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擴張的15種病因影像學表現,你知道多少?│以影識病

2020-12-0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支氣管擴張是氣道永久性的不可逆擴張,發生於多種病理過程中。本文對支氣管擴張的各種原因進行介紹,包括常見原因,如反覆感染或誤吸,以及不常見原因,如先天免疫缺陷和軟骨發育不全。

 

支氣管擴張的影像學特徵

 

胸片對支氣管擴張的檢出相對不敏感。在中重度病例中,胸片可見與擴張支氣管管壁增厚相關的平行和環狀「軌道」表現(圖 1);但是,許多支氣管擴張患者難以通過胸片進行鑑別。薄層CT比胸片更敏感,是支氣管擴張鑑別和定性的參考標準。

 

印戒徵是支氣管擴張CT的主要表現,是指擴張的充氣支氣管橫截面與代表伴隨肺動脈的較小結節影相鄰(圖1)。在肺動脈直徑正常的情況下,印戒徵是支氣管擴張的可靠指標。但是,小血管或小氣道疾病引起血管收縮,導致動脈直徑變小,支氣管動脈比增加,在無支氣管擴張時,也很像印戒徵。

 

 

圖1 43歲男性囊性纖維化患者支氣管擴張。(a)胸片顯示支氣管擴張的軌道徵。(b)冠狀面CT顯示支氣管擴張,管壁增厚,柱狀和囊狀支氣管擴張。(c)橫斷面CT顯示支氣管擴張呈印戒徵,擴張的支氣管代表「環」,相鄰的較小動脈代表環上的「寶石」。

 

支氣管擴張症的CT表現分為:柱狀、靜脈曲張型和囊狀(圖2),許多患者可同時有這三種典型表現。擴張的支氣管缺乏正常支氣管的平滑逐漸變細的走向,甚至可能隨著其向外延伸至肺外周直徑增加。正常情況下在胸膜表面1 cm範圍內的薄層CT上,通常無法識別正常氣管,在該位置發現細支氣管意味著支氣管擴張(圖3)。

 

圖2 支氣管擴張三種CT類型(許多患者同時具有這三種表現)。(a)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可見光滑的管狀輪廓。(b)囊狀支氣管擴張,表現為波浪狀不規則輪廓,常發生於纖維化病程。(c)囊狀擴張,常見於囊性纖維化,但也見於其他疾病。

 

圖3細支氣管擴張(非軟骨性遠端小氣道),常見於肺纖維化、誤吸和反覆感染。(a)橫斷面CT顯示右肺中葉外緣有多個低密度區。(b)矢狀位CT顯示相互連接的管狀氣道,有助於區分支氣管擴張與蜂窩樣改變或間隔旁肺氣腫。

 

支氣管擴張的具體原因

 

1. 囊性纖維化

 

是上肺為主的支氣管擴張症最常見和最具破壞性的先天性原因。許多囊性纖維化患者(並非所有患者)可見其病變以肺上葉為主,也可有瀰漫性分布。胸片可見囊性纖維化患者肺容量正常或增加,表明存在空氣滯留和小氣道病變(圖 4a、4b)。CT顯示廣泛的囊狀和柱狀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壁和支氣管周圍間質增厚(圖4c,4d)。相對於其他原因引起的支氣管擴張,囊性纖維化引起的擴張更加廣泛。

 

圖4 19~26歲男性囊性纖維化患者。(a)19歲時,胸片顯示整個肺部網狀影,說明支氣管壁增厚,輕度支氣管擴張主要分布於上葉,結節影代表支氣管黏液嵌塞。(b)5年後胸片顯示支氣管擴張已進展,平行的線狀陰影沿中央上葉延伸,出現軌道徵。(c,d)2年後(26歲時)獲得的橫斷面(c)和冠狀(d)CT顯示上葉廣泛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整個肺出現馬賽克徵,較低密度代表空氣滯留,較高密度代表正常肺。

 

2. 結節病

 

雖然結節病的表現多種多樣,幾乎可累及任何器官,但肺部表現最常見,90%的患者胸片可見異常表現。患者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和呼吸困難,有明顯支氣管和肺實質受累。在以淋巴結腫大或實質影為主要影像學表現的結節病患者(II期和III期結節病)中,CT常可用於檢測輕度纖維化的中央支氣管擴張(圖5a)。相對於結核病,結節病上葉支氣管擴張更趨於對稱,並明顯的呈淋巴周圍分布,結節聚集在中央(支氣管血管周圍)和外周(間隔和胸膜下)淋巴管周圍(圖5b,5d)。

 

圖5 35歲女性結節病患者。(a)後前位胸片顯示上肺葉為主的網狀結節影和由於上肺葉體積減少導致的雙肺門抬高。上葉可見輕微軌道徵,代表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壁增厚。(b,c)橫斷面CT顯示支氣管擴張在上葉呈中央對稱分布,伴有支氣管血管周圍結構扭曲(「支氣管團塊」)和磨玻璃影。(d)冠狀位CT顯示雙側上葉對稱分布柱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

 

3.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

 

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患者常會出現哮喘急性加重反覆發作、咳黑色痰栓、咯血和/或全身症狀(如發熱和不適)。胸部X線檢查可見指套徵,與CT中支氣管黏液嵌塞相對應(圖6)。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的CT表現包括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結節呈樹芽徵,支氣管管壁增厚,中央或上葉近端為主的空氣滯留。

 

圖6 44歲女性過敏性支氣管肺麴黴病。(a)橫斷面CT(肺窗)顯示擴張的支氣管充滿黏液,右上葉可見部分充氣的支氣管管壁增厚。(b)軟組織窗CT顯示擴張的支氣管廣泛的黏液嵌塞。(c)冠狀CT顯示,廣泛的支氣管擴張和中央上葉黏液嵌塞。

 

4. 結核

 

結核病患者中,支氣管擴張常不對稱,以上葉為主,受累肺葉體積減少(圖7)。

 

圖7 29歲男性結核病伴體重減輕。(a)胸片顯示右上葉結節影及體積減少;輕微的線狀影代表支氣管擴張。(b)冠狀CT顯示右上葉局部體積減少伴支氣管回縮、支氣管壁增厚和輕度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內結核擴散呈樹芽狀結節影。(c)多種抗結核藥物治療2個月后冠狀CT顯示右上葉非對稱性支氣管擴張增加;樹芽狀結節範圍減小。

 

5. 非結核分枝桿菌

 

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以引起支氣管擴張。胸部X線檢查可見以基底前部為主的小結節、支氣管擴張、肺不張或瘢痕(圖 8a)。胸部CT檢測更加敏感,特徵包括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管壁增厚、支氣管黏液嵌塞和散在的樹芽狀結節(圖 8b)。

 

圖8 80歲女性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a)後前位胸片顯示中下肺分支線狀影,伴片狀結節影和體積減少。(b)橫斷面CT顯示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累及右中葉和舌葉。

 

6.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早期滲出期常伴有片狀或瀰漫性磨玻璃影。隨著疾病進展至晚期,在數天至數周病程中會出現機化期,實變逐漸變化,並可能與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有關(圖 9a、9b)。氣道異常可隨著臨床恢復而改善甚至消退。但是,許多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病史的患者出現持續的支氣管擴張,表明疾病已進展至纖維化期伴真正的支氣管擴張(不可逆擴張)(圖 9c)。

 

圖9 (a,b)70歲女性因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快速進展的支氣管擴張。(a)就診數天後橫斷面CT顯示輕度柱狀支氣管擴張。(b)長時間住院和機械通氣,5周後橫斷面CT顯示支氣管擴張進展,具有靜脈曲張型特徵。(c)49歲女性因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重症監護病房治療幾個月後,其橫斷面CT顯示,右中葉和舌葉為主的結構扭曲伴支氣管擴張,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後相關纖維化的典型分布。

 

7. 慢性吸入

 

在慢性吸入病例中,可見雙側外周下肺區為主的支氣管擴張(圖10a、10b)。當伴有急性或近期誤吸時,下葉支氣管中心常見小葉中心磨玻璃影和樹芽狀結節。

 

圖10 69歲女性因慢性吸入導致下葉支氣管擴張。(a)橫斷面CT顯示對稱性雙側下葉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壁增厚。(b)冠狀CT 顯示廣泛的下葉柱狀支氣管擴張。

 

8. 肺纖維化

 

靜脈曲張牽拉型支氣管擴張是肺纖維化的常見表現;肺段、亞段和較小的支氣管受累最嚴重 (圖11)。較大的支氣管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擴大,但無典型的靜脈曲張樣表現。肺下葉支氣管擴張程度大於纖維化和蜂窩改變提示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常見於硬皮病患者(圖12)。

 

圖11 65歲普通型間質性肺炎患者出現牽拉性支氣管擴張。(a)橫斷面CT顯示雙側廣泛分布牽拉性支氣管擴張和支氣管擴張伴靜脈曲張樣特徵,支氣管擴張隨纖維化程度改變,在蜂窩和結構扭曲區,支氣管擴張牽拉和靜脈曲張樣表現程度更大。(b)矢狀CT顯示,下肺外周伴成排的厚壁囊腫,肺底支氣管擴張程度比其他肺區更加嚴重。

 

圖12  56歲男性雷諾病和硬皮病患者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牽拉性支氣管擴張表現。(a)橫斷面CT顯示下肺廣泛的磨玻璃樣影。(b)冠狀CT顯示支氣管擴張範圍廣,氣道間隔狹窄,伴有支氣管中心性回縮可見於雷諾病。

 

9. 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 

 

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患者通常有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尤其是右肺中葉和舌葉,伴慢性容積減損和實變(圖13)。

 

圖13 52歲男性纖毛運動障礙患者。(a)正位胸片顯示全內臟反位。(b)橫斷面CT顯示,右中葉及舌葉可見柱狀和囊狀支氣管擴張。所有肺葉中均可見成簇的樹芽狀結節,是慢性小氣道功能障礙和細支氣管炎特徵。

 

10. 免疫缺陷

 

先天性或獲得性免疫缺陷患者可見支氣管擴張。因反覆感染引起的結構性肺損傷,常見支氣管壁增厚和支氣管擴張,多分布於中葉,其次是下葉和舌葉(圖14)。

 

圖14 38歲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兒童期出現反覆感染。(a)後前位X線顯示平行分布的分支線狀影(軌道徵),代表支氣管擴張。(b)橫斷面CT顯示廣泛的囊狀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管壁增厚明顯伴支氣管黏液嵌塞和馬賽克徵,表明小氣道疾病引起的空氣滯留。

 

11. 氣管支氣管巨大症

 

氣管支氣管巨大症患者胸片可見氣管和中央支氣管明顯擴張(圖15)。CT顯示氣管、主支氣管和近亞段支氣管擴張,由於氣管壁變薄及多發憩室,氣管常呈波紋狀表現。

 

圖15  (a)67歲男性氣管支氣管巨大症患者X線見於上縱膈管狀透亮影,代表了氣管嚴重擴張。(b,c)48歲男性肺炎伴氣管支氣管巨大症患者橫斷面CT(b)和冠狀CT(c)顯示氣管、主支氣管、段和亞段支氣管嚴重擴張,雙側段和亞段支氣管兼有柱狀、靜脈曲張型和囊狀擴張。

 

12. Williams-Campbell症候群

 

Williams-Campbell症候群是罕見的先天性4~6級支氣管軟骨缺乏症。其症狀常在兒童期首次發現,包括復發性肺炎和其他阻塞性表現,如咳嗽和喘息。CT上,其囊狀支氣管擴張的表現僅出現在中間亞段氣道,尤其是4~6級支氣管(圖16)。

 

圖16 50歲男性反覆肺炎和咳嗽Williams-Campbell症候群患者。橫斷面(a,b)和冠狀(c)CT可見中間亞段氣管囊狀擴張。

 

13. 支氣管內或支氣管周圍腫瘤

 

緩慢生長的支氣管內或支氣管周圍病變,如類癌,可引起肺葉、肺段甚至單個支氣管的局灶性支氣管擴張(圖 17)。

 

圖17 22歲女性患者,原發性肺類癌伴肺炎反覆發作。(a)橫斷面CT(軟組織窗)顯示軟組織腫塊阻塞左下葉支氣管。(b)冠狀CT顯示左下葉支氣管閉塞,伴有囊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

 

14. Swyer-James症候群

 

Swyer-James 症候群是感染後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的表現,通常發生在兒童期,肺透亮區可伴隨瀰漫性支氣管擴張。CT顯示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壁增厚,因空氣滯留和實質破壞出現低密度影(圖18)。

 

圖18  Swyer-James症候群整個肺出現非對稱性支氣管擴張。(a,b)患者CT顯示左肺體積減少呈非對稱性和實質瀰漫性低密度影,伴支氣管壁增厚和囊狀、柱狀、和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

 

15. 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典型的CT表現包括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壁增厚和馬賽克徵,通常以基底為主(圖19)。

 

圖19 67歲男性雙肺移植後出現閉塞細支氣管炎伴瀰漫性支氣管擴張。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

Bronchiectasis: Mechanisms and Imaging Clues of Associated Common and Uncommon Diseases- RadioGraphics 2015,35:1011–103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從「徵象」到「疾病」,23張圖搞定支氣管擴張!
    支氣管擴張是一種在肺內呈局限性或者彌散性分布的不可逆的氣道擴張,是支氣管對炎症和阻塞的共同反應。 在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2020年會(CACP2020)暨第十九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上,來自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放射科的朱力教授以「支氣管擴張:以「徵象到疾病」為主題,從支氣管擴張的病因、病理表現到影像學診斷等內容進行分享。
  • 氣胸、胸腔積液,胸膜疾病影像學有這些特點,一文整理! │以影識病
    氣胸、胸腔積液,胸膜疾病影像學有這些特點,一文整理!│以影識病 2020-09-14 來源:醫脈通
  • 這些好發於肺底部疾病的影像學特徵,一文匯總!│以影識病
    肺底部常見疾病有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脫屑型間質性肺炎(DIP)、淋巴細胞性間質性肺炎(LIP)、支氣管擴張症等。本文為您介紹常見疾病的影像學特點。
  • 關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影像學,這5個問題你掌握了嗎?│臨床必備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全世界約有300萬人受其影響。IPF的特徵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差,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新的藥物治療可能會減慢疾病進展,早期診斷和開始治療很重要。你對IPF的影像學有多少了解?通過以下5個問題快速檢測吧!
  • 盲腸扭轉的影像學表現 | 以影識病
    患者男性,39歲,急腹症,影像檢查如下圖所示,你考慮什麼診斷?臨床表現患者最常出現急腹症,表現為右下腹或中腹部劇烈疼痛,以突然發作的絞痛為特點,可伴有噁心、嘔吐等併發症。醫生查體可見患者右下腹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嚴重情況下可導致腸壞疽和穿孔。
  • │以影識病
    最常見的症狀表現是咳嗽、咳痰。抗生素治療是細菌性肺炎藥物治療的主要手段。 2.早期右肺中葉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圖1.4 53歲的嚴重軍團菌肺炎患者。胸片顯示雙肺下葉緻密實變。
  • 14種肺部影像學徵象,快速了解!│以影識病
    本文為您介紹14種CT徵象! 1 蜂窩徵(Honeycombing) Fleischner 學會將蜂窩徵或蜂窩樣表現描述為帶有壁囊樣含氣腔隙,位於胸膜下,直徑在 3 mm~10 mm(圖20)。代表實質纖維化改變的最終階段和肺結構的完全破壞。蜂窩樣變化傾向於影響肺實質基底和外周。
  • 氣胸原因有很多,這種你可能沒想到!│以影識病
    31歲男性患者,雙側少量氣胸,肺部出現空洞,但病因卻不常見,通過以下內容了解更多。臨床病史患者男,31歲,因呼吸困難和雙側胸痛而至急診就診。患者近三個月有發熱和胸痛史,但無咯血。有定期出國旅行經歷。影像學表現胸部X線顯示雙側氣胸(左>右),右葉有薄壁空洞。HRCT顯示在右上葉前段可見邊界較清晰的空洞。空洞壁薄,邊界稍不規則。空洞內有少量液體。無證據表明空洞鈣化、有脂肪成分或固體壁結節。雙側下葉內可見斑片實變。雙側胸膜腔可見少量氣胸。左側胸膜腔可見豬尾導管。
  • 隱源性機化性肺炎HRCT表現,知多少?
    放射學特徵 機化性肺炎(OP)主要的HRCT表現包括:實變、磨玻璃影(GGO)、小葉周圍不透明影、反暈徵、結節或腫塊、支氣管壁增厚、支氣管擴張、縱隔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COP 的放射學特徵可分為典型和不典型(圖1)。典型表現包括多個氣腔影或周圍實變伴空氣支氣管徵。
  • │以影識病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被定義為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特定表現,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僅限於肺部,並與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的組織病理學和/或放射學表現有關。IPF特點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不良。大多數患者死於呼吸衰竭。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
  • 支氣管輪廓異常和管壁增厚的CT表現(多圖)
    下葉內幾個印戒徵的CT 表現( 白箭頭),在右肺中葉內肺周緣1cm 範圍內仍可見支氣管,無逐漸變細,並呈柱狀表現( 黑箭頭),管壁增厚;B. 可見多發印戒徵( 箭頭),標誌著支氣管比伴行動脈粗大很多;C. 柱狀支氣管擴張無支氣管逐漸變細趨勢( 箭頭)。可見許多支氣管擴張和壁增厚,並伴隨右肺下葉背段支氣管黏液栓塞;D.
  • │以影識病
    早期右肺中葉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圖1.4  53歲的嚴重軍團菌肺炎患者。胸片顯示雙肺下葉緻密實變。(7)組織學檢查 肺炎組織學變化取決於患者是否患有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炎。 同時支持以下治療方法:➤鎮痛和解熱藥➤胸部理療➤靜脈輸液➤脈搏血氧檢測,有或無心臟監測➤氧療➤定位患者以最大程度減少誤吸風險➤呼吸治療,包括使用支氣管擴張藥和N-乙醯半胱氨酸治療➤需要機械通氣,繼發雙側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 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
    SIFIC團隊特此專欄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基於胸部CT影像學表現的肺部感染病原體的評估與甄別》,看中山醫院感染團隊為我們解讀胸部CT影像學表現,希望您能從中獲益。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T(圖2A)常表現為雙側或單側斑片狀實變影,分布於肺周邊部位,呈復發性或遊走性。脂質性肺炎則以中葉及下葉混有脂肪低密度區的實變為特徵,可伴支氣管充氣徵,亦有磨玻璃影、鋪路石徵、小葉間隔增厚等表現。PAP影像學特徵(圖2B)表現為雙肺磨玻璃斑片影,地圖狀分布,伴小葉間隔增厚呈現鋪路石徵,亦可表現為實變影,但相對少見。
  • 多圖,總結過敏性肺炎的CT表現!│以影識病
    患者的影像學和病理學異常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期。 CT最典型的表現是瀰漫性、邊界不清的、以小葉為中心的微小結節影,可能是細胞性細支氣管炎的反映。HRCT通常在的亞急性期(既首次暴露病原後的數周至數月)或慢性期進行。
  • 15種腦膜瘤影像學表現,你會診斷哪些?
    01 纖維型(成纖維型)腦膜瘤 影像學特點:T2WI示腫瘤中央呈極低信號,增強掃描輕度強化,周邊呈等信號,明顯強化;CT表現為中心更高密度。
  • 咳嗽、咳痰、咳血,究竟是肺癌還是支氣管擴張,如何正確治療
    都會咳嗽出血,支氣管擴張是肺癌嗎?支氣管擴張不是肺癌。支氣管擴張通常是一個解剖上的定義,在形態上是指支氣管不可逆的擴張和管壁增厚。導致支氣管擴張的直接原因有支氣管壁的損傷,支氣管腔阻塞,鄰近組織纖維化造成支氣管牽拉性擴張。典型症狀為慢性咳嗽、咳大量膿性痰和反覆咯血。
  • 12種肺部良性結節影像學表現,一定要會看
    、支氣管閉鎖伴粘液嵌塞。史景雲教授強調,針對不同種類的肺部良性結節,其影像學表現各不相同,其中可能會與惡性結節或其他疾病相似,需要藉助更多影像學檢查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表現進行進一步診斷。錯構瘤錯構瘤作為臨床尤其是體檢過程中的常見的良性肺結節,其典型影像表現為中心部位脂肪及鈣化。
  • 「支氣管擴張只是診斷的開始,而不是結束」,從這5個經典病例,看...
    今天演講的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支氣管擴張(以下簡稱為支擴)和遺傳性支擴的概述,和大家分享5個病例,再重點介紹2種相對常見的遺傳性支擴,包括囊性纖維化(CF)和原發性纖毛運動障礙(PCD)。
  • 劉敏:病毒性肺炎的CT影像學特徵分析
    > 症狀體徵:不特異 > 實驗室檢查:中性粒細胞不高、PCT不高 > 影像檢查:X線, 胸部CT 一、病毒感染的肺組織病理學特徵 理解影像學表現的基礎
  • │以影識病
    肺泡蛋白沉積症(PAP)是一種罕見的瀰漫性肺部疾病,其特徵是PAS染色陽性的磷脂蛋白在肺泡腔內大量聚集,可分為3種類型: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約佔1.5%) 影像學檢查 >>>> 胸片 PAP的胸片可發現肺雙側對稱的磨玻璃影,以肺門或基底為主,通常呈模糊的結節狀,並可能伴有線狀或網狀陰影(圖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