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化,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資本邦

1月8日,資本邦獲悉,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創醫療機器人」)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並於2020年12月31日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籤訂了《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輔導對象)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輔導機構)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之輔導協議》,並於同日完成輔導備案。

輔導機構中金公司委派章志皓、龔麗、徐敏、華予詩、蔣騰飛、吳梓維共6人組成微創醫療機器人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項目輔導工作小組,由徐敏任本次輔導工作小組組長。此外,微創醫療機器人聘請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北京市嘉源律師事務所也將參與本次輔導。

據悉,微創醫療機器人致力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化,主營業務為手術機器人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商業化。據悉,微創醫療通過持有微創投資100%的股權間接持有公司53.75%的股權,為公司的間接控股股東。

頭圖來源:圖蟲

轉載聲明:本文為資本邦原創資訊,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否則為侵權。

風險提示 :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雷鋒網消息,據IPO早知道報導,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0年12月31日同中金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2020年12月21日,「微創系」的微創電生理與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同樣計劃登陸科創板。稍早之前的2020年11月6日,微創心通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擬主板掛牌上市。
  • 快訊|天津大學3D列印軟性機器人;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美軍給...
    為了提高機器人的靈活性,科學家設計的一種軟體的彎曲機制,讓機器人承受高水平的變形。使用CAD軟體創建設備便於升級,另外團隊也能夠添加模塊或者調整夾具的直徑。改機器人兩端有一個抓爪和三個進氣管,可以控制並施加壓力,這樣可以讓其做出「爬升」動作,目前機器人可以在16-38 mm的管道上爬升,還能在45°和90°的上爬升。讓一些難以攀爬的管道維護變成可能。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微創醫療機器人獲30億融資;國家兒童區域醫療...
    微創醫療附屬微創醫療機器人完成30億人民幣融資近日,微創醫療機器人宣布完成30億人民幣融資,其中15億人民幣系直接增資,另外15億系微創股權轉讓款。本次融資,引入包括高瓴資本、CPE、貝霖資本、遠翼投資、易方達資本在內的多個戰略投資者。融資完成後,微創醫療機器人仍為微創控股子公司,估值225億人民幣。
  • 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原標題: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研發人員正在演示一款單孔鏡腔手術機器人,在演示過程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可以精確地將葡萄鑽孔並剝皮。袁婧攝  作為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機器人亦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
  • 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成立
    如今的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比達到16%,正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們對於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微創、精準、優質的智慧醫療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國家頒布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當中,醫療機器人行業被納入重點發展行業。作為對產業趨勢和社會需求的響應,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於2019年6月29日在閔行區劍川路930號零號灣產業園區正式啟動成立。
  • 未來可期 醫療機器人行業站上風口
    康復機器人市場佔比高   2014年,我國掀起醫療機器人應用熱潮。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醫療及人工智慧產業,醫療系統也不斷完善,在技術革新、產業化加速等因素的影響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相比於其他醫療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具有技術門檻高、精度高、附加值高等特點。近年來,骨科和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產學研一體化特徵明顯,大量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應用。目前,手術機器人在國內已經被應用於骨科、神經外科、心臟外科、婦科等手術中。   現階段,我國微創手術機器人市場以進口機器人為主。
  • 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一文指出,現在的醫療機器人產品與日俱增,如陪護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儘管醫療機器人產業鏈尚未完全成熟,但許多科研機構或科技企業便已經開始思考,下一代醫療機器人將會是什麼樣。
  • 校黨委書記楊振斌調研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4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來到校級交叉創新平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進行調研。學校黨政辦、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有關院系部門負責人,研究院科研人員、教師代表參加調研活動。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九人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上海市科委、上海交大、上海交大醫學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相關領導及各機器人研發項目團隊成員參加會議。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教授對於醫院內建立手術機器人臨床研究中心的寄予認可,認為這是海外醫院都很難完成建設的平臺,使得臨床醫生和工程師能夠真正握手,共同邁向人工智慧醫學應用。
  • IPO周報|企業級RPA第一股新紐科技香港上市;禾賽科技遞表科創板
    禾賽科技|A股|遞表科創板  據IPO早知道消息,雷射雷達研發商上海禾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賽科技」)日前正式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華泰聯合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禾賽科技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20億元人民幣。
  • 中國醫學專家致力研發國產醫學機器人
    記者22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胸科醫院臨床聯合研究中心」將建立由美國認證的胸部機器人臨床實訓中心,通過嚴格細緻的理論和臨床培訓,將胸部機器人手術推廣至更多地區。在適宜的病人中,機器人手術能達到胸腔鏡手術相同的手術效果,且具有明顯優勢。
  • 楊廣中:醫療機器人可以解決某些根本問題
    王輝 徐金忠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醫療機器人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科學家還在努力研發體型更小、更靈活,用途更廣泛的醫療機器人。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介紹並展望新型醫療機器人的發展情況。資料顯示,楊廣中是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 心臟電生理龍頭企業惠泰醫療登陸科創板 股價漲幅近250%
    原標題:心臟電生理龍頭企業惠泰醫療登陸科創板 股價漲幅近250%   1月7日,醫療領域開年第一家IPO公司惠泰醫療登陸科創板,發行價
  • 科創板盤點丨22家衝刺科創板的醫療健康企業大起底
    從受理情況看,科創板申報企業總體上屬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等產業。其中,醫療健康類企業共計22家,除碩世生物、祥生醫療兩家企業以外,其餘20家均進入首輪問詢階段。此前,上交所就首輪問詢及回復情況答記者問時曾表示,核心技術、研發人員、研發投入等事項是科創企業的重要特徵,是投資者了解和判斷發行人是否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依據。
  • 田偉院士:我眼中的醫療機器人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寇曉雯「『機器人』起源於人類浪漫主義思維的放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用機器人工程與臨床應用分會主任委員田偉說。田偉把「浪漫」落到了實處,從2002年開始,田偉就帶領團隊開始了智能技術在骨科領域探索,經過經歷15年的醫工企聯合攻關,第三代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誕生。
  • 醫療機器人產業的細分市場和發展趨勢
    文|東灘顧問近年來,全球醫療機器人技術快速迭代發展,在人工智慧、健康中國2030、國家科技創新戰略以及高質量醫療需求的推動下,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已成為醫療器械市場最活躍的行業之一。三、中國醫療機器人的產業投資態勢國內醫療機器人加速落地,應用領域有待開拓。2016年以來,在國際醫療市場技術改革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部分技術及醫療機構紛紛涉足醫療機器人的研發和落地。
  • 創新醫療器械切換升級,全面提速 | 2020醫療健康領域年報
    對於優先布局醫療器械賽道的基金而言,從科創板、創業板到主板,IPO相關政策的創新與全面落地為資本提供了更多的退出通道,優質投資機構在2020年都收穫了多個項目的成功上市的碩果,進而加速在一級市場上布局醫療器械,一二級市場的聯動,觸發整個醫療器械板塊全面提速!
  • 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
    醫療機器人的定義和作用   醫療機器人是指用於醫院、診所的醫療或輔助醫療的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屬於高端醫療器械,具有高技術壁壘、高準入門檻、高附加值等特點。我國醫療機器人種類較多,主要包括康復機器人、輔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非治療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機器人等,其中康復機器人佔主要比重,比例達到41%,其次為輔助機器人,佔比為17%,手術機器人佔比16%,非治療服務機器人佔比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