fermat) 與笛卡兒(Descartes) 創造了坐標幾何

即解析幾何,為微積分的創立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條件.

我們在中學裡學的數學(代數、幾何、三角)偏重於定量分析,我們稱之為初等數學.就其本質而言

基本上是指相對靜止的自然現象的,這就使得它和物

理學相脫節——遠離了運動,我們研究自然界,不僅要了解事物的「現在」,更

要研究它的「變化」或「運動」.加上幾何中對各種曲線的研究,對數學提出了

種種要求,最後匯成四個核心的問題,並通過解決這四個問題最終導致了微積分

的產生這四個問題是:?

相關焦點

  • 買菜用不上微積分,還要學數學嗎
    從0到無窮,或許代表著數學的意義——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同時也是人類探尋無窮世界的鑰匙。然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數學除了折磨廣大學子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麼意義。  若干年前,新浪微博曾經做過一個「數學該滾出高考嗎」的調查,在近10萬網友參與的投票討論中,超7萬的網友支持數學滾出高考,稱實際生活中真正廣泛使用的只有加減乘除,買菜又用不著函數。
  • 一句話點破數學奧秘,讓你的成績與能力飛升!(緒論:認識數學)
    前言:最近小編在學微積分,對於一些複雜且精巧的計算十分感興趣,也從中悟出一些數學的真諦。小編曾寫過一篇名為《萊布尼茨一句話點破數學的真諦》的文章,當時為了把靈感記下來,寫得比較倉促,對於萊布尼茨前輩那句話的真正含義可能也沒有太多深刻的理解。今後,小編想從不同的方面深入探討一下,一方面與數學愛好者進行交流,一方面給高中的學子們提供學習數學的捷徑。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15 江西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數學的深淵」,一張妙圖,一部天才簡史
    作者:量子妹「遇到一張妙圖,號稱「數學的深淵」。若非數理精通者,如看天書。匆匆一暼,盡皆術語,讓人汗流浹背。數學之澀,易理之難。其行也遠, 其路也艱, 雖千萬裡, 吾往矣。這是一部數學史,也是一部天才簡史。
  • 一文讀懂什麼叫做微、積分電路
    前段時間學習了一下積分電路和微分電路,恰好近幾天有朋友問到:積分電路到底怎麼學?積分和積分電路到底是什麼關係?感覺好抽象?所以,今天就來聊一下微分、積分電路。最簡單的微、積分電路如下所示:從以上電路可以看到,微、積分電路其實就是在項目二電容部分講解的低通濾波電路,以及高通濾波電路。其實高通濾波和低通濾波電路是這兩個電路在交流環境下的叫法。在直流環境下,這兩個電路分別叫「積分電路」、「微分電路」。
  • 「圖書推薦」微納米含能材料科學與技術
    *安全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微納米含能材料科學與技術》針對微納米含能材料製備過程所涉及的基礎理論與技術、工程化與產業化及應用研究進展、性能變化機理與性能表徵技術等進行了系統闡述,並對微納米含能材料的研究與發展方向進行了凝鍊和展望。
  • 美服GM服務周到 幫魔獸玩家解微積分數學題
    [導讀]近日,有位被逼瘋了的同學就在魔獸世界中無意開發出GM的新幫助功能——幫你解微積分。曾經在學生時代或者現在正值學生時代的你是否曾經為高中那些萬惡的微積分巨積分圓程式方程式奮戰N個日日夜夜而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但是隨著網絡的發達,那些以為生活在萬惡的高深數學題之類的被證明為幻想——無論哪裡的學生也是要做數學題。
  • 我國數學研究可能在微積分領域出現重大學術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數學等基礎學科仍是最薄弱的環節。」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數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說:「現在IT業發展迅猛,原始碼靠什麼?靠數學!我們造大飛機,但發動機還要買國外的,為什麼?數學基礎不行。材料我們都過關了。
  • 微分意義,積分意義,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從純粹的數學意義上而言,微積分利用線性手段解決非線性問題的思路乃是空前絕後的;什麼是微積分?它是一種數學思想,『無限細分』就是微分,『無限求和』就是積分。無限就是極限,極限的思想是微積分的基礎,它是用一種運動的思想看待問題。
  • 積分學的進階之路——積分向多元函數的推廣
    事實上,微積分創立之初牛頓和萊布尼茨就已經涉及到了偏微分和重積分的概念,但是由於當時微積分的理論基礎還不完善,因此當時關注的重心在一元函數微積分。進入18世紀後,微積分的理論得到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許多數學家在一元微積分的基礎上,開始研究多元函數偏導數理論和多重積分理論。
  • 科學簡史:古希臘的數學「公理化」體系
    #科學史#古希臘人不但創造了輝煌的藝術和哲學,再數學方面也頗有造詣通過探討事物數量間的關係,最初的算術發展成了「代數」,研究事物形體關係的數學發展出「幾何」。中國古代學術,以算術見長,在代數領域貢獻突出;古希臘則偏重於幾何學的研究和應用。這裡面顯然蘊含了「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主觀抉擇,即是中國古代會通過等腰三角形計算金字塔的高度,在當時也是被看作是毫無意義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通過大量的研究,提出「萬物皆數」的命題。
  • 初中七年級生物教案:《緒論 探索生物的奧秘》
    2.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向全班同學介紹生物科學的發展及巨大成就,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目標1.通過介紹我國生物科學研究的成就,啟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建設祖國的責任感,並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動力。2.通過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們的科學素質。3.通過學生活動,促進新同學相識,培養協作精神。
  • 我國古代數學,距離微積分有多遠?是否摸到微積分的門檻?
    導語:之前發表了一些關於微積分方面的文章,很多網友都在對阿基米德、牛頓、歐拉、高斯等數學大神佩服的五體投地,感慨歐洲的那些數學家們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與此同時有一些網友問到:我國古代數學在微積分方面有哪些貢獻?他們是否摸到了微積分的門檻?下面我們主要談一下我國古代微積分思想的萌芽和發展以及微積分在中國的傳播,帶你了解這段塵封的數學史!
  • 喇叭微積分:基於地理位置LBS的手機積分應用
    喇叭微積分 (站長之家配圖)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24日報導:你是否碰到過這樣的尷尬情況:在服裝店難得一次性買了一大堆漂亮衣服,偏偏這次沒帶積分卡,白白看著本該屬於自己的積分錯過;常去的那家理髮店搞了一個非常優惠的活動,
  • 2020山東考研數學高數考前梳理: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2020山東考研數學高數考前梳理:曲線積分與曲面積分 2019-12-06 17:09:30| 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備戰2020山東考研數學,特為大家帶來:
  • 一分鐘看懂時間簡史
    即使,多數人並不明白他的理論,也並未閱讀過他的暢銷著作《時間簡史》,就像有評論者說的:滿屏悼念,怎麼不見人寫讀後感?於是,我想寫個《時間簡史》讀後感幫助大家在茶餘飯後多一個談資,裝B的時候也能帶上一絲學術的味道。《時間簡史》是霍金寫得一本超級暢銷的科普書,號稱比夢露談性的書還要暢銷,整個地球上,每750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
  • 數學教育-積分(1)
    積分 - 數學術語 免費編輯 修改義項名所屬類別 :其他科學相關設F(x)為函數f(x)的一個原函數,我們把函數f(
  • 從結繩記事到千禧年大獎難題:數學簡史知識合集
    數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在萬年之後,我們再來回首與之相關的一個一個重要時刻,暢遊在這時空之中, 與各位大師相遇相識, 驚嘆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都有些什麼讓人驚嘆的瞬間!▌A.D. 1696 — 《闡明曲線的無窮小分析》世界上第一本關於微積分教科書▌A.D. 1712 — 微積分發明人之爭數學史最大的公案
  • 力學的發展歷程(濃縮簡史)
    力學的發展源於自然,貫穿於人類的整個生命史。     可以以「兩個事件」劃分為「三個階段」     人物:亞裡斯多德、阿基米德、伽利略、克卜勒、牛頓……     特徵:天文預測、資料積累、簡單實驗、力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哲學集一體。
  • 代數學發展簡史
    花拉子米科學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數學、天文學、歷史學和地理學等領域.他撰寫了許多重要的科學著作.在數學方面,花拉子米編著了兩部傳世之作:《代數學》和《印度的計算術》.       1859年,我國數學家李善蘭首次把「algebra」譯成「代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