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種腦膜瘤影像學表現,你會診斷哪些?

2020-11-30 騰訊網

01

纖維型(成纖維型)腦膜瘤

影像學特點:T2WI示腫瘤中央呈極低信號,增強掃描輕度強化,周邊呈等信號,明顯強化;CT表現為中心更高密度。

02

腦膜皮型(內皮型)腦膜瘤

最多見的一種類型,常表現為:信號均勻,無明顯壞死囊變,增強掃描後均勻強化,除腫瘤位於靜脈竇旁外均很少出現瘤周水腫(靜脈竇旁任何類型的腦膜瘤由於其壓迫靜脈竇而致回流障礙均可引起腫瘤周圍水腫)

03

過渡型腦膜瘤

是常見的一個病理亞型,屬於WHO I級腫瘤,常見於40-60歲中老年人,具有內皮細胞型和纖維型間過度的特點。組織學基本成分由腦膜細胞、纖維母細胞、過渡型細胞、血管、砂粒體組成。常單發,血供豐富,膨脹生長。

04

沙粒型腦膜瘤

砂粒體型腦膜瘤的特徵是在腫瘤中形成許多礦物質化的同心圓結構和砂粒小體。其形成機理可能為:瘤細胞質膜芽生並分離出許多小泡於細胞外,小泡內含有高水平的鹼性磷酸酶被釋放出來,與細胞無結構的蛋白多糖顆粒基質以及大量間質內原纖維、 膠原纖維相結合, 經過礦化作用,羥磷灰石結晶逐漸沉澱, 初期散在於原纖維和膠原纖維之間, 繼之融合成較大的顆粒及團塊。

05

纖維型(成纖維型)腦膜瘤

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增強掃描顯著強化(主要由於其血管豐富且擴張,水分含量高以及腫瘤細胞豐富)。

06

微囊型腦膜瘤

其組織病理學主要特點為 :瘤細胞多為合體狀或纖維型 , 胞漿突較長且呈旋渦狀排列 , 彼此間構成大量的微囊腔 , 腫瘤間質易發生血管透明變性 、 膠質增生 、 脂肪蛻變 、 砂粒樣鈣化 、 壞死 、 出血及較大囊腔形成等特點。MRI 特點為平掃呈不均勻長 T 1 長 T2 異常信號 , 增強掃描呈不均勻或蜂窩狀強化。

07

分泌型腦膜瘤

一種少見的腦膜瘤亞型,佔所有腦膜瘤 1% ~ 4. 4% 。大多數 SM好發於顱底,尤其是巖斜區和蝶骨翼。MRI 表 現 為T2WI 呈稍高信號, T1WI 呈稍低信號, 明顯增強而均勻強化; 部分病例可見明顯的瘤周水腫。

08

富淋巴-漿細胞型腦膜瘤

以腦膜上皮細胞增生伴大量淋巴細胞、 漿細胞浸潤為特點, WHO Ⅰ級;主要見於青壯年,具有腦膜瘤的一般影像學特點, 常呈圓形或類圓形, 境界清 楚;CT平掃多為較均質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病灶, 鈣化少見;高場 MR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 T2WI呈稍高信號,信號強度較均質, 增強掃描多有明顯均勻強化, 可有腦膜尾徵, 但不常見。瘤周水腫是 LPRM 的特徵之一。

09

移行型腦膜瘤

此型腦膜瘤中含多種類型腦膜瘤(上皮型、纖維型、砂礫型等)細胞成分,但不能必定以哪種成分為主時,可稱為混合型腦膜瘤。

10

透明細胞型腦膜瘤

透明細胞型腦膜瘤(Clear Cell Meningioma,CCM)好發於脊髓和顱後窩,後者主要部位在橋腦小腦角,是臨床較罕見的腦膜瘤亞型。2000年WH0將CCM 分類為II級,表現為易復發和侵襲性。青少年好發,女性多見。顱內及椎管內各部位均可發生,椎管內及橋腦小腦角區為好發部位,有惡性傾向,表現為侵襲性,易復發及轉移。組織學特點:腫瘤組織以多角形、胞質透明,富含糖原的腫瘤細胞組成,血管周圍和間質膠原纖維豐富,「漩渦」狀結構呈灶性分布,砂礫體鮮見,腫瘤組織內部,分布有豐富的結締組織纖維帶,局部密集。不表現出一般腦膜瘤典型的腦膜尾徵。可囊性,可能與其退行性變,缺血壞死和出血有關。透明細胞型腦膜瘤更具有突變的傾向。該病理類型的腦膜瘤來說,鈣化相對常見。

11

脊索瘤樣型腦膜瘤

比較罕見,佔腦膜瘤的0.5%~3.0%。此病以青少年為多,貧血和發育障礙常見。光鏡觀察有典型的腦膜瘤或至少有小部分為腦膜瘤,但腫瘤大部分組織學表現類似於脊索瘤,主要是瘤細胞問物質黏液樣變,在黏液樣背景中可見單個或多個小空泡,外觀呈液滴樣細胞。提示腦膜瘤具備間葉腫瘤和上皮性腫瘤的共同特徵。

12

非典型腦膜瘤

非典型腦膜瘤是一類較少見的腦膜瘤,約佔腦膜瘤發病率5%,分級屬於WHO Ⅱ級,其生物學特徵、病理學表現及組織學特徵介於良性(WHO Ⅰ級) 與惡性腦膜瘤(WHO Ⅲ級) 之間。MRI 表現可歸納為:瘤內信號不均勻,可見壞死及囊壁。邊緣不規則,呈分葉狀,腦膜尾徵不規則。易引起周圍骨質改變,多呈浸潤性骨質破壞。多伴腦水腫

13

乳頭狀瘤型腦膜瘤

乳頭狀瘤型腦膜瘤發病率低,WHO III級,好發於幕上間隙,特別是大腦凸面及矢狀竇旁,腫瘤細胞以纖維血管為中心呈乳頭狀排列,瘤內核分裂象多見,增生活躍。常可見局部浸潤或軟腦膜播散,或轉移到顱外。

14

橫紋肌樣型腦膜瘤

較為少見的病理亞型,具備侵襲性、增殖活性,MR表現T1WI等低信號,T2WI不均勻等信號,強化明顯,寬基底,囊變多見,瘤周水腫常見。

15

間變性(惡性)腦膜瘤

極少見,其生長速度較快,具有明顯的侵襲性(如腫瘤周圍出現明顯水腫而本身無或僅有輕微鈣化。平掃和增強顯示瘤內明顯囊變。增強掃描腫瘤不增強或輕中度強化,腫瘤邊緣不規則,邊界不清。)惡性腦膜瘤瘤周水腫有一特點:即腫瘤最大徑與瘤周低密度水腫區最大徑有時不在同一層面,這一點與膠質瘤不同,後者腦水腫與腫瘤的最大徑總是在同一層面。

來源:新鄉醫學影像

相關焦點

  • 12種肺部良性結節影像學表現,一定要會看
    肺癌的早期形態大多表現為無症狀的肺部結節。近年來,隨著影像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臨床對肺部惡性結節的認知更廣,但針對肺部良性結節認識普遍不足,那麼肺部良性結節的影像特點都有哪些呢?史景雲教授強調,針對不同種類的肺部良性結節,其影像學表現各不相同,其中可能會與惡性結節或其他疾病相似,需要藉助更多影像學檢查並結合實驗室檢查及臨床表現進行進一步診斷。錯構瘤錯構瘤作為臨床尤其是體檢過程中的常見的良性肺結節,其典型影像表現為中心部位脂肪及鈣化。
  • 第306醫院顧建文:鞍隔腦膜瘤容易被誤診為垂體瘤
    一、鞍隔腦膜瘤的影像學診斷意義目前, 臨床及影像學仍將起源於鞍結節、鞍隔、蝶骨平臺, 解剖範圍直徑不超過3 cm以內的腦膜瘤統稱為鞍上腦膜瘤。鞍隔腦膜瘤是指自鞍隔腦膜的蛛網膜顆粒生長的腦膜瘤, 較為罕見, 國內僅見25例報導。以往影像學缺乏對鞍隔腦膜瘤的認識, 容易誤診為垂體瘤者, 神經外科多採用經口、鼻、蝶竇入路鞍底行鞍內腫瘤切除術。
  • 盤點常見的15種腦膜瘤及病理分級
    15種常見的腦膜瘤及病理分級+腦膜皮型腦膜瘤(Ⅰ)+纖維型(成纖維型)腦膜瘤(Ⅰ)+過渡型(混合型)腦膜瘤(Ⅰ)+沙粒型腦膜瘤(Ⅰ)+血管瘤型腦膜瘤(Ⅰ)+微囊型腦膜瘤(Ⅰ)+分泌型腦膜瘤(Ⅰ)+富淋巴-漿細胞型腦膜瘤(Ⅰ)+移行型腦膜瘤(Ⅰ)+透明細胞型腦膜瘤(Ⅱ)+脊索瘤樣型腦膜瘤(Ⅱ)+非典型腦膜瘤(Ⅱ)+乳頭狀瘤型腦膜瘤(Ⅲ)+橫紋肌樣型腦膜瘤
  • 腦室內腦膜瘤能治好嗎?
    腦室內腦膜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腦膜瘤。它們佔所有顱內腦膜瘤的0.5-3%,並且在年輕時比其他部位的腦膜瘤更常見。它們通常很大,因為它們無症狀的發展,通常發現時已經很大了。近年來,計算機斷層掃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展,為神經外科醫生提供了精確診斷和指導手術方法的機會。
  • 12種常見顱內腫瘤鑑別診斷要點|顱內腫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健康界
    少突膠質細胞瘤:CT示不規則混合密度影,病灶內條狀或片狀鈣化是其特徵表現。垂體腺瘤:大多見於15歲以後患者,常有典型的雙顳側偏盲,視神經萎縮及內分泌改變。X線檢查示蝶鞍擴大,鞍底破壞,鈣化少見,腫瘤位於鞍內。CT呈等或高密度腫塊影,邊緣清楚,呈分葉狀,瘤內出血為高密度,無鈣化,增強不如腦膜瘤明顯,但囊變機會多。MRI示等T1、等T2信號,並發出血示T1高信號。微腺瘤尚未強化呈低信號。垂體上緣膨隆,垂體柄移位,是診斷垂體瘤的間接徵象。
  • 腦膜瘤長在嘴裡?口腔腦膜瘤是什麼?
    對腫瘤相關標記物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圖2),以確認腦膜瘤的診斷,並排除其他類似腫瘤,如轉移癌、神經鞘瘤、神經纖維瘤等。腦膜瘤是腦膜上皮細胞的良性腫瘤。腦膜瘤可以發展為原發性顱內腦膜瘤的直接延伸,也可以發展為真正的原發性顱外腦膜瘤。顱外(異位)腫瘤多見於頭頸部,與顱內無聯繫。最常見的顱外部位是眼眶。發生在口腔的腦膜瘤極為罕見。發性顱外腦膜瘤是一種罕見的腫瘤,尤其是在口腔中。第一例口腔內腦膜瘤是由Brown等人於1976年報導的,其表現為上頜前區根尖周放射顯像。
  • 深度剖析非典型腦膜瘤案例報告兩則,腦膜瘤放療利弊一覽
    腦膜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包括WHO I級(81.1%)、「非典型」WHO II級(16.9%)和間變性(1.7%)或WHO III級腫瘤。雖然I級和II級腫瘤以女性為主,但間變性(惡性)腦膜瘤沒有。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一):灰質白質改變
    影像學通常有助於診斷,因為腦卒中在不同階段均有典型的影像學特徵,並符合典型的分布類型。但是,大多數這些特徵,即便是彌散受限(表1),也不是腦卒中所特有的。在本文中,我們依據7種主要分布類型(圖1)對腦卒中及其相似疾病進行分析。雖然仍存在重疊,這些分布類型有助於縮小鑑別診斷。
  • 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症的影像學診斷
    目前有關IPH的具體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常誤診為肝硬化。 IPH的診斷和治療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影像學檢查不僅可觀察到IPH相對特異性的表現,且可診斷和評估門靜脈高壓的程度,對IPH的準確診斷有重要意義,可為臨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幫助。
  • RSNA2019傳真(05):訓練你的大腦——五大拍案驚奇的成人神經影像學病例
    Masson tumor -papillary endothelial hyperplasia5、Masson腫瘤-乳頭狀內皮增生RSNA2019傳真(04):鼻竇腫瘤的診斷與報告書寫RSNA2019傳真(03):慢性鼻竇炎與鼻竇內鏡手術的影像學評估
  • 良性腦腫瘤早期有哪些症狀表現?
    那麼良性腦腫瘤早期有哪些症狀表現呢?下面天壇燕達腦科中心就此為朋友們做詳細的解答。  天壇燕達腦科中心專家介紹,掌握良性腦腫瘤早期有哪些症狀表現,積極的診斷治療有助於康復:  良性腦腫瘤的早期症狀表現有那些?主要有如下幾種:  嘔吐,成年人嘔吐常在頭痛加重時初見,小兒常以反覆發作的嘔吐為其的症狀表現。
  • 【放射之光】王梅雲教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診斷與鑑別診斷
    健康大河南訊:歡迎由恆瑞醫藥影像事業部與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聯合推出的【放射之光】欄目,本期節目我們有幸邀請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教授、主任醫師、博導、河南省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主任、河南省醫學影像中心主任、河南省神經疾病影像診斷與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梅雲,
  • 生物製劑研發存在哪些挑戰?影像學也能診斷?
    我國目前大、中醫院停留在國際上15年前慢阻肺藥物治療水平,缺乏某些新型、重要的治療藥物。我國農村基層的慢阻肺藥物治療水平更低,處於國際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水平。 哮喘和慢阻肺理想的生物製劑具有哪些特點?
  • 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癒合期的X線表現
    原標題: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癒合期的X線表現   骨折的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是一種常見疾病,常發生於兒童及老年人,運動員發生骨折的情況也非常普遍。下面,我們主要來了解下骨折的常見影像學檢查,以及骨折癒合期間的X線表現。
  • 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
    在診斷或其治療中,併發症可被稱為疾病的不利影響或不良後果。關於什麼是手術後併發症的觀點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並且已經進行了許多嘗試來將這些事件分類為醫學或外科手術,輕度或嚴重事件,或者根據嚴重程度對其進行分級。這對於評估結果以及比較技術或治療方法很有用。顱底腦膜瘤手術後遺症及規避策略介紹。      腦膜瘤一直在神經外科醫師的心靈中佔有特殊的位置。
  • 圖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影像學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臨床與影像學表現雖具有一定特徵,但尚無大樣本或階段性總結。「春運」有可能導致全國範圍內疫情爆發,及時明確此類患者的臨床與影像資料可為臨床早診斷、及時隔離與治療提供參考,改善患者預後。呼吸時間特地整理了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放射科聯合製作的 PPT,供一線醫生參考。
  • 聽小骨畸形影像學診斷
    HRCT是診斷聽小骨畸形的首選的最佳影像學檢査方法;CT三維重組技術有助於顯示各種畸形,但診斷必須緊密結合斷面圖像。聽小骨畸形的HRCT表現包括以下5種類型。1. 聽小骨完全缺如。2. 部分缺如或形態異常。3. 關節融合,包括錘-砧關節融合和砧-鐙關節融合。4. 聽小骨位置異常。5. 韌帶鈣化或骨化。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內鏡下各型炎症性腸病均可發生各種形態的潰瘍,極易引起誤診,腸道病變的影像學檢查為腸道炎症性疾病的鑑別診斷提供了更多線索。 本文從腸白塞病的發病部位、腸壁厚度、潰瘍形態、強化情況、周邊繫膜及血管反應情況進行影像學統計和分析,以期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與其他炎症性腸病的影像學鑑別診斷提供幫助。
  • 腦卒中影像學鑑別診斷(二):皮質和深部灰質改變
    她被診斷為營養缺乏導致的Wernicke病,硫胺素水平為35 nmol/L (正常70–180)。MRI顯示四疊體板、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下丘腦和雙側上丘FLAIR高信號和各種不同程度的彌散(A:DWI,B:ADC)。肝性腦病輕型肝性腦病的典型影像學表現為對稱性蒼白球T1低信號。
  • 肺結核如何診斷?肺結核的2大影像學檢查方法
    如何診斷肺結核?痰中找到結核菌是診斷肺結核的「金」標準,但對於無痰病人則是一個困難。凡對有出現胸部X線拍片或CT異常陰影者,必須進行全面和系統檢查,確定病變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