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Xiaofu_Lu
機器人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漸漸拋脫冷硬的刻板印象,開始擁有初步的社交能力。
未來某一天機器人或許能夠成為我們的代理人,代替本尊與他人互動。
人稱「擬真機器人大師」、日本大阪大學的石黑浩教授,就曾挑戰過機器人的社交能力。
▲日本大阪大學機器人學者石黑浩,以及他的機器人替身。
他在現場來賓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一部外表神似人類、能簡單對話的機器人,安排到一個宴會的場合,當天現場的燈光略為昏暗,音樂也有點嘈雜,但大致就像是一般常見的party,石黑教授想觀察的是,機器人有沒有可能融入這類型的社交環境,卻不被發現。
事後證明,竟然沒有人聲稱當晚遇見過機器人,沒有任何人發現,自己對面的人曾經是一個機器人?!
這個結果意味著,機器人已經成功參加趴體呢?還是在這種場合,基本上大家都只是講些無關痛癢、言不及義的對話,以至於連機器人都足以應付?
當然,會場中昏暗的燈光、嘈雜的音樂是有它掩護的作用,無論如何,機器人似乎成功地踏穩了第一步。
接下來,石黑教授大大方方地將外表擬似女性的機器人,帶到醫院裡來,目的是來陪伴單獨看病、備感焦慮的求診者。
」她「也許就是靜靜地聆聽、點頭示意,或是簡單回應幾句鼓勵的話語,幾番測試之下,不少人覺得有」人「陪伴讓他們安心許多,但也有人覺得,機器人坐在那邊就是怪怪的。
這項測試隱約透露出一種訊息,當人的心理有所掛念、不安的時候,即使是」機器人式「的陪伴,也有它舒緩壓力的效果。
這項實驗還有個後續的小插曲,由於」她「的表現很不錯,就有人要求可不可也有個」他「來代班?
石黑教授就將原來的」她「改個髮型、重新上妝,搖身一變換成」弟弟「出任務,一分為二,可男可女,這又是機器人的另一項利器。
▲石黑浩的女性機器人。石黑浩教授實驗室
機器人能正常社交麼?
由上面的案例來看,如果運用合適,就算機器人僅具有初階的社交能力,仍然可以發揮一定的效果。
從簡單的開始,比方說,餐廳可以召喚機器人,來坐在單身吃飯顧客的對面,陪伴對方,偶而穿插幾句機器人式的冷笑話,說不定也是個賣點!
不過,如果想要推廣到更多的應用場域,那勢必得升級改版。首先,聽力一定要加強,總要能清楚聽到、正確理解對方的話語才行吧!以現有的語音辨識與自然語言技術來看,如果話說得還算符合文法,這一點倒是有機會達到。
但是,機器人最大問題是無法自我思考,萬一來個不拘形式的對話,或是天馬行空的話題,機器人就不行了。
還記得2009年影星布魯斯·威利所主演的《機器戰警》(Surrogate)嗎?
片中的每個人都訂做了一個代表自己的機器人,因此人人都可以安穩地躲在家中,讓分身代替本尊出門承擔外界的風霜雨露。
當然,要讓主人本尊與機器人分身如出一轍,可不容易,不過這倒也點出值得努力的方向,也許有朝一日,機器人真能成為我們稱職的代言人,代替你出去吃飯、相親呢。
附:長期堅持原創不易,如果文章引起大家共鳴,請大家點讚轉發,支持我繼續創作,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