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小米正在構建下一代全無人的自動化工廠
雷軍透露稱,「我們甚至兩年前還成立了一個IoT平臺部門,專門解決IoT的互聯性。最近大家也知道我們的實驗工廠,原計劃馬上要啟動,這個疫情可能不好說,我們的實驗工程也是自動化程度非常高的,第一期就在亦莊已經落成,而且我們正在構建下一代全無人的自動化工廠。」
諾基亞和軟銀完成全球首個5G聯網汽車測試
2月11日消息,諾基亞(NOK.US)向日本運營商軟銀提供端到端的5G組合測試,其結果表明非獨立的5G技術可以用於聯網汽車的商業運營,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完成測試的公司。據悉,軟銀利用諾基亞端到端5G產品組合中的設備,在日本北海道上河郡的本田研發基地安裝了適用於網際網路車輛測試的非獨立5G網絡。該測試是全球首項突破性試驗,使用商用級256QAM高階調製和4x4 MIMO無線電網絡設備,均符合諾基亞3GPP Release 15規範。
工信部部長苗圩:我國5G基站80%應用於物聯網
2月11日,工信部官方網站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許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共同使用5G系統室內頻率》的公告,同意三家運營商在全國範圍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用於5G室內覆蓋。業界認為,室內場景佔據了5G大部分場景,本次頻譜分配政策意義重大。同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我國5G建設的最新進展:自2019年6月份我國正式啟動5G商用以來,到年底全國共建成5G基站超13萬個。展:強調,5G應用方面,20%用於傳統的消費網際網路,剩下的80%用於物聯網,特別是工業網際網路,這也是5G時代最大的「藍海」。
上海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2月10日消息,為進一步加快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設,上海市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到2022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引領全國智慧社會、智慧政府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城市。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建設,更多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城市治理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手段創新,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湖南工業網際網路企業積極行動 數位化助力企業復產復工
湖南省工信廳發布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助力復工復產、助力抗擊疫情相關服務清單。據介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具有信息匯聚、在線作業、異地協同、遠程服務的優勢。面對疫情嚴峻形勢和企業復工迫切需要,省內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積極行動,分別從疫情防控、生產製造、經營管理、遠程運維、遠程辦公、基礎服務6個方面,提供59項平臺服務,其中免費服務達50項,助力企事業單位通過數位化、網絡化手段,實現高效、便捷、在線、協同的工作模式,減少人員流動聚集,加強疫情防控,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加快數位化轉型。
百度開放自用智能遠程辦公平臺百度Hi 助力企業提高辦公效率
百度Hi企業智能遠程辦公平臺已於近期對外開放,滿足疫情期間不斷增長的遠程辦公需求,支持企業快速恢復生產能力,減少疫情對於企業和社會經濟的影響。百度Hi是百度內部使用的遠程辦公平臺,基於百度成熟的語音、視覺和機器學習等AI技術,能夠支持50方在線高清語音電話、企業雲盤加密傳輸、web視頻會議等遠程辦公協同功能,可24小時不間斷支持遠程辦公。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聯合中巍集團助力疫情防控
雙方近日捐贈價值200萬元設備及平臺系統,上線「疫情防控交通一體化系統」。該系統可在城市各交通樞紐、密集出行區域等疫情防控重點場所實現多目標、無感、精準測溫,快速識別和篩選高溫人員,並將相關信息同步推送至現場執勤人員和後端監控中心,實現聯網在線異常預警。若條件具備,該系統可在後端基於AI+大數據分析、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等技術,支撐異常溫度重點人員行動軌跡回溯、密切接觸人員追蹤等需求,為下一步開展疫情針對性防控提供重要基礎支撐。
高德地圖覆蓋國內4000個防疫檢查站 上線救援物資貨車導航
高德地圖截至目前已與全國29個省市交警合作,覆蓋了4000個防疫檢查站,通過系統對沿路司機進行信息提示。此外,高德地圖還為甘肅、青海、遼寧三省,成都、天津、煙臺等九個城市做了定製化語音播報信息。針對運送救援物資的貨車,高德地圖還上線了救援物資貨車專用導航。
武漢時波網絡利用LoRaWAN物聯網技術開展抗病救災支持工作
日前,武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和荊州職業技術學院被當地政府徵用為臨時醫院,這兩所高校由武漢時波網絡承接完成信息化改造。應政府要求,時波網絡通過LoRaWAN遠程設置宿舍最大功率、不停水、不斷電、不計費,保障入住病友安全免費用電。除高校外,時波網絡將LoRaWAN水電錶大量應用於商超和物業,通過遠程無距離實時監測,保障了武漢及湖北中百、中商、華聯、沃爾瑪等商超及恆大、保利、萬科等社區物業的正常用水用電。
發網物流推出專項「無憂接倉」物流服務方案
日前,發網物流表示,目前已建立了全國170餘個倉庫的倉網體系,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地區,可最大程度滿足商家分倉需求。此外,發網還推出專項「無憂接倉」物流服務方案,該方案可將企業現有的員工、倉庫、設備、配送等成本資源一鍵接管,通過系統、人員、庫存對接,對現有資源的整理盤點後,完成物流外包的「無感式」過渡。此後無需再承擔由於其他不可抗力及節假日期間的閒置成本。
智能測溫產品落地北京 戴口罩也能人臉識別
由北京格靈深瞳研發的深瞳移動式雙光快速溫測智能識別系統,能精準識別戴帽子、戴眼鏡、戴口罩人員,高溫誤報率更低,人臉與溫度關聯率大於99.9%。目前,該系統已經在北京西站、朝陽區政府大樓等落地應用。
曠視回應「戴口罩人臉識別」質疑:定位額頭而非識別身份
針對網友對「戴著口罩也能識別人臉」提出的質疑,曠視表示其系統的核心能力是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也能更精準地找到額頭進而檢測體溫。曠視 AI 測溫2月4日在北京上線試運營,並在海澱政務大廳和海澱區部分地鐵站展開試點應用。據悉,該系統採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無需接觸即可測溫。
幾十億打水漂!世界最大移動通信展MWC因疫情33年來首次取消
2月13日,世界移動通訊展(MWC)主辦方GSMA正式宣布取消原定於本月24日至27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MWC2020展會。這也是33年來,MWC首次宣布取消。在GSMA正式宣布取消展會之前,包括LG、索尼、愛立信、英偉達、英特爾、亞馬遜、三星、諾基亞等在內的企業相繼宣布出於安全和健康考慮,悉數退出今年的展會。展會取消後,從線下轉至線上似乎成為各大廠商的首選方案之一。目前,包括小米等在內的眾多展商都表示或暗示採取將發布會轉至線上。
FCA為新車配備智能網絡套餐 可強化車輛的智能網聯生態系統
據外媒報導,菲亞特克萊斯勒(FCA)選中了IDEMIA的智能網聯解決方案,用以提升智能網聯汽車的用戶體驗。IDEMIA旗下的GSMA合規性智能網聯解決方案,能夠強化車輛的智能網聯生態系統,提升駕駛安全性的同時簡化操作。
百度地圖上線「疫情小區」地圖 已上線覆蓋超200個城市
「疫情小區」地圖可以方便用戶在使用百度地圖時快速掌握所在城市及周邊社區的疫情信息。該地圖將方便用戶更加直觀、快捷地了解所在城市、生活社區附近確診新冠肺炎病例曾活動的場所等疫情信息,做好相關防疫工作。截至2月12日,百度地圖已完成上線200餘個城市的「疫情小區」地圖。
圖聚智能推出「全國線上問診地圖」 幫助患者在家裡完成就診
圖聚智能(PALMAP)日前跟蹤調研全國3000家三級以上大型醫院,推出幫助患者一站式連結全國所有大型醫院問診的全國線上問診地圖,快速連結患者與全國主要醫院的官方線上問診,幫助患者在家裡完成就診。目前,全國線上問診地圖已經收錄連結600餘家醫院的官方發熱線上問診和普通線上問診服務。
德必創新科技「ICS線上防疫助手」上線
德必集團旗下德必創新科技研發的ICS線上防疫助手(數位化智慧空間管理作業系統),自2月13日起正式上線。疫情持續期間,ICS防疫助手將以小程序和H5的形式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使用,其中包括「辦公場所出入備案管理」和「疫情告知」兩大免費功能,可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提供遠程消息通知、線上報修、招商、企業定製化服務等附加服務。
助力智能化疫情防控 東方明珠推出居家隔離管控系統
智慧居家隔離管控系統採用「主動+被動」機制有機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在隔離居民家大門上安裝智能門磁,實時了解居家隔離人員開關門狀態,並在後臺形成一鍵告警,推送到防控人員的手機上;另一方面,為隔離居民家庭定製二維碼,一旦居民有開門需求(如扔垃圾、收快遞等),可通過二維碼直接填寫,系統通過對數據的採集、比對和分析,實時提醒防控人員關注。藉助東方明珠的智慧服務,社區防控排摸更加細緻、服務更加到位、管理更加精準。
映翰通網絡推「醫療設備遠程監控維護系統解決方案」
該方案搭載映翰通4G高工業級路由器IR900與映翰通DeviceManager雲平臺,協助醫療生產製造商打造遠程運維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實現醫療設備遠程狀態監控、實時告警通知和在線故障診斷分析、遠程故障定位和運行日誌診斷、耗材分析、零部件狀態、設備資產管理、設備預防性維護以及大數據挖掘等功能。目前,該方案已經應用到武漢各大醫院以及雷神山醫院。
上海芯靈科技推出語音識別智慧電梯系統
上海芯靈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了一款語音識別智慧電梯系統,通過語音識別解析技術和電梯控制系統相結合從而有效地避免了乘用電梯時存在的接觸感染風險。
華為推「無接觸智能乘梯」:自動選層、自動點亮
華為推出了更高科技的無接觸智能乘梯解決方案,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呼叫電梯,全程無需接觸電梯按鈕。該方案由華為雲IoT聯合旺龍智能推出,基於園區物聯網平臺實現電梯、門禁、攝像頭、藍牙等設備的統一接入管理及多子系統聯動,通過手機APP/微信小程序/手機藍牙等方式遠程呼叫電梯並自動點亮目的樓層,解決傳統電梯的身體接觸、長時間等待,陌生人使用等問題。
ARM發布面向物聯網晶片Cortex-M55 數位訊號處理能力提升5倍
11日,ARM發布了針對物聯網設備的AI晶片設計——Cortex-M55,和Ethos-U55架構的「神經處理單元」。該晶片是首款基於ARM Helium技術的處理器核心架構方案,其擁有執行SIMD指令能力,數位訊號處理能力較此前產品提升5倍,機器學習性能提升高達15倍。採用該技術的晶片將於2021年上市,其目標是實現人工智慧軟體所需特殊類型的數學運算。這種人工智慧軟體可以檢測振動或從用戶話語中識別出關鍵字。ARM所發布的晶片技術功耗非常之低,這使得諸如傳感器之類的相應設備只需要一小塊電池即可工作數年時間,並且只有在需要時才會連接到網際網路。
工業設備物聯網服務商「蘑菇物聯」完成B輪融資
工業設備物聯網服務商「蘑菇物聯」近日獲得B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老股東元禾原點和銀杏谷資本跟投,勢能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人才擴充、產品研發、業務拓展及擴大品牌影響力。公司此前投資方還包括科院創投、啟賦資本、騰股創投,累計融資金額近億元人民幣。
思創醫惠出資逾億元併購兩公司股權 加速布局醫療物聯網領域
2月9日晚間思創醫惠公告稱,為加快公司在物聯網醫療應用領域的布局,加速公司募投項目「物聯網智慧醫療溯源管理項目」的落地實施,公司決定以自有資金5400萬元受讓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惠瑞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杭州易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下稱「易捷醫療」)18%的股權。本次轉讓完成後,公司持有易捷醫療18%的股權。
雲網絡安全創業公司「Netskope」獲3.4億美元融資 紅杉資本領投
近日,基於雲的網絡安全創業公司「Netskope」獲得了3.4億美元的融資,由紅杉資本領投,現有的投資者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Accel等和新的投資者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委員會、PSP投資公司參投。Netskope將利用新一輪融資的資金髮展數據中心,來進一步提高營業收入、增強研發水平。
以色列網絡安全SaaS服務商Sixgill獲1500萬美元融資
網絡安全SaaS服務商「Sixgill」獲1500萬美元融資,由Sonae IM及REV Venture Partners領投,Our Crowd、老股東Elron和Terra Venture Partners跟投。本次融資將用於大規模擴展全球業務,並加強核心產品開發。Sixgill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實時威脅情報的網絡安全SaaS平臺。
2Hire獲得619萬美元A輪融資 發展將普通汽車變成網聯汽車的技術
總部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初創公司2Hire宣布,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619萬美元(約合4332.75萬元人民幣)。本輪融資由風投公司P101 SGR、Linkem(義大利領先的寬帶無線網聯公司)以及現有投資者Invitalia Ventures和LVenture Group領投。2Hire能夠將汽車、輕便摩託車、電動自行車和小型摩託車等各種類型的車輛都變成網聯車輛。
映翰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 發行價27.63元/股
北京映翰通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於1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格為27.63元/股,發行完成後的總市值為14.49億元,不低於10億元。報告期內,智能配電網監測系統產品最終客戶為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的銷售額分別為 994.52 萬元、3887.32 萬元、7491.34 萬元、2651.87 萬元,佔該產品比重分別為 94.64%、90.68%、83.47%、77.96%。
自動駕駛、物聯網發力 英特爾2019年Q4財報創新高
財報顯示,英特爾第四季度營收為202.0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86.57億美元相比增長8%;淨利潤為69.0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1.95億美元相比增長33%。得益於第四季度的表現,英特爾在2019年營收達到了720億美元。根據財報顯示,2019年英特爾自動駕駛(Mobileye)業務是其增長最高的業務線,全年同比增長26%,其次是物聯網(IOTG)業務,同比增長11%至38億美元。此外,數據中心集團(DCG)在第四季度收入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9%,全年同比增長3%至235億美元。
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增長潛力巨大 2024年預計超過1100億元
國內醫療信息化發展經歷了3各階段:HIS階段、CIS階段、數據整合階段。我國醫療信息化建設最早始於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期進入由HIS向CIS邁進的快速發展期。2003年非典直接讓政府意識到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一系列政策出臺,推進了電子病歷、電子醫囑、臨床信息化系統的進程。經過十幾年的建設,目前多數醫院處於CIS建設階段,少數醫院進入數據整合階段。未來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醫療信息化將進入智能化階段。
從目前的所處階段來看,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增長潛力巨大。2018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為516億元,同比增長15.18%;2019年市場規模接近600億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幾年我國醫療信息化規模將持續增長,至2023年突破1000億元,2024年超過1100億元。
從政策的推出頻率和力度來看,未來2-3年醫療信息化加速將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相比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晚,但是近年來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十三五」將醫療衛生信息化納入其中作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IoT Analytics:2019年LPWAN市場增長110% 聯網設備數量達2.31億臺
根據知名物聯網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於今年1月最新發布的《2020-2025年LPWAN市場報告》,低功耗廣域物聯網(LPWAN)市場在2019年實現了強勁增長,截止2019年年底,LPWAN聯網設備的數量達到2.31億臺,與2018年相比,這一數字增加了110%。分析表明,LPWAN技術的成熟度正在提高,商業上可用的解決方案的組合也在擴大。
IDC發布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十大預測:多因素推動持續變革與發展
IDC於近日發布《IDC FutureScape: 全球智慧城市2020預測—中國啟示》,對智慧城市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分析,為智慧城市規劃、建設、決策和管理的參與者提供參考。
預測一:規模化難度
在2022年,10%-20%的智慧城市物聯網項目將難以推進,由於項目價值及KPIs定義不清、廠商交付內容不理解、不充分的投資和利益關鍵人的了解。
預測二:複合指標
到2020年,20%的城市將使用複合型指標來評估城市情況,比如主動預警情況、移動即服務情況和個人關懷。
預測三:公共安全政策
到2022年,為應對市民和組織意見,50%下一代的安全技術採購將被嚴格的政策規範預先限制。
預測四:數據隱私
由於公眾對政府使用個人數據的不信任程度不斷攀升,到2022年,50%的城市將發布數據倫理政策來定義何種數據可以被收集、使用和共享。
預測五:數字孿生
到2022年,30%的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平臺將用以應對海量資產、產品及其相互關係帶來的複雜性。
預測六:物聯網安全
到2022年,10%的安全事件將來源於智慧城市物聯網設備,驅動兩位數的安全軟體和員工培訓的預算增加。
預測七:共享經濟影響
到2024年,60%的未開發城市和10%的現有城市將使用數位化空間規劃能力和新的分區規則來助力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
預測八:技能缺失
到2023年,80%的城市數據科學家崗位無法被滿足,將引起RPA/AI原生系統的投資增加,這些系統將成倍地增加數據能力而不需要增加人數。
預測九:5G場景
到2023年,1/3的智慧城市場景將被5G影響,70%一二線城市將使用5G技術實現實時犯罪中心,V2X連接和智慧場館等規模化服務。
預測十:車聯網
到2024年,25%的一線和二線城市使用5G (C-V2X)或DSRC標準來部署車聯網基礎設施。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