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意義,積分意義,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2020-12-04 zhangjiqun

d是微分的符號,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微分就是無限的分割;「dx」就是把x軸上點無限的分割,「dy」就是把y軸無限的分割,「d2x」就是吧直線2x無限的分割,「d(x^2+1)」我想你應該知道了。

簡單的理解就是化曲線為直線;

無限的分割時間,化變速為恆速;

還有很多物理上的公式,壓強=pgh,牛頓定律F=ma,等等,都有橫變因素在幹擾,但是以微分之後就是定的了。這裡極限是基礎,無窮的思想。

微分的意思就是:無限的分割,可以將曲線無線的分割,就是直線;積分就是無限的求和,這就是積分;其中極限是重要的思想。極限是積分,微分的一大基礎。

大學老師都不講,沒有整體的把握。你要懂這些,你的學習會很輕鬆加愉快。

微積分的意義在於利用直線的線性變化量來代替非線性函數的變化量,從而可以求得精確的曲頂梯形的面積。但是微積分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無數自然界的現象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建立微分方程組來描述之。從純粹的數學意義上而言,微積分利用線性手段解決非線性問題的思路乃是空前絕後的;

什麼是微積分?它是一種數學思想,『無限細分』就是微分,『無限求和』就是積分。無限就是極限,極限的思想是微積分的基礎,它是用一種運動的思想看待問題。

比如,子彈飛出槍膛的瞬間速度就是微分的概念,子彈每個瞬間所飛行的路程之和就是積分的概念

如果將整個數學比作一棵大樹,那麼初等數學是樹的根,名目繁多的數學分支是樹枝,而樹幹的主要部分就是微積分。微積分堪稱是人類智慧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從17世紀開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以及如航海、天文、礦山建設等許多課題要解決,數學也開始研究變化著的量,數學進入了「變量數學」時代,即微積分不斷完善成為一門學科。整個17世紀有數十位科學家為微積分的創立做了開創性的研究,但使微積分成為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的還是牛頓和萊布尼茨。從微積分成為一門學科來說,是在17世紀,但是,微分和積分的思想早在古代就已經產生了。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的數學家、力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的著作《圓的測量》和《論球與圓柱》中就已含有微積分的萌芽,他在研究解決拋物線下的弓形面積、球和球冠面積、螺線下的面積和旋轉雙曲線的體積的問題中就隱含著近代積分的思想。

作為微積分的基礎極限理論來說,早在我國的古代就有非常詳盡的論述,比如莊周所著的《莊子》一書中的「天下篇」中,著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三國時期的劉徽在他的割圓術中提出「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他在1615年《測量酒桶體積的新科學》一書中,就把曲線看成邊數無限增大的直線形。圓的面積就是無窮多個三角形面積之和,這些都可視為典型極限思想的佳作。

義大利數學家卡瓦列利在1635年出版的《連續不可分幾何》,就把曲線看成無限多條線段(不可分量)拼成的。這些都為後來的微積分的誕生作了思想準備。17世紀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不但已有的數學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充實和擴大,而且由於實踐的需要,開始研究運動著的物體和變化的量,這樣就獲得了變量的概念,研究變化著的量的一般性和它們之間的依賴關係。到了17世紀下半葉,在前人創造性研究的基礎上,英國大數學家、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1642-1727)是從物理學的角度研究微積分的,他為了解決運動問題,創立了一種和物理概念直接聯繫的數學理論,即牛頓稱之為「流數術」的理論,這實際上就是微積分理論。牛頓的有關「流數術」的主要著作是《求曲邊形面積》、《運用無窮多項方程的計算法》和《流數術和無窮極數》。

牛頓認為任何運動存在於空間,依賴於時間,因而他把時間作為自變量,把和時間有關的固變量作為流量,不僅這樣,他還把幾何圖形——線、角、體,都看作力學位移的結果。因而,一切變量都是流量。牛頓指出,「流數術」基本上包括三類問題。(l)「已知流量之間的關係,求它們的流數的關係」,這相當於微分學。(2)已知表示流數之間的關係的方程,求相應的流量間的關係。這相當於積分學,牛頓意義下的積分法不僅包括求原函數,還包括解微分方程。(3)「流數術」應用範圍包括計算曲線的極大值、極小值、求曲線的切線和曲率,求曲線長度及計算曲邊形面積等。牛頓已完全清楚上述(l)與(2)兩類問題中運算是互逆的運算,於是建立起微分學和積分學之間的聯繫。牛頓在1665年5月20目的一份手稿中提到「流數術」,因而有人把這一天作為誕生微積分的標誌。

萊布尼茨使微積分更加簡潔和準確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則是從幾何方面獨立發現了微積分,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之前至少有數十位數學家研究過,他們為微積分的誕生作了開創性貢獻。但是池們這些工作是零碎的,不連貫地,缺乏統一性。萊布尼茨創立微積分的途徑與方法與牛頓是不同的。萊布尼茨是經過研究曲線的切線和曲線包圍的面積,運用分析學方法引進微積分概念、得出運算法則的。

牛頓在微積分的應用上地結合了運動學,造詣較萊布尼茨高一籌,但萊布尼茨的表達形式採用數學符號卻又遠遠優於牛頓一籌,既簡潔又準確地揭示出微積分的實質,強有力地促進了高等數學的發展。萊布尼茨創造的微積分符號,正像印度——阿拉伯數碼促進了算術與代數發展一樣,促進了微積分學的發展,萊布尼茨是數學史上最傑出的符號創造者之一。牛頓當時採用的微分和積分符號現在不用了,而萊布尼茨所採用的符號現今仍在使用。萊布尼茨比別人更早更明確地認識到,好的符號能大大節省思維勞動,運用符號的技巧是數學成功的關鍵之一。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很偉大的式子,我們直接用,不用證明,這年代太好了。

相關焦點

  •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 微積分大廈基石之一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通常也被稱為微積分基本定理。對於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是這樣定義的:f(x)就是雞蛋,F(x)就是母雞,公式的前部分對f(x)進行定積分相當於母雞孵蛋,而後部分當作母雞孵蛋的開始時刻到結束時刻的間隔。用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求定積分,就是計算母雞孵蛋的時間。
  • 微積分到底是牛頓發明還是萊布尼茨發明
    著名數學家、計算機學家馮諾依曼就曾評價:「…微積分是現代數學的第一個成就,而且怎樣評價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微積分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清楚地表明了現代數學的發端」。英國著名數學家阿蒂亞則評價道:「…分析無窮性的微積分學的中心地位仍然是無可爭議的」。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大家耳熟能詳。
  •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解讀和應用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解讀和應用數學是工具,必須有足夠的水平,才能在專業水平上有更好的發展。
  • 數學原理之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英國科學家牛頓,一生集,物理,天文,數學大成,跟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幾乎同時發現了微積分,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公式又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當然了,牛頓晚期,其公司,坑過諸多絕世天才,如,特斯拉,一生諸多發明,是在其財力下,其它科學家的功勞,當最後都歸集於其下,所以後期的牛頓就是個生意人,本小神懷疑就是微積分都是其花錢掛名,而另有其人發明的,因為它的一句經典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指的是誰?牛頓沒說,也不願意說,總之,有盜名嫌疑。
  • 積分上限函數與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積分上限函數的幾何意義:首先,定積分的幾何意義,為如下圖區間[a,b]上的曲邊梯形的面積。其次,將積分上限b改為變量x,則區間[a,x]上的曲邊梯形的面積就是G(x)這個積分上限函數。關於積分上限函數的結論:積分上限函數的導數等於被積函數。如果G(x)的上限或者下限為函數,則G(x)為複合函數,求導方法與複合函數的鏈式法則一致。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誰發明了微積分現在,我們認為微積分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發明的,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定理也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但是,在1907年的時候,英國數學界和德國數學界卻發起了一場爭論:到底誰是第一個發明微積分的人?
  • 牛頓和萊布尼茨,誰才是真正的微積分之父?
    誰發明了微積分現在,我們認為微積分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茨共同發明的,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定理也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但是,在1907年的時候,英國數學界和德國數學界卻發起了一場爭論:到底誰是第一個發明微積分的人?
  • 細讀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間的「恩怨情仇」,科學界也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牛頓對萬有引力作出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我們只看到了牛頓的偉岸形象,而光環下的人性我們從未謀面,那些豐功偉績,我們暫且不論。來看看牛頓與胡克、萊布尼茨之間的「恩怨情仇」。牛頓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作為同時代的人物,胡克的名氣雖然沒有牛頓的大,但是,在科學方面的見解也非常有建樹的。據了解,在引力的發現前期,胡克先發現引力的大小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一重要理論,並且毫不猶豫的把這一觀點跟牛頓分享,並且得到牛頓的認可。後來,牛頓無情地拒絕了胡克希望其在萬有引力定律上提名的要求。
  • 牛頓不娶我也不娶,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依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然而1695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1699年又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
  • 牛頓和萊布尼茨都說是自己
    正是德國的萊布尼茨與英國的牛頓。在1675年11月11日,萊布尼茨已經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在1684年,萊布尼茨於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在1686年,萊布尼茨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
  • 微積分的發明權之爭,你認為牛頓和萊布尼茨誰贏了?
    但如果萊布尼茨活得足夠長的話,他會看到完全意外的結果,他其實並沒有輸!因為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是後世流傳的主流,18世紀數學在分析上的進步主要是歐洲大陸在萊布尼茨微積分方法的基礎上取得的。牛頓和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在求知方面和牛頓有很大的區別,牛頓的主要興趣在於用數學方法解決自然科學問題,而萊布尼茨像笛卡爾一樣,希望在哲學上有重大創新和建樹,他認為數學可以為他開路。他想為人類的思想創造出類似字母表的系統,裡面的符號可以用來代表基礎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可以組合起來形成更複雜的思想——一種理性的微積分。
  • 微積分終極公式——外微分
    我們來看這些公式各自的意義。第二個公式揭示了平面上的有界閉區域D內的二重積分與D的邊界L上的第二類曲線積分之間的關係。       不難發現,撇開具體的積分類型(定積分、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來看,這四個公式都展現了一個積分區域邊界上的某種積分與積分區域內部的某種積分之間的聯繫。由此我們就有了猜想:是否可以用一個統一的寫法,將這四個公式寫成統一的形式?這就是下面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向量的知識吧。我們給向量定義了很多運算,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運算是向量積。
  • 牛頓與萊布尼茨——誰是微積分的「剽竊者」?
    在當代社會,公認的微積分的發明者有兩位,分別是艾薩克·牛頓和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這兩位之間,曾經就誰是微積分的發明者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出生僅相隔四年。1642年,牛頓生於英格蘭一個名叫烏爾索普的村子,而萊布尼茨則於1646年生於德國萊比錫。
  • 2011年成考專升本高等數學二湊微分複習
    湊微分(第一換元法)  湊微分是考試中的重點。大家要掌握其應用,就要掌握函數微分的性質(函數的微分和函數的導數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函數的導數中,我們沒有提及。)  定積分的定義及其性質  變上限積分的導數  變上限積分是積分上限的函數,它的求導方法在考試中多次出現(主要出現在求函數的極限中),比如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 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從1671年開始,他利用外交活動開拓了與外界的廣泛聯繫,在出訪巴黎時,萊布尼茨深受帕斯卡事跡的鼓舞,決心鑽研高等數學,並研究了笛卡兒、費爾馬、帕斯卡等人的著作。1673年,萊布尼茨被推薦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此時,他的興趣已明顯地朝向了數學和自然科學,開始了對無窮小算法的研究,獨立地創立了微積分的基本概念與算法,和牛頓並蒂雙輝共同奠定了微積分學。
  • 宇哥:我夢到你送給我的萊布尼茨手稿了!
    相信大家看宇哥視頻的時候,會聽到非常多關於數學有趣的小故事,但是由於講課的時間,宇哥往往是點到即止,同學們卻非常的感興趣,為了讓同學們在學習數學無聊的時候也能開心一下,特開此欄目,為大家奉上關於數學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及填平一下宇哥在課堂上挖的坑,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數學之餘,也能漲點其他知識~在學習定積分時,我們都知道黎曼給出了定積分的定義,
  • 牛頓為什麼人品那麼差?
    牛頓當選千人偉人是毋庸置疑的!作為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的科學家,他的貢獻大家都很熟知,文章就不在此贅述了,。文章卸下偉人的光環,直擊人性 ,看看偉人背後虛偽的另一面!牛頓牛頓為了名譽不惜一切代價打擊胡克!
  • 萊布尼茨——歷史上少有的通才,被譽為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
    畢業後,萊布尼茨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因此他的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同年11月5日,萊布尼茨憑藉他在馬車上趕寫的《論教授法律的新方法》,取得了阿爾特多夫大學的博士學位!之後,萊布尼茨拒絕了學校教職的聘任,並經由當時政治家Boineburg男爵的介紹,任職服務於美茵茨選帝侯約翰菲利普大主教的高等法庭。
  • 建立:積分與微分互逆的一個重要等式
    如下公式對學過微積分夥伴揮一揮衣袖就可以知道結果,就是這樣一個公式建立了積分與導數之間的聯繫,它是如此的重要,最終說明了積分與微分的過程是互逆的。首先f(x)在區間上是連續的,這一點是必須要滿足的積分形式微分形式它告訴我們對每個連續函數f,微分方程dF/dX=f(X)有一個解。它斷言每個連續函數f是另外一個函數的導數。這正是它申明每個連續函數必有一個反導數(積分函數),最終說明了積分和微分的過程是互逆的。
  • 聽宇哥講段子|牛頓、萊布尼茲的愛恨情仇
    我願意探尋微積分的發明史,與牛頓和萊布尼茨等偉大的科學家來一場浪漫的邂逅。學渣童鞋:想!最近深受微積分的折磨,早就想找牛頓和萊布尼茨談談人生了!好!這篇僅有六頁的論文,內容並不豐富,說理也頗含糊,但卻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萊布尼茨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 ∫。我們目前在數學和物理中使用的微積分符號,都是萊布尼茲發明和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