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絕育雄蚊」飛向全球防疫前線,「以蚊治蚊」直接有效

2021-02-15 防疫一線

「絕育雄蚊」和野外的雌蚊交配之後,產下的蟲卵是不能發育成幼蟲的,可以有效地降低野外蚊子的密度,從而抑制病菌的傳播。

科研人員在「蚊子工廠」成蟲飼養區查看蚊子的生長情況

在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內,有一家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蚊子工廠」,每周,這裡能產出500萬隻被稱為「蚊子戰士」的「絕育雄蚊」——體內帶有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雄蚊。「絕育雄蚊」與自然環境中的雌蚊交配後,所產下的卵無法發育成幼蚊,可以用來抗擊登革熱、寨卡病毒的傳播。 

 

登革熱、寨卡病毒病是廣泛流行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蚊媒傳播疾病。目前,寨卡和登革熱疫苗都還處於研發階段,而依賴化學殺蟲劑的傳統方法容易對生態造成破壞。「蚊子戰士」作為一種新型生物農藥,既能有效抑制蚊媒數量,又不影響環境,得到了世衛組織的認可。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說:「降低蚊媒數量是目前壓制寨卡和登革熱疫情最直接的手段。」

  

據了解。目前,奚志勇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與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國際原子能機構等組織合作,不僅在墨西哥設立了與廣州類似的「蚊子工廠」,還將「以蚊治蚊」相關技術輸出到了巴西、秘魯、泰國、斯裡蘭卡、牙買加、開曼群島等國家和地區。

「蚊子工廠」的幼蟲飼養區

「蚊子工廠」的科研人員正在分離雌雄蚊的幼蟲

利用雄蚊幼蟲的頭寬比雌蚊幼蟲小0.1至0.2毫米的特點,該實驗室設計了一個夾角的玻璃層分離器,將含蚊子幼蟲的水從上面衝下,個頭大點的雌蚊幼蟲被留在玻璃層的上半部分,雄蚊幼蟲則被衝到下面。

科研人員在位於廣州南郊的沙仔島上釋放「絕育雄蚊」。它們和野外的雌蚊交配之後,產下的蟲卵是不能發育成幼蟲的,可以有效地降低野外蚊子的密度,從而抑制病菌的傳播。

在位於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正在進行顯微胚胎注射。用微米級的極細注射針將沃爾巴克氏體注入排成一列的蚊卵中,使蚊子絕育。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中國「蚊子戰士」飛向全球防疫前線

相關焦點

  • 「以蚊滅蚊」|雄蚊感染 雌蚊絕育,新滅蚊技術登上《自然》
    一種滅蚊新方法已經出現——通過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菌與雌蚊絕育相結合,達到「以蚊治蚊」的目的。
  • 中大科學家發明「以蚊治蚊」技術領先全球!袁隆平鍾南山紛紛點讚
    該團隊通過共生菌與射線相結合的方法清除蚊媒群體,最終達到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效果。這項「以蚊治蚊」的手法現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昨日,「滅蚊黑科技,中國獨角獸」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奚志勇透露,這項技術將逐步推廣運用,將來普通家庭有望像買普通的滅蚊藥一樣來購買他們的產品。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發於2020.9.21總第965期《中國新聞周刊》當實際上,從2011年起,奧尼爾團隊就開始在澳大利亞、巴西、印尼等地嘗試「以蚊治蚊」,而此次作為金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對於世衛組織向更大範圍內推廣這一舉措有著重要意義。奚志勇是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微生物與分子遺傳學系教授、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是全球首個將沃爾巴克氏體菌株注射到蚊子體內的科學家。
  • 「以蚊治蚊」: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以蚊治蚊」:  滅蚊黑科技的生態難題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杜瑋  發於2020.9.21總第965期《中國新聞周刊》  當「嗡嗡」叫的蚊子打斷了你的思緒,驚擾了你的好夢,並出其不意地「贈予」你一個奇癢無比、大小隨機的「紅包」時,你一定會有將這一物種趕盡殺絕的衝動
  • 全球最大蚊子工廠在廣州 周產300萬隻「絕育雄蚊」
    參考消息網7月25日報導 臺媒稱,大陸廣州市有間全世界最大的「蚊子工廠」,透過科學技術培養出一種「絕育雄蚊」,普通雌蚊和這種雄蚊交配後,產下的卵無法發育,因此能有效減低病媒蚊的數量。該工廠每周可以產出300萬隻雄蚊,定期在當地釋放後,已有效降地當地蚊子的數量。
  • 揭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廠 以蚊治蚊控制登革熱傳播
    據悉,此前,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研究出「以蚊治蚊」的方法,通過投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益蚊」使白紋伊蚊的種群密度降低,進而控制登革熱的傳播。  2 按3:1比例飼養雄雌蚊  在確認胚胎長大後的蚊子及其下一代攜帶共生菌,蚊子才能成為種源。胚胎注射後,進入生產車間的「保種」室。該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齊排列的蚊蟲飼養籠,每隻籠子裡均按3:1的比例飼養雌蚊和雄蚊。
  • 對付登革熱 此蚊來「幫忙」
    該團隊通過共生菌與射線相結合的方法清除蚊媒群體,最終達到阻斷蚊媒疾病傳播的效果。這項「以蚊治蚊」的手法現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昨日,「滅蚊黑科技,中國獨角獸」高峰論壇暨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召開。奚志勇透露,這項技術將逐步推廣運用,將來普通家庭有望像買普通的滅蚊藥一樣來購買他們的產品。
  • 外媒:昆蟲絕育或有助於控制蚊媒疾病
    西班牙《趣味》月刊網站9月9日刊載題為《昆蟲絕育或將有助於控制蚊媒疾病》的報導,作者系記者安東尼·金。報導指出,科研人員正在研究給蚊子絕育的方式,來控制登革熱疫情的蔓延。報導編譯如下:能夠傳播登革熱和寨卡等熱帶病且具有攻擊性的伊蚊正擴散至歐洲各地,科學家希望通過一種昆蟲生育控制方式和無人機來控制這些咬人的害蟲。
  • 中國田間試驗消滅蚊子:將雌蚊絕育與雄蚊感染相結合根除白紋伊蚊
    當地時間7月17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一項在中國開展的田間試驗幾乎根除了白紋伊蚊。這種方法通過將雌蚊絕育與雄蚊感染相結合,達到了控制蚊媒種群的目的。白紋伊蚊是一種全球性的攻擊型蚊子,可傳播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寨卡病毒等。
  • 世界最大蚊子工廠:雄蚊變身「絕育雄兵」
    但廣州市內卻建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蚊子工廠,每周向外釋放白紋伊蚊雄蚊300萬隻。原來這是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團隊研發出的「以蚊治蚊」的絕招,正在導演蚊界「無間道」,被釋放的白紋伊蚊雄蚊都成了「特洛伊木馬」。它們被注射了「絕育疫苗」,與野外的白紋伊蚊雌蚊交配後,就能讓雌蚊所產的卵不能發育。這不但能降低白紋伊蚊的種群密度,還能控制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
  • 每周生產50萬絕育雄蚊
    原來這些「絕育」蚊子名叫白紋伊蚊雄蚊,身上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這是沃爾巴克氏體技術控制蚊媒及阻斷登革熱項目在國內的第一次田間試驗,目前局部地區的種群壓制效果已經超過90%。這些蚊蟲體內的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在自然界節肢動物體內廣泛存在的、接近立克次體,並能經卵傳遞的革蘭氏陰性胞內共生菌。它天然存在於全球約65%的昆蟲種群和28%的蚊蟲種類中,攜帶不同型別沃爾巴克氏體的雌雄昆蟲交配後產生的卵不發育。
  • 探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廠:每周生產50萬絕育雄蚊(組圖)
    今年3月12日,奚志勇團隊開著機動三輪車,拎著塑料桶,開始釋放第一批「絕育蚊子」。之後,團隊保持每周三次(隔天)的釋放頻率,每次放出7萬-10萬隻。  奚志勇解釋,爭取剛長出的野生雌蚊和釋放的絕育雄蚊進行交配,必須要有數量優勢。「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這個惟一的機會要被我們釋放的雄蚊獲得。」
  •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做了絕育手術,公蚊直接變「太監」!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做了絕育手術,公蚊直接變「太監」!在炎熱的夏天,自然少不了蚊子的存在,它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上億年,人一旦被蚊子叮咬之後,會奇癢無比,同時,還會給人們帶來各種疾病。除了蚊香與殺蟲劑之外,科學家們有研究出了新的防治方法,那就是給蚊子做絕育手術,科學家們往公蚊體內注射一種叫做「沃爾巴克氏菌」的細菌,這種細菌對於蚊子來是致命的傷害。能夠讓蚊子斷子絕孫,使蚊子不孕不育,但是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傷害的,當帶有這種細菌的公蚊與母蚊交配之後,就會產下無法孵化的卵,從而從根本上防止蚊子的繁殖。
  • 以蚊滅蚊,中山大學科學家研究滅蚊黑科技
    以蚊滅蚊引關注 試驗中的蚊蟲指的是白紋伊蚊,是全球範圍內最具有侵略性的入侵物種之一 因此,在研究中,奚志勇團隊通過人工轉染建立了攜帶三種沃爾巴克菌型的白紋伊蚊蚊株,大規模飼養至蛹期,雌雄分離後,經射線照射去除有生育能力的殘存雌蚊,然後進行釋放。經輻射的雌蚊完全絕育,無法在野外產生下一代,而輻射對攜菌雄蚊的不育和交配競爭能力沒有影響。
  • 讀圖科學城有個世界最大蚊子工廠:每周生產50萬絕育雄蚊
    今年3月12日起,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團隊,在沙仔島陸續釋放「絕育」蚊子,即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白紋伊蚊雄蚊。這是沃爾巴克氏體技術控制蚊媒及阻斷登革熱項目在國內的第一次田間試驗,目前局部地區的種群壓制效果已經超過90%。
  • 蚊子工廠:「感染+輻射」不論雌雄100%絕育
    作為登革熱的主要傳染媒介,白紋伊蚊在這個夏天卻迎來了一項讓它聞風喪膽的「黑科技2.0版」——沃爾巴克氏體菌感染+低劑量射線,使白紋伊蚊100%絕育,數代之後,將種群清除。  執行這項清除任務的,是它們的同類,一種更特殊的白紋伊蚊組成的「蚊子敢死隊」。它們是如何「以蚊治蚊」的?
  • 廣州有城中村已試點投放「絕育蚊子」,下一步將會是老城區!
    南都記者採訪「以蚊治蚊」團隊負責人奚志勇教授了解到,目前「絕育蚊子」已進入廣州市區的一城中村進行現場試點測試,下一步將進入老城區試點。世界最大「蚊子工廠」的周產量預計達5000萬隻。培育中的蚊子。「絕育蚊子」技術已進入廣州市區進行現場試點測試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進行種群控制,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雌蚊進行種群替換———讓蚊子成為對抗登革熱蚊子的「武器」,這是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團隊「以蚊治蚊」抗登革熱的兩個原理。
  • 「蚊子工廠」每周可生產1000萬隻蚊子 「以蚊滅蚊」已在廣州城區多...
    廣州專家滅蚊研究成果獲《自然》雜誌關注  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絕育雄蚊,普通雌蚊與其交配後產下的卵都會死亡,導致區域內蚊蟲種群密度降低,「登革熱」「寨卡」等蚊媒病的傳播便得到控制。這就是「以蚊滅蚊」的原理。
  • 廣州蚊子工廠:一年培育上億隻「絕孕」蚊子,養蚊治蚊真是高!
    蚊子「叛徒」前文提到過,這個工廠每年都會培育上億隻蚊子,而這些蚊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雄蚊。遠在1924年時,一位名叫沃爾巴克的科學家在室內常見的一種尖音庫蚊的身上發現了一種幾乎存在於所有節肢動物體內的細菌,並將其命名為「沃爾巴克氏體」,這種細菌雖然是寄生生物,但卻更像是動物體內的一段基因,可以徹底改變動物的習性,有些物種離開沃爾巴克體甚至會不能生殖。
  • 探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廠」 正在培育「絕育蠅」
    全球首臺「蚊子X光機」  和此前一年多的工作相比(羊城晚報曾多次報導),「蚊子工廠」目前最大的變化就是多了一臺特製的「X光機」,這臺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中國聯合研製的機器是用來給蚊子進行「輻照篩選」的。  原來,工廠生產出的帶菌蚊子是雌雄混雜的,但野外釋放時只能釋放絕育了的雄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