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說過,人這種生物,在近百年來,肯定是胖了……
至於胖的原因,可以說是自己ZUO出來的:物資越來越豐富,於是吃的越來越多;科技越來越進步,於是動的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你變胖,是因為你吃的多,又動得少!
估計有童鞋要說了:斌卡,這小屁孩都知道的道理,有什麼好說的?
有啊,因為官方數據卻顯示:你胖,並不是因為你吃的多……根據英國《國家膳食與營養調查》、《生活開支與食品調查》等官方數據顯示:英國人民近幾十年雖然肥胖率在持續增長,但人們購買和吃掉的食物卻是越來越少了??
1/吃的少了,卻更胖了?
先放數據鎮樓,下面是根據英國官方報導的,居民近幾十年來的體重變化,以及食物熱量攝入變化①:
可以看到,英國老百姓的體重的確是越來越重了,而他們每天的食物熱量攝入,居然也真的是越少越少了……
嗨,看起來的確是吃的越少,卻更胖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詭異的情況,科學家的猜測有兩種,第一種的解釋是:少吃卻更胖,是因為動的更少了!
少吃卻胖,因為動少了?
運動對體重,的確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作為一個天天強調要正確運動的人,適度運動對於保持健康、保持身體的作用,我也都快要說爛了……
但是,細細琢磨了一下,運動量的減少,絕對不是上述研究的關鍵原因!
因為按照官方數據報告的近幾年人均熱量攝入量,貌似低得也有點太過了……
可以看到,報告顯示的熱量攝入,居然比維持人體正常所需的熱量還要低???
也就是說,如果你真的如報告顯示的進食熱量那麼少,結果還胖了……那估計每天你得一動不動「橫屍」在床……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啊,即使科技再發達,人們變得再「懶」,也不至於懶到生活不自理的程度吧?
2/吃的少?只是你覺得少……
既然運動量減少並不是主要原因,那到底是什麼導致你吃的少,卻更胖了?
研究人員給出了一個細思恐極的答案:更大的可能性,不是你真的吃的少了,而是你長期低估了自己的熱量攝入!
英國行為學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表明:英國人實際每天攝入的熱量近3000大卡,而不是官方所說的2000大卡①……
上圖是英國人民官方顯示的熱量攝入變化(藍線-官方數據),和根據矯正評估的真實熱量攝入變化(橙線-官方數據)。
可以看到,英國老百姓們大大低估了自己的熱量攝入,實際吃下去的比想像中的要高很多……
事實上,這個觀點已經沒啥特別新穎的了,之前在BBC記錄片《關於減肥的十件事》裡,科學家也提到過:絕大多數的人,每天會少預估自己進食量的50%……
咳咳,人類真是一種「樂觀又自信」的生物啊~
不過這種解釋其實倒更合理:你想啊,在物質如此豐腴的年代,沒有饑荒沒有壓力,還有輕輕鬆鬆就可以買到的各種美食,人們怎麼可能越吃越少!
那人們為什麼會有「自己吃的更少了」的這種可怕錯覺?這就要從我們日常對食物熱量的判斷說起了!
3/那些被你無視掉的熱量……
你以為的,和你實際吃下去的熱量差那麼大,簡單說,主要和下面4點有關:
越來越多的外食
在外吃飯聚餐,會導致你吃下去的食物量更多,熱量更高!
量多因為在外吃,可選擇的食物種類也多;而我們的大腦對食物的多樣性剛好又非常敏感……於是東吃一口西吃一口,好像吃的很少,結果已經熱量爆棚……
熱量高則是因為餐館裡的食物,為了看起來好吃,一般都重油!重糖!重鹽!是比家裡做的飯更好吃更刺激味蕾吧,嗯……熱量也不止翻了一番啊!
聚餐人多,吃更香啊!
越來越多的零食
英國人進食頻率變化:1961PK2001從上面的圖表就可以看出來:對比1961年人們的進食頻率,到2001的時候,人們的進食頻率明顯增多,基本每個時間段都在零零碎碎的吃東西!
而之前咱們已經說過了,進食頻率越高,反而飽腹感越低,想吃東西的欲望越強烈……
所以你覺得你隔一小時就來點酸奶、餅乾、巧克力什麼的,感覺也沒多吃,是少食多餐……結果總熱量又華麗麗爆表了……
食物能量密度更大
大多數加工食品的熱量都很高,這很多人都知道。
但你可能沒意識到的是: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很「健康「的加工食品,熱量照樣高的飛天!
比如加工麥片,打著麥片的健康裡面滿滿的糖;比如乳酸菌飲料,含糖量比可樂還厲害;比如好吃的黑巧克力,裡面也滿滿都是糖……
無視醬料飲料的熱量
最後,還有最容易被忽略的:食物醬料及隨時喝的飲料中所含的熱量。
比如老乾媽、花生醬、沙拉醬的熱量,都很高很嚇人吧!來上一勺就相當於一小碗白米飯了!
可是日常這些熱量,估計都不會被大家計入日常的總熱量攝入裡面;
還有肉湯裡面的各種油脂,也是各種爆表……
更別提飯後、渴了以後,隨時來瓶飲料溜溜縫,這一瓶就是一大碗飯!
4/如何正確評估熱量攝入?
最後我們來簡單說說,日常怎麼做,才能真正正確的評估自己的熱量攝入:
自己做飯,減少外食頻率
自己做飯,一般都不會下太多油糖,肯定要健康很多;
而且會做飯的童鞋,對外麵食物的熱量評估也相對更準確,能有更靠譜的餐飲熱量概念;
學會看食物標籤,挑選真健康食物
食品標籤的問題,我們也說過很多次了,應該算是日常選擇食物的一個重要標準。
通過食品標籤挑選真正相對熱量油脂比較低的食物,可是幫你控制總熱量攝入的絕佳姿勢哦。
附:食品標題閱讀指南↓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吃&動都是控制你身材和體重的關鍵,所以光會吃不會動,或者光會動不會吃都不行哦,吃動平衡才最佳!
參考文獻:①(2016). The missing calories: counting calories. how under-reporting can explain the apparent fall in calorie intake. British Dental Jou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