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方案,檢測氣道支氣管上皮細胞

2021-02-23 流式中文網

這是2017年1月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文章《Novel flow cytometry approach to identify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 from healthy human airways》,文章不複雜,方案中的抗體基本上都能想的到,但人家還是發了。在此借鑑一下吧。

在下呼吸道不同部位取材以檢查人支氣管上皮細胞(HBEC)對於了解許多肺部疾病至關重要。檢測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和洗液(BW)中的HBEC的常規方法在效率方面存在通量限制,並且需要足夠的細胞量才行。

流式細胞術可以高通量檢測BAL和BW樣品,同時細胞數量要求低。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提出流式細胞術方法成功檢測出了HBEC(CD45陰性,EpCAM /泛細胞角蛋白(pan-CK)雙陽性細胞群)。為了驗證,將該方案應用於原代HBEC,得到98.6%的活細胞。在健康志願者中,從BAL(2.3%的活細胞)、BW(32.5%)和支氣管刷洗液樣品(88.9%)中檢測到的HBEC與手工顯微鏡計數密切相關(p = 0.0001)、Pearson相關係數為0.96。

因此,作者認為,該方法配合各種其它標記將有助於研究呼吸道上皮細胞在多種肺部疾病的作用。

方案抗體 [克隆號]廠商目錄號用量pan-cytokeratin FITC [C-11]Abcamab78478*3 μlEpCAM PerCP-Cy5.5 [EBA-1]BD Biosciences3471993 μlCD45 APC-Cy7 [2D1]BD Biosciences5578333 μlFITC mouse IgG1 (Isotype control)BD Biosciences5557483 μlPerCP-Cy5.5 mouse IgG1 (Isotype control)BD Biosciences5507953 μlFixable Viability Dye eFluor 450eBioscience65-0863-142 μl

*表示該貨號目前已不可用,改成了ab11214.

設門方法



原代人支氣管上皮細胞培養物驗證設門方法。上面這行是浸泡物分析結果,下面這行是氣液界面培養物分析結果。設門的五個圖依次是通過FSC/SSC排除碎片、排除粘連體、選擇活細胞、選擇CD45-細胞、選擇EpCAM和pan-CK雙陽性細胞。最後這個門內細胞就是支氣管上皮細胞。



從上到下三行圖依次為: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支氣管衝洗液支氣管刷洗液

〖流式信息聚合中心〗已收錄320多條流式專業資訊,並內藏招聘信息,無論新手還是高手,都可以遨遊一番,可點擊公眾號菜單「專業功能」-「流式信息全知道」。歡迎各FLOWER掃底部二維碼關注機器人小F,給他轉發一些猛料吧!或者將小F拉入群聊。流式信息聚合中心需要眾人拾柴,只需要您將轉發朋友圈的動作改為轉發給小F即可。

本文來自流式中文網(flowcyto.cn)歡迎轉發到朋友圈,但謝絕複製粘貼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ail@flowcyto.cn

相關焦點

  • 氣管性支氣管
    既往史:自生後7個月開始有4次反覆咳喘史,胸片均提示支氣管肺炎,給予抗感染及對症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此次入院輔助檢查:胸片提示左肺可見少許斑片影。血氣分析:pH 7.35,PCO2 48 mmHg,PO2 40 mmHg,Lac 0.3 mmol/L,BE -5 mmol/L,K+ 3.6mmol/L,Ca2+ 1.18 mmol/L,GLU 4.3 mmol/L,Na+ 143 mmol/L。初步診斷:肺炎,Ⅰ型呼吸衰竭。
  • 第七版診療方案:首次增加病理描述,抗體檢測被納入診斷標準
    3 月 4 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正式向各地衛健委下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更新幅度較大。 4. 病原學和血清學檢查:強調「檢測下呼吸道標本更加準確」;新增血清學檢查內容,「IgM 抗體多在」3~5天後開始出現陽性,IgG 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 4 倍及以上增高。 5.
  • 基於EKF-SLAM方法動態誤差補償的支氣管電磁跟蹤系統
    經支氣管針抽吸(TBNA)是診斷肺癌的主要方法。TBNA在實時支氣管內超聲引導下,可用於獲取氣道附近的肺結構樣本。由於氣道的複雜性,支氣管鏡的電磁導航系統顯示出優越性,電磁跟蹤系統的主要缺點是其對金屬物體的敏感性以及由於組織運動而產生的動態誤差。
  • 肺功能檢查報告規範-肺量計檢查、支氣管舒張檢查、支氣管激發試驗...
    應關注呼氣相平臺,避免漏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多次重複檢查的圖形:重疊比較分析檢查間的差異。支氣管舒張劑吸入前後圖形對比:目測評估氣道可逆性改變。支氣管激發試驗的劑量反應圖:標示累積激發劑量等 3.報告的意見和結論 (1)技術員對檢查中的意見看法。(2)審核醫師的評審意見。
  • 支氣管異物怎麼辦
    前者為呼吸道內的偽膜、幹痂、血凝塊、乾酪樣物等堵塞;後者為外界物質誤入氣管、支氣管內所致。通常所指的氣管、支氣管異物屬外源性異物,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最多,可佔60%~70%。 (4)併發症期  有支氣管炎和肺炎、肺膿腫時,表現為發熱、咳嗽及咳膿痰、呼吸困難等。此外,可引起肺不張、肺氣腫等,阻塞性肺氣腫明顯或劇烈咳嗽時,可使細支氣管或肺淺表組織破裂,發生氣胸、縱隔或皮下氣腫。2、異物停留在喉、氣管或支氣管內表現的症狀各有其特點:(1).喉異物  喉異物一般為不規則,尖銳或有稜角樣物品如果殼、發卡、動物骨片等。
  • 支氣管擴張的15種病因影像學表現,你知道多少?│以影識病
    支氣管擴張是氣道永久性的不可逆擴張,發生於多種病理過程中。本文對支氣管擴張的各種原因進行介紹,包括常見原因,如反覆感染或誤吸,以及不常見原因,如先天免疫缺陷和軟骨發育不全。胸片可見囊性纖維化患者肺容量正常或增加,表明存在空氣滯留和小氣道病變(圖 4a、4b)。CT顯示廣泛的囊狀和柱狀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壁和支氣管周圍間質增厚(圖4c,4d)。相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支氣管擴張,囊性纖維化引起的擴張更加廣泛。
  • 從「徵象」到「疾病」,23張圖搞定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在肺內呈局限性或者彌散性分布的不可逆的氣道擴張,是支氣管對炎症和阻塞的共同反應。 在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0年會(CACP2020)暨第十九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上,來自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放射科的朱力教授以「支氣管擴張:以「徵象到疾病」為主題,從支氣管擴張的病因、病理表現到影像學診斷等內容進行分享。
  • 肺功能檢測項目如此多,如何選擇是重點
    河北省第八人民醫院(河北省老年病醫院)功能科肺功能檢測項目主要包括通氣功能、彌散功能檢查、氣道阻力測定、殘氣容量測定、強迫震蕩肺功能檢查、支氣管舒張試驗及一氧化氮呼氣測定。通氣功能檢查:主要是測量正常或患病狀態下氣管、支氣管和更小的氣道的氣流是否有異常及阻塞等病變,可作為某些疾病診斷參考或估計其嚴重程度。彌散功能檢查:主要是通過檢查肺臟對一氧化碳氣體彌散程度的大小,間接了解肺組織供給機體組織和器官所需氧氣和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以及氣道遠端肺泡組織的功能。
  • 新型冠狀病毒劫持2型肺泡上皮細胞,研發藥物和疫苗有希望
    (南方周末報系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新研究發現,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2019-nCoV針對肺泡上皮細胞下手,與這類細胞上的ACE2受體結合,入侵肺部細胞。男性表達ACE2的2型肺泡上皮細胞比例比女性更高,亞裔男性比其他人種表達ACE2的2型肺泡上皮細胞佔比更高。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肺臟支氣管肺泡幹細胞具有雙向分化潛能
    該研究基於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利用細胞克隆分析技術揭示了單個支氣管肺泡幹細胞(single BASC)在支氣管和肺泡區域都損傷情況下具有同時再生這兩個區域上皮細胞的能力。這一發現為肺臟的再生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  作為一個複雜的多功能器官,肺臟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肺上皮細胞對肺臟穩態的維持及肺損傷後修復再生具有重要作用。
  • 氣道幹細胞感知缺氧以及保護機制
    氣道幹細胞感知缺氧以及保護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5:54:57 美國麻薩諸塞州綜合醫院Jayaraj Rajagopal研究組發現氣道幹細胞能夠感知缺氧並分化成保護性單核神經內分泌
  •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2002年3月4日,時隔兩周,國家衛建委再次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的通知》,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