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海洋特徵寡糖與骨關節——中科院寡糖工程新成果專家研討會」上獲悉,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殼寡糖研究中心與復旦大學醫學院等單位開展的聯合研究中,科研人員已證實殼寡糖在防治骨關節疾病方面具有明顯效果。目前相關產品已獲批生產,廣大骨關節疾病患者有望從中獲益。
來自北京中醫藥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等多家單位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並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我國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治療骨關節疾病的現狀,分析了目前臨床應用各種藥物的優劣性。
由於骨關節疾病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因此被世界衛生組織稱為「不死的癌症」。此前以氨基葡萄糖為代表的各種治療方法和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缺乏更安全有效的技術和產品。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天然產物與糖工程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醫學院等單位,開展了殼寡糖治療骨關節病方面的研究,並比照加拿大等國新近上市的抗關節炎藥物,證實了殼寡糖在降低關節腫脹、促進其吸收方面明顯優於氨糖。
在治療骨質疏鬆方面,研究證明,殼寡糖對於提高骨密度、增加骨強度和促進骨折癒合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由於殼寡糖具有排除體內重金屬的功效,因此可以使鈣得到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在治療骨關節炎方面,研究發現,殼寡糖能夠顯著促進關節軟骨再生,並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此外,殼寡糖具有的抗氧化作用還能顯著降低關節腔中過氧化物的水平,為軟骨細胞提供良好的營養環境,同時避免了水楊酸類、非甾體類和皮質類激素等的副作用。
依託這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和發現,大化所殼寡糖研究中心以殼寡糖、氨糖等為主要原料,研製出相關膠囊,在修復受損細胞糖鏈結構、重建膠原蛋白網、恢復軟骨細胞和成骨細胞的正常功能及代謝平衡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從而達到多靶向系統防治骨關節疾病的目的。
殼寡糖是迄今人類已知的天然糖中唯一大量存在的帶正電荷的鹼性寡糖,被生物醫學界稱為繼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五大生命要素之後的「第六大生命要素」,其具有的獨特生物活性對人體有多項基礎性生物學功能。2007年大連化物所成立了國內目前唯一的專業殼寡糖研究中心,並在國際上首先使用「酶法降解殼聚糖與膜分離相耦合」專利技術,成功地製備出高活性的、不同聚合度的殼寡糖,並成功地分離出殼寡糖單體,解決了殼寡糖聚合度可控制這一關鍵問題,是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殼寡糖提取技術。(張一峰)
《科學時報》 (2010-8-25 A1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