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的「肝膽冰雪」

2020-12-06 初陽戴先森

原創:初陽戴先生

李白名篇中的「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關於洞庭的風姿、遼闊為其《遊洞庭》增色無限;孟襄陽筆下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一出手便驚豔四座,千載而下,傳頌不絕;而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看到的是白銀盤裡一青螺。面對美麗的洞庭湖,歷代文人墨客從不吝惜自己的筆墨。當歷史的腳步回溯到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來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張孝祥為我們呈現的,是一番「肝膽冰雪」。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處於長江中遊荊江南岸,古有「八百裡洞庭」之稱號。而站在嶽陽樓頭倚柱遠望,好一派茫茫洞庭之美景,盡收眼底。

而讀完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心裡卻無關風月,湧動著的是感動亦或感慨:冰肝雪膽、豪邁氣概、光明磊落、胸襟坦蕩、悲憤無奈,都有。

張孝祥,南宋著名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安徽和縣人。從小才思敏捷,文章一揮而就,為人剛正不阿。卻在出任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時,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北歸途中,因長途跋涉而風塵滿面的張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可以說感慨萬千,於是援(yuán)筆而作這首感人肺腑、意境高邁的《念奴嬌·過洞庭》。

試想: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幾多傷感,幾多豪邁,幾多深沉。

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可以想像一下,在「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時,站在洞庭青草之上,面對這浩瀚的湖面竟是碧空萬裡,水波不興,好一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寥寥十三字,為我們勾勒出月下洞庭全景圖。

在這「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時,當是別有意味。更何況,秋月對於生活在農業社會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

「風色」:風有方向之別、強弱之分,難道還有顏色的不同嗎?也許可以說沒有。但是敏感的詩人從風雲變幻之中是感覺到了風色的,或者說,張孝祥用「風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廬山謠》:「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萬裡黃雲漂浮使天色瞬息變幻,茫茫九派,白波洶湧奔流,浪高如雪山。這裡詩人豪情滿懷,把廬山之景寫的雄偉壯觀。張孝祥在這裡說「更無一點風色」,表現洞庭湖的天氣:波平浪靜,水波不興,風的影子都沒有。這種表達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詩意。令人嚮往不已。可以說,開頭兩句,詞眼在「風色」二字。用「風色」來表達湖面的平靜,耐人尋味之餘,為後面的興起埋下了伏筆。

2、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如果說,好的愛情或者親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那麼,一首好的詩詞,它能為你展現人世間最詩意的生活,例如所選的這一句「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面對秋月之下浩浩蕩蕩、一碧萬頃的湖水。如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遊於其中,該是多麼愜意。

「玉界瓊田」,是詞人品性的寫照:多少人為了鯉魚躍龍門而皓首窮經,在金榜題名之時春風得意馬蹄疾。可是詞人雖然蒙冤被貶,但我對祖國還是一片赤誠,像玉鑑瓊田無一絲塵埃,肝膽冰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閉著眼睛想一下:拋開個人蒙冤被貶不說: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葉扁舟,一大一小,一動一靜,鮮明的比照。目遇之成色、耳得之而為聲,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託出詩人的豪邁氣概。

「著我扁舟一葉」。著用得好。

陸遊也寫過:「稽山千載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釣船。」陳與義《和王東卿》:「何時著我扁舟尾,滿袖西風信所之。」都是指船漂浮著,想像奇特,充滿詩情畫意。張孝祥在這裡用「著」,應該有異曲同工之妙。

「著我扁舟一葉」,既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翻譯)他正泛舟湖上,月光如水,水波不興,一葉扁舟,隨意飄浮,確實是很美的意境。虛寫:是希望在這三萬頃玉界瓊田中,容我一生一葉扁舟。他未必有「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李白《行路難》),「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的想法,他畢竟還年輕,張孝祥死的時候也才三十九歲。想法是虛構的,如此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不忍暫離卻是真的。

所以,「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 」是詞中壯麗的佳句,它形象地概括出洞庭湖廣闊無涯、優美而又平靜的特點,又襯託出詩人的豪邁氣概。

3、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輝分了一些給湖水。和範仲淹筆下的「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應該是一樣。

「明河共影」,是說天上的銀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兩道銀河同樣地明亮。最後達到表裡俱澄澈:描寫周圍的一切,從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沒有一絲兒汙濁。這三句寫水天輝映一片晶瑩。

「素月」、「明河」兩個意象點出了天空的特徵:明亮、澄澈;「分輝」、「共影」則寫出了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儘管只有八個字,卻具體而生動的顯示了詩人的才華。

杜甫有一句詩:「心跡喜雙清」(《屏跡》三首其一),心是內心,也就是裡,跡是行跡,也就是表,心跡雙清也就是表裡澄澈。來表現自己高尚的人格,這應該和我們詞中的「表裡俱澄澈」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認為,「表裡俱澄澈」「心跡喜雙清」可以集成一副對聯,而且給人提供了一個為人處世的準則。因為都說與人相處,始於五官,止於三觀。

這語意就有點雙關了。既是說景:明亮、澄澈。也是說人心,以詞明志:說自己如秋月,有如秋水,是一個:坦坦蕩蕩、磊磊落落、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詩人接下來才說「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可以說,「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三句既是對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補充,同時又是作者愛國抗金這一高尚人格的具體寫照,暗地裡還反映了作者對南宋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惡和不滿。

4、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上一句是: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說洞庭湖是的澄澈,詩人的內心也是澄澈的,所以這一句說物與心悠然相會,這妙處難以用語言表達出來。

「悠然」(悠然自得(《小石潭記》)),閒適自得的樣子,這裡形容心與物的相會是很自然的一種狀態,勉強不來的。(都說你smile的弧度、時間能出賣你的真誠),所以這裡的悠然應該是身臨其境的有感而發。

「妙處」,表面看來似乎是指洞庭風光之妙,其實不然。洞庭風光之妙,上邊已經說出來了。這妙處應當是心物融合的美妙體驗,只有這種美妙的體驗才是難以訴諸言語的。景色美,體驗妙,心物融合的美妙體驗,難以訴諸言語。此種真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這裡,除了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美感體驗之外,讓我們看到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感: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光自照,借酒來「銷萬古愁」。是孤獨。

孤獨分兩種:A: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在人世找不到知己的孤獨:妙處難與君說。B: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無人理解的孤獨:萬象為賓客;

最後二句點明這種極妙境界是只可意會難於言傳的。人與自然、內心與外景、天與地、水與天,這些可能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詩意的高峰體驗。同時這兩句由景入情,收束上闋「語語都在目前」的景色。

5、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下片以「應」字領起,似承而轉。作者回憶起「嶺表經年」的為宦生涯,開頭三句是他的內心獨白。

嶺表,指五嶺(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以南,今兩廣一帶。據《宋史》記載:張孝祥因為支持張浚的北伐主張,受到秦檜等主和派的打擊,於宋孝宗乾道元年被貶謫外放,曾為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次年因讒落職,由桂林北歸,途徑嶽陽,故有《過洞庭》之作。(表達的是人生的坎坷)

「應」字平常表示推度猜測的意思,這裡講的是自己當時的思想,無所謂推度猜測。這「應」字語氣比較肯定。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猶言「官因老病休」,「應」字也是肯定的語氣。

「應念嶺表經年」,是由上片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在嶺南一年的生活,感慨系之矣。

孤光,指月光。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就曾用孤光來指月光。「孤光自照」,是說以孤月為伴,引清光相照,表現了既不為人所了解,也無須別人了解的孤高心情,但是是那樣的光明磊落。

「肝膽皆冰雪」,冰雪的特點是潔白晶瑩。在結構上,與上闋的「表裡俱澄澈」意境可以互為呼應。南朝詩人江總《入攝山棲霞寺》說:「淨心抱冰雪。」唐代詩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些都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純潔、襟懷坦白。

「嶺表經年」開頭,本來表達的是人生的坎坷,但筆鋒隨「孤光」一轉,借澄澈的月光充分表達了內心的坦蕩、肝膽可照,也從側面對誣陷自己的人和其他人表明心志。

所以詞中的「肝膽皆冰雪」,實際上是說,結合他被讒免職的經歷來看,儘管自己被免職,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純潔、肝膽照人的;另一層意思是說,我問心無愧,話語中有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還夾雜著自豪、感情真摯而又複雜。

6、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

蕭騷,形容頭髮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實際不過是寫失意之狀。就像是《增廣賢文》裡一句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襟袖」則是以部分代全體,月夜清冷,衣服單薄。

關鍵是,結合後面的「冷」字來體會,當自己失意時無人問津,這蕭騷恐怕是真的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如今被免職了,不免帶有幾分蕭條與冷落。

但詩人的氣概卻絲毫不減:「穩泛滄溟空闊」。滄溟,本指海水,這裡指洞庭湖水的浩淼。就像屢遭的讒害,環境險惡,但自己現在依然兩袖清風,穩操航向,安如泰山。突出自己平靜而堅定。心神沒有一點動搖,體現了詩人的鮮明個性:豪邁的氣概以及心胸之寬闊。

這兩句,可以說寫盡了自己雖在失意之中,但安然泛舟於洞庭、青草湖上,也會穩穩地把握人生之舟,穩泛於世事險惡之中。

確實,不多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前面是萬裡坦途也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即使是荊棘眾生的人道,也要保持舉重若輕的從容自信。

7、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這三句可以說是詞中的傳神之筆,是全其感情的高潮所在:突現出作者襟懷坦蕩、氣魄雄偉與樂觀豪爽的性格,對誹謗自己之人不屑一顧的氣勢。奇特的想像。

西江,西來的長江。挹,汲取。「盡挹西江」,是說汲盡西江之水以為酒。借用佛教禪宗「一口吸盡西江水」來形容自己豪飲氣概、心胸開闊。

「細斟北鬥」,是說舉北鬥星當酒器慢慢斟酒來喝。(北鬥星是由七顆星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長把勺而產生的聯想。)這裡暗用了屈原的《九歌·東君》是反其意而用之:「援北鬥兮酌桂漿」,詞人即用此義。詩人的自我形象極其宏偉。

「萬象」,天地間的萬物。這幾句是設想自己作主人,請萬象作賓客,陪伴我縱情豪飲。

他要汲取長江的水以為酒,把北鬥星當作酒杯,再請天上的星辰萬象作為賓客來和他一起細斟慢酌。此乃豪情萬丈哪,一個被讒罷官的人,竟有這樣的氣派,真有李白當年「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之感,須是多麼的自信豪邁才能做到啊!

8、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詞的最後兩句更顯出作者藝術手法的高超:「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嘯,蹙口發出長而清脆的聲音。這裡沒有對酒當歌,唯獨一「蕭」:扣舷獨嘯,或許有嘯詠、嘯歌的意思。另外,哪一個詞用得好?

舷,船邊。扣舷,敲著船舷,也就是打拍子。扣:打,動詞。

蘇軾《赤壁賦》:「扣舷而歌之。」景融我心得自然流露。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人」: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辛棄疾的《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抒發自己心中的悲。

唯獨要一個「拍」字,在程度上才能顯示出張孝祥則是敲擊船沿、仰天長嘯,內心潛藏的深厚的悲憤和沉鬱才溢於言表。似乎人生難得有此情此景,能夠令人渾然忘我。

最後,醉意朦朧之中感嘆:「不知今夕何夕」,可以說是借用蘇軾《念奴嬌·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張孝祥稍加變化,說自己已經完全沉醉,忘記這是一個什麼日子了。

張孝祥以「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作結。空間上,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時間上,又回到一開頭所提及的「近中秋」三字上,首尾呼應。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秋月秋水那麼博大的形象回歸自我。也由今夕之初泛到穩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之夜,忘情於與大自然交融之中,很有餘味。

由此,作者張孝祥俱觀洞庭之平靜、遼闊明亮,更為重要的是其冰肝雪膽、光明磊落。當然又不失心中豪邁而悲憤之情懷。

相關焦點

  • 他是豪放派狀元,一首寫中秋的念奴嬌,堪與東坡水調歌頭分秋色
    比如在很多人看來,南宋豪放派狀元張孝祥寫下的一首《念奴嬌》才華橫溢,堪與東坡水調歌頭分秋色。可能一些朋友不太清楚張孝祥的名字。所以我給大家先介紹一下他。得了,我還是先介紹下自己。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詩詞對聯的讀書人,希望大家關注一下我哦。回到主題,張孝祥這個人可真是了不起。
  • 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宇宙意識: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但就平靜的洞庭湖之夜並把自己置身湖上舟中來抒發豪情逸興的佳篇,卻並不多見。這裡,我們主要談一談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這篇文章進行分析。張孝祥一生胸襟磊落,品格高潔,但在官場中屢遭讒言, 內心充滿著悽涼之感,甚至生出憤激之情。
  •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話說張孝祥《六州歌頭》更是南宋初期愛國詞章中的傑作。它的創作緣起是這樣。虞允文取得採石大捷之後,金主完顏亮敗退到揚州被部將所殺,金兵退回淮河流域,暫時休戰。這時候,主戰派大臣張浚奉朝廷詔令由潭州改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次年正月,高宗到達建康,張孝祥也到了建康。
  • 洞庭漁歌:在八百裡洞庭放聲高歌
    洞庭漁歌的發展與湖區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將在日常勞作中吆喝的「船工號子」「排筏號子」與湖區廣泛流傳的採蓮船、燈調等民間歌謠相融合,至宋代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漁歌對唱和拉網小調,逐步走向成熟、繁盛。北宋大文豪範仲淹就在其名作《嶽陽樓記》中寫道:「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裡,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 我們最熟悉的詞牌名《念奴嬌》,原來是這個意思
    在中學語文課本上,我們就學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關於題目,當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念奴嬌」是詞牌名,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個詞牌與唐朝的一位美女有著重要的關係。在唐朝的天寶年間,此時正是盛世,讓王朝帝國一蹶不振的安史之亂尚未開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大唐的子民們,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治理下,享受著前所未有的輝煌,也為自己是偉大帝國的一員而高興。
  • 嶽陽汪培康:《月繡洞庭》,是美好,是光明
    《月繡洞庭》葫蘆絲曲是汪培康創作的第二部作品,談及這部作品,不得不從汪培康的家鄉——湖南臨湘桃林鎮說起,這是一個湘北丘陵地帶的魚米之鄉,一條清澈的桃林河,從「小平原」流過,岸邊多處有日夜不停地流淌著千裡聞名、冬暖夏涼的「桃林泉」。 「童年的記憶中,我的家鄉解放初期是全國『衛生之鄉』。夏天傍晚時分」各家各戶將自己門前街道用水衝洗得一塵不染。
  • 中國電腦之父範光陵作念奴嬌詞紀念我們都是一家人與乞丐美女
    筆者訪談時,範光陵院士談到人生中他一生學習,感恩,請教,交往的人士。1988年兩岸破冰之旅,汪道涵與範光陵八年級政治上冊第4課 青春故事(人民版)中國十大之父中,範光陵同列。爬行少女笑了說:「這是我一生吃過最好的甜點「!
  • 體力活動多肝膽疾病少
    近日,北京大學醫學部聯合英國牛津大學開展的一項旨在量化體力活動與肝膽疾病風險關聯的研究發現,中國成年人體力活動多,患肝膽疾病的風險更小。在中國,體力活動與肝膽疾病相關性的前瞻性證據有限。為量化二者間的關聯,研究人員調查分析了2004~2008年間460937名來自中國10個地區、年齡在30~79歲間的參與者數據,這些參與者在研究初始時均無癌症或肝膽疾病史。研究人員通過調查問卷形式,首先了解參與者社會人口特徵、生活方式、個人和家庭病史及當前藥物治療等情況;記錄參與者身高、體重、臀圍、腰圍、生物阻抗、肺功能、血壓以及心率等數據;最後,所有參與者提供10毫升非空腹血液樣本。
  • 【藍色洞庭】嶽陽:遠眺東洞庭,聆聽水之傳奇
    提及洞庭,人們第一反應的往往是嶽陽。位於東洞庭的嶽陽,佔據了整個洞庭湖一半以上的水域面積。傳世千古的《嶽陽樓記》,更是將「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嶽陽樓,與「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洞庭湖緊密聯繫在一起。與嶽陽樓遙遙相對的君山,及倚山而望碧波蕩漾的南湖,共同訴說著「天下洞庭」的無數傳說。
  • 爾康製藥擬收購洞庭檸檬酸化學公司51%股權
    3月13日晚間,爾康製藥(300267)公告,3月13日,公司與自然人黃果成、吳響谷、周福平、陳光明、熊俊籤署《湖南洞庭檸檬酸化學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協議》,由公司使用自有資金2500萬元收購黃果成等持有的湖南洞庭檸檬酸化學有限公司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