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發展,人們對未來醫療的願景,是希望能少生病,更健康。
在樹蘭醫療集團總裁鄭傑看來,未來醫療的趨勢是從預防入手,關口前移,減少疾病的發生。與此同時,醫療服務也會越來越追求性價比,讓老百姓用更少的錢,獲得更好的醫療服務。
「面向未來醫療,僅著眼於醫療服務是不夠的,還要充分去擁抱技術和醫療產業發展。作為醫療領域的探索者,我們將積極擁抱科研,擁抱產業,擁抱技術,最終目的是為了讓人們的健康需求能夠得到滿足。」
鄭傑表示,樹蘭醫療集團將緊密圍繞「探索生命本質,呵護人類健康」的使命,從醫療服務、醫療信息化、生命科技、產業投資、醫學教育、社會公益六大板塊進行全面布局,打造面向未來醫療的宏偉藍圖。
首席記者 俞茜茜 通訊員 鄒芸
醫療服務板塊: 醫療模式不斷創新 「樹蘭經驗」在全國複製
醫療服務板塊是樹蘭醫療集團打造的核心板塊。
2015年12月6日,樹蘭(杭州)醫院正式啟用。這家由院士發起的新型社會辦醫醫院,以「三高四化三滿意」為辦院理念,匯聚了50餘名特聘院士、近2000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吸引了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患者前來就醫。
不到四年的時間,樹蘭醫療集團持續輸出醫療資源和管理經驗,讓更大範圍的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在浙江範圍內的合作包括紹興市柯橋區婦女兒童醫院、紹興市柯橋區中醫院、樹蘭(寧波)婦產科醫院等。另外,在重慶、山東、海南、福建、河南等地,都「牽手」了合作醫院,博鰲超級醫院更是醫療新政策的試行地,一些在國內未上市的新藥和新技術在那裡允許先行先試。
去年底,樹蘭醫療在杭州城北的良渚國際生命科技小鎮進行樹蘭國際醫學中心的奠基。規劃床位數2000張,計劃於2022年竣工並投入使用。建成後,將具備醫療服務、國際健康管理、教學科研、產業孵化、集團總部等功能。
中國著名器官移植專家、樹蘭醫療集團總院長鄭樹森院士介紹,樹蘭國際醫學中心的設計由曾經為美國梅奧診所服務的設計公司操刀完成。理念創新、流程創新等是樹蘭國際醫學中心的技術準則,並將整合全球的最新醫療科技打造「中國梅奧」,成為全球「目的地」醫療機構。
在醫療模式上,樹蘭醫療集團也在不斷創新。
鄭傑介紹,「目前我們正在探索分級診療新模式,在社區建立快捷診所,通過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單元,組建一個面向未來的高效率醫療服務網絡,達到效率最大化。同時,也在積極部署對外的深度合作的醫聯體網絡。目前我們在全國已經合作了10家醫院,大部分是公立醫院,大家在醫療管理和人才技術上形成合力。」
此外,樹蘭醫療正在積極發展「醫生集團」模式,目前已經成立了樹蘭皮膚科醫生集團、樹蘭感染科醫生集團及手外科-顯微外科醫生集團,這將是一種全新的賦能平臺,讓全國的相關醫療專家更方便地為基層老百姓和醫生服務,並通過「網際網路+」的形式和工具,更好地為醫生賦能,推動國家的「多點執業」政策落地,探索醫改模式。
醫療人工智慧及信息化板塊:
建立標準化的臨床醫學術語庫
未來將在醫療領域探索5G技術
樹蘭醫療集團有一支強大的醫療信息化和大數據團隊,能夠面向未來,在醫療人工智慧領域做一系列部署。
作為開放醫療與健康聯盟(OMAHA)的發起人,鄭傑一直在踐行「基於數據驅動的醫療」, 提出NASH(自然、藝術、科學、人文)面向未來的醫學理念,將以前純醫學治療的範疇拓展到「全人全程」的全生命周期的呵護。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希望幫助實現為每一位患者建立自己的電子健康檔案,患者所有的就醫歷史都會記錄在信息系統裡,這份檔案在患者離院後,可以完整地拷貝帶走。就算下次到其他醫院就診,也可以作為診斷依據。這樣可以避免因沒有歷史數據導致的重複檢查,可以節省一部分重複檢查的費用。這也是數據開放共享以後,為老百姓帶來的獲益。」
同時,OMAHA作為健康醫療大數據標準研究院掛靠單位,正在積極參與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方面的信息標準化建設。建立標準化的臨床醫學術語庫,到目前為止已經貢獻了近九十萬條的概念。
「在網絡和大數據時代,醫療服務的場景正在立體化擴展,醫療服務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患者隨時隨地都可以連結醫院和醫生。」
鄭傑介紹,未來,醫療服務的場景會在醫院、社區、手機移動端這三個場景裡面切換,並且手機移動端和社區端的醫療服務會越來越多,一些醫療服務可能就不需要再往返醫院了。比如,藥品可以直接配送上門,還有一些慢病的隨訪複診,通過遠程設備就能完成。
「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了遠程居家腹膜透析,遠程心電監測等,未來,隨著5G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我們還將開展5G遠程超聲檢查等更多在醫學領域的應用。」
教育和公益板塊:
成立樹蘭國際醫學院培養醫學人才
設立樹蘭公益基金為貧困患者雪中送炭
不久前,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正式揭牌成立,今年9月將迎來第一批新生,計劃招收100名臨床醫學專業的本科生。
「這不僅是我的夢,同時也是樹人大學與樹蘭醫療共同的夢,更是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群眾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的健康夢。」在醫學院成立儀式上,鄭樹森院士作為醫學院的院長,向大家介紹了醫學院的師資力量、生源以及學生發展方向、教學模式、學科建設與專業布局。
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向樹人大學捐贈百餘本自己主編的醫學教材,同時還設立了「樹蘭獎學金」,對優秀醫學生實行獎勵。
在此之前,樹蘭醫療集團和樹人大學已經成立了樹蘭國際護理學院,今年已經是第三屆,在業內反響和口碑都很好,創新的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獲得了醫療界和教育界的一致肯定。
為了獎勵人才發展教育,早在2014年鄭樹森院士和李蘭娟院士發起捐贈,聯合社會力量設立了「樹蘭醫學獎」,到目前為止已經舉辦了五屆,目的是對中國醫學方面有重大原創性成果的人才給予獎勵,推動中國醫學科學的發展。
從設立樹蘭醫學獎「獎掖群賢,扶植新秀」,到如今浙江樹人大學樹蘭國際醫學院的成立,目的都是為了促進醫學的科研、教育和人才培養。
最近,樹蘭醫療集團還成立了浙江樹蘭公益基金會,重點是為了幫助貧困患者,為貧困患者「雪中送炭」。
投資和產品轉化板塊:
投資優秀的生命科技項目
促進新技術新研究臨床轉化
「在投資板塊,我們扮演投資人的角色,積極投資一些圍繞生命科技領域的創新公司和產品。」鄭傑介紹,在產品轉化板塊,樹蘭醫療集團把臨床研究的新成果實現產品化,促進新技術新研究的臨床轉化,包括從臨床到產業的延伸服務等。
在去年年底的第二屆世界生命科技大會上,舉辦了以「智造生命·逐夢未來」為主題的「SATOL(中國)生命科技創新大賽」。由臨床院士專家、知名投資人、產業領袖共同組建專家指導委員會,選拔具備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的人才與項目,推進產業落地與企業發展。
入圍大賽榜單的,都是在醫療衛生領域有著重大創新突破的生命科技項目。
比如杭州萊普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移植器官灌注保存、復甦及轉運技術」,為移植器官的質量提升提供全流程解決方案;更為輕便、卓越、經濟的國產手術機器人,甚至可以媲美「達文西手術機器人」……這一個個聽上去具有未來科技感的生命醫療技術,將造福更多患者。
「我們舉辦創新大賽的目的,是為了發掘更多優秀的生命科技公司,不管是新藥,還是新的醫療器械、診斷技術,推動生命科技產業的發展。」
鄭傑說,「接下來,我們每年都會舉辦這樣的創新大賽,對優秀項目進行產業孵化,積極布局生命科技的相關產業平臺,並促進科研成果的產品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