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
患兒,男,6個月,咳喘1天,加重半天入院。
查體:T 36.5℃,P 120次/min,R 56次/min,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周微紺,可見鼻扇及三凹徵,雙側胸廓對稱,呼吸運動一致,聽診雙肺呼吸音對稱,聞及大量喘鳴音,叩診呈清音。心音有力,律齊,心率120次/min,各瓣膜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既往史:自生後7個月開始有4次反覆咳喘史,胸片均提示支氣管肺炎,給予抗感染及對症治療後病情有所好轉。
此次入院輔助檢查:胸片提示左肺可見少許斑片影。
血氣分析:pH 7.35,PCO2 48 mmHg,PO2 40 mmHg,Lac 0.3 mmol/L,BE -5 mmol/L,K+ 3.6mmol/L,Ca2+ 1.18 mmol/L,GLU 4.3 mmol/L,Na+ 143 mmol/L。
初步診斷:肺炎,Ⅰ型呼吸衰竭。
經吸氧,抗感染,保持氣道通暢,平喘化痰等對症治療後效果不佳,咳喘重,故進一步完善多層螺旋CT檢查、三維重建(圖1、2),提示隆突上1.2cm見異常分支支氣管,餘左右支氣管管腔通暢,未見狹窄及阻塞。
臨床診斷:氣管性支氣管。
患兒經過保守治療好轉,目前隨訪中。
病例述評
氣管性支氣管早期定義為起源於氣管的右肺上葉支氣管。目前被描述為起源於隆突以上氣管右側壁的右肺上葉支氣管。
氣管性支氣管多見於兒童,文獻報導其人群發病率為0.1% ~2%。其臨床表現多樣:或沒有任何臨床症狀, 多因其他疾病行支氣管鏡或CT檢查時偶然發現。部分可導致反覆呼吸道感染、支氣管擴張、肺不張、氣管插管併發症等,常合併其他先天性異常。隨著支氣管鏡的應用、胸部CT及氣道三維重建後處理技術的發展,檢出率不斷提高。
氣管性支氣管的鑑別診斷包括右上葉先天性缺如、支氣管橋、氣管憩室等。
治療取決於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無症狀者可長期觀察。絕大部分可以採用保守治療。當有反覆右上葉肺炎、肺不張、肺氣腫、反覆喘息而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時,應儘早行纖維支氣管鏡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清除異常開口處的分泌物。若經治療,仍出現反覆右上葉肺炎、肺氣腫、肺不張等,可開胸或經胸腔鏡手術切除相關肺段或肺葉組織,並行氣管成形術。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閱讀是進步的階梯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